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八年,八月初八。
旭日东升,金光破晓。
预示着大唐北疆第一届那达慕大会,即将正式拉开它恢弘的帷幕!
巳时三刻(上午九点四十五分)随着所有人都检票进入到会场落座,以李家父子四人为首的“北疆军政天团”和“长安朝堂代表团”也从内部路线进入会场当中,于观礼台落座。
他们各自的家人也早被安排好了位置,附近都有隐藏起来的锦衣卫守护……
巳时四刻(上午十点)那达慕大会正式开始。
李建成拿起喇叭筒,起身,环顾四周。
“请安静,接下来,请天可汗大唐皇帝陛下,致词。”
李渊起身,接过喇叭筒,按照李建成提前为他准备好的文稿中气十足的念了起来:
“朕,于隋大业十三年(617年)自晋阳起兵,反抗暴隋,历十载征伐,扫平群雄,一统寰宇!建国大唐,建元武德!”
李渊的声音通过那奇妙的铁皮喇叭,清晰地传遍了会场的每一个角落,甚至远远传到了场外那些翘首以盼的人群耳中。
他身着隆重的帝王冠服,站在高高的观礼台上,身后是龙旗招展,身前是万民仰望。
“北疆不宁,突厥屡犯,掠我子民,毁我家园,此乃朕之心腹大患,亦是大唐之耻!”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帝王的威严与一丝沉痛,将所有人的思绪都拉回了那些烽火连年的岁月。
许多来自边地的唐人和深受突厥侵扰的草原部族民众,都不由得攥紧了拳头,面露愤慨。
“然,天佑大唐!”
李渊话锋一转,声若洪钟,带着无比的骄傲与自豪。
“朕之太子建成、秦王世民,秉承朕志,挥师北进,于金山脚下,破突厥王庭,斩其枭首,缴其金刀!扬我大唐国威于漠北,解万民于倒悬!”
“轰——!”
话音刚落,会场内外瞬间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
尤其是唐军将士和北疆民众,更是激动得热泪盈眶,声嘶力竭地呐喊:
“大唐万胜!”
“陛下万岁!太子殿下千岁!秦王殿下千岁!”
声浪一波高过一波,震耳欲聋。
这不仅仅是口号,这是压抑了太久的情感宣泄,是对强大国力和英雄统帅最直接的崇拜!
李渊微微抬手,示意众人安静。
待声浪稍息,他继续念道,语气变得庄重而宏大:
“今,四海承平,八荒宾服!突厥已亡,其部众亦为朕之子民!朕,受命于天,既为大唐皇帝,亦当承草原万民之望,护佑苍生!”
他深吸一口气,用尽全身力气,喊出了那石破天惊的最后一句:
“昭昭有唐,天庇万民!”
“天可汗!”
“天可汗!!”
“天可汗——!!!”
这一次,不仅仅是唐人,所有在场的草原部族首领、西域使臣,乃至普通牧民,都发自内心地、用各自的语言狂热地呼喊着这个崭新的、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与庇护的称号!
声震四野,气冲云霄!
李渊在这铺天盖地的声浪中,缓缓放下喇叭筒,他的胸膛微微起伏,眼中闪烁着激动与复杂的光芒。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不再仅仅是中原的皇帝,更是这片广袤草原,乃至所有归附部族共同认可的至高领袖!
李建成坐在一旁,看着老头子有些微微颤抖却竭力挺直的背影,嘴角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开场,完美。
他接过父亲递回的喇叭筒,站起身,走到台前。
当他的身影出现时,刚刚平息的声浪再次掀起,比之前更加狂热!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真正缔造了眼前这一切奇迹的,正是这位看似随性不羁的大唐太子!
李建成举起喇叭筒,清朗而充满力量的声音响彻全场:
“天可汗旨意已明!”
“现在,我宣布——”
“大唐北疆,第一届那达慕大会,正式开始!”
“呜——呜——呜——!”
“轰——轰——轰——!”
八十八支沉重的牛角号被奋力吹响,八十八门由科研部改造过的礼炮也随即发出声音!
苍凉而雄浑的号角声,火炮的轰鸣声,仿佛是要传遍整片草原。
“接下来,进行那达慕大会开幕仪式第一项,唱大唐军歌!”
李建成话音落下,从观礼台正对面的三条通道当中,程咬金、尉迟敬德、牛进达各率两百人,步伐整齐的小跑着来到了整个会场的正中心。
盔明甲亮,神采盎然!
这是所有人看到这六百人之后的第一反应。
他们身穿着银灰色的,由科研部最新制作的明光铠,手持鎏金仪刀,站如青松,不论从哪个方向看去,都是横平竖直的一条线。
待六百人站好,薛.领唱.仁贵同样小跑上台,站定之后先是对着主席观礼台行大唐军礼致敬,后环视整个会场,会场当中随着他的环视竟神奇的安静了下来。
紧接着,如潮水般的音乐从会场两侧的乐团中喷涌而出,雄浑的乐曲犹如一把利剑,直插人的心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