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卫东把自己的想法和沈柏儒夫妇讲了一下,两人震惊于他的才能得同时,也对拯救故友多了一份信心!
夫妻两个离开的时候心情明显轻松了许多,唯独沈清如愈发心事重重。
陈卫东把他们送出大门口,黑子早就出去放哨了!
“陈知……卫东!这么做真的安全吗?你会不会被牵连?如果……”
沈清如借着夜色竟然主动拉住了陈卫东的大手。
陈卫东反而趁势把她拉进自己的怀里,在她耳边悄声说道,“怎么?这是在担心我?那么我是你什么人?……”
沈清如那经历过这种撩拨,吓得身体都在发颤,想要挣脱又怕动静再大惊动了刚走不远的父母!
陈卫东竟然又亲了沈清如的的耳垂一下,这下对方差点瘫倒在他怀里。
“你!你……讨厌!不理你了……”
沈清如再也不敢停留,挣脱出他的怀抱,落荒而逃!
陈卫东回味着唇间少女体香,心里那个美啊……
回到房间以后,并没有急着上炕休息。
他趴在乡亲给新打那个炕桌上,就着窗煤油灯那微弱的光,开始了写写画画……
直到深夜,纸上呈现的是他反复推敲的《关于白河公社发展山地果园副业的初步设想》。
虽然写的比较急,但这也不是他的一时兴起,而是他结合山林资源和前世模糊记忆琢磨了很久的大事!
吉省长白山区,别的不多,就是野生果树多。
像什么山丁子(山楂)、山梨、毛樱桃、山葡萄……漫山遍野到处都是,年年开花结果,只是果子又小又酸,没啥人吃,都白白烂掉了。
那时他就想到,这么浪费太可惜了!
要是能把它们嫁接上好吃的品种……
他越想越觉得此事可行!
野生树根扎得深,抗冻抗旱抗病,是现成的砧木!
嫁接技术他大概知道一点,但真要大规模搞,还得专业的人,这件事儿也就放下了。
直到今晚,沈柏儒夫妇提到的吴曼青教授,农业专家,正好是搞果树研究的!
这简直是天赐的契机和技术支持!
陈卫坐在桌前,借助着前世的记忆,认真规划着……
首选抗寒高产的“K9”苹果(黄太平)和耐储存的苹果梨,砧木就用满山的山丁子和山梨就行!
夏天正好用“芽接”法,省接穗,成活率高。
虽然当年不见果,但第二年就能见花和少量结果,第三年就有收成!
这速度,比种新苗可快多了……
他又开始算着经济账!
一个生产队先搞五十到一百亩,第三年内初果期,哪怕一亩地只收几百斤,整个公社加起来就是笔大收入!
顺利的话,买化肥、添农具、甚至给社员们分红,都能指望上!
更重要的是,这事还能和政治挂上钩。
“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向荒山要效益”、“科学种田”,都是这两年响当当的口号。
能把吴教授这样的人才“请”来指导,更是“人尽其才,改造利用”的好典型。
陈卫东把这些想法,详详细细地写进了策划书里,包括可行性分析、技术路线、人员组织、预期效益,甚至还包括了如何争取上级支持的政治考量……
熬了大半夜终于写完了!
第二天一早,他先拿去给沈柏儒和苏宛贞看。
两人看着那份字迹工整、条理清晰、甚至还画了几个嫁接示意图的策划书,震惊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卫东……你……你这些果树嫁接的知识,也是从那些杂书上看来的?”
苏宛贞惊艳的看着陈卫东,语气里满是不可思议。
这已经远远超出一个知青该有的知识范畴了……
陈卫东只能硬着头皮点头,“嗯,瞎看,瞎琢磨呗!”
“沈老师,苏阿姨,您二位看我这稿子能行吗?”
“尤其是嫁接技术这块,我都是纸上谈兵,生怕写的可行性不够……”
沈柏儒仔细看着那些技术细节,眼中放光,“原理应该是对的!芽接、枝接的时机、方法,也都说到点子上了……”
“大规模推广,也确实需要非常专业的人来指导和把关!正好……吴曼青教授……她正是搞这个的专家!如果能把她借调来,成功率会高很多!”
“你这稿子如果能批准通过,那就是救了吴教授一命啊!”
得到了肯定,陈卫东心里更有底了。
立马去跟赵大队长和老支书通了个气儿,那两人听个云山雾绕,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对陈卫东的信任!
“你看着能行就去弄!我们给你做主!”
陈卫东赶忙带上策划书,立刻去了公社,直接找到了王为民书记。
王书记正在为公社各大队养蜂副业谋划布局,看到陈卫东递过来的这份厚厚的策划书,先是惊讶,直接看了起来……
接着越看越认真,最后猛地一拍桌子,“好样的!卫东!你这脑子是怎么长的?”
“你这这主意太好了!就地取材,投资小,见效快,还符合政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