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那三套保命内甲悄然送达朱棣和朱高煦手中后不久,朱高晟的“天津卫精密器械坊”(对外宣称)再次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一次,他将目光投向了远程武器。
系统上次提供的“纳米级复合生物陶瓷纤维”还剩下一些边角料和次品,无法用于制作大面积的护甲,但其卓越的强度、韧性和轻量化特性,让朱高晟瞬间想到了另一种跨越时代的武器——复合弓。
传统的单体弓(单体木、竹或筋角复合弓)受材料限制,磅数(拉力)和效率存在瓶颈,且长弓体积大,不便马背使用。而复合弓,通过滑轮组(省力滑轮)结构,可以在保持相对较短弓身的情况下,储存并释放出远超单体弓的能量,同时拉开后具有独特的“省力区间”,便于瞄准和持续发力。
结合脑海中系统灌输的材料学知识以及前世零星的记忆,朱高晟亲自绘制图纸,与那些签了死契、忠诚毋庸置疑的顶尖工匠们,开始了日夜不休的攻关。
核心在于滑轮组的设计与精密加工,以及利用那剩余的“纳米纤维”作为弓臂的核心增强层和弓弦的主体材料。传统的牛角、筋腱、竹木依旧使用,但在关键部位被这种超越时代的材料所替代和强化。
经过无数次失败、调整、再试验,第一批成品终于诞生了。
这批复合弓弓身紧凑,比明军制式弓短了将近三分之一,流线型的造型带着一种异样的科技美感。弓身主体采用优质紫檀木与特制钢片复合,核心层则是那灰黑色的“纳米纤维”与动物筋腱胶合压制,赋予了弓身惊人的回弹速度与强度。最引人注目的是两端精巧的滑轮组,由精钢打造,轴承使用了简易的滚珠结构,转动极为顺滑。弓弦更是几乎完全由极细的“纳米纤维”编织而成,坚韧异常。
朱高晟亲自试射。他轻松地(得益于神力)拉开了一张标定一百五十磅(远超一般精锐弓手所用)的复合弓,在滑轮组的作用下,拉满后竟感觉比拉开一张八十磅的传统弓还要省力!手指松开的瞬间,弓弦几乎无声地回弹,特制的三棱破甲箭如同黑色的闪电般激射而出!
“砰!”
百步之外,用来测试的包铁木盾,如同纸糊一般被瞬间洞穿!箭矢余势未衰,深深钉入了后面的土墙之中!而使用制式强弓,在百步距离上,最多只能在包铁木盾上留下一个深坑,绝难洞穿!
“好弓!!”陪同测试的韩固等人看得热血沸腾,齐声喝彩。他们都是军中老手,一眼就看出了这弓的可怕之处:力道狂暴,却易于开合;体积小巧,便于骑射;击发迅捷,近乎无声! 这简直是给精锐斥候、夜不收和将领卫队量身定做的神器!
最终,工匠们竭尽全力,利用剩余材料,一共打造了一百五十把合格的复合弓。朱高晟看着这些闪烁着冷冽寒光的杀器,心中已然有了决断。
次日,朱高晟带着十把精选的复合弓以及测试数据,入宫觐见朱棣。
暖阁内,朱棣正与兵部尚书及几位都督商议北伐最后的细节,见朱高晟求见,便宣了进来。
“父皇,儿臣近日与府中匠人琢磨出一种新弓,或可增益王师锐气,特来献于父皇御览。”朱高晟恭敬地说道,命人将弓呈上。
朱棣起初并未太在意,他这个儿子奇思妙想是多,但军国利器,岂是那么容易创新的?他随手拿起一把复合弓,入手便是一怔。这弓比他惯用的御弓轻巧太多,而且造型奇特,那两端的轮子更是闻所未闻。
“此乃何物?这轮子作何用处?”朱棣好奇地问道。
“回父皇,此弓名为‘复合弓’。”朱高晟解释道,“其核心便在于这两组滑轮。开弓时,借助滑轮省力,即便弓力强劲,亦能轻松拉满。且拉满后有一‘省力区间’,便于瞄准,不易疲劳。弓身短小,极利马背骑射。”
说着,他亲自演示。取过一把弓,搭上箭,轻松拉满。朱棣和几位重臣都是识货之人,一看朱高晟开弓的轻松姿态,以及那弓臂弯曲蓄势的力度,就知道此弓绝非凡品。
“陛下,可否移至殿外一试?”朱高晟请示。
朱棣也被勾起了兴趣,一行人来到殿外空旷处。早有侍卫立好了百步箭靶,甚至还有一面缴获自北元的包铁皮盾。
朱高晟屏息凝神,弓如满月,箭似流星!
“嗖——噗!”
第一箭,精准命中百步外箭靶红心,箭杆几乎全部没入靶中!
不等众人喝彩,他迅速抽出第二支破甲箭,瞄准了那面包铁皮盾!
“咻——铛!噗!”
箭矢如同热刀切牛油般,轻易地撕裂了铁皮,深深贯入盾后的木芯!其穿透力,让所有目睹的武将都倒吸一口凉气!
“这……这威力!”淇国公丘福失声惊呼,“百步穿杨,破甲如穿纸!这……这真是弓能有的威力?!”
朱棣快步走到盾牌前,仔细查看那被洞穿的创口,又用手摸了摸那光滑而坚韧的弓身和弓弦,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精光!他常年征战,太清楚一把好弓在战场上的作用了!这复合弓,不仅威力远超现役任何弓弩,其省力、短小、迅捷的特点,更是将骑兵的机动与远程打击完美结合!若是装备给精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