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帮李二杀穿玄武门的我软饭硬吃 > 第223章 劝农使在闭关,谁也别想打扰

武国公府的大门,关上了。

一块“国公静养,闭门谢客”的牌子,就挂在门口那只威风凛凛的石狮子旁边。

长安城的百姓都觉得,这位杀神国公,大概是真的累了。

只有武国公府的后院,每天天不亮,就有叮叮当当的声音传出来。

张明带着十几个最得力的农人,几乎是吃住在了后院。

叶凡躺在摇椅上,身上盖着厚厚的毯子,手里拿着一张图纸,对着不远处那个已经初具雏形的木头架子指指点点。

“张明,看到了吗?这叫暖棚。骨架要牢固,接口要严丝合缝。”

张明满头大汗,手里拿着炭笔和本子,一边记一边问。

“国公,这棚子顶上,您画的是什么?看着像琉璃,可琉璃那般贵重,如何能盖满这么大的棚子?”

“不是琉璃。”

叶凡换了个舒服的姿势。

“去寻最好的油纸,要韧性足的。用桐油反复浸泡,再晾干。多层叠合,务必做到透光,又不能漏风。”

他又指向图纸的另一角。

“棚子底下,挖沟渠。一头连着烧水的锅炉,让热水在沟渠里循环。另一头,连着烧炭的炉子,排出废气,只留热量。务必保证,棚子里的温度,要像春天一样。”

张明听得眼睛都直了。

这已经不是种地了,这是神仙手段。

在寒冬腊月里,造出一个春天来。他二话不说,带着人,没日没夜地干了起来。

整个长安城都知道武国公在“闭关静养”,谁也不敢去打扰。可朝堂之上,却因为这事,又起了波澜。

太极殿。

魏征走出班列。

“陛下,臣有本要奏。”

李世民正在看一份关于北境防务的奏报,闻言抬了抬眼皮。

“准奏。”

“臣弹劾劝农使叶凡,尸位素餐,玩忽职守!”

魏征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里回响。

“陛下委以劝农使之重任,关系天下民生。叶凡身为劝农使,却闭门不出,托辞静养。此乃欺君之举,更是对天下万民的不负责任!臣请陛下,严惩不贷!”

此言一出,殿内不少文官都跟着点头。

李世民放下奏报,脸上看不出喜怒。

“魏公此言差矣。”

他的声音很平淡。

“劝农使并非托辞静养。朕听闻,他是在府中闭关,潜心钻研上古农书,为那几样神物,寻找增产增收的秘法。”

他扫了下面一眼。

“此等大事,需要心无旁骛。朕觉得,让他静一静,很好。”

魏征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被李世民一句话堵了回去。

“此事,朕自有决断,魏公不必多言。”

武国公府的书房里。

叶凡把一卷画满了各种奇怪图形的羊皮纸,铺在了张明面前。张明凑过去一看,当场就愣住了。

那上面画的,是一个土豆被切成了好几块,每一块上面,都带着一两个小小的芽。

“国公,这……这是何意?难道此物不是整颗下地?”

“当然不是。”

叶凡拿起一个已经冒出细小嫩芽的土豆。

“看好了。此物,贵在这些芽眼。把它切开,每一块,只要带上一两个壮实的芽,就能活成一棵。一颗种薯,至少能分成七八块。”

张明手里的炭笔都掉在了地上。

他种了一辈子地,从未听过如此匪夷所思的种植之法!

这岂不是说,只要有一颗种子,就能变出七八棵苗来?

叶凡没理会他的震惊,又指向另一幅图,上面画的是红薯。

“这个,更省事。”

他指着图上一根长长的藤蔓。

“把它埋在暖棚的湿沙里,保持温度。用不了多久,它就会长出更多的藤蔓来。”

“到时候,把这些藤蔓剪下来,每一段留三四个叶节,直接插进地里,浇上水,它自己就能生根发芽,长成一棵新的。”

张明俯下身,脸几乎贴在了图纸上。他的呼吸变得急促,眼睛里闪烁着一种狂热的光。

他像是发现了一片新大陆。

过了许久,他才抬起头,声音因为激动而颤抖。

“国公!若真如您所言……那……那推广之事,最大的难题,便迎刃而解了!”

原本他最担心的,就是种子太少。

从海外带回来的,总共也就那么几箱。

若是按照传统方法种植,就算暖棚能种出一季,数量也极其有限。

想要在整个大唐推广,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

可按照叶凡的方法,一颗变七八颗,一根藤变几十根藤……这简直就是凭空造物!

“别高兴得太早。”

叶凡给他泼了盆冷水。

“这只是育苗之法。如何让它长得好,长得多,还有讲究。”

他指着另一张图纸,上面画着一片片整齐的田垄。

“看到没?行距三尺,株距一尺半。不能太密,也不能太疏。太密了,它们会抢养分,都长不大。太疏了,又浪费地力。”

他又指向旁边的注释。

“还有施肥,轮作。种过一季土豆的地,下一季最好种些豆子。这叫养地。”

张明已经完全听傻了。

他感觉自己这一辈子学到的农学知识,在叶凡面前,就像是三岁孩童的涂鸦。

他抱着那几卷图纸,像是抱着绝世珍宝,对着叶凡深深一拜。“国公大才!张明……受教了!”

说完,他转身就跑,一头扎进了后院的暖棚里,再也没出来过。

深夜,武国公府的大门,被敲响了。

来人是李世民,身后跟着王德。

“守拙!睡了没?朕睡不着,来找你聊聊!”

李世民的声音,压得很低。

叶凡打着哈欠,被李丽质从被窝里推了出来,脸上写满了不情愿。

“陛下,您这是梦游到臣家里来了?”

“少废话。”

李世民直接把他拽出了卧房,朝着试验田走去。

“朕问你,你那农庄,到底准备得怎么样了?开春就快到了,朕这心里,七上八下的。”

随后两人坐上马车,约莫过了半个时辰,

两人来到被栅栏围起来的“天下第一农庄”前。

地里空荡荡的,覆盖着一层还未完全消融的积雪。

叶凡指着那片白茫茫的土地,声音在寒风里有些飘忽。

“陛下,种子再好,地不好,也是白搭。”

他跺了跺脚下冻得结结实实的土地。

“开春化冻之后,这片地,必须深翻三尺。把土里的虫卵和草根,全都翻上来,让太阳晒,让春风吹。”

“然后,再撒上一层生石灰。杀菌,消毒。”

李世民听得连连点头。

这些道理他虽不懂,但听着就觉得靠谱。

“好!朕明日就下旨,让京兆府调集一千名囚犯,归你调遣!误了春耕,朕砍了他们的脑袋!”

“光有人手还不够。”

叶凡搓了搓手。

“这地方,得派重兵把守。从今天起,到秋收之前,除了张明他们,任何人不得靠近。苍蝇飞进去一只,都得记下是公是母。”

“准!”

李世民一挥手,豪气干云。

“朕给你调一卫禁军,亲自驻扎在此!谁敢擅闯,先斩后奏!”

两人站在雪地里,对着那片空地,像是在规划着一个帝国的未来。

谈完了正事,李世民准备离开。

叶凡却叫住了他,把他拉到一旁,塞给他一个小布包。

“陛下,这是臣孝敬您的。”

李世民打开一看,是几块黑乎乎,已经凉透了的烤土豆。

李世民哭笑不得。

“你小子……”

叶凡却一脸正色。

“陛下,臣这是在提醒您。天下人能不能吃上热乎的,就看您了。”

李世民走了。

叶凡转身回屋,看到儿子叶长安不知何时,也穿戴整齐地站在廊下,正好奇地看着外面。

“阿爹。”

叶凡走过去,牵起他的小手,重新走到雪地里。他指着远处那片被禁军营地灯火映照的农庄。

“长安,你记住。咱们吃的饭,穿的衣,都是从这土里来的。”

“这片土地,比任何宝贝都金贵。对它好,它才能让全天下的人,都不用再饿肚子。”

贞观九年的春天,来得格外早。

冰雪消融,万物复苏。

“天下第一农庄”的土地,经过一个冬天的深翻和晾晒,变得松软而肥沃。

叶凡站在田埂上,看着张明带着一群农人,小心翼翼地捧着一筐筐已经发出健壮嫩芽的土豆块,和一捆捆生机勃勃的红薯藤,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意。

张明走到他面前,神情肃穆。

“国公,都准备好了。”

叶凡点了点头,看着他们按照自己图纸上画的,那种古怪的间距和深度,开始将大唐第一批高产作物的希望,埋入土中。

他的目光越过田垄,望向遥远的南方。

他知道,这盘棋,才刚刚落下了第一颗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