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深,紫禁城的夜晚已带上了刺骨的寒意。乾清宫东暖阁的灯火却亮至深夜,如同这颗帝国心脏永不停歇的搏动。御前首领太监王景弘悄无声息地侍立在殿门外,如同一个融入阴影的石雕,唯有微微起伏的胸膛证明着他的存在。今夜,皇爷特意吩咐,无需太多人伺候,连寻常的轮值太监也被屏退至远处廊下。
更漏指向子时三刻,一阵极轻微、几乎与风声融为一体的脚步声由远及近。王景弘耳朵微动,抬起眼皮,只见一个身着黑色缁衣、身形枯瘦的老僧,在一名小内侍的引领下,踏着清冷的月光走来。正是那位虽无显官之位,却始终被皇帝倚为心腹、赞为“靖难第一功臣”的僧人道衍,如今的太子少师——姚广孝。
“少师来了,皇爷等候多时了。”王景弘迎上前半步,声音压得极低,躬身行礼。
姚广孝停下脚步,双手合十,微微颔首,那双深陷的眼窝在宫灯摇曳的光线下,显得愈发深邃,仿佛能洞穿人心,看透世事轮回。他并未多言,只是静静地看着王景弘轻轻推开暖阁的殿门,然后迈步而入。
殿内,朱棣并未坐在御案之后,而是负手立于那幅巨大的《大明混一图》前。地图上,大明的疆域被细致勾勒,而更广阔的海洋与未知大陆,则用粗犷而充满诱惑的笔触暗示着。他身姿依旧挺拔,但映在墙上的影子,却不可避免地带上了一丝这个年龄该有的沉重。
听到脚步声,朱棣缓缓转过身。他未戴翼善冠,只以一根简单的玉簪束发,身上穿着常服,脸上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疲惫,以及一种做出重大决定后的释然与凝重。
“广孝,你来了。”朱棣的声音有些沙哑,打破了殿内的沉寂。
“贫僧参见陛下。”姚广孝合十行礼,声音平和,不起波澜。
朱棣摆了摆手,指了指旁边的紫檀木圈椅:“坐吧,这里没有外人,不必拘礼。”他自己也走到另一张椅子前坐下,与姚广孝相对。
王景弘悄无声息地送上两盏温热的参茶,然后便退到殿角阴影处,垂首侍立,确保殿内对话绝不会被第三人所闻。
朱棣没有立刻说话,只是端起茶盏,轻轻拨弄着浮叶,目光却并未落在茶水上,而是穿透氤氲的热气,落在虚空某处。姚广孝亦不催促,只是静静坐着,眼帘微垂,如同老僧入定。
“老大……今日来见过朕了。”良久,朱棣终于开口,语气平淡,却带着千钧重量,“他交出了很多东西。也……表明了心迹。”
姚广孝眼皮微抬,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但并未插话。
“他认输了。”朱棣放下茶盏,发出一声轻响,“不是被迫,是心甘情愿。他看清了,也认命了。他求朕,将来给瞻基一块好点的封地,保他一生富贵平安。”
说到这里,朱棣的嘴角泛起一丝复杂的笑意,似是嘲讽,又似是感慨:“朕告诉他,老四……高晟的打算,是海外分封,是将我朱家的子孙,撒向那些未曾开化的广袤大陆,去建立新的邦国,让日月龙旗插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他看向姚广孝:“你猜老大当时是何反应?”
姚广孝缓缓道:“太子殿下,当是……震惊莫名,继而……恍然自身格局之小。”
“不错!”朱棣重重一拍扶手,眼中爆发出炽热的光彩,“他这才明白,他和他身后那些文人争来争去的东西,在高晟那孩子的蓝图里,不过是井底之蛙所见的那一方天空!高晟要的,是整个天下!”
他的情绪激动起来,站起身,再次走到地图前,手指用力点在地图之外那一片空白的海域和大陆轮廓上:“这才是我朱棣的儿子!这才配得上朕打下的这片基业!朕要把这江山,交到他的手上!唯有他,才能带领大明,走向那个万国来朝、亘古未有的盛世!”
他的宣言在殿内回荡,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决绝。姚广孝静静地看着皇帝激昂的背影,目光深邃,依旧沉默。
朱棣转过身,炽热的目光投向姚广孝,那目光中,带着前所未有的郑重,甚至……一丝恳求。
“广孝,”他的声音低沉下来,“朕……有一事相托。”
“陛下请讲。”姚广孝终于开口,声音平稳如古井。
“朕决定,不久之后,便将大位,禅于高晟。”朱棣一字一句地说道,清晰地观察着姚广孝的反应。然而,老僧的脸上并无丝毫意外,仿佛早已料定此事。
朱棣继续道:“而朕,会以太上皇之身,统帅大军,最后一次,北征漠北!不彻底剿灭瓦剌、鞑靼,朕,誓不还朝!”
姚广孝的眉头几不可察地动了一下。
“但是,广孝,”朱棣走近几步,目光紧紧锁住姚广孝,“高晟那孩子,虽有经天纬地之才,可他走的这条路,太新,太快!会触动太多人的利益,会打破千百年的规矩!朕在,无人敢动!可朕若北上……这朝堂之上,这天下之间,暗流汹涌,不知有多少明枪暗箭会指向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