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万万没想到,竟被古人围观了日常 > 第454章 洪承畴为什么被骂

秦朝,嬴政还在忙着找人,其他时空的人已经把目光放在新内容上了。

{洪承畴为什么被骂的那么惨?}

这个名字,很多人都没听说过。

农人锄着地,不解的说道:“这人干啥了啊?被骂的有多惨啊?”

卖菜的小贩猜测着,“哎哟,这人不会是干了不少缺德事吧,不然谁会骂他啊。”

......

虽然前面的朝代和民间百姓们不清楚此人,但朱由检是知道的。

“王承恩,你说这洪承畴是干了什么?被骂?”

朱由检眼里闪着危险的信号。

王承恩愣了下,才想起来回答皇上的话。

“皇上,赎老奴愚笨,不清楚洪大人做了何事。”

“嗯,希望他别让朕失望啊。”

......

崇祯年间洪承畴的同僚下属们,此刻神经都绷紧了。

孙传庭、祖大寿、卢象升、袁崇焕等人心中是各种猜测,总有一种风雨欲来之感。

至于洪承畴本人,看到标题强稳住心神,他是不清楚自己历史上干了什么,但能被后世人都惦记着骂,就知道事情小不了。

洪家人,脸色都白得吓人,看着光幕就跟催命符一样。

闽地老家,洪老爷子双手颤抖,“你大哥到底是干了什么啊?”

洪母脸色煞白,嘴角颤抖说不出话来。

“爹、娘。”洪承畯看着光幕极为不安,同时还担忧父母的情况。

清朝皇帝们对洪承畴也有印象,为什么,因为此人算是大清入关的得力助手。

康熙是知道这人有多厉害的,哪怕他死的时候,自己年龄还小。

总之在不同人士的不同心态下,刘晓希点进这篇帖子了。

{洪承畴,一个历史上很有争议性的人物。

明清交际之初,他是崇祯帝手底下唯一一个有本事、能领兵的重臣,官职兵部尚书兼太子太保,手下还有十几万兵马。

可以说当时的他,重量比崇祯这个皇帝还重要。

崇祯十五年,他在松山战败被俘。

起初他绝食明志,但最终还是投降了清朝。

京师以为他殉国了,崇祯帝还下令设祭坛,给他举行国祭。

可以说此时的洪承畴啊,在一众明人眼里,那是烈士一般的存在。}

前面的朝代,人们恍然了下继续看热闹。

朱元璋却是狠狠的皱着眉头,他原本还在想这洪承畴是何人,哪知道竟然是他大明的臣子,还投降了女真。

朱棣这些明朝皇帝的心情可都不爽,知道了是怎么回事,不骂人都是好的了。

崇祯年间

朱由检这心里就跟被重锤敲击了一样,失望、愤怒接踵而来,怒到极致,桌上的东西都被掀翻在地。

“他...为何要这么做、为什么。”

周围的宫女宦官胆战心惊、纷纷跪下来。

王承恩也跪着劝,“皇上,您息怒,如今光幕把这事告诉您,就是在提醒您啊。”

......

明末一众大臣,在得知洪承畴做的事情后,心情是难以言喻。

虽然之前就知道历史上投降的同僚应该不少,但有洪承畴还是让人惊讶。

读书人们都悲愤交加,酒楼、茶馆、大街小巷都是批评声。

此刻的洪承畴,心里反而安定了下来,面上没有什么情绪,也看不出他心里在想什么。

只是他夫人和儿子,现在急啊。

“老爷,你快想想办法啊。”洪夫人连忙推开书房的门,现在不是什么礼仪不礼仪的问题,一家老小的性命要紧啊。

另一头的闽地老家

洪老爷子夫妻俩气得差点晕倒。

“孽障、孽障啊。”

旁边的小儿媳妇一边扶着婆婆,眼泪在止不住的流,她们过了今天还有命在吗?

洪承畯也被这个消息吓傻了,腿一软也差点摔在地上,嘴里还在喃喃,“不、怎么会,怎么可以投降。”

清朝一众皇帝倒是没什么表情,乾隆更是极为不屑。

{其实明末投降的文臣武将都不在少数,只是洪承畴却被骂得很惨。

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他投降后全心全意为清朝做事,而且他的本事也是真不低,如果不是因为贰臣的问题,说是六边形战士也不为过。

没有洪承畴,清朝能不能问鼎中原都不好说。

清军入关的核心战略战术都是洪承畴来制定的,本来清军对大顺军也没底,但洪承畴却从战略到战术做了严密周到的分析部署。

所以按照洪承畴制定的方案,清军一年就消灭了大顺。}

这下各朝人士也知道他为什么被骂得惨了。

商人很不赞同的说道:“他作为一个汉人,还帮着别人来打自家人,的确会挨骂。”

文人又气愤又不解,“如果只是单纯的投降,可能也不会被骂的那么多,可是偏偏要帮着新东家打老东家。”

侠士一番思索道:“不说别的,此人的确是厉害。”

......

明朝皇帝们可想而知有多气,当然最气愤的还是朱由检,洪承畴啊,他多信任他啊,结果就得到了这样的结果?

朱由检想不明白,到时候竟然笑得有些凄凉。

王承恩都怕把人气坏了,急忙传太医。

躲在深山的李自成嘴里就不客气了,给洪承畴都问候了十八代祖宗,都怪这货。

洪承畴听着夫人儿子在耳边的喋喋不休和哭泣声,再看到光幕上的内容,最终叹了口气。

“是我拖累你们了。”

远在老家的洪老爷子,抹着泪颤颤巍巍的就要往祖宗祠堂走去,“是我愧对列祖列宗。”

洪母昏昏沉沉的靠在小儿媳身上,老泪纵横,“是我没教好他啊,竟让他当卖国贼了。”

洪承畯擦干眼泪,连忙小跑着去搀扶住父亲,“爹,您别管他,他愿意当卖国贼是他的事,和您没关系。”

{…清军入主中原后,原本他们的制度还比较粗糙,而洪承畴就参加完善了清朝制度。

可以说他帮清朝建章立制,为清朝治理中原有很大的贡献。

而且因为灭亡大顺和弘光太顺利,导致清军在江南连续犯错。

洪承畴还被任命为大学士总督南方军务,全面负责南方军政。

在洪承畴的一通操作下,很快就稳定了局面。

顺治在位期间也是知道洪承畴的价值,安排他作为五省总督,剿灭了永历政权}

明末的百姓们看得极为难受,他们想不通为什么这人要如此尽心尽力为女真做事?对洪承畴的骂声就没断过。

卢象升、祖大寿他们忧心忡忡,如今朝中本就不安稳,此事只怕影响甚大啊。

洪承畴看着光幕目光悠长,他不知道远在老家的父母是否会对他失望,这一世他做不了什么贰臣,还连累了亲人是他的问题。

洪夫人嗓子都哭哑了,不单是害怕自家会完蛋,就怕娘家也受到牵连啊 。

远在福建老家的洪父洪母,已经绝望了。

洪母抱着小儿媳痛哭流涕,“我们这一家,怕是要齐聚在九泉之下了。”

洪氏族人也忧心忡忡啊,卖国这等大事,谁能保证皇上不牵扯。

皇宫内

朱由检咬紧牙,“传秦良玉母子进宫。”

“老奴这就去办。”

......

秦良玉母子俩还不知道朱由检要给他们安排新任务,他们前段时间来了京城,还在熟悉情况,结果看到光幕的内容,也极为震惊。

刘晓希等帖子看完了,也简单的给祖宗们拓展了些内容。

“洪承畴有一个弟弟,叫洪承畯,在知道兄长当汉奸后,立马跑到京师劝他哥。

结果洪承畴没有听弟弟的劝告,还派人追杀他。

也是他命大躲过了一劫。

根据记载,洪承畯还在泉州建了一座双忠庙,祭祀的是抵抗安禄山的民族英雄许远和张巡。

他兄长当了汉奸,于是建了这座庙,庙中许远的手指正好指向洪承畴家大门。”

光幕下

百姓们还很感慨,这全家人不都是汉奸,还有正直的人存在。

被提到的许远就有些不知所措了,他自然没想到自己会被后世人祭祀,这让他很高兴,但想到这个祭祀他的人,也为他难过。

张巡也一样,还颇为可惜,“有这样一个兄长,属实是丢人。”

崇祯年间

朱由检心中的怒火消减了不少,他是会拿洪承畴一家问罪,但洪承畯一家,不会牵连他们。

可怜的洪承畯,此刻不知道该为自家躲过一劫,还是还恨有一个当叛徒的兄长,还拖累父母一大把年纪为他操心。

洪承畯的妻儿倒是终于放心了,劫后余生喜极而泣。

洪老爷子又哭又笑的拍着小儿子的手臂,“还好有你、还好咱家的根没断啊。”

洪母哭着点头,“你这孩子,是最让爹娘省心的。”

洪承畯知道父母的意思,只要爹娘不要因为洪承畴的事情而不得善终、不连累到族人,他已经很满意了。

对洪承畴这个哥哥,在知道他还派人杀自己后,这个哥哥就当死了吧。

而洪承畴本人,眼中有些愧疚,但还算是松了口气,若是这次自己死了,父母还有三弟照顾,他也安心了。

从上个内容离开,刘晓希是不知道对明朝造成什么影响的,她还在继续往下翻帖子吃瓜。

除了明朝、尤其是明末的君臣百姓们外,其他时空的人们,也在继续吃瓜。

{真实的唐代长安城,到底是长什么样子?}

唐人们做梦也没想到,后人会对他们大唐的长安感兴趣。

不过说到这个,不少长安人还是乐意给后人解答的,但遗憾的是相隔了两个时空的人,他们说的话没办法传到后世人的耳朵里。

唐朝除了生活在长安的百姓们外,其他地方的百姓,其实能有机会前往长安的也只有少数,很多人也不清楚天子脚下是什么样子。

年迈的老农心里期盼的说道:“有生之年,老朽也想去皇城看看,看看这到底是何模样。”

姑娘思考着说着自己想象中的皇城,“一定很大、很漂亮,有很多大房子。”

少年对这话极为不赞同,“切,肯定没有后世那么好,后世每个地方,可都有很多大房子。”

......

唐朝的帝王们有些无言,若是以前他们肯定很乐意给别人炫耀他们的长安城,但是看过千年后的繁华,哪怕如今的长安城依旧是最好的地方,但在后世面前,就够不上了。

{根据现有的资料和考古发现来看,唐朝的长安,或许发达程度会远超今人的想象。

下图是长安西市的发掘现场(图片)(图片)

从照片上可以看出来,挖掘的西市主街道上的排水渠规模非常大,店铺门口的小排水沟,也都用砖石铺砌。

根据记载,东市要比西市更加繁华,虽然现在东市还没大规模发掘,但可以猜到,砖石在当时的长安民居、商铺已经有了大量普及。}

各朝人士看着图片哭笑不得,他们哪知道唐长安都被发掘了一部分。

最难以置信的还是唐朝的长安人,这是他们生活过的遗迹,就这样在千年后到了后人眼前,心中真的是五味杂陈。

一个生活在长安的老翁感慨极了,“这时间过得可真快啊,一晃不光是我们消失在世间、就连这些建筑也都没了,就只有砖石还诉说着存在的痕迹。”

大唐的读书人很洒脱的说道:“我们都是这世间的过客,有来处,也会有归处,也就是一些痕迹还能见证我们的存在。”

一个开杂货铺的大叔看着光幕很纠结,“这只能看到砖石了,也不知道有没有挖到我家铺子?”

......

李世民看得有些难受,他自然知道原本的长安城早就不见,但当看到这被挖掘出来的场面,感伤在所难免的。

李隆基也没办法接受他的长安城就剩下砖石了,看着好不可怜。

李白、杜甫他们一时间也伤感起来,诗人这情感一上来,又有了作诗的冲动。

{安仁坊遗址的发掘,又让唐人的市井生活掀开了一个角。

(图片)(图片)

根据现在的安仁坊复原图来看,这里不光有小雁塔,而且唐朝贵族的府邸、官员府邸以及大量的民居建筑都有。

在坊内有一段路都是用砖铺设的,可见唐朝造砖技术还是不错的。

说完了考古,根据资料记载,除了皇家和贵族有梨园乐舞等高级娱乐活动外,长安百姓们也能到曲江池、乐游原这些大型的公共开放园林玩乐}

唐人们看着后世复原的安仁坊,一瞬间回血过来,兴奋的不行。

其他朝代的人们对复原图,也没有太惊讶,后世连宇文邕都复原了出来,这城市布局图能复原也没什么了。

刘彻也不问后世人为什么不好奇大汉的长安城,他们如今的长安的确是没有太好,唐朝好歹算是几百年后的朝代,长安肯定比如今好太多了。

李世民还打算把长安弄得更好些,自从看到了后世,李二就感觉如今的长安还不够。

{...长安人也是过节的,比如元宵佳节,长安都有赏灯节目。

平时长安的寺庙也会组织各种祈福、讲经活动;

马球、舞蹈杂技这些活动,长安百姓也能观赏。

朝廷还专门和寺庙合作,设有悲田坊用来收容乞丐,有食物、药品提供,还能住宿。

长安城的规模很庞大,所以每个坊都会被当作小城来管理。

当然也会有宵禁,但长安城的宵禁会好一点,只是禁止出坊,坊内还可以自由活动。

当然长安城也是夯土城墙,考虑到时代和成本,这无可厚非,毕竟长安都是当时的国际大都市,其他地方只怕更难说了}

不错不错,生活在其他地方的唐人,看到如今的生活环境,他们比长安还不如呢。

而为了能让后世人清晰的了解长安,长安人都决定把这座城市记下来,有人用文字、有人采用绘图。

一定确保后世人能一清二楚,对长安了如指掌。

唐朝的帝王们也不再纠结以后长安城被后人吐槽还是夸赞了。

想到什么,李世民干脆让阎立本进宫一趟。

长孙皇后一看就明白了,“陛下是想把长安城画下来?”

李世民赞许的看着妻子,“不错,如果能画下来再流传到后世,相信应该和宋朝的清明上河图差不多。”

周武时期

太平公主府上,太平和上官婉儿正在聊天。

只见太平兴致勃勃的开口,“婉儿,我们也来把洛阳画下来吧,你来作画,我来写字,或是你来写字,我来作画,以后传到后世去,也算是给后世人解答疑惑。”

上官婉儿听闻好友的想法,也不犹豫的点头,“好,洛阳的风景的确也适合记下来。”

......

天宝年间

李隆基也在找人做同样的事情,一想到历史上的长安因为自己不作为被毁于一旦,他就心如刀割,也许有一日,长安也会被破坏,但把其画在纸上,是不错的选择。

李白、杜甫、高适这些诗人也在以自己的方式将长安记在诗里,只为了留给后世的孩子们‘见见世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