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特种兵魂穿诸葛,靠系统称霸三国 > 第174章 蜀地茶山吐新绿,炒茶工艺引客商

夜深,灯焰微晃。我仍坐在案前,面前摊着南方各郡地形图,指尖停在广州位置。

李伯走后,主事捧着一卷新报文书快步进来,声音压得低:“蒙顶山来信,李二根已带人上山,茶苗按册中法子栽下三日,出芽七成,比往年快了半月。”

我点头,将红糖坊的账目推到一边。锦江畔的蒸气早已散尽,城中甜香也淡了,百姓吃饱了糖,下一步该添茶。

次日清晨,我召李伯入府,命他捎话回村:“告诉乡亲们,种蔗能换米,种茶能换绢。一亩茶田,三年可收鲜叶三百斤,制成干茶六十斤,官府保底收购,价比粟米高三倍。”

李伯眼睛一亮:“那我孙子岂不是又能领甜块?”

“茶不甜,但能卖钱。”我说,“你让他跟着李二根学,莫只盯着口粮。”

他连连应是,揣着新印的《茶叶种植技术》小册走了。

十日后,蒙顶山脚搭起临时工棚。李二根带着十二名农匠,分驻五处坡地。他们依手册深耕起垄,沟深两尺,行距三尺,密植矮栽,每亩定苗八百株。老茶农围在边上,拄着竹杖摇头。

“祖宗规矩,清明采芽,谷雨晒青,哪有春初就动土的?”一名白须老者拦在田头,“这法子会伤地脉!”

李二根不争辩,只请他看两块地:左边一片沿用旧法,浅耕松土,稀疏散种;右边按新法开垄,覆草保湿,苗距整齐。

七日过去,新法地块茶苗齐刷刷破土,叶面油绿发亮;旧法那片却发芽零落,几处还见烂根。

老茶农蹲下身,抓了把土嗅了嗅,喃喃道:“这土……怎么不酸了?”

“深沟排水,草木灰拌土,不积湿气。”李二根答,“您闻闻,是不是少了霉味?”

老人没再说话,转身回屋,取来自家铁锄,默默加入翻地队伍。

茶苗稳住,下一步便是制茶。

山腰设了三间烘房,原用来蒸晒茶叶,如今改作炒青作坊。铸铁锅架在灶上,火口加装风箱控温,这是系统图纸所授,与甘蔗榨汁机同源设计。

第一批鲜叶采下,本地茶师不肯用火炒,说“蒸青留魂,火炼夺香”。

我亲自上山,立于灶前。

“你们蒸茶,靠柴火猛烧,水汽闷闭,叶色易黄,香气锁不住。”我抓一把鲜叶投入干锅,手掌悬空测温,“我要的是高温快杀,三十息内脱水定型,保住青气。”

灶火燃起,锅温渐升。我戴厚布手套,掌心贴锅底试热,待其微烫即投叶。双手快速翻动,叶片在锅中如浪翻滚,嘶声轻响,青气蒸腾而起。

一刻钟后,叶身柔软,边缘微卷,我立即起锅倒入竹匾。

“揉捻。”我下令。

两名农匠洗净手,按压搓揉,茶汁渗出,缠绕成条。随后铺开晾置,再入小火慢焙,直至干燥成形。

三盏茶摆上木案:一为传统蒸青,汤色偏黄,气味沉滞;一为半炒半蒸,香气稍显;第三盏,正是新法制出。

水冲入杯,瞬间腾起一股清冽之香,似山间晨雾裹着松针,又似石上流泉击碎苔痕。汤色碧绿透亮,饮一口,先微涩而后甘回舌根,久久不散。

五名老茶工轮番品评,末了齐声道:“此茶非凡品。”

一人颤声说:“我制茶四十年,从未见过这般通透的香。”

消息传开,山中茶户纷纷拆了蒸笼,改砌炒灶。

三月后,首批干茶入库,共得八百斤。我命人在成都东市搭起长棚,设品鉴会,请荆、扬、益三州客商赴会。

棚内摆十余案,每案置瓷杯、铜壶、竹匙。茶农现场冲泡,讲述从育苗到炒制全过程。我立于主位,不开口,只让茶说话。

第一轮闻香,众商闭目深吸,有人连赞“奇香”;第二轮观色,汤清如镜,无人质疑;第三轮回味,一名江陵商人忽然睁眼:“此茶可分三级——明前嫩芽为上贡之品,一芽一叶供豪族宴饮,粗叶碎茶亦可压制茶砖,销往北方牧民。”

他起身拱手:“我愿预付五百匹绢,订货千斤。”

话音未落,广陵商人抢道:“我出六百匹!若允我包销江东,再加二百!”

当场达成交易六千斤,预定金额超三千匹绢。官府统一质检、包销的承诺,打消了囤货风险,商贾再无疑虑。

午后雨歇,阳光斜照长棚。一名年轻客商捧杯不放,问身旁老者:“这茶叫什么名字?”

老者笑:“还没名呢,武侯只说‘新法所制’。”

年轻人仰头饮尽,抹嘴道:“既有蒙山顶上云雾,又有铁锅翻炒烈火,不如叫‘云火’?”

众人哄然称善。

我站在棚角,听见了,未置可否。

当日傍晚,主事疾步进府,手中捧着厚厚一叠契约:“二十一名客商签下订单,最远来自建业。已有三艘商船停靠锦江码头,等令启航。”

我翻开其中一份,看到“每斤干茶定价五尺绢,官府抽成一尺”,合上简册,问道:“李二根可留下教第二批农匠?”

“已在山上扎营,带人绘制种植图册。”

“告诉他,不必急着回城。蒙顶山若成样板,明年要推到峨眉、青城。”

主事退下,我提笔写令:

凡参与种茶农户,免税三年;每户限垦十亩,防豪强吞并;超种者查实,茶树拔除,地归公田。

另批库银三百匹,用于扩建炒茶作坊,统一配发铁锅、风箱、量具。

夜深,窗外细雨复起。我正欲熄灯,李伯冒雨而来,怀里抱着个油纸包。

“大人,这是山里刚送来的头茶,李二根托我带给您。”

我接过,打开一层层纸,露出一小撮干茶。色泽墨绿带毫,条索紧结,指尖轻捏,略有弹性。

“让他们自己留着卖钱。”我说。

“他们说,非得您尝过,才算成了。”李伯憨笑,“就像红糖那次。”

我沉默片刻,取铜壶注水,架炭炉上。水沸后投叶入杯,盖上片刻,揭开——清香扑面。

饮下一口,舌面微涩,旋即生津。没有红糖那般直白的甜,却有一种沉静的力量,在喉间缓缓化开。

“告诉他们,”我说,“继续种。”

李伯应声要走,忽又转身:“山下已有外乡人打听,想租荒坡种茶。有个县吏偷偷递话,愿替大户代耕五十亩……”

“查。”我打断,“派巡查队入山,凡私下转租、冒名垦荒者,一律取消资格,三年不得申领茶苗。”

他重重点头,披衣出门。

我坐回案前,展开蒙顶山地形图,朱笔圈出几处缓坡。这些地方尚未开发,土质适宜,明年可扩种五百亩。

笔尖顿住。

远处传来几声犬吠,夹杂着脚步声。一名小吏奔至檐下,喘着气递上急报:“大人!锦江码头……有三艘私船趁夜装货,押运官拦不下,说是‘已付定金,耽误时辰要赔钱’!”

我放下笔,袖中手指触到冰冷枪柄。

站起身,我说:“备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