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阳光透过车窗,在苏念桃的藏青色外套上投下暖融融的光斑。车子驶离熟悉的巷口,朝着省城师范大学的方向驶去,身边的陆沉渊握着她的手,指尖温热,苏建斌坐在前排,时不时回头跟他们聊两句,气氛轻松而惬意。
“当年你第一次去乡村师范分校,还是我用自行车载你的,走了三个多小时,路坑坑洼洼,你一路都没抱怨。”陆沉渊望着窗外掠过的风景,语气里满是回忆,“那时候你说,能有机会读书,再苦都值得。”
苏念桃笑了,眼底泛起温柔的涟漪:“可不是嘛。那时候分校就几间土坯房,桌子椅子都是破旧的,冬天冷得直跺脚,夏天满是蚊虫。但每次上课,看着黑板上的字,心里就觉得亮堂。”
车子很快驶入省城师范大学校园,和上次颁奖时的热闹不同,这次校园里多了几分静谧。金黄的银杏叶落了满地,踩上去沙沙作响,教学楼的红砖墙在阳光下格外醒目。车子停在行政楼前,早已等候在那里的校长和几位老教授连忙迎了上来。
“苏女士,陆先生,欢迎你们!”校长热情地握住苏念桃的手,“今天特意请你们来,是有个惊喜要送给您。”
苏念桃有些好奇:“校长太客气了,我就是回来看看,不用这么兴师动众。”
“这可不是兴师动众,是我们全校师生的心意。”校长笑着说,“请跟我来。”
一行人跟着校长来到教学楼的一楼大厅,只见一面崭新的“校友荣誉墙”赫然映入眼帘。墙面是浅灰色的大理石,上面镶嵌着金色的铭牌,最显眼的位置,正是苏念桃的照片和简介。
照片里的苏念桃穿着朴素的蓝布褂子,笑容腼腆却眼神坚定,那是她当年在乡村师范分校读书时的留影。简介上写着:“苏念桃,我校前身乡村师范分校首届学生,‘红星女性互助金’发起人,‘念桃奖学金’设立者。一生致力于乡村振兴与公益事业,以坚韧之志改变自身命运,以仁爱之心帮扶万千女性,以赤诚之心助力教育发展……”
苏念桃站在荣誉墙前,久久没有说话。指尖轻轻拂过冰冷的大理石墙面,仿佛触到了当年在土坯房里读书的日子。那时候,她白天种地,晚上偷偷去上课,生怕被人笑话“一个种地的还想读书”;那时候,她最大的梦想就是能识文断字,不再被人欺负;那时候,她从未想过,几十年后,自己会以这样的方式,留在母校的荣誉墙上。
“当年的乡村师范分校,要是没有您的捐助,恐怕早就办不下去了。”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教授感慨道,“我那时候还是个年轻老师,记得您匿名捐了一笔钱,修缮了教室,添置了桌椅和书本,让几十名农村孩子有了读书的机会。直到后来,我们才知道那笔钱,是您卖了半年青菜攒下来的。”
苏念桃眼眶泛红,转头看向老教授:“李老师,您还记得我?”
“怎么不记得?”李老师笑着说,“您当年是班里最刻苦的学生,虽然基础差,但每次作业都写得工工整整,遇到不懂的问题,总是追着老师问,从不肯放过一个疑点。后来您辍学回家种地,我们都替您可惜。没想到,您竟然凭着自己的努力,走出了这么一条不平凡的路。”
陆沉渊站在一旁,看着苏念桃泛红的眼眶,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都过去了,现在好了,你做到了。”
苏念桃吸了吸鼻子,脸上露出笑容:“是啊,都过去了。多亏了母校给我的机会,让我知道读书的重要性,才有了今天的我。”
校长笑着说:“苏女士,这都是您自己努力的结果。为了感谢您对母校的贡献,也为了激励更多学子,我们特意设立了这面荣誉墙,希望大家能以您为榜样,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校长太抬举我了。”苏念桃谦逊地说,“其实我也没做什么大事,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今天回来,我也有个心意想送给母校。”她转头看向苏建斌,苏建斌立刻从包里拿出一张支票,递给校长。
“这是10万元,想捐给母校修建一间阅览室。”苏念桃说,“当年我读书的时候,没有多少书可以看,现在条件好了,希望孩子们能有一个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多读书,读好书,用知识武装自己。”
校长接过支票,激动得双手都在颤抖:“苏女士,太感谢您了!这10万元,对我们学校的图书馆建设来说,真是雪中送炭。我们一定会好好规划,把阅览室建得漂漂亮亮的,让每一位学子都能受益。”
“不用谢。”苏念桃说,“母校培养了我,我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希望阅览室建成后,能有更多孩子在这里找到自己的梦想,实现自己的价值。”
参观完荣誉墙,校长提议带苏念桃去看看图书馆的选址。一行人穿过林荫道,来到校园西侧的一片空地上,这里已经竖起了围挡,几位工人正在测量土地。
“这里就是未来阅览室的位置,我们计划建两层,一层是借阅区,二层是自习区,能容纳两百多名学生同时使用。”校长指着空地介绍道,“等建成后,我们会在阅览室门口立一块碑,刻上您的名字,让学子们永远记得您的善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