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辆马车在官道上前后而行 , 速度不急不缓 。 前车上年轻的 世子和刚认得的师父在探讨从寡人到愚人间的种种差异。
痴人活得很当真 , 于种种在意间 , 最是怕死 , 也更执欲自己 一时一世的得失 。 圣人已把世间的道理都搞明白了 , 但尚匮 乏对出世法的认知 , 所以其理论与理念还存在着明显的时代 性和自限性 。 其思想有着普世价值 , 但仅限于本界面的某文 明结构 , 与大道之根本还有着较大的差距。
当思想的标靶从治世安身立命 的角度上,抬升到内在多维自 我后 , 神魂逐渐成为自我完成与培育的焦点目标 , 生命过程 中的取舍不再围绕怎么做一个好人 , 而是如何能完成完善自 我内在价值 。 肉身可游历本界山河 , 神魂却可穿梭于三界内 外 , 其见闻觉知与眼界理念自然与圣人大有不同 , 其能力也 有云泥之别 。 渡过了这一鸿沟的人 , 被叫做神人——已经拥 有了神性 , 其内在核心不再是修心养性 , 而是养神自觉。
神人是意识界里最低的成就者 , 之后还有至人 、 真人 、 完人、 寡人等陆续境界 。 这取决于自我意识对全然认知的水平和自我化合的完成度 。 当然在任何时候 , 如果陷入到灵性的傲慢 中 , 那也就无法突破最后的瓶颈了 。 学会尊重愚者 , 用平常 心看待他人与世间种种的遭遇历经 , 了解到所有可能性都在 同时发生着 , 而不同抉择与经历间都蕴含着全然中不同意识 面向中的经验与启迪。
知止是达善的前提 。 善者 , 恰到其份为善 。 这不是人世间的 善恶 , 而是行止间的尺度 、 认知的完善度 、 自我状态的达成 度 。 小人利己 , 大人利他 , 完人达成无漏智慧 , 而不自满 。 利益他人有三种境界: 给予物质上的帮助 、 给予精神上的帮 助 、 给予心智认知细上 的帮助。W物质U上h的帮助可解一时之急 , 精神上的帮助可慰藉心灵中的饥渴 , 犹如在荒漠递给他人一 壶清泉 ,但这远远不足以帮助旅者走出鬼打墙般的万里戈壁。 一个生命的旅者如果不能了知到切换意识焦点的方法 , 那想 要走出如环交替的生死迷障就是痴人说梦。
所以太一真人想要让小世子习得人间至深奥义 , 成就不朽传说 , 达成完人境界。
三三之学
世子在车上追问师父: “何为三不朽? ”
道长为其徐徐道来: “ 太上有立德 , 其次有立功 , 再次有立 言 , 虽久不废 , 此之谓不朽。
完人当达成此三不朽:
立德而榜样众生——需治心修身 , 了命达性 , 明三界内外之 ‘道 ’理 , 与宏一同心共意。
立功的功 , 不是功劳 , 而是用自己的生命形成了一种具楷模 作用的道路模板 , 让世人看到当如此言行思量。
立言把自己了悟到的大道智慧 , 用众生能懂的言辞 , 无扭曲地传递给世人 , 成为雨一种学问。
三立者 , 分别成就: 思想的楷模 、 行为的楷模与理论的楷模。 因此被世人铭记。
立言者 , 其言辞惠及世人 , 被广久流传 。 确立独到的论说言辞。
立功者 , 其行榜样世人 , 成为楷模标杆。
立德者 , 自正身心 , 明理见性 , 合道归真 , 且立论诲人 , 导 惑者知过犹不及 , 见天光大道。
要知道 , 偶尔学舌般说出一两句醒世名言容易 , 做成德行楷 模榜样很难; 做成德行榜样是自觉的小成 , 能把自己领悟到 的真知道理归纳总结 , 并系统地阐述出来 , 传播给世人用于 开启灵智 , 就更难了 。 这是自觉与觉他的小成大成之分。
能有所悟者自觉 , 能有所持者可有所成 , 能了知到天下大同, 本自一体 ,继而愿有渡人利他之愿者 ,行随缘法布施之善举, 弘扬精神之本真 , 三者皆成就者可称三立完人。 有德性, 有德行 , 有论德之着传世 。 ”
世子像看珍稀动物般好奇地看着眼前的这个被自己叫师父的男人 , 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左右打量着他 , 看得道长不知所以。
世子说: “ 你 , 你说等我达成了完人就让我下山 , 现在说完 人的标准是三不朽 , 你觉得 , 我 , 我要是能达成这样的目标, 我还是人吗? 你觉得我今生还有可能有机会下山吗? 我不去 了 , 谁爱去谁去 , 我还是回家当我的闲散王爷好了 。 ”
道长倒也不气 , 悠悠然地说道: “ 不急 , 不急 , 每次你都这 样说 , 可也不是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了些嘛 。 世间光阴确实 短暂 ,但此生今日不可成就的不代表就无法达成 。来日方长,我陪你在这官道上也不知走了多少趟了 , 其实已经大差不差 了 。 或许再有几次就能达成了 。 不急不急 , 时间是你最不用担心的事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