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想在风口起飞的猪 > 第154章 远方的契机

想在风口起飞的猪 第154章 远方的契机

作者:歪歪漫画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3 11:16:41

省农科院的土壤专家王教授很快应邀前来。那是一个晨雾尚未散尽的清晨,王教授的车子停在了村委会门口。

他是一位精神矍铄、面容和蔼的老者,一下车便直奔主题,在陈飞、苏小倩和几位村干部的陪同下,走向那片愁云惨淡的果园。

脚下的土地坚硬,踩上去甚至能感觉到硌脚。

王教授蹲下身,随手捡起一根树枝,用力才能撬开一小块板结的土块,放在掌心仔细捻磨,又凑近闻了闻,眉头渐渐锁紧。

他没有多言,只是打开随身携带的工具箱,取出各种采样工具,在不同区域、不同树势的果树下,精准地取走了一份份土壤样本。

他的动作熟练而专注,仿佛一位医生在为病入膏肓的病人寻找病灶。

整个过程安静而凝重,只有采样工具与土壤摩擦的沙沙声,以及周围村民们忐忑的呼吸声。陈飞紧握的拳头里,已满是汗水。

几天后,检测报告出来了,结果比陈飞预想的还要严峻。

在村委会的临时会议室里,王教授指着投影屏上密密麻麻的数据图表,语气沉重:“土壤问题,确实是核心。微量元素严重失衡,特别是关键的硼和锌,含量远低于正常值;有机质含量低得可怜,几乎可以说是‘土壤贫瘠症’;更麻烦的是,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群落非常脆弱,生态链几乎断了。这样的地,就像一个大病初愈的人,虚不受补,你们施再多的化肥,它也吸收不了,反而加重负担。”

王教授给出了详细的改良方案,条分缕析,却句句都砸在村民们习惯了的生产方式上:“第一,必须立刻大幅度减少化肥使用量,转而增施我们特定配比的有机肥和微生物菌剂,先‘养地’再‘养树’。第二,在果树行间种植紫云英、三叶草等绿肥作物,它们能固氮、保墒、改善土壤结构,翻压后就是最好的天然肥料。第三,对那边问题最严重的十几亩坡地,我建议,壮士断腕,休耕一季,进行深翻晒垡,让阳光和空气杀灭部分土传病菌,彻底打破犁底层。”

最后,他也提到了长远之计:“要根除病根,长远看,必须考虑引进抗逆性更强、风味也更稳定的新品种。我们院里有几个不错的备选,但需要试验和适应期,无法一蹴而就。”

方案科学而清晰,但执行的现实压力却如山般沉重。减少化肥?来年产量要是大跌,这一年的收成怎么办?种植绿肥?需要额外的人工、种子和管理投入,钱和精力从哪来?

休耕?那更是直接意味着那一季颗粒无收,损失真金白银。会议室里议论纷纷,质疑和担忧像潮水般弥漫开来。

水生叔虽然因为专家的话不再公开拍桌子反对,但脸一直沉着,工作中明显带着情绪,偶尔会扛着锄头从正在播种紫云英的地边走过,嘴里嘟囔着:“净是瞎折腾,地里能凭空长出金子来?”

陈飞将这一切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知道,光有理论和专家背书还不够,必须让大家看到实实在在的成功案例,亲眼目睹那条看似艰难的道路尽头,确实有更美的风景,才能统一思想,凝聚力量。

他决定亲自外出考察,去寻找那把能打开村民心锁的“金钥匙”。

他精心选择了两个目的地:一个是王教授推荐的、以生态农业闻名的“青山坳”基地;另一个是几百公里外、以种植高品质特色水果着称的“云顶山”合作社。

在“青山坳”,陈飞看到了令他惊叹的景象。这里的果园,与他熟悉的“桃源记”截然不同。脚下的土壤松软如海绵,富有弹性,踩上去几乎不留脚印。

行间种植的紫云英、苕子等绿肥作物生机勃勃,开着小花,仿佛给大地铺上了一层斑斓的地毯。

果园里设置了太阳能杀虫灯、粘虫板,负责人介绍说他们还引入了瓢虫、草蛉等天敌来控制害虫,几乎不用化学农药。

基地负责人,一位皮肤黝黑、目光坚定的中年汉子,告诉陈飞:“我们追求的不是一时一刻的最高产量,而是最稳定的高品质和土地的永续利用。刚开始那几年,产量下降,周围的人也不理解,难,确实难。但只要坚持下去,土地会给你回报,市场也会认可你的价值。你看我们现在的果子,味道纯正,供不应求,价格比普通的高出一大截。”

他随手摘下一个果子递给陈飞,那清甜醇厚的滋味,久久回荡在陈飞口中,更烙印在他心里。

在“云顶山”,陈飞则见识了科技与品种改良的力量。这里的果园规划得如同标准化的工厂车间,整齐划一。

他们引进并成功培育的“彩虹梨”、“蜜光葡萄”等新品种,不仅外观诱人,抗病性也显着增强,风味独特,在市场上被视为高端礼品,经济效益远超普通水果。

合作社社长,一位精明干练又颇具远见的女强人,分享着她的经验:“搞农业,不能闭门造车,要敢于走出去,引进来,尝试新品种、新技术。但同时,也要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一个新品种从引进、试验到成功推广,摸透它的习性,形成规模和市场,往往需要好几年,甚至更长的周期。没有这份坚持,就尝不到最甜的果实。”

考察途中,陈飞还遇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契机。在“青山坳”,他恰逢一家来自大城市的知名生鲜电商平台——“品味生活”的采购总监前来考察。

“品味生活”以严格筛选优质源头食材、注重产品背后故事而着称。

对方对“青山坳”的生态模式赞不绝口,在交流中,陈飞趁机介绍了“桃源记”面临的困境和正在寻求的改变,讲述了他们守护家乡、希望种出更好水果的初心。这位见多识广的采购总监被打动了。

“陈总,你们有‘桃源记’这个充满诗意的品牌名字,有动人的品牌故事,现在更有转向生态种植的意识和决心,这非常宝贵,正是我们平台寻找的合作伙伴类型。”

采购总监坦诚地说,“但目前你们产品的品质波动是关键障碍。如果能彻底解决土壤问题,稳定并提升品质,同时建立起一套从田间到餐桌的、可追溯的标准化管理体系,我们很愿意深入合作,将‘桃源记’推向我们对品质要求更严苛的高端客户群体。”

这个机会让陈飞兴奋不已,仿佛在迷雾中看到了一盏引航的明灯,但同时也让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这意味着,改革不再仅仅是解决眼下的土壤危机,更是要将整个“桃源记”的生产、管理、品控乃至营销理念,都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每晚,他都会在旅馆房间里与留守村里的苏小倩视频,迫不及待地分享白天的见闻和思考,屏幕那头,苏小倩常常是刚拖着疲惫的身子从地里回来,但眼神始终专注。

“小倩,‘青山坳’让我看到了我们应该走的方向,‘云顶山’让我看到了未来的无限可能,而‘品味生活’则给了我们一个清晰可见、必须跳起来才能摘到的目标!”

陈飞在屏幕那头,眼神因为激动和憧憬而熠熠生辉,语速也不自觉地加快,“我们必须改革,没有退路了!这不仅仅是要解决土壤问题,我们还要在精细化管理、标准化品控、甚至是销售模式和品牌故事讲述上,进行全面创新!”

苏小倩在村里,正顶着内外压力,艰难地推进着土壤改良的第一步。

她带着少数几位将信将疑、但愿意尝试的村民,在那片休耕的土地上,挥汗如雨地进行深翻,让板结的土块暴露在阳光下;又小心翼翼地播下紫云英细小的种子,像呵护希望一样。

看着那片在夕阳下刚刚冒出的、柔弱却充满生命力的新绿,她对着屏幕那边的陈飞,温柔而坚定地回复:“家里有我,你放心。你尽管在外面寻找更好的种子和方法,开阔眼界。我们里应外合,一起努力,一定要把我们共同的‘桃源’,建设得更稳固、更美好。”

窗外,月色如水,静静地洒在这片饱经沧桑又孕育着新生的土地上。

陈飞知道,前路依然漫长且布满了挑战,但他心中那份让“桃源”重焕生机的信念,从未像此刻这般坚定与清晰。

他挂断视频,在笔记本上飞快地记录着,规划的,已不仅仅是土壤改良的步骤,更是一个关于未来、关于梦想的蓝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