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特种兵魂穿诸葛,靠系统称霸三国 > 第139章 安抚四夷,丝绸之路复通

烛火映在铁册封面上,泛着冷光。我合上《军械篇》初稿,指尖还残留墨迹的涩意。李铮已将文书送往尚书台,堂中只剩我一人。窗外宫道寂静,小吏奔走的踪影早已散去,可我知道,这一纸律令才刚起头,天下未定,四夷未服,火器管住了,人心却还在观望。

我起身,推开窗。风自西来,带着黄沙的气息。那边是玉门关外,是断了三十年的商路,是荒废的城郭与割据的部族。若只守中原,不过偏安一隅;若要立新汉为天下共主,必先通西域。

次日清晨,军机堂再聚。陈群、姜维、马钧依次入内。我未让他们落座,径直走向墙边悬挂的西域舆图。图是马钧依系统提供的地理数据绘就,线条清晰,标注详尽。

“诸位可识此地?”我指向敦煌以西。

陈群略一凝视,“似为楼兰故地。”

“正是。”我点头,“自汉室倾颓,羌胡乱华,丝路断绝,商旅绝迹。西域诸国或依附匈奴余部,或自相攻伐,昔日驼铃声,今成刀兵响。”

姜维上前一步,“丞相之意,是要重开商道?”

“不止是商道。”我手指划过地图,“玉门之外,有良马、葡萄、苜蓿,更有煤油井与铁矿。大宛马可充骑兵,龟兹地出石脂,可炼燃油供装甲车行驶。此皆国之资用,岂能弃之荒野?”

陈群皱眉,“然国基初立,新政未稳,若远图西域,恐劳民伤财。”

“不劳民。”我道,“此次出使,不用一兵一卒护送,只遣使臣持节西行,以信结盟,以利相诱。凡归附者,三年免税,许自治其俗,但须遣质子入洛阳太学。”

马钧忽道:“若诸国不信,以为我汉势虚呢?”

我转身,看向姜维,“神机营可在三日内调出一部,驻守玉门关?”

“可。”姜维应声,“轻型装甲车两辆,直升机一架,皆可随时部署。”

“好。”我颔首,“那就设西域都护府,驻敦煌,统辖诸国事务。都护人选,你荐一个。”

姜维略思,“校尉赵破奴,曾随我守北疆,性稳重,通胡语,可用。”

“准。”我提笔记下,“另命军械监改装装甲车,适应沙地行进。马钧,此事交你。”

马钧拱手,“三月内可成。”

我收笔,望向三人,“今日起,选使臣,备国书,择良马百匹、丝绸千匹、火器模型数具为礼,准备西行。”

三日后,明德殿前,百官列立。我亲授节杖于一人之手。

他名张骞,敦煌人,身材不高,肤色黝黑,衣着朴素,却目光如炬。昨夜我召他问话,他言大宛马无鞍镫,骑者难控,我当即命人取新式马具图纸予他带去。此人不善辞令,却句句务实,正是使臣之选。

“持此节,代我行于西域。”我将铜节递出,“宣我诏命:归附者,享我庇护;阻我使者,视同敌国。恩威并施,不可偏废。”

张骞双手接过,沉声应诺:“臣必不负命。”

礼毕,使团启程。我立于城楼,目送驼队远去,黄沙吞没身影,唯余节杖上的红缨在风中一闪,终不可见。

半月后,军机堂再议。我命人取出三架小型无人机,漆黑机身,螺旋桨收拢,置于案上。

“此物可飞百里,载文书五斤。”我道,“已设三处中继站:敦煌、楼兰、龟兹。每五日一飞,传递军情政令。若西域有变,七日内可报至洛阳。”

陈群惊疑,“此器竟能自行飞行?”

“需人操控。”马钧解释,“军械监已训小队专司其事,每站驻三人,白日升旗为号,夜点电灯联络,信息可接力传递。”

姜维点头,“如此,万里之外如在眼前。”

我下令:“即刻启用。首条指令,发往敦煌都护府:令赵破奴整军待命,若有异动,随时出击。”

又一月,边报传来——张骞已抵龟兹,宣示汉命。龟兹王设宴款待,愿归附,遣子入洛。乌孙亦遣使问安,言愿通商道。大宛使者更请赐火器模型,欲仿制守城。

我召姜维入殿,“都护府可立?”

“营寨已筑,装甲车入列,直升机每日巡空。玉门关外三十里,已有商队试探通行。”

“好。”我提笔批文,“命太常准备接待西域使团,赐锦袍、印信,宫前设宴,展装甲车巡街,让百姓都看看,汉威重临。”

数日后,洛阳城门大开。乌孙献良马三百,毛色如雪,嘶鸣震道;大宛使节捧琉璃瓶,内盛葡萄美酒,紫光流转;龟兹乐舞团列队而入,琵琶、箜篌齐奏,胡旋舞者衣袖翻飞,观者如堵。

我亲迎于阶下,受礼纳贡。百官立于两侧,有旧儒低声讥讽:“夷狄入朝,徒乱礼制。”

我未理,只命太常引使节入宫。宴开于未央殿前,西域诸使坐宾位,我举杯道:“丝路断绝久矣,今赖天佑汉室,重光于世。诸国能识大义,归附天朝,实乃万民之福。”

乌孙使节起身,躬身道:“久闻新汉有神兵利器,飞车腾空,火器裂山,今见果然。我王愿岁岁来朝,永为藩属。”

我微笑,“只要守约纳质,通商互市,我汉必护尔等安宁。”

宴至夜半,乐舞不歇。我命人推出装甲车,在宫道缓缓行驶,铁甲映火光,轰鸣震街巷。百姓围观,惊叹不绝。有孩童追车奔跑,笑声清亮。

次日,姜维入报:“敦煌都护府已正式挂牌,赵破奴率部驻守。张骞继续西行,将赴康居、安息,宣我威德。”

我点头,“传令下去,凡西域归附之国,商队入关,免税三月。另设‘丝路司’,专管商税、驿传、译语,由李铮兼领。”

马钧随后求见,“丞相,新式装甲车已试制成功,履带加宽,油箱扩容,可在沙地连续行驶两日。”

“好。”我道,“再制五辆,随时待命。若西域有变,一日内可驰援千里。”

午后,我独坐军机堂,翻阅西域诸国回文。龟兹质子已抵洛阳,年方十二,言语伶俐,已入太学就读。乌孙送来马种改良方案,正由马钧研究。大宛则请求派工匠来洛,学习火器原理,被我婉拒,只允观摩模型。

我提笔拟诏:“凡西域诸国,通商者赏,犯边者诛。都护府有权调动神机营一部,遇紧急军情,可先斩后奏。”

姜维立于阶下,听毕,沉声问:“若他日诸国生变,是否仍以火器镇之?”

我抬眼,“火器可慑敌,不可服心。今日之策,不在兵多,而在利通、信立、势成。丝路一通,财货往来,诸国皆利,谁愿断之?”

他默然良久,终道:“末将明白了。”

我望向窗外,宫道上仍有西域使节的车马缓缓而行,驼铃轻响,仿佛穿越三十年光阴,重新响起。

黄昏时,李铮送来一份急报——张骞在康居边境遇阻,当地部族持弓拦截,疑为匈奴残部煽动。

我放下文书,起身走到舆图前,手指落在康居城的位置。

“令敦煌都护府派出直升机一架,低空掠境,不投弹,只鸣响。”我下令,“再传信张骞,若三日内不得通行,准许动用装甲车护送,但不得伤人,只驱散。”

李铮领命欲走,我又叫住他。

“告诉张骞……”我顿了顿,“带上那具火炮模型,摆在营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