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空如洗,万里无云,壹岐岛海域在经历了一番血火洗礼后,暂时恢复了表面的宁静。唯有那高耸的石碑、整齐的军营、以及海面上游弋的钢铁巨舰,无声地诉说着此地已然易主,换上了大明的日月旗。
就在汉王朱高煦忙于整编军队、巩固基地、并筹划下一步对九州本土的进攻时,远方的海平线上,出现了一片密密麻麻、如同移动森林般的帆影。那帆影规模庞大,数量远超之前的少贰家水军,桅杆上悬挂的,赫然是大明的龙旗和各式将旗!
来的正是由成国公朱能、英国公张辅率领的、奉永乐皇帝密旨前来“协防”并暗中监视汉王动向的大明传统水师主力舰队。这支舰队,堪称此时大明官方水师的精华,集结了东南沿海各大水寨、卫所的精锐战船。其中包括了数十艘庞大的福船、广船作为主力,更有数以百计的海沧船、艍船、哨船等各式辅助战舰,浩浩荡荡,帆樯如林,气势恢宏。若在以往,这样一支舰队的出现,足以震慑任何敢于窥伺大明海疆的宵小。
旗舰“靖海”号(一艘经过加固的大型福船)上,朱能与张辅并肩立于船头,两位国公皆身着蟒袍玉带,气度威严。朱能年纪稍长,面容刚毅,是朱棣靖难时的老将,深得信任。张辅则正值壮年,眼神锐利,同样战功赫赫。他们奉旨而来,心情却颇为复杂。一方面,要确保汉王这位以勇悍闻名的亲王不至于在海外闹出不可收拾的乱子;另一方面,内心深处,对于这位曾与太子争位的王爷,也存着几分天然的警惕与审视。
“根据前几日接到的零星讯息,汉王殿下似乎已在壹岐岛站稳脚跟,并击溃了倭寇一股不小的水军。”张辅举着望远镜,一边观察着远方隐约可见的岛屿轮廓,一边对朱能说道,“只是不知战况具体如何,殿下麾下伤亡几何。这跨海远征,毕竟非比陆战,稍有差池,便是万劫不复。”
朱能抚着花白的胡须,沉声道:“汉王骁勇,世所共知。然倭寇狡诈,海况莫测,陛下派我等前来,亦是存了万一之想,以备不时之需。只望殿下莫要因小胜而骄狂,冒进轻敌才好。” 他话语中,对汉王的军事能力有所认可,但对其统御全局和把握分寸的能力,仍持保留态度。
随着舰队逐渐靠近壹岐岛,了望哨突然发出了惊呼:“国公爷!前方……前方有船!好……好大的船!是……是铁的吗?!”
朱能和张辅闻言,立刻举起手中珍贵的单筒望远镜(这还是朱棣赏赐的稀罕物),朝着哨兵所指的方向望去。
这一看,两人几乎同时倒吸了一口冷气,僵立在原地,脸上写满了前所未有的震惊与难以置信!
只见在蔚蓝色的海天之间,两艘如同洪荒巨兽般的战舰,正以一种沉稳而充满力量感的姿态,静静地停泊在岛屿旁的最佳锚地。它们那低矮流畅、通体黝黑、在阳光下反射着冷硬金属光泽的舰身,与周围传统木质战船形成了极其刺眼的对比!尤其是舰艏那两座巨大的、造型奇特的圆柱形炮塔,更是散发着令人心悸的肃杀之气!
“那……那是何物?!”张辅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我大明……何时有了如此……如此骇人的战舰?!” 他自诩见识过大明乃至南洋诸国所有类型的船只,却从未想象过,世间竟有如此模样的海上堡垒!
朱能的喉结滚动了一下,强行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努力维持着镇定:“看旗号……是汉王殿下的座舰‘定远’和‘镇远’……这,这莫非就是天津卫所造的新式战舰?竟……竟至于此?!”
与他们脚下这艘需要大量人力操控风帆、木质结构、最大不过装备些许佛朗机炮和碗口铳的“靖海”号福船相比,远方的“定远”和“镇远”,简直就像是来自另一个时代的造物!那种工业时代特有的、冰冷而高效的暴力美学,带给他们的视觉与心理冲击,是颠覆性的!
不仅仅是这两位国公,整个传统水师舰队的所有官兵,此刻都陷入了巨大的骚动和茫然之中。他们引以为傲的、遮天蔽日的庞大帆船舰队,在那两艘沉默的钢铁巨兽面前,忽然间显得如此……陈旧、落后,甚至有些滑稽。仿佛一群举着木棍竹枪的原始人,突然看到了全身披挂板甲、手持精钢利刃的重骑兵。
未等他们从震惊中回过神来,一艘体型修长、线条流畅、同样冒着淡淡黑烟(蒸汽辅机)的明军三级巡洋舰,以远超福船的速度,破浪而来,靠近了朱能等人的舰队。船上的军官通过铜皮喇叭,发出了清晰而规范的指令:“来舰可是成国公、英国公所部?奉汉王殿下令,引导贵部前往指定锚地停泊!请跟随我舰航向,注意保持距离与队形!”
那巡洋舰的速度、灵活性,以及船上水兵那整齐划一、精神抖擞的模样,再次让朱能和张辅心头剧震。这艘“小船”所展现出的素质,已然超过了他们舰队中大部分所谓的“快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