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星湖比李观鱼想象的更为辽阔。灰衣人所指的“北行三日”,是对于熟悉路径、全速赶路之人而言。李观鱼和赵铁柱带着伤,又需时刻警惕暗星殿可能的追踪,一路小心翼翼,穿行于愈发崎岖荒僻的山岭,足足花了五日功夫,才堪堪抵达那片传说中的水域边缘。
当两人拨开最后一片遮挡视线的茂密树丛时,眼前的景象让连日奔波的疲惫瞬间被震撼所取代。
那是一片巨大的、如同宝石般镶嵌在群山环抱中的湖泊,湖水并非清澈见底,而是呈现出一种深邃的幽蓝色,湖面平静无波,倒映着天空流云和四周陡峭的山峰。最奇特的是,湖面上空常年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如同星辉般的雾气,阳光透过雾气,折射出迷离的光晕,让整个湖区和周围的山林都显得朦胧而神秘。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水汽和一种独特的、混合着草木清香与淡淡硫磺味的灵气,深吸一口,令人精神一振,但同时也感到一丝莫名的压抑。
“这地方……感觉怪怪的。”赵铁柱挠了挠头,憨厚的脸上带着几分敬畏,“好像有好多眼睛在暗处瞅着俺们似的。”
李观鱼亦有同感。他运转青玉炁息,灵觉向四周扩散,立刻察觉到这湖周区域的灵气异常活跃,却也极其紊乱,如同无数道看不见的乱流交织碰撞,确实对感知有着强烈的干扰和遮蔽效果。这正应了灰衣人所言,是一处天然的隐匿之所。
“根据前辈的地图,湖的西北角有一片石林,那里地势复杂,易于藏身,我们先去那里落脚。”李观鱼取出兽皮地图再次确认方向。
两人沿着湖岸,在茂密的灌木和礁石间艰难前行。湖岸旁生长着许多奇异的植物,有些叶片闪烁着金属光泽,有些花朵在幽暗的光线下自发微光。他们也发现了一些野兽的足迹和粪便,但大多是小兽,并未感受到强大妖兽的气息,似乎这片区域的生灵也习惯了这种独特的能量环境。
途中,李观鱼尝试拿出星轨推演盘。注入炁息后,石板上的星图光点果然变得比外界更加活跃,但指向却有些飘忽不定,显然受到了此地紊乱灵气的影响,只能提供一个大致的方向参考,无法精确定位。
足足走了大半天,直到日头偏西,两人才找到那片石林。那是由无数根巨大的、形态各异的灰白色石柱组成的区域,石柱如丛林般密集耸立,其间通道蜿蜒曲折,如同迷宫。一些石柱上还残留着模糊的古老刻痕,风吹日晒下已难以辨认。
他们在石林深处找到了一处背靠巨大石壁、前方有几根石柱天然围合而成的凹地,位置隐蔽,还能遮挡风雨。
“就这里了。”李观鱼决定在此建立临时营地。
接下来的几天,两人忙碌起来。赵铁柱发挥他猎户的本事,用削尖的硬木设置了几处简单的陷阱,捕捉到一些湖鱼和林中野兔,解决了食物问题。李观鱼则利用石林的天然地形,布置了一些预警用的细小铃铛和绊索,并反复探查周围,确认没有明显的危险。
安顿下来后,修炼便成了首要任务。李观鱼选择在营地最深处、那面巨大石壁下的一块平坦青石上打坐。此地灵气虽紊乱,但浓郁程度远超外界,尤其是夜晚,当湖面上空的星辉雾气变得明显时,星辰灵气更是活跃。
他盘膝而坐,屏息凝神,运转《星阙洗尘诀》。起初,紊乱的灵气涌入经脉,如同脱缰野马,极难驾驭,带来阵阵刺痛感。但他谨记玉简中的注解和灰衣人的提醒,不急不躁,以强大的意志力引导那缕愈发凝实的青玉炁息,如同老练的骑手,慢慢驯服这些狂野的能量,将其炼化吸收。
渐渐地,他进入了物我两忘的深度修炼状态。丹田内的炁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凝练,颜色由深青逐渐向一种更加纯粹、内敛的暗青色转变。第三条主脉“足阳明胃经”的关口,在雄厚能量的持续冲击下,也开始松动。
赵铁柱也没闲着。他虽无法像李观鱼那样引气修炼,但身体素质极佳,伤势恢复得很快。他每日除了负责警戒和寻找食物,便是按照李观鱼教给他的最基础的锻体法门,捶打身体,练习李观鱼根据《巡天卫制式兵器养护纪要》中基础招式改良的几式简单刀法,虽然笨拙,却一招一式都带着一股狠劲和韧性,实力也在稳步提升中。
期间,李观鱼也再次研究了那枚巡天令和玉简。巡天令除了材质特殊和能与玉佩共鸣外,暂时未发现其他功用。而玉简中的《常见星兽图录补遗》让他对周边环境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有了更多了解;《基础星阵详解》则让他对如何利用环境、甚至将来如何布置简单阵法有了初步概念。
平静的修炼日子过了约莫七八天。一天深夜,李观鱼正在冲击足阳明胃经的关键时刻,忽然被怀中一阵异常的温热惊醒。
是那枚残破玉佩在发热!同时,悬浮在他身旁、处于警戒状态的星辉守卫金属圆球,也发出了极其微弱的、只有李观鱼能感应到的震动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