自性,是一个佛教名词的借用,就是自我意识里内在的核心本性,实质上它是意识中来自本源意识的思想基因传承。值得注意的是,本源意识基因所表达的【自性】和自“我”意识家族内的【自我意识】基因,是小我、高我、本我内化的两条基因链,就像父母各给了一个基因一样。这让每个自我家族中的一众自我与其它自我家族中的一众自我,有源自本源的共性,也有源自家族的差异。这形成了意识流中不同的意识体大家族。
这样的家族,因其发展的面向不同、意识进化的等级不同,从低到高分别是:?单体力量型?单体智慧型?单体梦想型?小群体探索型?小群体力量型?小群体智慧型?大群体关爱型?大群体培育型?大群体指导型。
从这九种类型的意识进阶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意识能量微粒(小白)在初期因为内置的三个基础程序,展现出了强烈的自我个体意识面:变强、变大、更有力量、更加睿智。
这带来了意识能量微粒的第一层意识状态:孤狼。
渴望强壮,凝聚能量,贪吃,渴望力量,勇猛好斗,抢掠吞噬,壮大自己。之后慢慢地,孤狼们在各种相互的博弈间,有的会发现,力量不光是肌肉的蛮力,头脑与智慧的运用可以让自己付出的更少、得到的更多。于是一部分意识单元进化到第二层意识阶梯:智者。智者开始不凭借蛮力去征服与抢掠,懂得运用时机、策略、技巧提升自己获胜的概率。
当头脑与思想展现出了它的力量,人们对这无形的力量陷入了极度的渴望,各种思想家诞生出来,各种脑洞、学说、流派被逐一展开。第二层意识里的部分精英脱颖而出,率先跨入了第三层意识的门槛:圣贤。他们开启了哲学、科学、艺术、玄学的脑洞,百家争鸣。
随着圣贤的出现,职业的思想者诞生了。它们四体不勤,但异常聪慧,可洞察天地先机,左右氏族的兴衰。于是在它们的四周逐渐地聚拢了一批智慧的聆听者、实践者、探索者。它们依据圣贤的指引去探索、开拓心灵与物质的版图,去摸索被迷雾笼罩的未知,踏足到地图上没有勾画的区域、思想不曾绽放的荒野。这就是第四层意识被开启的时刻——探索者由此而生。
意识群体的凝聚带来分工,思想与力量的结合带来阶级。群体让个人更有力量,群体让思想可以得到贯彻和实现。就好像大脑有了四肢,意识有了躯体。至此单打独斗的时代结束了,小我们需要一个拿主意的,年长的智者成为了部族的首领——王诞生了。
有了头人,群体的秩序被建立,效率显着提高,战斗力增强,组织更有章法。慢慢地群体里出现了两种智者:更善于思考问题的和更善于管理团队的。后者很快成为了团体的核心,拥有了领导力,成为了第五层意识的存在:王者。
王者的出现让圣贤沦为了首相、大祭司,一武一文来管理部群。成为核心意识的自我很快就发现了作为核心的好处:受益最大,付出最小。发现这一状态的不光王自己,群体里每个意识都看到了这一点,如是一个个的都想进入群体的核心利益集团,而把其它意识放在自己的外围充当手足去劳作。
到这一刻,群体内集体意识里慢慢地形成了两个派系:
一个派系明显地保留了孤狼的特质,它们更信赖力量,更加自我。内在渴望通过掠夺不断壮大自己,而贪婪永无止境。这是利己者。它只爱自己,其它意识体都是工具与炮灰;它可以拥有智慧,但心思都是围绕着怎么让自己更强大而展开;它可以拥有团队,但那只不过是自己统治与抢掠的工具,是国家机器,鹰犬般的存在。
另一派系源于智者的特质,它们更信赖智慧,更加乐于交流与共享信息和成果,内在渴望着更多的觉知与智慧,孜孜不倦地渴望展开对未知的探索。它们知道想要达成自己的渴望必须依靠群体的力量,而维系群体的良性快速发展,需要群体内每一个成员都得到确切的实惠与好处,利益他人就是利益自己。这是利他者的思想。
利己者与利他者很难共事,因为很快利己者就会把利他者吸干,不存在可持续发展性。所以利己者们之间可以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依靠绝对的力量形成统治,犹如狼群一般。而利他者们也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的群体,犹如蜂群、蚁巢。这样两个群体意识分化完成:利他集团与利己集团。博爱与自爱的对立达成。
两个意识阵营各自探索着两种进化的道理,没有对错可言,反映出不同的认知理念。
? 利他集团主要是群体智慧,均衡发展,协同进化,信息与利益共享。
? 利他阵营理念:大家好才是真正的好;菩萨心;谁都别落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让每一个个体都相对安全时,自己才是最安全的。
优点:个体被群体力量与智慧均衡保护着,可以协力抵抗很大的灾祸冲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