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梦回沉默的荣耀 > 第79章 首次传递

梦回沉默的荣耀 第79章 首次传递

作者:川岛的苏未央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2 13:06:00

夜色如墨,将台北城温柔而又严酷地揽入怀中。白日里参谋本部的喧嚣与暗流,仿佛被这浓重的黑暗稀释、吸收,只剩下远处零星的灯火和偶尔传来的犬吠,更显得寓所内一片死寂。书房里,只亮着一盏蒙着绿色灯罩的台灯,在宽大的书桌上投下一圈昏黄的光晕,光晕之外,是深不见底的阴影。吴石坐在灯下,身影被拉得细长,投射在背后的书架上,像一尊沉默的雕塑。

我(聂曦)轻轻推门而入,将一杯刚沏好的热茶放在他的手边。茶香袅袅,试图驱散一些空气中的凝重。他没有抬头,目光依旧胶着在摊开在桌面上的一张巨大的、标注着各种符号的台湾海峡区域地图上,但我知道,他的心思早已不在图上。

“老师,夜深了。”我低声提醒,声音在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

吴石缓缓抬起头,揉了揉布满血丝的双眼,脸上是难以掩饰的疲惫,但那双深邃的眼眸深处,却跳动着一种近乎燃烧的光芒。他端起茶杯,呷了一口,滚烫的茶水似乎让他精神稍振。

“聂曦,”他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带着一种经过极度压抑后的平静,“时机到了。”

我的心猛地一紧,随即又沉静下来。该来的,终究来了。我知道他指的是什么——将那份沉甸甸的情报,送出这座孤岛。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撩开厚重窗帘的一角,警惕地向外望了望。雨后的夜空,没有月亮,只有几颗疏星在云缝间闪烁,微弱的光线不足以照亮庭院深处的黑暗,却也让人无法看清那里是否隐藏着窥探的眼睛。他放下窗帘,转身走回书桌,从抽屉的暗格里取出一个薄薄的、火柴盒大小的油纸包。

“这是赴台前,最后那次会议记下的,关于敌军在西南地区残留兵力的部署情况,以及部分溃散部队的可能的集结区域和番号。”他将油纸包推到我面前,动作轻缓,却重若千钧。“虽然时过境迁,局势瞬息万变,但这些信息,对于我方判断敌军残余力量的分布、清理地方、巩固后方,或许仍有一定参考价值。更重要的是,这是我们建立渠道的第一次尝试,必须成功。”

我接过那个小小的油纸包,它轻得几乎没有重量,却又仿佛烫手如山芋。这里面封存的,不仅是军事机密,更是老师冒着巨大风险记忆、保存下来的心血,是我们在这孤岛上迈出的第一步,也是极度危险的一步。

“渠道可靠吗?”我深吸一口气,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这条线,是我们在离开大陆前,由最可靠的同志秘密交代的,是一个沉睡多年的单线联络点,启用一次,风险极大。

“是‘老家’留下的最后保障之一,理论上绝对可靠。”吴石的语气肯定,但眼神中仍有一丝难以化开的忧虑,“但时移世易,人心难测。况且,台北眼下是保密局经营多年的巢穴,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引来灭顶之灾。此次传递,关键在于‘快、准、隐’。你务必小心,宁可放弃,不可暴露。”

“我明白。”我将油纸包紧紧攥在手心,感受着那坚硬的触感,“路线和接头方式,我已反复推演过数次。我会见机行事。”

按照预定方案,这次传递不能使用任何电子设备,也不能通过常规的邮政系统。我们需要利用一个看似偶然的机会,将情报放置在绝对安全的“死信箱”中,然后由交通员在确认安全后取走,再通过秘密渠道送往香港,最终抵达“老家”。

机会就在明天。明天是周六,参谋本部上午有一个非重要的业务学习会,下午通常放假。我借口需要去城南的军用仓库核对一批新到的办公用品清单,这是一个合乎情理的外出理由。而那个死信箱的位置,就在仓库区附近一条僻静小巷的第三个废弃邮筒的底部夹层里。选择那里,是因为仓库区人员复杂,往来频繁,不易引起特别注意,而废弃邮筒更是无人问津。

“这是半张一元法币,锯齿口需与对方手中的另一半完全吻合。”吴石又递给我一张残破的旧纸币,“这是确认身份的信物。对方若出现,会出示另一半。若对不上,或者感觉任何不对,立即撤离,绝不犹豫。”

我郑重地接过那半张纸币,将它和油纸包分开,小心地藏进内衣特制的暗袋里。冰凉的纸币贴着皮肤,提醒着我使命的重大和危险。

“回去休息吧,养足精神。”吴石拍了拍我的肩膀,力道沉重,“明日……一切小心。”

我点点头,退出了书房。回到自己狭窄的房间,我却毫无睡意。躺在床上,睁大眼睛望着天花板,脑海里反复模拟着明天的每一个步骤:如何应对门岗盘查,选择哪条路线前往仓库,如何确认没有尾巴,接近死信箱时如何观察环境,放置情报的动作要如何自然迅速,遇到突发情况该如何应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决定成败,甚至生死。

窗外的天色由墨黑渐渐转为灰白。我起身,用冷水洗了把脸,努力让自已看起来和往常一样平静。早餐桌上,王碧奎老师像往常一样,默默地为我们布菜,她的目光在我和老师脸上短暂停留,带着不易察觉的担忧,但她什么也没问,只是轻声叮嘱了一句“路上小心”。幼女小薇和小兰乖巧地吃着早饭,她们天真无邪的眼神,更让我感到肩头的责任重大。

上午的学习会沉闷而冗长。我坐在会场后排,看似认真记录,心思却早已飞到了城南那个废弃的邮筒。我能感觉到,人群中似乎有目光偶尔扫过我,是机要室那个林姓中尉,还有其他几个面目模糊的人。是正常的工作交集,还是别有目的的监视?这种无处不在的不确定感,折磨着神经。

会议终于结束。我按照计划,向直属上司报告了去仓库核对的公干,拿到了出门条。走出参谋本部大楼,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我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放松下来,像往常一样,走向公交车站。

我没有直接乘车去仓库,而是先坐了两站,在一个热闹的菜市场下了车。我在人群中穿梭,不时停下脚步,假装挑选商品,眼角的余光却像雷达一样扫视着身后。在一个拐角,我迅速闪进一家杂货店,又从后门绕出,跳上了另一路开往城南方向的公交车。这一系列反跟踪动作,是老师反复强调并训练过的。

公交车摇摇晃晃地行驶着。车厢里混杂着各种气味,乘客们大多面无表情。我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目光投向窗外飞速掠过的街景,心里却紧绷着一根弦。有几个乘客在不同站点上车,他们的神态、举止,我都默默记在心里。

仓库区到了。这里果然如预想的一样,车来车往,穿着不同制服的军人、工人穿梭不息,喧嚣而杂乱。我向哨兵出示了证件和出门条,顺利进入了库区。按照流程,我找到仓库管理员,核对了清单,签字确认。整个过程,我努力表现得正常而专注。

办完公事,我看了看手表,下午三点多。距离约定的“投递”时间还有一段空隙。我没有立即离开,而是借口需要熟悉库区环境,在允许的范围内慢慢踱步。目光看似随意地扫过一排排仓库、堆放的物资,以及远处的那条僻静小巷的入口。

心跳开始加速。我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必须冷静。我绕到库区的一个偏僻角落,假装解手,再次确认周围无人注意。然后,我沿着围墙,看似漫无目的地向那条小巷走去。

巷子很窄,两旁是高大的仓库墙壁,鲜有人迹。第三个废弃的邮筒就立在巷子中段,锈迹斑斑,布满了灰尘。我的脚步放得很慢,耳朵竖起来,捕捉着任何细微的声响——只有风声,和远处库区传来的模糊噪音。

就在我即将接近邮筒时,巷口突然传来一阵脚步声和说话声!我的身体瞬间僵硬,血液似乎都凝固了。几乎是本能地,我迅速侧身,闪进旁边两堆废弃木箱形成的狭窄缝隙里,屏住呼吸。

是两个库区的工人在聊天,从巷口经过,并没有拐进来。脚步声渐行渐远。我靠在冰冷的墙壁上,能听到自己心脏在胸腔里疯狂擂动的声音。等待了几分钟,确认外面再无动静,我才小心翼翼地探出头。

邮筒静静矗立在那里,像一个沉默的守望者。不能再犹豫了。我快步走到邮筒前,动作自然地弯下腰,系鞋带。就在身体遮挡住手部动作的一瞬间,我的右手迅速探入邮筒底部的缝隙,摸到了那个预设的、略带潮湿的金属夹层。指尖触到了油纸包和那半张纸币,我以最快的速度将它们塞进夹层深处,然后迅速抽出手,直起身,继续系鞋带,仿佛只是蹲久了腿麻。

整个动作,不过两三秒钟。做完这一切,我立刻转身,沿着原路,不紧不慢地往回走。背后没有传来任何异响。直到走出巷口,重新沐浴在库区的阳光下,混入往来的人流,我才感觉那股勒住喉咙的无形力量稍稍松懈了一些。内衣已经被冷汗浸湿,紧紧贴在背上。

我没有回头,径直走向库区大门,出示证件,登记离开。回程的路上,我依旧保持着警惕,多次换乘车辆,确认安全后,才返回寓所。

接下来的两天,是在焦灼的等待中度过的。表面一切如常,我照常跟随老师去参谋本部上班,处理琐碎的公务,与同僚寒暄。但每当夜深人静,我和老师独处时,那种无形的压力几乎令人窒息。成功了吗?对方取走情报了吗?渠道还安全吗?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可能万劫不复。

第三天晚上,按照约定,是收听确认信号的时间。这是一档特定的、信号微弱的香港商业电台的午夜音乐节目。如果情报安全送达,会在节目点歌环节,听到一首特定的、冷门的广东民谣的前几个小节。

书房里,窗帘拉得严严实实。老师坐在沙发上,闭目养神,但紧握的拳头暴露了他内心的紧张。我则守在那台老旧的收音机旁,小心翼翼地调节着旋钮,杂音很大,断断续续的歌声和广告词夹杂着电流的嘶嘶声。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午夜将至,节目进入了点歌环节。一个个点播信息念出,都不是我们等待的那个。我的心一点点沉下去。难道失败了?被发现了?还是渠道本身出了问题?

就在几乎要放弃希望的时候,收音机里传来女播音员略带嗲气的声音:“接下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先生,为远方的朋友点播一首《彩云追月》,祝一切顺利……”

《彩云追月》!就是它!

那熟悉的、悠扬的前奏几个音符,透过嘈杂的电波,清晰地传了出来!虽然只有短短几秒,就被接下来的歌曲淹没了,但听在我和老师的耳中,却无异于一声惊雷!

成功了!

我猛地看向老师。他不知何时已睁开了眼睛,眼中闪烁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光芒,紧握的拳头缓缓松开,长长地、无声地舒了一口气。我们相视一眼,都没有说话,但彼此都看到了对方眼中那劫后余生般的庆幸和初战告捷的振奋。

初战告捷!这微弱得几乎被杂音淹没的信号,像一道划破暗夜的光,虽然微弱,却足以驱散连日的阴霾,证明我们并非孤军奋战,证明这条用生命铺就的通道,依然畅通!它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情报送达的喜悦,更是继续在这黑暗深渊中前行的、弥足珍贵的勇气和信心。

老师站起身,走到窗边,再次撩开窗帘一角,望向外面沉沉的夜色。这一次,他的背影似乎不再那么孤寂。

“第一步,总算走出去了。”他轻声说,像是在对我说,又像是在对自己说。

“是的,老师。”我低声回应,感受着内心澎湃的浪潮,“但这仅仅是开始。”

道路漫长,且更加凶险。但今夜,这成功的首次传递,无疑为我们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在这孤岛绝境之中,我们终于与远方、与信仰,重新建立了那根细若游丝却坚韧无比的连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