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梦回沉默的荣耀 > 第103章 谷的视线

梦回沉默的荣耀 第103章 谷的视线

作者:川岛的苏未央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2 13:06:00

韶成家书带来的短暂温情与沉重愧疚,如同投入深潭的一颗石子,涟漪散去后,是更加深邃的沉寂与等待。我们依旧处于极致的“静默期”,如同冬眠的动物,将所有的生机与活动降至冰点,全部的希望与注意力都聚焦于海峡对岸,等待着“朱枫”同志抵达的信号。寓所内的空气,因这份悬而未决的期盼而显得格外粘稠,每一秒都仿佛被拉长。

然而,潜伏者的宿命便是如此:你越是渴望隐匿,危机却往往越会主动找上门来。就在我们竭力淡化自身存在感的时候,一股更加阴冷、更具针对性的暗流,开始悄然涌动。谷正文的视线,如同逐渐收紧的绞索,并未因我们的静默而有丝毫松懈,反而变得更加锐利和具体。

这种不祥的预感,最初是由一些极其细微、几乎难以察觉的迹象拼凑而成的。

那是一个周三的上午,我(聂曦)照例在参谋本部我的隔间内处理一批日常公文。这些文件多属于后勤补给、人员调动、训练计划等常规内容,机密等级不高,流转环节也相对公开。我的工作是将它们分类、登记、呈送老师吴石签阅或转交相应部门。平日里,这类工作枯燥而平静,很少引起特别关注。

但今天,当我去机要室隔壁的文件交换窗口领取一批新到的文件时,却感觉到一丝异样。负责接收登记的一名中尉文书,是我相对熟悉的面孔,姓陈,平时待人还算和气。但今天,他递给我文件清单时,眼神有些闪烁,动作也比平时略显匆忙,甚至没有像往常一样随口寒暄两句天气或琐事。

“聂副官,这是今天的,签收一下。”他声音有些低沉,指了指清单。

我签了字,接过厚厚一摞文件,状似无意地问了一句:“陈中尉,今天文件好像比平时多些?”

他愣了一下,随即扯出一个不太自然的笑容:“啊,是……是有点,上面催得紧。” 说完,便迅速低下头,假装整理桌上的其他东西,不再看我。

这种细微的回避和紧张,没有逃过我的眼睛。我心中微动,但面上不动声色,拿着文件回到了自己的座位。

坐下后,我没有立刻开始处理文件,而是借整理桌面之机,用眼角的余光仔细观察着文件交换窗口那边的动静。在接下来的半小时里,我注意到又有几位其他部门的军官前去领取文件。我敏锐地发现,那位陈中尉在对待不同部门的军官时,态度有细微差别。对几位来自作战厅、后勤部等核心部门的军官,他显得格外“热情”和“仔细”,甚至会多问一两句关于文件内容或交接时间的问题,虽然看似闲聊,但问话的角度却有些刻意。而对来自档案室、编译科等相对边缘部门的军官,他则恢复了公事公办的常态。

这种区别对待,极不寻常!机要室的文书,职责是收发登记,通常不会,也不应该对文件内容表现出过分的“兴趣”。

紧接着,下午我去作战厅送一份老师批阅过的训练大纲。在作战厅的秘书室,我等待接收回执时,无意中听到两位校官在走廊角落低声交谈的片段:

“……老兄,你们那边最近是不是也被要求加强文件流转记录啊?连份普通的物资申请都要注明经手人和时间节点,真是麻烦……”

“谁说不是呢!听说这是上头的新规定,要‘追根溯源’,特别是对涉及外部联络和敏感物资调拨的文件,管控得更严了。保密局那边盯得紧啊……”

“保密局”三个字,像一根冰刺,瞬间扎入我的耳中!文件流转记录加强管控?追根溯源?目标直指“外部联络”和“敏感物资”?

我的心猛地一沉。这些零散的迹象,如同散落的拼图碎片,在我脑海中开始快速组合:机要室文书的异常关注、作战厅军官的抱怨、管控重点指向“外部联络”……这一切,都隐隐指向一个共同的方向——谷正文的系统,正在加强对国防部内部文件流转,尤其是可能涉及对外信息交换环节的监控和审查!他们试图通过追踪文件的流向、经手人、时间节点,来发现异常的信息传递模式,从而揪出潜在的“内鬼”!

这是一个极其阴险且专业的手段!它不再依赖于漫无目的的大规模排查或针对个人的直接审讯,而是从业务流程本身入手,进行精细的数据分析和行为模式挖掘。一旦被他们发现某些文件流转的路径、频率或时机存在无法合理解释的异常,就可能顺藤摸瓜,找到突破口!

我立刻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虽然我们近期已极度谨慎,暂停了所有主动情报传递,但过往的活动,尤其是通过“密使一号”渠道传递情报时,难免会利用职务之便,接触到一些普通文件作为掩护或利用某些流程上的间隙。虽然我们已经尽力清理痕迹,但在专业的数据分析面前,这些痕迹是否真的能完全抹去?更重要的是,如果谷正文的人将审查的时间范围向前延伸,追溯到“静默期”之前,那么风险将急剧增加!

我不敢有丝毫耽搁,利用一次给老师送茶的间隙,将我的观察和判断,用最简短的暗语写在了一张小纸条上,连同茶杯一起递给了他。

老师接过茶杯,手指触及纸条,眼神瞬间一凝。他面色如常地呷了口茶,目光却迅速扫过纸条上的内容。我看到他端着茶杯的手,有极其短暂的停顿,指节微微收紧。随即,他放下茶杯,对我几不可察地微微颔首,表示收到并理解。

整个下午,老师依旧如常地主持会议、批阅文件,但我能感觉到,他周身的气息变得更加凝重,处理公务时更加一丝不苟,对文件的批语措辞也愈发严谨,不留任何可能引起歧义的空间。

下班回到寓所,书房门紧闭后,老师立刻沉声对我说:“聂曦,你的判断很可能是对的。谷正文改变了策略,从粗放式的监视和审讯,转向了更精细、更隐蔽的业务流程审计。这是更危险的信号,说明他们更有耐心,也更有针对性。”

“老师,我们必须应对。”我急切道,“虽然我们已静默,但过往的痕迹可能仍在。而且,这种审查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威慑和压力。”

“嗯。”老师目光锐利,快速思考着对策,“应对之策,在于‘融入’和‘规范’。首先,从即日起,我们所有经手的公务,必须做到绝对的‘流程合规’和‘记录清晰’。每一份文件的领取、传递、批阅、归档,都要有明确、合理、可追溯的记录,经手人、时间点、事由,必须毫无破绽,符合常规。我们要让自己经手的每一项工作,在审计者看来,都是标准流程的一部分,没有任何异常。”

“其次,”老师继续道,“要更加注意言行。在与同僚,尤其是与机要室、作战厅等敏感部门人员接触时,言谈要 strictly 限于公务本身,绝不涉及任何可能引起联想的题外话。避免任何不必要的私下接触或交流。”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老师压低了声音,“关于‘朱枫’同志到来后的接头安排。原先设想的、利用公务外出或文件交接作为掩护的方案,风险已急剧升高。必须重新评估,设计更加隐蔽、完全脱离日常工作流程的接头方式。这一点,你要作为重中之重,重新规划!”

“是!老师!”我凛然应命。老师的三点指示,切中要害。尤其是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安全地与“朱枫”同志接上头,难度和风险都大大增加了。

接下来的几天,我和老师以近乎苛刻的标准,规范着一切公务行为。我处理文件时更加细致,确保每一个环节的记录都天衣无缝。老师批阅文件时,措辞更加精准,避免任何模糊或可能被曲解的表达。我们就像最精密的齿轮,严格遵循着国防部这台庞大机器的运行规则,不越雷池一步。

同时,我暗中加紧了对预设接头地点和路线的再评估,竭力寻找完全脱离工作轨迹、更加生活化、更不易被监控的接洽方式。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关系到生死存亡。

谷正文的视线,如同无形的探照灯,虽然尚未直接照到我们身上,但那越来越近的光晕,已经让我们感受到了刺骨的寒意。我们知道,真正的考验,或许在“朱枫”同志踏上台湾岛的那一刻,才真正开始。而我们,必须在这愈发收紧的罗网中,为她,也为我们自己,寻找到那一线生机。静默,不再是单纯的等待,而是暴风雨来临前,最后也是最紧张的备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