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万万没想到,竟被古人围观了日常 > 第472章 李白诗里的汪伦

{李白的诗作《赠汪伦》中,汪伦是什么人?}

没听过这首诗的人,连诗里写了什么都不清楚,更不知道汪伦是谁了。

也就是宋元明清的读书人们,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很有兴趣的聊着。

天宝年间

老百姓们只知道汪伦这人出名了。

身边有叫汪伦的人,此时都紧张的不得了,就想知道诗仙写的汪伦是不是自己?

正在教村里孩子们念书的杜甫,眼里是化不了的疑惑,“难道汪伦是太白兄结交的新朋友?”

李白自己也不清楚,看着妻儿们好奇的目光,他也只能耸耸肩,因为他如今还没写这首诗出来。

{历史上有个人非常出名,而且是千古留名,此人就是汪伦,送别李白的汪伦。

天宝十三年或十四年,李白去泾县漫游,在这里留下了桃花潭绝句一首。

这首诗写得洋洋洒洒,却让世人都知道了,原来盛唐还有一个叫做汪伦的人。}

李白看到这里更加疑惑了,谁啊这是,不过能让自己专门写诗的人,想来关系一定是不错。

“难道是我以后新结识的朋友?”

那自己要不要先去泾县看看呢?李白有些纠结。

而各朝人士也都知道了这个汪伦是生活在泾县的人。

开宝年间,住在其他地方的‘汪伦’们,极为失望,原本的期待落空,怎么就不是他们呢?

真正的汪伦本人,惊愕过后放声大笑,“是我、是我啊,我出名了。”

泾县的乡绅百姓也在纷纷聊着,乡绅们也有知道汪伦的,但百姓们就迷茫了,所以他们这个地方的汪伦到底是个什么人。

认识汪伦的人,如今可都羡慕了,后世人都会背诵李白的诗,可想而知这家伙会有多出名。

就连汪爹看着儿子都不可置信,他儿子他还能不知道?

“你是怎么会结识诗仙的?还能让他为你写诗?”

老爹的话把汪伦拉回现实,连忙回道:“我也不清楚历史上到底是什么情况。”

汪爹思索一番,想不明白干脆放弃了,“行吧,你也是走运了。”

……

{李白作为盛唐时期的大红人,他文武双全,喜欢耍剑写诗、还喜欢游山玩水、广泛交友。

当时李白的迷弟很多,汪伦也是其中之一。

只是关于汪伦的记载,千年来却有不少版本。

有观点认为,汪伦只是一个普通村民,李白在游历泾县时碰巧遇到了他,汪伦用美酒招待了李白}

各朝百姓都羡慕坏了,若是那些大人物就罢了,但要是汪伦的身份和他们一样,却能名留千古,这如何不叫人羡慕呢。

“这家伙的运气可真好,竟然还碰巧遇到了李白,这也太好运了吧。”

“要是能给我这样的机会就好了,那可是李白啊。”

......

天宝年间的一些追星人士,还考虑要不要去泾县偶遇一下李白,万一可以和汪伦一样好运气呢。

皇宫内,李隆基自然是见过李白的,所以倒也不稀奇,还有些羡慕这家伙可以到处游玩。

杜甫示意孩子们先自己学习一会儿,他还很好奇这个汪伦的身份,打算仔细看看光幕上怎么说。

客栈内

李白给自己倒了杯酒,语气轻快又洒脱,“这只是一种说法,那其他说法呢?”

明月奴也好奇了,但以他对父亲的了解,这可能是他父亲一时兴起写的诗。

而正在泾县的汪伦还很高兴,“没想到后世人这么好奇我的身份啊。”

他的亲人们也为他感到欢喜,那可是李白啊,能得到李白题诗赠送,这太有荣耀感了。

{还有一种说法,说的是汪伦是泾县一个豪士。

李白这年来安徽宣城拜见族叔。

突然有人给他递了一封信,署名是汪伦。

李白自然是不认识汪伦的,他也知道自己的迷弟众多,本也没当回事。

只是打开信一看,信里写着:“我这里有十里桃花、有万家酒店,美景美酒都有了,你要来吗?”

哎呀,这美景美酒,瞬间勾起了李白的兴趣,谁让他平生最大的爱好就是赏美景、喝好酒。

于是李白就真去了}

光幕下

不少人都觉得这个汪伦聪明,一下就抓住了李白的两大兴趣爱好。

当然在李白的迷弟们看来,这厮真是‘奸诈’,嘴上骂的同时,天宝年间不少人也记下了,准备以后也试试能不能把偶像吸引来。

此刻的李白倒是不知道这些,他看到这里还笑着点了点头,“不错,这又有美酒、还有美景可以欣赏,自然不容错过。”

说着李白看向儿子,“明月奴,我们先去泾县吧。”

明月奴:...

没办法的小李子,也只能点头同意,反正去哪儿不是去,他听他爹的安排。

不过临时调整行程,他还需要去安排一番啊。

另一头

杜甫不知道李白临时起意要先去泾县,之前太白兄给他来信,说是要来看他,可给他高兴坏了。

远在泾县的汪伦,还在目光灼灼的看着光幕,一点不知道偶像要来的消息。

{李白决定去赏美景、喝美酒,反正宣城到泾县也不远。

但是泾县哪来的十里桃花啊。

等李白高高兴兴来到这里,这哪有十里桃花和万家酒楼,汪伦竟然骗他,气得他都想打道回府了。

然后汪伦就解释啊,说,十里桃花是潭水名,至于万家酒楼的‘万家’,那是因为店主姓万。}

各朝人士:...

这个的确是出乎大家的意料啊。

很多人都被逗笑了。

只是李白的迷弟们笑不出来,纷纷怒斥汪伦这货为了见到偶像竟然‘耍心机’,当然重点是他成功了啊,这就是让人郁闷的地方。

杜甫看笑了,“这汪伦的确是聪明。”

想他自己当初四度写诗邀约,太白兄都没给这个面子,若非他本人自愿,还真难得见上一面。

李白倒是不知道杜甫的吐槽,他这个当事人还笑得前仰后合,“我是真的想要去会会这个汪伦了。”

另一头

泾县的百姓们纷纷恍然,他们就说嘛,自己的家乡有没有十里桃花,他们还不清楚嘛,原来真是汪伦胡说的啊。

一个少年皱着眉,“那汪伦把人骗来了,这可咋收场啊。”

老汉看得很是不高兴,“要是我,我肯定生气,怎么可以骗人哩。”

青年言之凿凿的说道:“…十里桃花是潭水名,万家酒楼,店主姓万,这也没错啊,最多是让李白误会了。”

......

汪伦看着家人们的目光,也不好意思了,不过他是能理解历史上自己的想法的,先把人喊来再说。

{汪伦这一通解释,让李白哈哈大笑,见汪伦还准备了自家酿的好酒,加上这家伙还是他的粉丝,再郁闷的心情也转好了。

而汪伦呢,能和偶像搭话共饮,那叫一个欢喜。

为了款待偶像,绝对是真心诚意。

好酒好菜招待就甭说了,特别是自家酿的酒,很是得李白喜欢。

在汪伦的盛情款待下,李白住了几天才离开。}

光幕下

李白的眼睛瞬间放光,这汪伦会酿好酒!!

此刻,为了喝上好酒,李白怎么说都要去一趟了。

汪伦虽然不知道李白要来,但想到偶像爱喝酒,他还是决定多酿造些好酒出来,以后给偶像送去,对于历史上这事,他也感觉挺不好意思的。

汪家人也都同意,不管怎么说,这把人诓来,的确是有些说不过去。

不过对于天宝年间,李白的粉丝们,却是看得羡慕嫉妒恨,若是他们可以和偶像畅饮,那也肯定会好好招待啊,可惜没汪伦这厮的脑袋瓜转得快。

{玩了几天,李白就要离开了,他可不是一个能长期在某个地方停留的人。

就在李白乘船要走的时候,突然,岸边歌舞升起,原来是汪伦特意给他安排了乐队送行。

哎呀,这场面,李白一看给感动坏了。

虽然一开始汪伦写那封信欺骗了他,但这几日对他确实是真心实意。

想到这些年经历的风风雨雨,李白难免动容。}

看到这里,各朝也有人为汪伦说话了,虽然一开始写信骗人不太道德,但的确是真的对李白好。

泾县的百姓们也暗自点头,来者是客,汪伦在待客上的确是可以了。

汪伦原本这心里还有些七上八下的,主要是怕李白会讨厌他,毕竟是他刚开始耍了小聪明,唉,希望偶像能原谅他吧。

此刻的李白,也是感动的一批,汪伦如此诚心相待,自己哪怕是石头做的,也会在这番温暖下熔化了。

不过嘛,在李白的广大粉丝看来,汪伦能做的,他们也能啊,就是这小子奸诈。

{汪伦不光给李白准备了欢送乐队。

更让李白没想到的是,在依依惜别后,汪伦还非常大手笔,拿出了八匹好马、官锦十段送给李白。

要知道在古代,马可是极为珍贵的,普通马都值钱,更别说是良驹了。

关键是汪伦一拿就拿出了八匹。

如果按照当时那个市场价格算的话,八匹马价值,也高达两百多万了。

况且除了马,还有官锦呢}

各时空的人们也被汪伦这大手笔震慑到了。

那前面关于汪伦是普通村民的说法自然就不成立,毕竟谁家村民能掏出这些东西啊。

这下子,百姓们也不羡慕了,因为他们是真的拿不出这些东西送李白。

天宝年间

李白的众多迷弟也沉默了下来,因为不是谁家都那么阔绰的,所以这汪伦还是个有钱的家伙。

杜甫感慨了一番后,好吧,人和人真不同。

李白也挺愣的,因为原本也没想到汪伦深藏不露,还是个有钱的主儿。

泾县这边

汪伦一脸傻笑,嘴上也在谦虚道:“这也没什么了。”

当然对他而言,这的确没什么,况且是给偶像的呢。

{汪伦的大手笔的确是给李白惊讶到了。

因为他们也才认识了区区几天,结果这人却送了他那么多东西。

哪怕是见识颇多的李白,也很感慨。

加上这几日被盛情招待,走的时候还有厚礼相赠。

李白感动之余,当即提笔写下了这首《赠汪伦》…

这首诗的前一半是叙事,描写了送别的场面。

后半段则是用潭水深千尺,来表述汪伦对自己的情谊之深}

光幕下

羡慕汪伦的人真不少,当然主要以达官贵人为主。

这些人都是有钱的主儿,比汪伦有钱的也多得是,但不是谁都有这家伙幸运,竟然有机会花钱让大诗人题诗,还把自己的名气传到了后世去。

要知道多少人呕心沥血只为了名垂千古,这家伙这么简单就做到了,羡慕的多少天宝年间的人眼睛都红了。

汪伦才不管别人羡不羡慕自己呢,他现在都兴奋过头了。

历史上他因为这首诗,名气抵达后世,现在又因为这首诗,提前在天下出了名,怎么能不叫人兴奋?

可以说,这钱花的真值。

汪伦的亲友此刻也在夸他,人聪明。

李白看着光幕都有些感慨,这事情的发展即便是他都没预料到,主要是没想到自己的诗到了后世,影响也那么大。

{那么汪伦究竟是什么身份,才能出手如此阔绰?

汪伦在开元年间担任泾县县令。

他家祖上汪华是唐朝时期的大臣,位极人臣,唐太宗贞观二年,还被授予大将军一职。

祖上显赫,他家的家底自然不一般,要说没点底蕴是可不能的。

至于他当县令大概也是为了谋求一份事情做。}

各时空,不少人心里的疑惑也算是解开了,所以这货家里原本就不一般,大概给李白的打赏对汪伦来说只是九牛一毛。

贞观年间

李世民多多少少还有点意外,“这竟然还是汪华的后代。”

当然说起来李二自己都有些羡慕,世人不一定听过唐太宗,但李白诗里的汪伦,可就不一样了,只怕男女老幼都知道吧。

得知汪伦是自己后代的汪华,那是笑容灿烂。

“这孩子是有点运气在身上的,虽然官位仅仅是一个县令,但在后世,怕是比老夫都要出名上千倍。”

汪华的同僚们也羡慕,之前不知道就罢了,他们兢兢业业都不一定名垂千古,可是别人靠打赏就做到了,嫉妒啊。

天宝年间

看提到自家的情况,汪伦还挺不好意思,“主要也是靠祖上积攒的积蓄。”

不然啊,真靠他当县令的俸禄,怎么可能出手那么阔绰。

汪爹还认认真真的朝着光幕、给其他时空的祖宗们拜了拜,他儿子出名了。

泾县的百姓们呆若木鸡,都不敢随便议论了。

以前是不知道他们的县令叫汪伦,现在知道了,那还是闭嘴安全点。

{此外根据现代一些学者从汪氏族谱的考证:

汪家48代仁泰,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凤思,次子凤林,凤林自然就是汪伦。

原本兄弟俩是出生在太平县,成才后,凤思去了歙县当县令,凤林则是来了泾县当县令。

他爹也没有跟长子凤思一起去歙县,而是跟着汪伦来到泾县,一直活到了81岁才离世。

等汪伦从任上卸下来,也就定居在桃花潭。}

已经清楚汪伦家庭情况的李白,正打算往泾县赶来。

在歙县的凤思,对弟弟那叫一个羡慕,不过现在连带着自己的名字也被天下人皆知,他也很满意了,还知道了他爹活到了81岁的高寿。

泾县这边

汪爹心满意足的笑着点了点头,“儿啊,你这钱花的可真值。”

汪母在儿媳的搀扶下,也欣慰的直夸儿子。

汪伦的媳妇和孩子,眼里满是佩服。

汪伦这脸都热了,“其实也是诗仙赏脸,不然我也没这机会。”

......

泾县的百姓们现在都知道了他们县太爷的名儿,很多人都还记下了这首诗,可以说,这一世,汪伦提前火出圈了,火到了历朝历代都知道了他的大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