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万万没想到,竟被古人围观了日常 > 第547章 唐朝晚上能出门吗

{在唐朝,晚上上街会被打死吗}

除了唐人外,其他朝代的百姓们纷纷摇头,他们不知道啊。

倒是有宋元明清了解历史的读书人,知道那么一些。

唐人们很开心后世人对他们朝代的关注,说起晚上能不能上街,那是侃侃而谈。

可惜他们说的也没办法传到后世人的耳朵里。

{我们都知道,唐朝时期还有宵禁制度。

宵禁,也就是禁止夜间活动,其历史由来已久。

唐朝时期的宵禁,没有秦汉时期那么严格,但也不能随意出行。

唐朝时期的坊,类似现代的小区,一更三点(即晚上20:12)开始宵禁,敲闭门鼓,敲六百下,坊门就会关门,进入宵禁。

第二天五更三点(即凌晨4:12),就会敲开门鼓,敲四百下,才结束宵禁,官员们也开始上朝。}

其他朝代的人们,看到唐朝的宵禁令,感觉怪有意思的。

像宋朝,从北宋初开始,宵禁的时间越来越短,甚至到了仁宗时期,宵禁基本上取消。

所以宋人夜生活丰富,看到唐朝的宵禁,宋朝人心里还怪可怜唐人的。

不过唐朝人倒是习惯了,基本上一到宵禁时间,大家就赶紧回了,免得在外逗留时间久,到时候坊门关闭,一旦回不去,被抓到可是要受处罚的。

......

李渊是没有修改宵禁的想法,大唐初立,一切都还不稳,即便宵禁要解除,也不是现在。

李世民思考片刻,他倒是觉得可以慢慢来,宵禁取消了,百姓的夜生活自然会更丰富,但同样的,治安管理各方面责任也更大了。

想着想着,李世民也问了问长子的想法。

李承乾略微沉思了下,说,“阿耶,其实可以先把宵禁的时间缩短试试。”

李世民对儿子的意见还是重视的,大不了先缩短一个时辰,不过这事还是上朝的时候和大臣们商议商议。

不能光是嘴皮子上下一碰就行的。

视频还在继续

{虽然唐朝有宵禁,但不代表唐朝人没有夜生活。

据说唐朝时期,长安有108个坊,四周都是用四四方方的围墙砌着。

在长安还有东西二市,也是用围墙围起来,在固定的时间才能进去交易。

宵禁只是禁止人们在大街主干道活动,但坊内想怎么玩都可以。

不过谁要是敢翻墙,要被挨打的,七十杖。}

秦汉这些朝代的人,其实还很羡慕唐人,他们朝代的宵禁只会比唐朝还要严苛。

以至于大家心里都期待,哪怕达不到后世那种夜生活,但能达到唐人的标准,也满足了。

唐人倒是没想到还有人羡慕他们,他们反而羡慕后世呢。

一个长安市民有些向往的说,“其实要是坊内也能像后世的小区就真的太好了,后世小区楼下还有各种各样的商铺,想买什么都方便。”

酒楼内吃饭的食客可惜的说,“如果能像后世一样就好了,一天到晚都是夜生活,楼下便利店二十四小时开门,都不愁买不到东西。”

圆润的姑娘嘟着嘴,“...后世晚上还有宵夜呢,各种各样的小吃摊,从晚摆摊到天明,瞧着可热闹了。”

......

{…如果在宵禁时间段内,要是有人敢在主干道溜达,那叫犯夜,按唐规,得笞二十。

不过,一年到头,也不会一直这么严。

比如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上元节,会短暂的放开宵禁。

此时的长安城内十分热闹,百姓们可以自由闲逛。

除了这种节假日外,如果百姓家里有点急事,比如婚丧嫁娶之类的、官府执行公务,都可以开证明,破例打开坊市大门。

到了晚唐,夜市逐渐兴起,宵禁也没有以前那么严了。

更别说是到了宋朝,市坊被打破,宵禁一度被取消。}

宋人们看到这里不免咧了咧嘴,还有些骄傲。

他们可比唐人幸福,夜生活丰富着嘞。

大宋皇帝们也开心,他们大宋哪哪都好,等军事力量补齐了,到时候那真是最牛的朝代了。

唐朝百姓们被这么一激,恨不得去官府请愿了,他们也想要丰富的夜生活。

大唐皇帝们自然也不愿意被宋朝比下去。

所以大多数皇帝也愿意把宵禁时间缩短,从缩短到消失总要有一个过程。

至于秦汉这些靠前的朝代,帝王们还在观望,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夜生活,还真说不一定。

乱世的时空,那就别想了,宵禁反而对百姓的好处更大些。

现代时空

刘晓希想到了一首诗,嘴里也不由自主的念出来,“火树银花合...”

这首诗,宋元明清很多文人也听过。

唐朝,一读书人表情呆滞的看着光幕。

他的同伴们叽叽喳喳说得好不热闹。

穿着青色长衫的读书人不可置信道:“苏兄,这不是你的诗吗?哎呀,你的诗也传到后世了啊。”

灰色长衫的书生语气羡慕,“苏兄好运气,可不是谁都有机会的。”

蓝衣书生手舞足蹈夸张的说,“是啊是啊,我怎么就没遇上呢。”

......

刘晓希念完诗,也解释起诗的背景。

“这首诗是唐朝一位叫苏味道的人写的。

创作时间是在武则天神龙年间,当时正值长安的元宵夜。

诗的最后两句‘金吾不禁夜,玉漏不相催’,写的正是官府暂时开放宵禁,特许通宵庆祝节日的政策。

很多唐朝的诗人都会在节日这几天,加班加点的描写唐朝夜景的繁华,这位苏姓诗人也一样,在元宵这天创作了这首诗。”

各朝老百姓们点了点头,品味着诗句的同时,还不忘抄写下来,他们觉得能流传到后世的诗,一般都不差,当然除了那个乾隆的诗外。

“苏味道?”武则天想了想摇摇头,她的确没听说过这个名字,但诗还不错。

苏味道现在也反应过来了,兴奋的手舞足蹈。

周围的同伴们酸了、慕了。

“苏兄这下可成名人了。”

“是啊,这诗,如今天下人可都知道了。”

......

听着同伴们的夸赞,苏味道连忙谦虚,“苏某不才,比我厉害的人多的是,比如张兄的文章写得就极好,傅兄的字还得夫子夸赞...”

把周围人都夸了一遍,这下也算是同喜了。

{历史上有哪些死得越早,名声越好的皇帝?}

各朝代的百姓们差点没绷住,笑了。

先辈们也一样,这话属实问得有点逗。

就是帝王们不太笑得出来。

特别是李隆基,这是点他呢吧?啊?

刘彻也有点心虚,木着一张脸看着光幕,因为他还记得自己老了干过一些糊涂事。

柴荣也有这种感觉,毕竟他历史上真的死得早,当然名声也不错。

朱棣还若有所思的看了看自家太子。

朱高炽正好触碰到他爹的视线:??

不过视频的声音在响起,大胖也顾不上他爹那复杂的眼神。

{历史上有一些皇帝,恰恰他们死得早,获得的评价反而高。

首先自然是唐玄宗李隆基,公认的第一。

关于对他的评价,一直以来都充满了矛盾。

既是开元盛世的缔造者,也是安史之乱让唐朝转衰的罪魁祸首。

不管是他的粉丝、路人、还是黑粉,都巴不得他早点走。

死得早,风评自然就上去了。

至于多出来的寿命,还可以加在他祖爷爷身上}

李隆基:...!

他就知道,一个个的都巴不得自己死早一点啊。

这一想,李隆基心口都开始疼了。

自己想死是一回事,但被那么多人盼着早死,又是一回事啊。

李亨此刻也有点同情他父皇,不过同情两秒就算了,还不是老头子自己作的。

天宝年间的百姓们,虽然面上不显,但多的是人赞成视频说的。

各朝代,从民间到皇宫,也都在说着李隆基。

帝王们就没见过像唐玄宗这样的,被人盼着死的皇帝,当然那些昏君除外。

不过这事也给不少君王提了醒,要是不好好作为,那大概率也会被人盼着死。

刘禅牢牢记住了李隆基这个例子,嘴里还念念有词。

董允一看,十分欣慰。

朱厚照也差不多,他虽然不太热衷当皇帝,但也怕像唐玄宗一样被人盼着早死啊。

贞观年间

李世民心里暖暖的,李隆基的祖爷爷是自己,给自己加寿命,这太让他感动了。

李泰仰起头来,“阿耶,后世人这是希望把李隆基的寿命加在你身上呢,想要你活久一点,哇。”

李世民扯起嘴角笑了笑,“这些孩子太赤忱了。”

周武时期

武则天想到最近李隆基的表现,还算满意。

现在也不需要敲打了,毕竟后世人的态度只怕给这小子泼了一盆凉水。

也的确是这样,此时才十几岁的李隆基,脸色煞白,嘴巴抖动得厉害,差点没承受住。

李旦也已经从东瀛回来了,又派别人去守着,此刻看着儿子这副模样,那是气不打一处来。

“还不是你自己闹的。”

太平公主府上,太平悠哉悠哉的看热闹,她和李隆基的关系也就一般般,乐得看戏。

{第二位、五代的明君—柴荣。

他是因为在位时间太短了,名声也很好。

不过在位短,却也不影响他的成就。

比如让北周成为五代时期的最强政权,南征北战收复失地、制定的三十年规划...

这些都让世人认可他的功绩。

只是这位39岁就病逝了,倒也避免了长期统治,可能会引发的矛盾}

这话,各朝人士都懂,大约就是怕柴荣在位时间太久了,就会变成李隆基那样。

柴荣自然也明白,其实他自己都没办法保证以后自己不会变,但以后他会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的。

他的命是系统救的,还有那么多后世人对他抱有期待,所以自己一定会努力,做一个始终如一的君主,早日完成统一大业。

这一想,柴荣感觉干劲十足,继续加班加点批折子。

大军出发在即,还有那么多地盘等着自己收复,现在可不是闲的时候。

柴荣的准备,各朝代自然不清楚。

人们还在讨论他这辈子活得久,会不会也变成昏君?

不过这种事讨论来讨论去,也是无果,很快,大家又把心思放在视频上。

{第三位、明仁宗朱高炽,他算是仁宣之治的奠基者。

朱高炽在位时间还不满一年,但当上皇帝后,休养生息、发展生产,还赦免了很多建文时期的旧臣,平反冤狱、废除苛政,建立了内阁的雏形。

他死得早,评价还是不错的。}

想到这个才当了几个月的皇帝,各朝人士也没说什么。

朱元璋对这个孙子,更多的印象其实还是来自于光幕,看得出来做得还不错,至少是老四的左右手。

不过如今这孩子还不满两岁,比起朱雄英,这孩子在老朱这里,存在感低了些。

燕王府上

燕王妃单纯的伤心儿子死太早了,她宁愿儿子不当皇帝、没什么好名声,也希望孩子能长命百岁。

这大概就是一个母亲的心愿。

建文年间

朱允炆对这个堂弟是有印象的,年少时他们还曾一起念书,关系都还不错。

可惜长大后一切都不一样了,对于他愿意赦免旧臣冤案,朱允炆有些动容。

永乐年间

朱高炽咂了咂舌,都不知道该咋说了。

不过仔细一想还真是,死得早名声不错,死得晚些,说不一定名声尽毁。

大胖心还挺宽的。

朱棣看儿子这不受影响的样子,也不管他,只是到底还是多提醒了下。

“不管是死得早、还是死得晚,都要保持初心,不然要知道你置江山社稷于不顾,劳资在天上等着收拾你。”

朱高炽:...

朱瞻基一来就听到皇爷爷在训他爹,不过也不在意,这父子俩一直都是如此。

{历史上有没有像嘉靖帝一样,权力**极强,还不负责的人?}

这个新视频,让祖辈们思索了半天。

明朝皇帝们也没什么想法,除了朱厚熜本人外。

沉着一张脸,朱厚熜很无语。

什么叫他权力欲极强、还不负责,真是明晃晃的把他骂了一顿。

最重要的是,他担心太祖他们看到会骂自己。

不过他想错了,朱元璋还真没骂他,主要是累,以前天天骂,把自己都骂累了,但罪魁祸首呢,在另一个时空待着,还半点不受影响。

所以,老朱觉得这不划算,还不如省点力气,以后有机会再连线骂,那些个后代一个都别想逃过。

也就是那些明朝皇帝们不知道他的打算,不然都想哭了。

永乐年间

朱棣也没骂,因为朱瞻基进宫来了,这次准备商议北伐的事情。

爷孙三说到激动的地方还吵得不可开交,因为朱棣要亲自去,朱高炽和朱瞻基父子不让。

现在谁顾得上朱厚熜啊。

也就是朱厚照,还不忘记吃瓜。

各朝代,吃瓜的人群也很多。

这和嘉靖帝差不多的人,很多人不可避免就想到了慈禧。

这个女人权利欲肯定是没什么好说的,当然说她负责,也不见得,毕竟谁像她那样,列强都打进来了,她还只顾着享受,要不就是自己跑路,也不在意天下百姓的死活。

载淳也想到了他母亲,在他纠结犹豫,准备看看视频会不会提到那个女人时,哪知道刘晓希却直接退出了视频软件,又接着点开另一个软件开始放电影看。

载淳愣了下,又稍微松了口气,看电影也挺好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