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的春风,比往年来得更暖些。刚过惊蛰,师范学院里的垂柳就抽了嫩条,鹅黄的芽叶挂在枝头,被风一吹,像一串串晃动的小铃铛。操场边的迎春花也开了,金灿灿的一片,映得来往学生的脸上都带着几分轻快——校园里的空气,似乎都比去年松快了许多。
苏念桃抱着一摞作业本,从教学楼往宿舍走。路上遇到几个同学,正围在一起叽叽喳喳地讨论着什么,手里还攥着一张报纸,语气里满是兴奋。
“你们看,《人民日报》上说了,允许个体经营了!还鼓励带动就业呢!”
“真的假的?以前不是说个体户是‘投机倒把’吗?”
“时代不一样了!你没听老师说吗?现在政策松动了,只要合规经营,就能光明正大地做生意了!”
“个体经营”四个字像一道电流,猛地击中了苏念桃。她脚步顿住,手里的作业本差点滑落在地。这段时间,她利用课余时间做腌菜卖给同学,生意还算不错,一个月能赚几十块钱,不仅还清了借陆沉渊的钱,还能给家里寄点补贴。可她心里总有些不安,怕被人说“不务正业”,更怕被贴上“投机倒把”的标签,每次做腌菜都偷偷摸摸的,不敢声张。
现在听到“允许个体经营”,苏念桃的心跳瞬间快了起来。她忍不住走上前,轻轻问道:“同学,能让我看看报纸吗?”
那几个同学认得她,连忙把报纸递过来:“给,念桃,你也看看!这可是大新闻!”
苏念桃接过报纸,手指有些发颤地找到了那篇报道。标题赫然写着《关于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的若干意见》,里面明确提到“允许城乡居民从事个体经营,凭相关证明办理登记手续,合法经营受法律保护”。
看着那些文字,苏念桃的眼睛越来越亮,心里像揣了一团火,暖烘烘的。她想起母亲做的腌菜,味道比她做的更地道,种类也更多——腌黄瓜、腌萝卜、腌辣椒、腌豆角,都是老家的特色,要是能开一家腌菜铺,肯定有人买!
以前她只敢想想,可现在政策允许了,是不是就意味着,她能把腌菜生意做得更正规、更大些?
一个念头突然在她脑海里冒了出来:让娘来省城开腌菜铺!
娘的身体不算差,只是在老家种地太辛苦,父亲腰不好,家里的重担都压在娘身上。要是娘能来省城,开一家小小的腌菜铺,她周末就能去帮忙,娘不用再面朝黄土背朝天,还能有稳定的收入,多好啊!
这个想法一冒出来,就像疯长的野草,再也压不住了。苏念桃匆匆谢过同学,抱着作业本,脚步轻快地往宿舍跑,连怀里的作业本都忘了放好。
回到宿舍,室友们都不在,大概是去图书馆了。苏念桃把作业本往桌上一放,就迫不及待地找出信纸和笔,坐在桌前,开始给家里写信。
笔尖划过信纸,墨水晕开的字迹里,满是抑制不住的激动:
“爹娘:
展信安。
省城的春天到了,柳树都发芽了,迎春花也开了,特别好看。我在学校一切都好,功课没落下,腌菜生意也做得不错,同学们都喜欢吃,这个月又赚了五十块钱,已经给家里寄过去了,请注意查收。
今天有个天大的好消息要告诉你们——报纸上刊登了新政策,允许个体经营了!就是说,现在可以光明正大地开店做生意了,再也不用担心被说‘投机倒把’了。
看到这个消息,我第一个就想到了娘做的腌菜。娘的手艺那么好,咱们老家的腌菜,比城里卖的好吃多了。我想,要是娘能来省城开一家腌菜铺,肯定能赚钱!一来,娘不用再在老家种地受累,省城的条件也比老家好;二来,我周末和课余时间都能去帮忙,不耽误学习;三来,赚的钱也能补贴家用,给爹治病,让家里的日子过得好一些。
爹娘,你们觉得这个主意怎么样?娘要是愿意来,我就先打听一下开店的手续和摊位的事。陆沉渊哥在城里待得久,认识的人也多,他肯定能帮上忙。
你们不用太担心我,我在学校会好好读书,不会因为做生意耽误功课的。只是我太想让你们过得轻松些了,娘为这个家操劳了一辈子,也该享享清福了。
盼你们早日回信,告诉我你们的想法。
女儿:念桃
即日”
写完信,苏念桃又通读了一遍,觉得还有些话没说透,又在信纸末尾加了一句:“娘要是来,我就租个小房子,咱们母女俩也能有个照应,我也能经常吃到娘做的饭了。”
放下笔,她小心翼翼地把信折好,装进信封,贴上邮票。她恨不得立刻把信寄出去,可现在已经过了邮局的送信时间,只能等明天一早再寄。
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照进来,落在信纸上,暖洋洋的。苏念桃靠在椅背上,想象着娘来省城后的日子:小小的腌菜铺,干净整洁,娘在里面忙碌着,她放学后来帮忙,陆沉渊收摊后也来搭把手,大家说说笑笑,日子肯定过得热热闹闹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