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万万没想到,竟被古人围观了日常 > 第520章 古代黑科技2

{六、西汉直裾素纱襌(dan第一声)衣

1972年,出土于马王堆汉墓。

因为出土的时候,整件衣服都是素纱做面料,没有颜色,也称呼祂为素纱襌衣。

另外,衣服是蚕丝织造的,不仅工艺精湛,而且非常轻盈,通身的重量只有49克。}

说到马王堆汉墓,各朝人士都不陌生,他们还看到过墓主人的遗体。。。

即便是现在回想起来,很多人都是怂的。

不过说到纱衣,各朝人士也不明白怎么就成科技了,难道后世做不出来?

老祖宗们对此是不信的。

作为纱衣的主人,辛追夫人此刻以袖掩面,又忍不住想哭了。

利苍无奈的看了眼光幕,最后当然是安慰夫人要紧。

{其实这件纱衣出土后,我们的专家也有尝试复制过,但成品的重量超过的80克。

经过研究发现,这和蚕丝的重量有关,现在的蚕比古代的大,吐的丝也更粗更重,就增加了衣服重量。

后来,专家们又花了13年时间,研究一种特殊食料喂蚕,以此控制蚕的重量。

只是嘛,蚕减肥了,但复制的纱衣也有49.5克重。

所以,这是当之无愧的唯一珍品,复制不出来的。

也是世界上现存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制作最精湛、最轻薄的衣服。}

看到这里,祖辈们也明白了,就是后世真的没办法造出来一模一样的,即便外观一样,但重量依旧达不到。

想到后世人为了研究一件衣服就耗费了13年,老祖宗们是真佩服。

不过不赞同的人也很多,因为就是一件衣服,在一部分人看来花费那么长时间不值得。

辛追夫人在丈夫的安慰下,悲伤也减弱了不少。

“夫君,以后有机会,我们也去后世看看吧,我想去博物馆看一眼。”

利苍也明白,夫人这是一直惦记这事呢。

“好。”

辛追夫人闻言也打起精神来了,盘算着去后世的事情,“最好是能解决掉遗体的事情,一想到被参观我就难受。”

“...这应该不太好解决。”

利苍也不太想打击夫人,但就凭后世人对文物的在意程度,夫人的遗体明显也属于文物,真要敢搞破坏,那他们非得在后世蹲大牢不可。

{七、木牛流马

根据《三国志》的记载,这是诸葛亮发明的运输工具,给军队运输粮食的。

因为蜀汉多是山地,传统运输方式不方便,木牛流马就被发明了出来。

虽然制作方法被记载下来,但多年后,原始竹简老化遗漏、字迹还有模糊,经过多次传抄,原文残缺破损,而且文中还有方言,后人难以理解。

再加上罗贯中书里的描述渲染,更让制作方法迷雾重重。

哪怕历代都有对木牛流马的复原,复原品也不少于十种,只是都没有还原出诸葛亮制作的。}

各时空的人们也想知道真正的木牛流马到底是什么样的,可是连后世想原封原样的复原都难,可见还真不容易。

不过历代的木牛流马爱好者,自然是不会被这点困难打倒的,纷纷投入研究。

东汉末年

刘备也对诸葛亮说,“军师啊,虽然你现在还没有造出来,但也可以研究了。”

张飞非常赞成,“是啊是啊,还得好好记载,就用后世的大白话记载吧,免得那些小崽子都看不懂。”

赵云指了指自己,“军师需要我帮忙的话,随时都可以。”

荀彧:“我也一样,就想见识见识这木牛流马。”

......

诸葛亮看着大家这么期待,好吧,木牛流马的研究是真要开始了。

{八、地动仪

公元132年,张衡创造的地动仪,比西方第一台地震仪,还早了1700年。

当时张衡所处的时代,地震频发,有时候甚至影响到二十多个郡国,造成的损失不计其数。

因为有着对地震的亲身经历,也让张衡投入数年时间研究地动仪。

不过时代太久了,加上各种战乱,张衡制造的地动仪已经失传}

百姓们很失望,如果地动仪没有失传,那遇到大地震,能救多少人啊。

脚商朝着光幕作了作揖,“希望张大人这次可以把资料都保存好,那么重要的东西,不能再失传了。”

老汉失魂落魄的蹲在地上,“我们这里五年前就发生了大地震,如果有地震仪,那老婆子就不会死了。”

......

永初年间

本来看到前面还高兴,但得知地动仪失传,张衡天都塌了。

不过难受一会儿,张衡又重新提起信心,这次他的地动仪都还没研究出来,等研究好了,一定要好好记载,还要多留下些资料和模型。

邓绥想到现在张衡可能不太忙得过来,估计还得多给些人手给他用。

张衡是后世人都尊敬的科学家,她肯定会好好重视。

{第九、针灸

针灸最早是在《黄帝内经》中被提到。

在远古时期,当时的先人就创造了最早的医疗工具—砭石,将砭石刺入身体可以治疗身体上的疼痛。

砭石还有个名字叫针石,后来逐渐演变成针法。

加上远古人学会使用火后,他们发现身体某个部位的疼痛被火灼烧,能得到缓解,灸法就被研究出来。

这两就是针灸法的前身}

针灸,历代祖宗们都不陌生,但说到这么久远的历史,除了极少对古籍研究的人外,其他人还真是第一次了解到。

就连大夫们也一样,能了解的真不多。

药房的学徒惊呼了一声,“原来针灸竟然是这么产生的,那些远古人可真聪明。”

年轻的坐堂大夫有些庆幸的说,“家父在我小时候要求我学医,我心烦不已,如今看来,医学也有趣味之处,比如知道了起源历史,就会让人觉得很有趣。”

......

{随着几千年的发展,针灸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明朝是针灸的发展巅峰,直到清民逐渐走向衰退。

当时清朝的道光帝以及那批封建统治者,以荒谬理论禁止太医院用针灸治病。

统治者的禁令加上列强入侵,针灸受到极为严重的摧残。

到了民国,当时也有一批人下令废止中医,不过同样有一批人为了保存发展传统医学在努力。

到了东大建立,重视并发展中医,针灸也得到极大的普及。

10年,针灸疗法还被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目录}

各时空原本看得极为生气的人们,看到最后,心情一下好了,那些禁止中医的愚昧之人,脸被打得啪啪作响,也不知作何感受。

张仲景边挑选着药材,语气蔑视的说道:“这些不知所谓的人,还禁止针灸?”

华佗拿着银针的手,恨不得给这些愚昧的人框框一顿乱扎,“这群蠢东西,好坏不分。”

孙思邈语气轻飘飘的,“针灸的好世人都知道,他们阻止针灸的发展,只会让世人更反感。”

......

民间的百姓们是真的挺反感的,只感觉这些人比他们还封建、还要愚昧。

现代时空

刘晓希也说道:“不要禁止中医的发展,要知道中医是华夏的瑰宝,至于针灸,还有些歪果仁来华夏专门体验针灸的。”

说着,她也找出来些歪果仁扎针灸、拔火罐的视频给大家看,只希望中医能在历朝历代好好发展。

光幕下

看到视频里那些老外疼得龇牙咧嘴的,还边感慨中医的神奇,百姓们都觉得很有意思。

清朝皇帝脸上有些挂不住。

康熙是真被道光气笑了,“他是怕被人骂的不够多是不是?这脑子是怎么想的?还禁止针灸?”

道光尴尬的低头,这条禁令自然只能不了了之了。

民国,指责的父老乡亲们都不少,好好的不去抗击侵略者,非要下令禁止中医,这岂不是脑子有包。

看完视频,刘晓希又回到这个内容。

{第十、牙刷

早在公元前3000年,苏美尔人的国王墓穴里发现过最早的清理口腔的工具,牙棒。

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那些人也用动物骨灰清理口腔了。

而我们的祖先则是在2000多年前就知道保护牙齿。

只是当时的先人是用手指和柳枝清理口腔。}

这什么苏美尔人,祖宗们不认识,但看到他们也被挖墓后,竟然神奇般的感觉平衡了。

原来也不是咱自家后代刨坟嘛,外国也有。

而且外国的还不知道是不是被其他文明挖,但自家的是被自家后人刨,这点祖宗们感觉也还好,留给后人总比外人强。

{唐朝时期,我国出现了和现代牙刷十分接近的牙刷,毛是用猪鬃做的。

南宋时期,当时已经有卖牙刷的店铺了,牙刷被称为刷牙子。

不过鹰酱国人记载,说是华夏的明孝宗皇帝发明了牙刷。

只是实际上,我国出土最早的牙刷是秦朝的青铜牙刷。

等明朝时期,牙刷传到了欧洲,深受欧洲人欢迎,不过欧洲普通人也消费不起。

直到上世纪30年代,鹰酱国的一家公司才用尼龙造出了第一代牙刷。}

光幕下

祖宗们点了点头,也就是说,外国人的牙刷还是从华夏传去的,想想他们时代都是领先世界的,这就是泱泱大国,唉,谁知道清朝开始就落后了呢。

明朝皇帝们惊讶的神情也逐渐淡定,他们还以为孝宗真是牙刷发明人呢,但实际上,牙刷早有了。

朱厚照信誓旦旦的点了点头,“我就说嘛,老头子不可能是发明人。”

不是他不相信老爹,而是这玩意儿真的早出现了。

朱佑樘也是无语的笑了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