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这事不能这么算了!老王家要么给钱,要么把大丫她们还回来!”
杨二牛小声劝道:“娘,可王家亲戚多啊,柳家村大队几乎都听王二狗的。咱们大队心不齐,没几个人愿意帮我们。”
杨老太太想了想,也知道理亏,却还是硬气地说:“没事,我会想办法的!我都六十多岁了,就不信还拿一个王家老头没办法!”
柳家村的王二狗还不知道,自己的两个大孙女已经被人惦记上了。
如今每家每户都有了足够的粮食,大伙也不着急了。王二狗躺在摇椅上闭目养神,惬意地叹道:“还是这样子滋润。”
中午,王来顺回来了,手里还提着十斤大米。
“爹,我今天给二姐她们送粮食,二姐夫让我把这个带回来孝敬您。”
城里的粮食也不多,今天二儿子进城前,王二狗特意让他带了五十斤玉米面和五十斤土豆过去。他心里清楚,自己这个二女婿确实不错,对闺女好,也懂得孝敬他这个老丈人。
“晚上让你媳妇把大米煮了,我也好久没吃大米饭了。”
听到要吃大米饭,王来顺开心得不行,转身就往厨房跑:“媳妇,晚上吃大米饭!”
王元燕也跟着跑到厨房,喊道:“婶子,爷爷说把野兔煮了,晚上我们吃肉!”
接下来几天,日子过得格外悠闲。
这天,韩邱带着知青们来到王二狗家 —— 地里几乎没什么农活,知青们也闲了下来。韩邱想起之前王二狗提过办学校的事,便特意过来问问。
“大队长,您之前不是说要办学校吗?”
王二狗一拍脑门,差点把这事忘了:“建学校,必须得建!老大,你明天召集人手,在知青点旁边建几个茅草房,能容下咱们村里的孩子就行。”
“明白,爹。” 王来喜应道。
王二狗又看向韩邱:“韩知青,课本暂时没办法解决,明天我让老二去城里买些报纸和笔回来,你们先教孩子们简单认字、学些基础算术。等大队有钱了,再想课本的事。”
能给大队的孩子办学上课,韩邱和知青们已经很知足了,连忙点头应下。
郑妍妍期待地看向王二狗,问道:“王爷爷,那我、林浩还有叶凯呢?”
王二狗想了想,安排道:“妍知青、林浩、叶凯,你们三个明天去城里领十只小猪崽回来。回来后,这些猪要喂好点的饲料,咱们平时吃剩下的骨头都收集起来喂猪,再掺上麸皮。对了,你们可以记录一下数据,看看这么喂猪,猪一个月能长多少斤,帮大队找到合理的养猪方法。”
林浩眼睛一亮 —— 这正是他最熟悉的领域。
“您放心,王爷爷,我们一定把猪养好!”
接下来几天,王来栋天天跟在王二狗身边,一副死气沉沉的样子,看得王二狗心里发烦 —— 他清楚,这小子是想让他想办法弄钱。
王二狗来到建学校的地方,大队的汉子们正在热火朝天地盖房子,知青们也在一旁帮忙。
“大伙加油干!学校建好了,以后咱们大队的娃子就不是睁眼瞎了,娶媳妇都容易些,不至于像元庆、元龙那样,二十多岁还打光棍,丢咱们老王家的脸!”
王二狗这话一出口,惹得众人哈哈大笑。王元庆、王元龙则涨红了脸,站在原地手足无措。
坐在一旁的王二金看得乐呵呵的。王元龙见状,忍不住反驳:“大爷爷,您家元武、元文也没对象呢!”
这话可把王二金气着了,差点没站起来跟他理论。
王二狗走到王来喜身边,故意说道:“老大,你帮我揍你来栋哥一顿!这几天他天天跟着我,我看着就嫌得慌。”
“爹,来栋哥也是想让您给大队多挣点收入。” 王来喜劝道。
王二狗嫌弃地瞥了王来栋一眼:“我哪有那么多办法?他是大队会计,让他自己想办法去!”
王来栋嘴角一抽,无奈地说:“叔,您是大队队长,我们都得听您的。”
“行,王来栋同志,我命令你,想办法给大队增加收入!” 王二狗故意逗他。
“叔,求您了,别为难我了!我有几斤几两,自己还不清楚吗?” 王来栋苦着脸求饶。
王二狗没好气道:“那你还跑来为难我?”
这时,王来顺回来了,手里提着几捆报纸:“爹,我回来了。”
王二狗朝他身后看了看,问道:“三个知青呢?”
“爹,知青同志去猪圈那边了,说要先熟悉一下猪舍。”
“老二,这次买的猪多少钱一头?”
“爹,现在去领便宜,一头小猪崽才两块钱。”
一旁的王来栋眼睛一亮,连忙说:“这比年后便宜三块钱啊!”
王二狗看着他,故意问:“怎么,还想再去领几头小猪崽?”
王来栋立马摇头:“不了不了!咱们自己的粮食都不够吃,哪有多余的粮食喂猪啊。”
帮忙盖学校的人,大队每天管一顿饭,吃的是玉米饼子,虽然简单,却也管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