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破晓,聚灵殿后侧的丹房已蒸腾起氤氲白雾。赤焰紫金炉稳稳立在丹房中央,炉身铸着繁复的丹纹,经百年丹火淬炼,泛着温润的暗红色光泽。白矶换上一身绣着丹鼎图案的火红道袍,须发间沾着细碎的药粉,正将一枚拳头大小的“地火符”贴在炉底。符纸燃烧时没有明火,只溢出缕缕淡金色的地火,顺着丹纹蜿蜒游走,将炉身烘得微微发烫。
苏衍站在丹炉左侧,捧着白矶备好的药草托盘。托盘上整齐码放着十余种珍稀灵药:冰晶雪莲裹着薄冰、紫河车花蕊悬着露珠、千年龙血藤切片泛着暗红血气。最显眼的是中央的千年玄参薄片,每片带着金色脉络,精纯灵力扑面而来。
“炼丹之道,首重‘火候’,次重‘灵韵调和’。”白矶屈指轻弹,地火突然暴涨,炉口喷出一缕淡金色的火焰,将周围的白雾烤得微微扭曲,“这赤焰紫金炉乃上古丹器,能聚灵纳气;地火温和却不失刚猛,最适炼制祛邪固本的丹药。玄参是主药,需先入炉萃取出‘庚金灵液’,再依次加入辅药,你用太极眼紧盯炉内,若见灵力紊乱,立刻告知我。”
苏衍颔首,催动太极眼,蓝绿清光自眸中涌出,穿透丹炉壁,将炉内景象看得一清二楚。炉底的地火呈莲花状燃烧,炉壁内侧的丹纹正吸收地火之力,泛着淡淡的金光。白矶小心翼翼地将玄参薄片投入炉中,薄片遇地火并未燃烧,反而渐渐融化,化作一缕缕金色的液体,在炉底汇聚成一小洼,正是白矶所说的“庚金灵液”。
“庚金灵液纯净无杂,可开始加辅药了。”苏衍轻声提醒。白矶眼中闪过赞许,抬手将冰晶雪莲掷入炉中。雪莲遇庚金灵液,瞬间化作一团寒气,与灵液交融时,炉内泛起白金色的雾气,灵力如潮汐般起伏。苏衍紧盯雾气中的灵力流转,突然道:“前辈,寒气过盛,灵液有凝结之势!”
白矶早有察觉,右手结印,口中念动法诀。炉底的地火突然变旺,呈橘红色,将炉内的寒气渐渐驱散。“冰晶雪莲主‘祛邪’,需借地火之力中和其寒性,方能与玄参的灵力完美融合。”他一边调整法诀,一边解释,“你看,现在灵力流转已平稳许多。”苏衍望去,果然见白金色雾气化作丝丝缕缕,尽数融入庚金灵液中,灵液的色泽愈发醇厚。
接下来的时辰里,白矶依次加入紫河车花、龙血藤等辅药。苏衍以太极眼紧盯炉内,精准提醒“减火候”“稳药韵”,两人配合默契。丹房药香从清苦渐转醇厚,飘出聚灵殿,萦绕谷中。
正午时分,丹炉内的庚金灵液已化作一团拳头大小的金色光团,光团中隐约可见丝丝缕缕的彩色纹路,那是各种药草的灵力融合而成的丹纹。白矶额角渗出汗水,显然操控地火与调和灵力耗费了不少心神。苏衍递过一方湿巾,道:“前辈,光团已凝实,丹纹也稳定了,是否可以开始‘凝丹’了?”
白矶擦去汗水,目光紧盯着炉内:“凝丹是最关键的一步,需将所有灵力压缩凝聚,稍有不慎便会丹毁人伤。你帮我护法,若见炉身有异,立刻以太极眼的清光镇压。”他深吸一口气,双手快速结印,一道道火红的符文飞入炉中,落在金色光团上。光团受到符文牵引,开始缓缓收缩,原本松散的灵力渐渐凝聚,体积越来越小,色泽却越来越亮。
苏衍凝神戒备,太极眼的蓝绿清光萦绕在丹炉周围。突然,炉内的金色光团猛地一颤,一道黑气从光团中逸出——竟是陈墨体内幽煞的残余之气,被玄参的灵力逼出后,藏在了药草融合的缝隙中。“前辈,有煞气逸出!”苏衍急忙提醒,同时催动清光,化作一道光幕罩住丹炉,防止煞气外泄。
白矶脸色微变,手中法诀一变,地火骤然暴涨成赤红色,将金色光团包裹其中。“这幽煞之气果然顽固,竟能附着在药韵上!”他大喝一声,左手取出一枚“镇煞符”,掷入炉中。符纸燃烧,化作一道金光,将那缕黑气彻底包裹,与金色光团一同压缩。苏衍见状,也将清光注入炉中,协助白矶稳定光团。
半个时辰后,光团收缩成两枚龙眼大小的丹丸,表面丹纹流转,金光柔和。丹香浓郁至极,引得灵蝶围窗起舞。白矶收诀退地火,声音疲惫却激动:“成了!”
苏衍打开丹炉顶盖,一股精纯的灵力夹杂着丹香扑面而来,让他精神一振。两枚“祛邪还魂丹”悬浮在炉中央,丹丸表面的纹路如活物般流转,隐隐有灵光溢出。白矶取出一个玉瓶,小心翼翼地将丹药收入瓶中,盖紧瓶塞:“此丹需趁热服用,效果最佳。先去喂陈墨,他体内的幽煞之气最重。”
两人来到侧室,陈墨仍躺在榻上,脸色虽比之前红润了几分,但眉心仍有一丝淡淡的黑气。玄清道人和林玥正守在榻旁,见两人进来,立刻起身询问。“丹药炼成了。”白矶示意众人稍退,取出一枚祛邪还魂丹,用灵力将其化作一缕药液,缓缓注入陈墨口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