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阳光透过香樟树的枝叶,在县师范学院的操场上洒下斑驳的光影。毕业典礼的钟声刚落,穿着蓝白校服的学生们就涌了出来,手里攥着鲜红的毕业证书,脸上满是对未来的憧憬。苏念桃夹在人群中,指尖也捏着一本毕业证,封面的烫金字在阳光下闪着光,可她的心里,却不像周围同学那样轻快——教务处的王老师刚找过她,带来了一个让她纠结不已的消息。
“念桃,恭喜毕业啊!”同班的李芳跑过来,挽住她的胳膊,脸上带着羡慕,“听说王老师给你分配到县中学当语文老师了?那可是铁饭碗!多少人挤破头都想要的机会,你太幸运了!”
周围几个同学也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县中学待遇多好啊,一个月工资五十多块,还有寒暑假,比我们这些要去乡镇的强多了!”“念桃本来学习就好,当老师肯定合适,教书育人多体面!”
苏念桃勉强笑了笑,没说话。她知道,在这个年代,大学毕业能分配到县城中学当老师,确实是旁人羡慕的好归宿。稳定、体面,还有固定的假期,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再合适不过。可一想到自己的“念桃卤味”,想到总店和分店每天忙碌的身影,想到母亲的腌菜缸、弟弟的采购本、陆沉渊刷过的货架,她的心就像被什么东西揪着,怎么也放不下。
她是带着生意去上的大学,三年来,一边上课,一边挤时间打理店铺。白天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晚上就借着宿舍的灯光,写分店的管理规范、琢磨新的卤味配方;周末别人去逛街、看电影,她却要赶回店里,盘点账目、抽查品质。陆沉渊怕她累着,主动承担了更多分店的事务,苏卫东也渐渐能独当一面,可她心里清楚,“念桃卤味”是她一手创办的,是她和家人的心血,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怎么能说放下就放下?
回到家时,母亲赵秀兰正在院子里翻晒腌菜,看到她回来,连忙放下手里的木耙:“桃儿,毕业啦?快进屋歇会儿,妈给你炖了鸡汤。”
苏念桃把毕业证放在桌上,看着母亲鬓角的白发,心里更不是滋味。母亲一辈子操劳,就希望她能有个安稳的前程,不用像以前那样吃苦。要是告诉母亲,自己可能要放弃当老师的机会,母亲会同意吗?
“妈,教务处的老师给我分配工作了,去县中学当语文老师。”苏念桃轻声说。
赵秀兰的眼睛一下子亮了:“当老师?好啊!太好了!”她激动地拉住苏念桃的手,“桃儿,你真是有出息!当老师多体面,风吹不着雨淋不着,还有工资拿,比守着那个卤味店强多了!以后你就安心教书,店里的事有我和卫东,还有沉渊,不用你操心。”
看着母亲满心欢喜的样子,苏念桃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她知道母亲是为她好,可她心里,始终放不下那个卤味店。那是她在最艰难的时候,靠着一双手一点点做起来的,从最初的小摊,到如今的两家店,每一步都浸透着她的汗水和心血。店里的每一个陶缸,每一块招牌,甚至每一张油纸,都承载着她的希望,还有家人的寄托。
“妈,我……”苏念桃犹豫着,“我还没想好要不要去。”
“没想好?”赵秀兰愣住了,“这么好的机会,还有什么好想的?多少人盼都盼不来呢!”
“可是妈,卤味店是我一手做起来的,就像我的孩子一样。”苏念桃的声音带着几分哽咽,“从一开始每天赚几块钱,到现在两家店,我付出了多少,您和沉渊、卫东都看在眼里。现在店刚走上正轨,我要是走了,分店怎么办?老顾客怎么办?那些跟着我干的员工怎么办?”
“可当老师是铁饭碗啊!”赵秀兰急了,“卤味店虽然现在赚钱,可谁知道以后怎么样?万一遇到风浪,说垮就垮了。当老师多稳当,一辈子都有保障。”
母女俩正说着,苏卫东从外面回来,手里拿着采购单。听说姐姐被分配到中学当老师,他先是高兴,可听了姐姐的犹豫,又沉默了。
“姐,我知道你舍不得店。”苏卫东放下采购单,认真地说,“这几年,你带着我干,教我采购、管账,我从一个啥都不懂的毛小子,到现在能打理分店,都是你教我的。店是我们一家人的心血,我也舍不得。可当老师确实是好机会,你要是想去,分店我能管好,我保证不辜负你。”
苏念桃看着弟弟,心里既欣慰又感动。弟弟长大了,能为她分担了,可她还是觉得,自己不能就这么离开。她不是不信任弟弟,而是“念桃卤味”承载的,不仅仅是生意,还有她对未来的期许——她想把“念桃”做成一个响当当的品牌,让更多人知道,让家人过上更好的日子。
那天晚上,苏念桃翻来覆去睡不着。她想起自己刚摆摊时,被李伟骚扰,被张家欺负,是卤味摊给了她底气,让她能挺直腰杆做人;想起第一次推出礼盒时,顾客们满意的笑容;想起分店开业那天,排成长队的人群,还有老顾客特意从城东赶来捧场的温暖。这些画面,像电影一样在她脑海里闪过,让她越来越坚定自己的想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