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梦回沉默的荣耀 > 第74章 赴台决策

梦回沉默的荣耀 第74章 赴台决策

作者:川岛的苏未央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2 13:06:00

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8月,南京。

盛夏的余威尚未散尽,蝉鸣聒噪不休,搅得人心绪不宁。黄埔路官邸的书房内,却弥漫着一种与季节不符的沉闷与压抑。窗外梧桐枝叶繁茂,光影斑驳,却丝毫照不进室内凝重的空气。

吴石端坐在硬木扶手椅上,脊背挺得笔直,双手平放于膝上,指节却因用力而微微泛白。他目光低垂,仿佛在审视地毯上繁复的云纹,又仿佛穿透了厚重的地板,望向不可知的深渊。对面,蒋介石着一袭素色长衫,负手立于窗前,久久沉默。案几上,一纸刚刚用印的任命状墨迹未干——“着任命吴石为国防部参谋次长,即日赴台履职。”

空气仿佛凝固了。只有墙角那座西洋座钟,发出规律而清晰的“滴答”声,一声声,敲在吴石的心上。这不是寻常的升迁嘉奖,这是一道通往龙潭虎穴的催命符,是一副沉甸甸的、用前途和性命做赌注的枷锁。赴台?意味着深入虎穴,意味着与大陆亲人骨肉分离,意味着从此将置身于最危险的漩涡中心,每一步都可能万劫不复。拒绝?且不说军令如山,抗命不遵的后果是什么,他比谁都清楚;更紧要的是,那个萦绕心头多年的信念,那个关乎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宏大图景,或许只有深入那个孤岛的心脏,才能觅得一线实现的契机。

他的脑海中,两个声音在激烈地搏斗。一个声音冷静而理智,分析着台湾局势的波谲云诡:国民党政权败退孤岛,内部倾轧必然加剧,保密局特务横行,环境之险恶,远超想象。此去凶多吉少,九死一生。另一个声音,却炽热而坚定,那是他青年时代便立下的报国之志,是目睹山河破碎、民生凋敝后从未熄灭的理想之火。他想起了无数牺牲的战友,想起了还在襁褓中便失怙的子女,想起了脚下这片饱经战火、亟待重整的土地。台湾,作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防务、其动向,关乎东南沿海安危,关乎解放大业的最终完成。若能置身其中,获取关键情报,或许就能让我军将士少流鲜血,让和平统一早日到来。

“为国为民,何惜此身?” 这念头如一道闪电,劈开了他心头的迷雾。风险固然巨大,但意义更为深远。这是一场无声的战役,是在另一条战线上为理想和信仰而战。

良久,蒋介石缓缓转身,目光如鹰隼般锐利,扫过吴石的脸庞,似乎想从这张沉静如水的面容上,窥探出丝毫内心的波澜。“虞薰(吴石字),” 蒋介石的声音带着惯有的威严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东南半壁,局势危殆。台湾乃复兴基地之根本,参谋次长一职,关系防务全局,非干练之才不能胜任。你在国防部多年,勤勉忠悃,谋略深远,望你赴台之后,竭诚辅佐陈长官(陈诚),整军经武,巩固东南,勿负党国厚望。”

吴石起身,立正,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动作干净利落,没有丝毫犹豫。他迎上蒋介石审视的目光,语气沉稳,听不出半分情绪起伏:“卑职蒙总统信任,委以重任,敢不竭尽绵薄,效忠党国。台湾防务,关系至钜,石定当恪尽职守,协助陈长官,稳定局势,以报总统知遇之恩。” 言辞恳切,姿态恭顺,完全符合一个被委以重任的将领应有的反应。

蒋介石微微颔首,脸上露出一丝难以捉摸的神色,或许是满意,或许是更深沉的算计。“嗯。非常时期,需行非常之事。你家人……可一同赴台,以示安定。至于大陆方面,自有安排。” 这话语中,既有“体恤”,也暗含了以家眷为质的意味。

“谢总统关怀。” 吴石再次敬礼,“卑职即刻安排,尽快赴任。”

退出官邸,坐进轿车,吴石才允许一丝疲惫爬上眉梢。车窗外的南京城,依旧车水马龙,但空气中已弥漫着一种政权更迭前夜的惶惑与喧嚣。他闭上眼,指尖轻轻揉着太阳穴。赴台的决定已然做出,接下来,是更为艰难、也更为残酷的现实抉择。

回到位于傅厚岗的寓所,妻子王碧奎已备好茶水。她是个沉静婉约的女子,虽不直接参与丈夫的工作,但常年相伴,早已练就了敏锐的洞察力。见吴石眉宇间锁着浓得化不开的凝重,她便知有大事发生。

“先生,可是……上面有了新的任命?”王碧奎轻声问道,将一杯温热的龙井递到丈夫手中。

吴石接过茶杯,指尖传来瓷壁的温热,却暖不透心底的寒意。他望着妻子关切的眼神,又看向窗外庭院中嬉戏的一双幼女——小薇和小兰,天真烂漫,全然不知命运即将逆转。长子韶成、长女兰成已在大陆求学,暂且无忧,可眼前这尚在懵懂之年的一双幼女,难道也要带着她们一同踏入那未知的险境?

“碧奎,”吴石的声音有些沙哑,“总统任命我为国防部参谋次长,即日赴台。”

王碧奎手中的茶壶微微一颤,茶水险些溅出。她脸色瞬间白了少许,但很快强自镇定下来。“赴台……这一去,何时能归?”

“归期难料。”吴石叹了口气,将妻子轻轻揽入怀中,“此去非比寻常,台湾眼下是是非之地,龙蛇混杂,危机四伏。我本不欲让你们母女随行涉险,但……”他顿了顿,没有说出蒋介石那句隐含威胁的“安排”,“但将你们留在大陆,我实在难以安心。况且,全家赴台,或许更能安某些人之心,便于我……行事。”

王碧奎依偎在丈夫胸前,感受着他沉稳心跳下隐藏的惊涛骇浪。她抬起头,眼中虽有泪光闪烁,语气却异常坚定:“夫妻本是一体,荣辱与共。你既决定要去,我和孩子自然跟着你。无论是龙潭还是虎穴,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就好。只是……韶成和兰成……”提及留在大陆的子女,她的声音哽咽了。

“韶成和兰成,我已托付给仲禧兄照料。”吴石沉声道,“他们已长大成人,留在内地求学,或许更为安稳。待局势明朗,再图团聚。” 这话既是安慰妻子,也是安慰自己。骨肉分离之痛,犹如刀绞,但为了更长远的目标,他必须有所取舍。

是夜,吴石秘密约见了挚友兼同志吴仲禧。在书房紧闭的门后,昏黄的台灯映照着两张严肃的面孔。

“仲禧兄,情况便是如此。”吴石将赴台任命及自己的决定坦然相告,“台湾地位特殊,若能深入其间,或可为我军解放东南、乃至最终解决台湾问题,获取至关重要的情报。虽险,却值得一试。”

吴仲禧闻言,神色大变,急道:“虞薰!此事万万不可!台湾如今是虎狼之窝,保密局势力盘根错节,毛人凤等人心狠手辣。你此去,无异于羊入虎口!蒋介石此时用你,安知不是疑你?不如称病推辞,或寻机转入地下,与我们一同迎接解放!”

吴石摇头,目光坚定如铁:“仲禧兄,你的担忧,我岂能不知?然,‘为人民做事,岂能畏难?’ 眼下有一线机会能深入核心,探明虚实,若因惧险而退缩,我吴石愧对先烈,愧对内心信仰。纵是龙潭虎穴,我亦往矣!至于安危……”他顿了顿,嘴角泛起一丝苦涩而决绝的笑意,“自踏上这条路起,何曾真正安全过?个人生死,早已置之度外。唯望兄台念在情谊,替我照料好韶成、兰成,他日若……若有不测,盼他们能知父志,承父业,为国效力。”

吴仲禧知他心意已决,长叹一声,紧紧握住吴石的手:“虞薰!既如此,兄亦不再多言。大陆之事,有我吴仲禧一日,必护得韶成、兰成周全。你……孤身涉险,千万珍重!盼早日功成,平安归来!” 两双手紧紧相握,传递着无声的嘱托与承诺。

送走吴仲禧,吴石回到书房,副官聂曦已静候多时。聂曦年轻干练,心思缜密,是吴石一手培养、绝对信赖的得力助手,更是他志同道合的战友。

“老师,”聂曦低声道,“赴台之事,学生已听闻。无论老师作何决定,学生誓死相随!”

吴石看着眼前这个目光坚定的年轻人,心中百感交集。他拍了拍聂曦的肩膀,语气凝重:“聂曦,此去非同小可。台湾情况复杂,敌我难辨,每一步都如履薄冰。你跟在我身边,风险更大。”

“学生明白!”聂曦挺直胸膛,“正因为风险巨大,学生更需追随老师左右。无论是传递消息、警戒周旋,还是危急时刻,学生皆可助老师一臂之力。请老师允准!”

望着聂曦眼中不容置疑的忠诚与勇气,吴石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点了点头:“好!那我们就一同去闯一闯这龙潭虎穴!从今日起,你我言行需万分谨慎,身份、任务,乃至一个眼神、一句暗语,皆需重新规划,务求天衣无缝。”

接下来的几日,吴石一家表面如常,暗地里却紧锣密鼓地准备着赴台事宜。王碧奎强忍悲痛,默默整理行装,将大陆的产业、书籍、乃至带有回忆的旧物一一处理妥当。她细心地将一家人的照片、孩子们幼时的玩具仔细收好,这些将是未来漫长孤寂岁月中唯一的慰藉。赴台的行囊尽量精简,但王碧奎还是悄悄将一些细软、首饰缝进衣物夹层,以备不时之需。

离别的时刻终于到来。机场送行,气氛压抑。留在大陆的长子韶成和长女兰成赶到机场,与父母妹妹作别。韶成已是个半大少年,努力挺直腰板,眼中却满是不舍与担忧;兰成更是哭成了泪人,紧紧拉着母亲的手不肯放开。吴石心中酸楚,抚摸着儿女的头发,千言万语哽在喉头,最终只化作一句沉甸甸的叮嘱:“好好读书,听仲禧伯伯的话,照顾好自己……和妹妹。” 他又深深看了一眼吴仲禧,一切尽在不言中。

王碧奎与子女抱头痛哭,肝肠寸断。幼女小薇和小兰尚且不懂离别之苦,只觉气氛悲伤,也跟着哇哇大哭起来。最终,在催促登机的广播声中,吴石狠下心肠,携妻女转身走向舷梯。聂曦紧随其后,面色沉毅。

飞机轰鸣着冲上云霄,载着吴石一家和忠诚的副官,飞向那个命运未知的岛屿。舷窗外,大陆的山河渐行渐远,最终模糊成一片苍茫。吴石紧握着王碧奎冰凉的手,目光穿透云层,望向东南方向。那里,是孤悬海外的台湾,是他新的战场,也是一场生死考验的开始。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必须将所有的情感、所有的恐惧深深埋藏,以绝对的冷静和智慧,去面对即将到来的一切惊涛骇浪。为了一种信念,为了一份责任,他,义无反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