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万万没想到,竟被古人围观了日常 > 第584章 东西公国

万万没想到,竟被古人围观了日常 第584章 东西公国

作者:新玥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2 12:38:46

{战国末期,为何周朝又分裂出了东周和西周两个公国?}

姬发脸微微僵硬,满脑子的疑问。

标题他看得懂,就因为如此,才会弄不明白为什么又分裂了?

历代的周天子都闹不明白。

周平王看了眼这个视频,还有点不可思议。

各朝老百姓也是第一次听说这个事儿。

唯有战国时期西周公国和东周公国的两国君主,显得有些尴尬。

各朝老百姓,见没有他们什么事,纷纷看起热闹来。

{了解历史的都知道,战国末期,基本上意味着东周的统治快结束了。

结果让人想不到的是,又冒出来一个东周国和一个西周国。

不过这两个公国并非周天子建立的,而是诸侯建立的诸侯国。

这‘二周’之间不仅经常爆发战争,还参与到战国七雄的争霸中。

那这两个国家是怎么回事呢?

春秋时期,东周王室就内乱不止,和各诸侯国一样,经常会发生君王被杀、或被驱逐的情况…}

姬发看到开头刚松了口气,本以为这两公国不是王室建立的就好。

结果哪知道松气松太早了,就看到东周王室内乱!!

虽然知道王朝末期基本上都如此,但别让他亲耳听到啊,知道了能不火急火燎才怪。

周天子们看的很生气,特别是西周的周王们,把不孝子孙都骂了个遍。

春秋战国的各路诸侯王,对周王室内部的内斗也是知晓的。

真要说起来,大家都半斤八两。

百家子弟和他们关系不大,倒是有心情闲谈。

孔子虽然对周王室感到惋惜,但看光幕久了,加上还去过后世一趟,心态也放平了。

{…时间来到春秋晚期,周王室的内乱愈加不可调和。

东周第16位君主周贞定王—姬介在位期间,正好是晋国内部韩、赵、魏合力吞并智氏这个时期。

姬介去世后,他的几个儿子为了争夺王位自相残杀。

他的长子姬去疾继位,即周哀王。

在位三个月,次子姬叔杀兄篡位。

姬叔继位,即周思王。

五个月后,三子姬嵬又杀兄篡位,也就是周考王。

姬嵬继位后,可能是为了安抚对自己有威胁的弟弟—王子揭,将他封于王城,建立周国,也就是如今的豫省地区。

王子揭即西周桓公。}

光幕下

各朝人士都在议论东周王室的血腥争夺战。

不少人还摸了摸自己的脖子,“这斗争也太激烈了吧。”

“唉,也不知道周贞王知道儿子们手足相残是什么心情。”

......

被提到的姬介,脸都气绿了,冲着侍从大吼,“还不去把这几个王八羔子找来。”

侍从急急忙忙应声离开。

“都是来讨债的。”姬介拍了拍大腿,沉沉的叹气,看起来人老了好几岁,他总不能把这几个儿子都杀了吧。

另一个时空的姬发浑身低气压,努力压抑着愤怒情绪,“一直都是嫡长子优先继位,这个姬介怎么搞的?”

周公旦抿着唇,他也很费解,按照祖制安排继承人就行,除非一个个都野心膨胀了,就想坐上王位。

周平王姬宜臼脸都黑成了炭,这个乱法都超出了他的想象,还让他想到了当年的褒姒和她儿子,说起来也算是兄弟相争,但还不是怪他老子。

{周考王在位15年病死,他的儿子周威烈王姬午继位。

姬午在位期间,封晋国三家大夫韩、赵、魏为诸侯,三家分晋,自此春秋时代结束,战国时代来临。

西周桓公去世后,他的儿子西周威公继位。

西周威公在位47年去世,他的两个儿子公子朝和公子根争夺王位,连给老爹举行葬礼都顾不上。

导致老父亲停尸九个月不得下葬。}

各时空,人们的批评声不断。

“呸,这两儿子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大娘很气愤,“再怎么争权夺利,但至少先让父亲入土为安啊。”

素来孝顺的读书人看不过眼,“实在是过分了,在权利面前,连父子亲情都不在乎。”

几个大婶聚在一起聊着,“唉,这种事也不少,于家老太爷刚过世,他那两个儿子不也在灵堂上大打出手?”

......

历代周天子,感觉也属实荒唐,这种事拿在光幕上说,都感觉丢人现眼。

春秋战国的诸侯王们也在思考,他们的子孙后代,会不会也有这样的。

哦,齐桓公都不需要多想,他死的时候几个儿子不就是不管他吗,蛆虫都爬出门了才引人注意。

这一想,姜小白连忙捂住隐隐作痛的胸口。

“这些孽障。”

朝下的大臣们:??

管仲眉头微皱,不懂主公这是骂谁呢。

至于历代晋侯,他们哪管得了西周公国的事,每次一看到三家分晋,火气腾腾就往上冒。

晋文公想骂娘,还把周威烈王骂了顿,虽然知道对方大概也是迫于韩、赵、魏的武力威胁,但还是气愤。

不过想到想到这几家,如今都被他拿下关进大牢后,重耳火气也渐渐消散下来,如今的六卿势薄,可不是后面位高权重的六卿。

战国时期

西周桓公姬揭,复杂的看向儿子。

姬灶脸色一会儿青一会儿白,愤愤道:“这两个不孝东西。”

姬揭问道:“那你以后打算怎么办?”

姬灶沉默了一阵,才说,“这两个儿子,我也不想管了,他们对待我这个父亲都没有一丝心意,我何必再抱有一颗慈父之心呢?”

姬揭看了儿子一眼,这是被伤透心了啊。

“你自己看着办吧。”

......

{公元前437年,韩、赵两国出兵,强迫周显王姬扁将周王室所辖全部地区分封给公子根,以此平息西周公国内乱。

周显王迫于强大的武力威慑,只能照办。

公子朝成了西周惠公,公子根成了东周惠公。

东周王朝彻底分裂成西周公国和东周公国。

周天子名存实亡,就只剩下一个周王宫,还只能寄住在东周国。}

百姓们眼珠子都快瞪圆了。

堂堂周天子,竟然最后落到被人武力胁迫、连一片属于自己的土地都没有了,甚至寄住?

这这这,实在是让各朝百姓大吃一惊。

路人们都在议论,“娘嘞,这也太过分了吧,好歹给人留下一点啊。”

酒楼里也响起一阵阵讨论,“不是,西周公国内乱,关周天子什么事啊,这韩赵两国可真不是好东西,这么会当好人,怎么不把自家的地盘送人啊。”

“呵。”武馆的拳师比划了下手势,“谁要敢惦记我家的东西,劳资打得他娘都不认识。”

“也是周天子没什么威信了,所以各路诸侯都不怕他,归根结底还是武力的重要性。”

......

各时空的吐槽声,韩赵两国的倒是不在意,连晋国都被他们瓜分了,做都做了,还怕人说?

姬发不敢相信,应该说是不愿意相信,周天子竟然只剩下王宫属于自己外,其他的都没了。

晋文公冷笑了下,这下好了,韩、赵将周天子也得罪了。

战国时期

西周桓公也没想到事情会这样发展。

姬灶表情一派冷漠,被不孝子伤透了心,哪怕两个儿子,一个成了西周惠公,一个成了东周惠公,他也毫不在意。

{东周分裂后,周显王、周慎靓王、周赧王祖孙三代都寄住在东周公国。

公元前308年,秦武王派人进入东周国。

东周国国君不敢得罪秦国,连忙隆重欢迎秦国使臣。

秦国使臣面见周赧王,提出秦武王想亲自来洛阳举周鼎。

周鼎作为周王室象征,周赧王严词拒绝了这个要求。

使臣大怒,驱逐周赧王出王宫,又将他驱逐出东周国境内,强迁周赧王到西周公国。}

光幕下

各朝百姓唏嘘了下,再次感叹武力的重要性,要是周赧王有兵有势,谁敢这么放肆啊。

“被赶来赶去,这王不当也罢啊。”

“话说这秦武王是举鼎而亡的那位吧,他可真爱举鼎啊。”

......

历代的周天子,看着自家这个后人结局那么惨,心里也凄凉得很。

姬发想问自家这些后代是怎么混的啊,混成这样?

但真实原因他也明白,就是有点接受不了而已。

周考王最难受,他没想到只因为自己分封了一个西周国,结果最后王朝直接分裂,可是现在要怎么办呢?

晋文公、齐桓公、楚庄王、秦穆公这些春秋政治家,还在细细思量着。

特别是秦穆公,嘴角抽搐了下,虽然秦武王是他的后人吧,但举鼎这个爱好,他一点欣赏不来。

{周赧王受此屈辱,对东周公国也恨得不行。

从此,西周公国和东周公国频繁爆发战争。

西周公国长期敌视秦国,成了抗秦的“谋主”。

东周公国完全相反,长期臣服秦国。

‘二周’之战,其实也可以看作是秦国和六国争霸的缩影。

长平之战中,秦国获胜,西周公国的危机加剧。}

各朝代的人们看到这里,理解周赧王的人还不少,换成他们,也恨啊,被人撵来撵去的,名义上是王,结果呢,被当成什么了,呼来喝去。

不过理解归理解,百姓们还是不喜欢战争的,这些诸侯国打来打去,百姓也是苦逼。

{公元前256年,西周国君再次谋划抗秦。

秦昭襄王得到消息后,派兵进攻西周公国。

西周国君投降,自此西周公国灭亡。

同一年,周赧王去世,作为东周王朝的末代君王,他的去世也标志着周天子不再存在。

他生前还向百姓借债,却因为无力偿还,只能登上高台躲避债主。

这也是‘债台高筑’这个词的出处。

公元前249年,东周国君策划诸侯抗秦,秦庄襄王派吕不韦出兵东周国。

东周国君被杀,东周公国灭亡。}

姬发都没眼看了,堂堂一国之君竟然落到向百姓借钱。

周公旦看出他兄长神情有些难受,可是这也没办法,哪怕是自己的后代都不知道混成啥样呢。

百姓们也很唏嘘,‘债台高筑’这个词,很多人也听说过,却不知道还有这么个背景啊。

战国时期

嬴稷恍然,原来东周国是这样灭的啊。

赞许的看了孙子一眼,“做的不错。”

秦异人忙拱手谦虚道:“孙儿比不上您。”

嬴稷摆了摆手,“不,比起你那个只当了三天国君的爹,你好太多了。”

说着,还略带嫌弃的看了嬴柱一眼。

嬴柱:...

秦异人尴尬一笑,他祖父和父亲,这两父子简直就是冤家。

不过话说回来,这一世,吕不韦此人,秦异人皱了皱眉。

吕不韦看着视频苦笑,他这辈子,大概是没什么建树了。

现代时空,刘晓希继续点开下个帖子。

{古代逃婚是什么下场}

一看这个标题,百姓们可有得说了。

“敢逃婚,这名声不得臭到家了,以后谁敢和这家人当亲家。”

文人墨客们反对的说,“逃婚是不会有好下场的,说不好听点,这事闹得两家下不了台,会沦为笑柄,你觉得始作俑者能有什么好下场。”

衙役们也在闲聊这个问题,“能逃到哪儿去?去哪儿都要路引,你没有地方可去的,被抓回来可就惨了。”

......

{就说现代的某国王妃,她都逃婚了三次,都逃不过,最后只能结婚了,婚后还要忍受丈夫和情人秀恩爱。

那在古代呢,逃婚会怎么样?逃得过吗?

答案自然是逃不过的。

古代的户籍制度有多严格,想来很多人都是知道的。

在古代盛行的包办婚姻中,逃婚是对家族和礼法的公然对抗。

不同朝代,对此的处置也有差异。

在汉代,如果女子逃婚,甚至还另嫁他人,新郎也会跟着受罚。

一旦被抓,官府会按照逃婚时间量刑。}

古代的年轻人们显得有些消沉。

他们时代又不是后世,很多人连成亲对象都不熟,也就是现在能尝试反抗一番,和长辈争取争取。

年轻人的心思,长辈们不懂,他们聊着,也严肃的叮嘱家中小辈,可不能闹出什么逃婚。

大叔看着儿孙们,有些提醒的说,“真要对婚事不满意,早干嘛去了,非得订下婚约闹这出?”

妇人也说,“不喜欢就早说,当爹娘的还能逼你?重新相看就是了。”

小伙子嘿嘿笑,“这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嘛,有些人家可不像你们这么开明,要你嫁谁就嫁给谁、要你娶谁就娶谁。”

老汉闻言傲娇极了,“咳咳,这倒是。”

......

{唐朝至元朝,如果是女方逃婚,也就是悔婚,要受杖刑。

要是另嫁他人,刑罚会升级,杖刑一百,或是徒刑一年半,还要返还聘礼。

不过也有免责的情况。

比如在元朝,如果未婚夫犯罪,女方是可以在合法条件下悔婚的。

在明朝也规定了,若男方五年内无故不娶、或是逃亡三年,女方经过官府备案可以悔婚。

不过如果是男方悔婚的话,失去聘礼,有些作为继承人的,还有可能还会被家族剥夺继承权。}

很多人家都赞成元明的做法,因为谁也保证不了自家会遇到特殊情况。

有女儿的妇人感慨道:“要是男方不愿意娶,还一直拖着,总不能女方只能认了吧。”

男子摊了摊手,“其实吧,悔婚只要是在合理范围,我看都是可行的。”

“只要双方两家都同意的话,这也没什么。”

......

其实现在受到后世的影响,各朝代虽然还有一些迂腐的人,但也有人开明了些许。

某个高门大院

生得花容月貌的姑娘正趴在床头哭。

妇人看得也心疼,“这婚事是你祖父在世时就订下的,我们这种家族你该明白,联姻是少不了的。”

少女心里还有些不死心,红着眼眶问,“那万一柳家公子也不愿意呢,如果我们都不愿意,何必再联姻?”

闺房外,中年男子叹息道:“明日我就去柳兄家探探风声。”

少女风一般的冲出门来,希冀的问,“真的吗父亲?”

“真的。”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