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想在风口起飞的猪 > 第233章 裂痕

想在风口起飞的猪 第233章 裂痕

作者:歪歪漫画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3 11:16:41

在经历了整整一周的干热风之后,其对实际产出端的影响终于开始逐渐显现出一些初步的差异。

“归农”梨园虽然同样也承受了来自干热风的压力,但令人欣慰的是,梨园中的部分边缘地块所结出的果实个头仅仅只是稍受影响而已。

相比之下,位于核心产区的那些梨树却展现出了相当稳定的状态,它们所结出的果实不仅转色正常,而且看起来十分健康。

经过仔细观察和分析,永昌爷得出了一个结论:只要后续能够及时跟进水分管理工作,那么这些梨树所结出的果实,其风味物质的积累应该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甚至,由于适度的环境压力,还有可能使得这些果实的甜度和风味变得更加浓郁呢!

然而,与“归农”梨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农科技”基地所提交的报告却远没有那么乐观。

那份由张奕秘密传递给陈飞的内部报告显示,该示范基地预计产量将比模型预测值下调约8%,尤其是那些出现旱象和轻微涝渍的区域,果实均匀度下降,商品果率受到影响。

报告将其归因于“异常气候超出模型历史数据范围”,但内部人都清楚,僵化的灌溉策略是重要原因之一。

这份报告就像一颗重磅炸弹,在“深蓝计划”内部引发了轩然大波,原本看似坚如磐石的团队,在这一瞬间被撕裂成了两半。

在高层会议上,吴瀚海怒不可遏,他的声音在会议室里回荡,如同一头被激怒的雄狮。

他严厉地指责技术团队对模型风险预估的严重不足,以及在面对问题时的应对迟缓。

技术团队的负责人则显得十分委屈,他据理力争,指出市场和管理层为了追求项目的发布速度,不断压缩模型在极端情况下的压力测试时间。

这导致他们无法充分评估系统在各种复杂情况下的表现,最终才酿成了这样的后果。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会议的气氛变得异常紧张,最终不欢而散。

张奕坐在会议室的一角,心情沉重得像被一块巨石压住。

他亲眼目睹了这场激烈的争吵,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压抑和失望。

他不禁想起自己曾经参与设计的那个号称能够“精准应对”自然的系统,如今却在真实的自然考验面前显得如此笨拙不堪。

更让他难以接受的是,这个系统竟然因为商业考量而拒绝灵活调整,这与他们最初的设计理念背道而驰。

他想起了陈飞他们扎根土地的样子,那种对自然的敬畏和谦卑,与他此刻所处的、一切以数据和商业目标为圭臬的环境,形成了尖锐的对比。

几天后,张奕深吸一口气,迈着坚定的步伐走进了吴瀚海的办公室。他手中紧握着一份辞呈,这是他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决定。

吴瀚海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面,面无表情地看着张奕。

当张奕将辞呈放在他面前时,他的眼神变得异常冰冷,仿佛能穿透张奕的内心。

吴瀚海没有立刻说话,房间里的气氛异常凝重。

过了一会儿,他终于开口了,声音冷淡而平静:“张奕,你要想清楚。离开‘新农科技’这个平台,你的很多想法可能更难实现。商业的本质就是效率和速度,你应该明白这一点。”

张奕毫不退缩地迎上吴瀚海的目光,他的声音同样平静:“吴总,我明白您的意思。但我现在觉得,有些东西,比效率和速度更重要。比如,对土地的真实负责。”

张奕的话语如同一把重锤,狠狠地敲在吴瀚海的心上。他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思考张奕的话。

然而,最终他还是摇了摇头,说:“张奕,你太天真了。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商业世界里,只有效率和速度才能让我们生存下去。”

张奕微微一笑,他知道自己无法改变吴瀚海的想法。他转身离开办公室,留下了那份辞呈和吴瀚海的沉默。

张奕的离职,就像一颗石子投入了“新农科技”内部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波澜。一些同样对技术方向抱有疑虑、或对公司急功近利文化感到不适的员工,也开始人心浮动。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在公司的位置和未来,思考是否应该追随张奕的脚步。

而张奕在离开后,第一时间联系了陈飞。

他没有透露任何“新农科技”的商业秘密,只是表达了自己对“归农”所践行的“科技赋能而非主导”理念的认同,并希望有机会能参与到这种更接地气、更尊重自然规律的农业科技实践中来。

陈飞和苏小倩热情地接待了张奕。

他们深知,张奕这样的技术人才,既有扎实的专业背景,又经历了商业化项目的洗礼,更重要的是,他拥有了对技术应用的反思和人文关怀,正是“归农”未来发展所急需的宝贵财富。

他们邀请张奕作为特邀顾问,参与“归农生态指数”技术模型的优化工作。

吴瀚海很快得知了张奕加入“归农”顾问团队的消息。

他并未感到意外,只是嘴角泛起一丝冷笑。

在他看来,这不过是失败者的另一种选择。

他指示法务部门,重新审核张奕在职期间接触的所有技术资料,确保没有知识产权纠纷。

同时,他更加坚定地认为,必须加快自身技术的迭代,用更耀眼的商业成功来证明自己的道路是正确的。

“新农科技”的“深蓝计划”在挫折后进入了2.0版本的紧急开发,吴瀚海要求新版本必须加入更多人工智能学习算法,能够“自适应”不同气候条件。

他始终深信不疑,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和挑战,技术最终都能够战胜所有的自然变量。

与此同时,“归农”团队由于张奕的加入,以及成功应对干热风这一实际经验的积累,对他们所选择的道路愈发充满信心。

他们开始有条不紊地对这次应对气候事件的过程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总结,将其中的经验教训提炼出来,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评估方法和应对策略,纳入到“气候韧性”指标体系之中。

这样一来,原本相对抽象的生态指数体系变得更加充实和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这两条路径,因为一次自然的严峻考验以及一次关键的人才流动,彼此之间的差异变得越来越显着,它们也分别朝着更为深入的方向不断探索前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