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万万没想到,竟被古人围观了日常 > 第587章 太子有俸禄吗

{在古代当太子,有没有俸禄?}

百姓们一头雾水,太子有俸禄吗?说起来大家还真没想过。

“这”,大娘惊讶了下,“应该是有的吧。”

“我看呐是肯定有的,没有俸禄,太子也得养活一家老小啊。”

......

各朝太子们面面相觑,这是问他们有没有工资拿吧。

扶苏想了想,他其实不知道后面那些朝代的太子有没有俸禄,至于自己,是没有的。

以前大秦没有立过太子,如今呢,如果府上有什么开销,倒是国库直接负责。

李承乾想了想自己,他有俸禄,加上阿耶平时给的赏赐,母后、舅舅他们私下也会补贴自己,所以平时并不缺钱。

朱标挠挠头,他的开支主要还是依赖皇室供给啦。

胤礽回想起自己当太子的那些年,日常开支可以从内务府领取,加上他阿玛给额外的赏赐。

......

相比太子们,不少朝代的帝王也在考虑,要不要给太子制定固定的俸禄?

{古代的太子有俸禄吗?

这玩意儿也是要分朝代看的。

在一些朝代,太子是允许开府居住的。

也就是在东宫,这里有一套完善的组织结构。

不光有宦官宫女,还有对太子负责的那些官员。

这些人是需要发工资的。

再加上东宫的日常开销,吃穿用度,和房屋的日常修缮,这些钱,倒是可以找国库报销。}

百姓们点了点头,都能理解。

如果太子没有收入,那国库报销没什么问题。

嬴政思索了下,感觉这样安排也不错,以前是没太子,但如今有了,该完善的制度也要完善起来。

想到这里,他干脆让人去唤来李斯、冯去疾、王绾几个大臣,让他们商量一下,起草一份太子和众公子公主的俸禄标准交上来。

{其实除了东宫正常开销可以报销外,太子也有自己的社交活动,也需要开支。

他需要拉拢人心就得花钱,不光是大臣,还有宦官宫女护卫这些人,要对自己忠心。

可是,并非每个朝代的太子都有俸禄,还有就是存在不够用的情况。

在《谏魏王泰物料逾东宫疏》中,褚遂良写道,太子一年的俸禄1万1千贯,魏王的俸禄是一年1万6千贯。

这一看,太子的俸禄还没有藩王高,肯定是不对的。}

唐人们愣了愣,没想到提到了他们唐朝的太子。

唐朝百姓们窃窃私语,这俸禄看着明显就不对,不过他们人微言轻,又不敢多说什么,只能私下里议论一下。

武德年间

“可怜啊。”李建成感觉这个大侄子,和他真是同病相怜。

眼睁睁看着父亲偏爱另一个儿子,规格还超过自己,很难没有想法啊。

贞观年间

李世民尴尬的不敢看臣子们的眼睛。

长孙无忌都不等魏徵开喷,就直接上前一步道:“陛下,按照礼法,太子的俸料低于藩王,这本是礼制失衡,实在不该如此行事。”

虽然两个都是他外甥,但大外甥是太子,难怪后面会越来越偏激,为了朝堂也为了妹妹好,一切都要早点杜绝才是。

李世民被说得脸也热了,讪讪的点头。

魏徵梳理了下头绪,当他正准备喷时,房玄龄开口了。

魏徵:...

房玄龄说:“陛下,嫡庶、长幼有别,此举实在不该。”

当魏徵准备接话时,杜如晦也出声了。

魏徵:...总感觉自己这魏喷子的名号怕是不保。

大臣们都纷纷劝说。

李世民呢,被臣子们说得脸越来越热。

“的确是朕的错,以后万万不会如此行事。”

丽政殿里

长孙皇后一想到历史上长子过得不如意,心里就揪成一团。

李丽质皱着眉,“娘,你别担心,以后大兄还有我。”

其实心里,她也觉得是阿耶的问题。

另一边,李泰小心的掏出自己的小金库,他本来打算去后世的时候,带着全家好好玩的,但现在还是准备给兄长。

东宫内

李承乾倒是没有多难过,历史上是历史上,现在他母亲对自己比弟弟妹妹都好,就连弟弟妹妹也是十分敬爱自己这个兄长。

所以哪怕看到这个俸禄事件,他也不在意。

{…褚遂良又说了,太子为了给出去玩的陛下送吃穿用度表孝心,还要变卖东宫物资换钱。

陛下呢,你也不能因为魏王能写书,就偏袒他。

要是你喜欢打猎,你又有一个爱打猎的儿子,你是不是就不喜欢不打猎那个儿子?

李世民就表示虚心纳谏,不限制太子花钱。

然后李承乾就从国库支出了70贯钱修房子。

结果被言官劝谏,说:太子啊,你老子让你花,你也不能花啊,你这样做,是要亡国的巴拉巴拉。

李世民就表示:你还真花啊,对李承乾大加申饬。

李承乾很生气,找人把那个言官揍了一顿。}

光幕下

百姓们觉得李承乾这太子还真是有点悲催在身上。

像是一些脾气火爆的人,把自己代入到李承乾身上,气得都想连唐太宗也骂一顿。

“你瞅瞅,说是让儿子花钱,真花钱了还不高兴,哪有这样当爹的。”

“这李承乾看着还挺孝顺的,竟然还想着变卖物资给唐太宗送东西,这爹倒是一点不想着这个儿子。”

“唉,这也是没办法的,皇帝和太子儿子之间,总是会隔一道,尤其是随着太子越来越大。”

“是啊,随着太子一天天长大,皇帝也担心儿子夺权,干脆就去喜欢没有威胁的儿子了...”

贞观年间

大臣们全都一副,陛下,你做错了的表情。

李世民也挺尴尬的,他还整过这一出吗?

长孙无忌是真生气,不好对陛下生气,干脆愤怒的看向那群言官。

被打简直是活该。

要是这次还有,他私下也想找人去打他们一顿。

当然私心里,他觉得大外甥老惨了,还得多补贴点,作为太子,没钱花哪行,用70贯钱都能被说教一顿。

言官们也挺委屈,他们是言官啊,不就是按照本分劝谏此事吗,谁让陛下听了。

大臣们又继续开喷。

李世民扶了扶额,还能怎么办,受着呗。

他还得想想,回去后,怎么面对那观音婢和几个孩子。

丽政殿内

长孙皇后只觉得她家高明太可怜了,因为历史上这一切,私心里对长子要更爱一些。

李丽质小脸一皱,就叹息,“大兄太可怜了。”

长孙皇后爱怜的看了女儿一眼,“没事,以后母后会多补贴他一点。”

{另外,比如清朝,皇子从满月开始就能拿工资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工资也越多。

太子每年能有一万两银子,米一万五千石。

可以有其他收入的。

比如:

收礼,如果有官员给太子送钱,也不是不行;

财产性收入,像是田产、皇庄,这算是一项重要来源;

要是私下还能进行商业活动,也能利用自己的身份地位赚到钱;

如果完成某项任务什么的,也能得到皇帝的赏赐,奖励会很丰富;

或者就是来自母亲或是外家的私下补贴,算是给的零花钱。}

百姓们算是看明白了,反正一般太子都不会太缺钱。

特别是清朝太子,每年还有一万两银子,很多百姓都在咋舌,要知道普通人家,一年的开销通常也就是几两到几十两。

扶苏想了想,他好像真没有其他什么收入。

因为平时也没什么需要花钱的,没考虑过这个问题。

不过嬴政倒是已经打算给儿子多一点钱财傍身,他家扶苏是个孝顺的,李承乾这个例子给他敲了警钟。

身为太子,身上还得有点钱。

朱元璋想到自家标儿,平时其实不缺钱,也就放心了。

{魏晋风度是怎么出现的?}

百姓们不清楚,但倒是记得有后世人说过,魏晋是个荒诞的时代,流行磕五石散,把这当作高雅生活。

如果这就是所谓的魏晋风度的话,那还真是奇怪。

唐宋元明清的君臣们,脸上多是嫌弃之色,显然是不喜这什么魏晋风流的。

文人墨客对魏晋了解的多,相互之间娓娓道来,有人欣赏,也有人言语间充斥着批评。

比起他们,其实生活在魏晋时期的名士们更有发言权。

竹林七贤、谢安、王羲之他们心里都明白,只是要仔细说,还真是说来话长了。

{所谓魏晋风度,指的是魏晋名士们的生活方式。

当时的那些风流名士们,服药、崇拜自然、清谈玄理、喜欢喝酒,醉生梦死、任性放诞、不理世事。

他们追求长生炼丹服药,穿的衣服很久不洗,身上长了很多虱子,在当时却被当作高雅的举动。

像竹林七贤中的刘伶,还经常裸奔。

在历代王朝,都是被贬斥的存在。}

各朝老百姓们差点惊掉下巴。

的确理解不了裸奔的行为。

况且虽然以前大家的条件不太好,长虱子什么的很平常,但看到这些所谓的贵人也长虱子,还自娱风流,百姓们竟出奇的嫌弃。

“不洗衣服就不说了,啥事也不理睬,天天喝酒跟个醉鬼一样,老想着求仙问药,这搁咱家,那不得被打死。”小贩语气中充满了嫌弃。

老者忙着编竹篮,嘴里在叹气,“也就是这些贵人了,普通人哪有心思搞这些,不好好种地谋生,饭都吃不上。”

读书人皱着眉说,“这是避世心态吧,唉,真感觉不到一点羡慕的心情。”

......

百姓们的议论魏晋名士们不清楚,但此时脸上都有些发热。

嵇康他们想反驳,真没有,现在大家改了。

因为很多人都考虑到可能去后世,如果身上继续长虱子,怕后世人嫌弃,所以名士们都爱干净了。

喝酒的话,次数也少了,而且也不会喝得烂醉如泥。

阮籍苦笑,“看样子,后世人对我们的印象并不好啊。”

山涛颔首,“这何止是不好,就怕嫌弃上了。”

刘伶才无语,他可是被光幕上提名了,裸奔第一人,天底下还不知道会怎么议论他。

......

谢道韫倒是觉得光幕上说得对,她觉得自己现在肩负重任,家族子弟们最好还是别学这套。

王家,王羲之也是叮嘱着儿子们。

{那魏晋风度到底是怎么出现的?

其实和当时的高压环境以及血腥的朝堂斗争分不开关系。

东汉末年发生的那些历史事件,从东汉党争、黄巾起义、董卓之乱、曹操篡权、曹丕篡汉、司马懿篡权、司马昭弑君、司马炎篡位,这一系列政治事件。

以及门阀士族的崛起、两汉经学的崩溃、老庄哲学的兴起...让这些文人的内心世界也发生了极大变化。

像魏晋这些知识分子,嗑药饮酒不过是想自我麻痹,想远离政治。}

看到这里,各朝老百姓又觉得这些文人挺可怜的。

因为无法对现实高谈阔论,最终选择麻痹自己。

东汉末年

刘协看得难受,想到自己这个末帝的地位,又只能苦涩一笑,“希望这一世可别再弄成这样了。”

益州这头,张飞一拳头锤在桌上说,“这也是没办法,经历了那么多,正常人都要逼疯了。”

曹操心情不太好,所以这魏晋风度的形成,多多少少还有他们曹家的责任?

西晋时期

司马炎无言以对,做都做了,他们司马家,这名声再差也只能认。

魏晋名士们,心中更闷了。

不过如今他们不能妄谈时事,但光幕上的内容,多的是供他们聊的。

{…建安七子中的孔融,因为话多被曹操杀了。

名士们不再妄议时事,转为清谈老庄哲学。

后来竹林七贤接班,继续清谈。

到了第四代,清谈的核心是谢安。

魏晋风度的极致是陶渊明,他提出来了桃花源的念想。

之后的那些王朝,都出现了很多郁郁不得志的文艺青年,向往嵇康他们这种放飞自我的生活方式,包括现代。

可是那个时代的他们,真的活出自我了吗?

向往这些名士表面上的放荡不羁,可内心呢?还不是藏着那枯燥无味又失败的人生}

这话,让不少古代读书人,一时间呐呐无言。

现代时空

刘晓希也感慨的说,“史书上记载的多是王侯将相士大夫的故事,但除了士,农工商少之又少。

要明白的是,除了故事里的主角外,谁的人生都是平凡无味的,有亮点的也只是一小部分。

羡慕千百年前的古人时,还不如想想,若干年后,也会有人来羡慕你。”

百姓们默默将这话记在心里。

尤其是魏晋的百姓,在这乱世中,他们不是名士,日子真的很苦。

孔子目光赞赏,“说得没错,一些人不怎么了解史料,往往从某个方面看到了某些名人的故事,也不管真假,就向往之,可是啊,耀眼的始终只是一部分,即便如我,大部分人生也是枯燥的。”

颜回他们安静的听着。

帝王们想的也如此,别看身份是一国之君,可他们的日常也会枯燥,真正吸引人的只是漫漫人生的一小部分。

陶渊明已经不在意以后怎么样了,他哪儿管得着,只是后世那些文人羡慕他们?有什么好羡慕的,大家内心依旧空虚罢了。

{1927年,鲁先生第一次提出了‘魏晋风度’这个词。

在他看来,一般人要是学这些人服药、空谈、纵酒,社会上就很容易形成空谈和饮酒的风气。

魏晋风度,算是一种在乱世背景下产生的畸形处事态度。

到了现代,对魏晋风度的研究其实很深了,只是研究视角不同。

不过,不管是从美学角度、还是女性形象、文化研究、哲学思想研究,都是对那个时代的一种探索。}

刘备他们这群人都在交谈,在他们看来,最好这一世都别形成这种风气了。

魏晋名士们,也发现以前那种嗑药纵酒的日子不得行,现在也渐渐放弃了。

毕竟五石散有毒,大家还不想那么快就死。

很多人还想着以后去后世,总不能等后世人问起来,还如此吧。

不光是竹林七贤,王谢两家也多有改变。

谢道韫就是这样给弟弟说的,“...以后到了后世,万一刘姑娘问你有没有嗑药酗酒、裸奔...”

谢玄急得跳脚,“不会,我肯定不会。”

谢道韫满意了,弟弟年纪小,还是很容易教的。

现代时空

玩了会儿手机,眼看抵达西安的时间还早。

刘晓希干脆眯着眼睡一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