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特种兵魂穿诸葛,靠系统称霸三国 > 第123章 魏延取陈仓,关中响应

战报呈上时,我正伏案批阅东路军粮道图。传令兵声未落,李铮已疾步抢入,手中捧着刚从无人机传回的影像卷轴。

“魏延部已抵陈仓十里外,城门紧闭,吊桥高悬。郝昭在城头立旗,上书‘死守不降’。”

我抬眼,指尖轻叩案角。陈仓地势险要,三面环山,唯有一道官道穿谷而入,易守难攻。郝昭此人,早年降蜀复叛,非寻常庸将可比。他既敢守,必已备下滚木礌石、火油箭阵,若强攻,伤亡必重。

“炮弹到了没有?”

“刚从江陵兵工厂运出,三发火箭炮弹已交前锋营,预计一个时辰内送达魏延大营。”

我起身走到沙盘前。陈仓城模型立于祁山道咽喉,城楼高耸,四角望台森然。我取出朱笔,在城楼基座画了三个点。

“传令魏延:三点连射。先毁望楼,再塌左柱,最后直击城门承重石梁。三发之内,必须破城。”

李铮迟疑:“若一发未中?”

“那就没有第二发。”我收笔,“郝昭知道我们有火器,但他不知道我们能打得这么准。他以为闭门死守便可拖延时日,等长安援军。可他算错了——我们不打消耗,只打决胜。”

李铮不再多言,转身出帐传令。

半个时辰后,前线影像传回。画面中,陈仓城静默如铁,城头魏军列阵而立,弓弩手伏于垛口,滚石堆叠如山。魏延立于山坡高处,身后三门火箭炮已架起,炮口对准城楼。

我凝神注视。

第一发点火。

轰——

火光撕裂晨雾,炮弹划空而过,正中西北望楼。木石崩飞,整座了望台瞬间倾塌,守军惨呼四散。城头烟尘未散,第二发已出膛。

炮弹贴着城墙斜飞,轰然撞上城门左侧承重柱。巨石裂开蛛网状纹路,柱体半倾,门轴发出刺耳摩擦声。

城内传来急鼓,郝昭亲率死士涌上城楼,指挥士卒抢修。他立于残垣之上,披甲执剑,声令如雷。

“填土!堵门!快!”

第三发炮弹升空。

这一次,轨迹极低,贴着山脊掠行,直扑城楼基座。轰然巨响中,整座城楼自下而上断裂,砖石如雨砸落。烟尘冲天而起,掩尽视线。

影像晃动片刻,再清晰时,城楼已塌,断梁压住城门,吊桥绞盘断裂,半悬于空。守军四散奔逃,无人再敢立于高处。

“郝昭呢?”我问。

李铮调出无人机低空巡拍画面。废墟之中,一具重甲身影被半塌的旗杆与横梁压住,动弹不得。身旁亲兵正奋力扒石,却被落木接连砸退。

“还活着,但出不来。”

我未动声色,只道:“传令魏延,不必救人。城破即进,清剿残敌,封锁四门,防其夜遁。”

话音未落,又一卷战报入帐。

“关中细作密报:扶风太守昨夜斩魏使,闭城待我军;冯翊豪族已集乡勇千人,焚香列道;京兆百姓自发拆屋取木,为我军修桥铺路。”

我眉峰微动。

“关中三郡,竟如此快便响应?”

“非快,”李铮低声道,“是您早布细作,散播‘止战安民’之令,又许降者不杀、归附者授田。百姓苦魏久矣,只等一个信号。”

我点头,提笔在沙盘旁白布上写下:“令魏延入城后,开仓放粮,抚恤伤亡,凡助守者,不论兵民,皆予三日歇息,伤病者送医营救治。”

“再传一道令。”我顿了顿,“命姜维部加速北进,沿渭水东行,三日内务必抵达长安南原。另,启用短波电台,直连两军主将——魏延缓进三十里,固守要道;姜维全速接应,两军会师后,合围长安。”

李铮领命欲去,我又唤住他。

“告诉魏延,别急着打长安。郝昭虽败,但长安城高池深,曹魏若决意死守,强攻代价太大。我们要的不是一座废城,是整个关中归心。”

他应声退下。

帐中一时寂静。我独坐案前,重看陈仓攻城影像。第三发炮弹命中前的刹那,郝昭曾抬头望天,似欲避让。但他没动。他知道逃不了,索性立于将旗之下,以身殉城。

“刚烈之人,可惜站错了边。”我低声。

此时,帐外脚步急促。一名传令兵冲入,双手呈上加急军情。

“魏延报:陈仓已破,守军溃散。郝昭被埋于废墟,亲兵冒死将其拖出,现重伤昏迷,押于后营。城中粮草辎重完好,缴获军械可支半月之用。另,前锋已整装待发,随时可进逼长安。”

我接过战报,目光扫过字句。

“回令。”我道,“郝昭暂押,不得加害。其余降卒,愿归农者发路引,愿从军者编入辅营。魏延部原地休整一日,明日辰时启程,直趋长安南原,与姜维会师。”

传令兵领命而出。

我起身走向沙盘。指尖从祁山道一路划至陈仓,再向东推,落于长安城模型之上。红线已自西南蜿蜒而至,与另一条自北而来的蓝线遥遥相对。

“关中响应,非一日之功。”我低声,“自取汉中起,便已在布此局。”

李铮复入帐,神色微紧。

“姜维部急报:前锋斥候已探至长安西三十里,发现魏军弃营两座,粮草未及焚尽。另,沿途村落皆插白旗,百姓持水粮迎道。”

我颔首:“魏廷已乱。东有赵云破寿春、渡淮河,西有魏延炸陈仓、逼长安,两翼皆震,中枢必慌。此时不降,更待何时?”

“只是……”李铮迟疑,“火箭炮仅余四发,后续弹药生产尚需十日。若长安守军死战,恐火力不足。”

“不必强攻。”我提笔在沙盘侧记下,“令工兵营即日启程,携带炸药包十箱、雷管五十枚,沿路设伏要道。另,调两辆突击车北上,配轻机枪两挺,用于城外警戒与机动支援。燃料只许用在关键时刻。”

“是。”

我收笔,望向帐外。

天色将暮,风自江面吹来,拂动帅旗。帐内烛火轻晃,映着沙盘上那根从祁山延伸至长安的红绳,笔直如剑。

此时,又一报至。

“启禀!扶风、冯翊、京兆三郡使者已至江陵城外,携降书、户籍、粮册,请求面见丞相!”

我未起身,只道:“令其入城,安置驿馆,好生款待。明日朝会,亲自接见。”

李铮退下后,我独坐良久。取过竹简,翻至关中民情卷,逐条核对各地豪族名册、粮仓分布、道路宽窄。直至更深,方合简而起。

次日清晨,我召诸将议事。

“西线已破陈仓,关中震动。魏延与姜维即将会师长安城外,形成合围。此刻,三郡归附,民心已向我蜀。此非武力之胜,乃大势所趋。”

蒋琬出列:“粮道已通,江陵至汉中一线可昼夜运粮。关中若降,只需一纸令下,便可自给。”

我点头:“传令各郡:凡迎我军者,免赋三年;助军者,授田百亩;守城不降者,破城之日,只诛首恶,不扰百姓。”

令下即行。

三日后,魏延军抵长安南原。姜维部自北而来,两军旗号相望,遥遥呼应。斥候报,城头守军已减半,夜间屡有士卒缒城而逃。

我坐于江陵帅帐,手握最新战报。

“魏延与姜维已完成合围,长安四门紧闭,城内无战意。细作传信:城中大族正密议开城,只待我军一声令下。”

我提笔,在地图上轻轻画下一圈。

朱砂未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