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特种兵魂穿诸葛,靠系统称霸三国 > 第133章 定都洛阳,国号为汉

敦煌的急报送入宫中时,我正立于南宫崇政殿前,手中握着一封尚未拆封的密函。传令兵跪地呈递,声音微颤:“西域胡商自西来,言诸国闻我灭魏,皆震惧,愿遣使通好。”

我未立刻回应,只将密函递予李铮。他接过,当众启封,扫视片刻,抬眼与我对视。我点头,他便朗声宣读:“鄯善、龟兹、于阗、焉耆等十二国,愿岁贡驼马皮货,求通商路,永为藩属。”

殿前群臣闻言,神色各异。有人面露喜色,有人低头沉吟,更有几位蜀地老臣脸色突变——不,他们交换了目光,眉宇间透出不安。

我缓步登上玉阶,立于殿口。

“三日前,司马懿绝食而亡,曹叡献玺归降。河北七郡皆已换旗,辽东遣子入质,今日西域又欲通使。天下之势,已非割据对峙,而是谁主中枢。”

我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故今日召诸公议一事:迁都与否,定鼎何地?”

话音落下,殿内一时寂静。

杨仪出列,躬身道:“启禀丞相,成都乃先帝起家之地,山川险固,粮储充足。洛阳虽为旧都,然经董卓焚毁、魏室更修,宫宇残破,百姓流散,非久安之选。”

他言罢,一名荆州文官随即附和:“襄阳居南北要冲,水路通达,控荆豫二州,利于调度四方。若定都于此,可镇压残魏余党,亦能防东吴窥伺。”

我未即答,只向李铮示意。

他挥手,四名甲士抬着三尊铜鼎自殿侧缓缓行出,置于丹墀之上。鼎身斑驳,铭文依稀可辨,有“孝武”字样。

“此鼎三尊,乃前汉武帝时所铸,沉埋洛水近两百年。前日清淤洛渠,民夫掘出,送至宫中。”我走下台阶,伸手抚过鼎身,“董卓毁汉宫,熔九鼎以铸小钱。世人皆道汉祚已尽。可鼎未全销,火未尽灭——今日重现于世,岂非天意?”

群臣默然。

我转身面对众人:“洛阳居天下之中,北依太行,南望嵩岳,西接关中,东连齐鲁。四方贡赋,舟车可通。若还都成都,是退守一隅;若定襄阳,是偏安江左。唯有洛阳,可承高祖基业,正天下名分。”

杨仪低头不语,那荆州官员亦不再开口。

我回到阶上,从袖中取出一卷黄帛,展开朗声道:“此乃《定都疏》,陈三利:其一,居中驭外,令出必达;其二,继汉正统,收服人心;其三,宫室虽残,然地基尚存,修缮不过三载,远胜另起新都之耗。”

李铮接过,当众誊录于册,交予礼官收录。

就在此时,一名儒臣越众而出,跪奏:“丞相功高盖世,再造乾坤。然今之汉,已非西汉旧统,亦非昭烈帝时偏安之局。天下重归一统,宜改国号以昭新命,或称‘大蜀’,或立‘中汉’,以示鼎革。”

我神色一冷。

“尔意何居?”

那儒臣伏地,声音却未怯:“先帝虽称汉室宗亲,然毕竟偏安巴蜀。今丞相以兵威定中原,实开万世之基。若仍称‘汉’,恐难彰今日之功。”

我冷笑一声,踏前一步:“先帝以皇叔之亲,奉汉室正朔,讨逆扶倾,二十余年未改其志。我受托孤之重,提兵北伐,所为者何?非为一家之荣,乃为天下复汉官威仪!若今日因疆土扩而更国号,是背祖忘本,自绝于先帝灵前!”

满殿皆惊。

我厉声道:“取先帝遗诏来!”

少顷,内侍捧出一匣,启封取出绢书,悬挂于殿壁。字迹苍劲,正是刘备亲笔:“朕以不德,致社稷倾危。惟望丞相秉持忠贞,兴复汉室,永续天禄。”

我指向遗诏,声音低沉却清晰:“诸公读此诏时,可曾见‘蜀’字?可曾见‘新’字?今日我等所行,非开创,乃中兴;非篡更,乃承续。国号必为‘汉’,不容再议!”

殿中再无人敢言。

百官肃立,齐声诵读遗诏。声浪回荡于宫宇之间,竟似有旧时朝仪之气象。

待诵毕,我缓声道:“先帝年号‘章武’,乃昭烈建统之始。今虽天下重定,然非新朝,实为中兴之业。故年号不改,仍用‘章武’,以继正统。”

此言一出,有人动容,有人皱眉。

一名司礼官颤声问:“若仍用旧号,岂无纪年混淆之虞?”

“无妨。”我断然道,“章武三十二年,我克长安;三十三年,平汉中;三十四年,取潼关;三十五年,入洛阳。今日已是章武三十六年四月初七。纪年不断,正见我汉脉未绝。”

李铮提笔疾书,将诏令录入政典。

我转身望向南宫门楼:“命工匠刻‘汉’字巨匾,悬于门首。另择吉日,将旧汉玺移送太庙,行告天礼。”

当夜,洛阳城内外钟鼓齐鸣。

太庙前设坛,神机营列队护玺而行。百姓闻讯,纷纷焚香遥拜。有老者泣曰:“四十年不见汉官仪仗,今日得见,死亦无憾。”

次日清晨,我立于太庙前,目送那块新刻的“汉”字匾额缓缓升起。漆黑底色,赤金大字,稳稳嵌入门楼正中。

刘禅也来了。他站在偏阶之下,未穿龙袍,只着素衣,神情恭顺,始终未发一言。但我注意到,他望着那匾额时,眼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波动——不是喜,不是怒,而是一种被边缘化的清醒。

我知道他在想什么。

这天下,是他名义上的江山,却是我手中的秩序。

杨仪趋前禀报:“迁都诸事已备。成都宫中器物正陆续启运,百官家眷亦将分批东迁。另,洛阳各坊已设安民署,开仓放粮,修缮屋舍。”

我点头:“拟一道《迁都安民令》,由李铮执笔,即日颁行。”

李铮应诺,取笔待命。

我又道:“另传令工部,自即日起重修南宫,以崇政殿为中枢,另建政事堂、枢密院、御史台三署。宫外辟太学,召天下儒生讲经议政。”

杨仪忙问:“是否另立丞相府?”

我摇头:“不设。政事归堂,军务归院,监察归台。三权分立,互为牵制。我今日掌权,非为长久,乃为过渡。待天下安定,自有制衡之法。”

他神色微变,似欲再言,终未开口。

午后,李铮送来《迁都安民令》草稿。我略览一遍,朱笔批“准”字,交还于他。

他正欲退下,忽有传令兵自宫门疾奔而入,单膝跪地:“启禀丞相!南阳急报——有魏国旧将聚众数千,据宛城不降,杀我使者,竖旗反叛!”

我眉头未动。

“何人为首?”

“据报,乃魏将牛金之弟牛彪,自称‘大魏忠臣’,誓死不降。”

李铮怒道:“区区叛逆,何足挂齿!调神机营两队,三日之内踏平宛城!”

我沉吟片刻,道:“传令山海关驻军,抽调装甲车一辆、重机枪两挺,配属神机营第三队,即刻南下。”

李铮一怔:“只派一车?”

“够了。”我淡淡道,“牛彪聚众,不过乌合。我若大军压境,反显怯战。一辆车,两挺枪,足可震慑。”

他又问:“是否允许使用手雷?”

我盯住他:“限三枚。我要让天下人知道,我汉军不动则已,动则雷霆万钧。”

他领命而去。

我转身步入殿内,从袖中取出系统令牌。

一道光幕浮现:

【主线任务“统一三国”已完成】

【阶段奖励解锁:轻型装甲车x5,无人机x3,迫击炮x2,弹药补给包x10】

【下一阶段任务待激活……】

我凝视良久,将令牌收回。

这时,刘禅不知何时已走入殿中,立于阶下。

他轻声道:“丞相,今日定都立号,天下归心。然臣有一问——”

我转身看他。

他抬头,目光竟有几分锋利:“既言中兴汉室,那这天下,究竟是谁的天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