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万万没想到,竟被古人围观了日常 > 第441章 海军有多烧钱

继续刷了会儿视频,刘晓希就放下手机在车上迷会儿。

等一家人回到家,已是凌晨。

刘妈妈煮了些西红柿鸡蛋面,简单的对付几口后,一家人赶紧去洗漱准备睡了。

旅行是一件很累的事情,当然对于享受旅游的人而言,倒是体验不一样。

各时空的人们和系统沟通完三个问题后,就早早就进入了梦乡,等第二天他们醒来,这一家人都还没起床。

祖辈们也不着急,他们也知道这家子昨晚肯定是很晚才到家,现在干脆忙着自己的事情。

刘爸刘妈倒是没有睡太久,家里的鸡啊、猪啊可都等着喂食,地里的庄稼他们也要去瞅瞅。

直到日上三竿,刘晓希才从床上爬起来,不紧不慢的刷牙洗脸吃东西。

同时也打开电视搜索一部电影给祖辈们看。

在看电影之前,刘晓希还是照例科普了相关内容和背景。

“这部电影叫地道战,地道战是抗战时期在冀中地区出现的一种游击战术。

1941年的时候,冀中一带倭寇的扫荡越来越频繁,当地军民为了能长期作战,就开始挖地道...”

祖辈们手里的活没停,但耳朵都有认真听着,地道战这词听起来就不可小觑。

民国的战士们是希望更清晰的了解这种作战方式,这知道的越多,对他们百利而无一害。

古代的将领们也对这种作战方式感兴趣,虽然不一定用得到,但看多了有所启发也不一定。

刘晓希嘴里吃着包子,还一边介绍着,“一开始,大家挖的地洞在战斗上效果不大,而且还容易遭到敌人破坏,但群众的力量是巨大的。

在大家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下,地道的构造也逐渐变得复杂、隐蔽。

不光是把每家每户联在一起,就连各村之间都有地道联通,可以方便转移,还能防水防火。

自此,这就成为了冀群众长期坚持战斗的地下堡垒。”

光幕下

古人们嘴里都在夸,还很骄傲,这是对后人的聪明才智感到自傲。

像是不少朝代住在边境的百姓们,此刻受到启发的大有人在,他们很容易受到北方游牧的叨扰,这地道太有必要了。

一中年男子提议道:“要不咱也修地道吧,虽然不一定能做到战斗,但用来躲避那些胡人,还是可行的。”

青年连忙出声附和,“我赞成,而且我们还能修大一点,下面可以藏粮食什么的。”

风风火火的大爷连忙催促着儿孙,“那还等什么啊,找族长去说说呗,要干咱也不耽误时间。”

......

不光是百姓,很多将领也有想法,这种战术或许可以结合他们时代的战争情况,改良着用。

民国

冀中的乡亲们,有些惊讶又有些紧张,这事情就发生在他们这地儿,现在要不要提前挖地道,一时间大伙儿都坐不住了,地里的活先放下,各村子、家家户户急忙聚在一起商量。

先辈们也没有闲着,战士们都在考虑地道战的作战方式,情况对他们越有利当然好,也许武器装备比不上敌人,但种花人的智慧是无穷的。

现代时空

刘晓希还在继续说着地道战的事情。

“地道战用到的地道,一般宽度是两米,高1.5米,顶上土的厚度有两米以上。

里面还设置了射击孔、指路牌、陷阱、储量室之类的东西,可以有利于大家战斗。

后来,地道战的故事还被搬上了电视荧幕,接下来就看看这部电影吧。”

说着,刘晓希也点击了播放键。

各朝人士期待的看着镜头。

帝王们该忙的一上午也忙累了,现在也多是可以停下来歇歇,看看电影放松一下。

武将们更无需多说,脑海中虽然可以想象出地道战的情况,但还是需要看看电影才能知道是否和他们构想的一致。

一些在操练的军队都停了下来。

先辈们中,除了此刻实在繁忙的人外,其他人的眼睛都有注意光幕,他们对同时代的剧还是很好奇的。

之前看的铁道游击队那部电影,很多战士现在都还记忆犹新,甚至一些队伍也有借鉴。

整部影片时长一个半小时,随着开头充满红色力量的片头曲结束,也就意味着正片开始了。

刘晓希放着电影,吃掉手上的最后一口包子,擦了擦嘴巴就往后山去。

刘晓成还在睡觉,她要去看看山上喂养的鸡这几天怎么样了。

刘爸刘妈忙完家里的事情,已经去市里看新房的装修情况。

……

后山上,当初的小鸡苗已经长大了不少,一只只漫山遍野的跑,看起来十分有精神。

食槽内还有水和饲料,一看就是刘爸刘妈起床后来喂过了。

在山上待了会儿,等刘晓希回到家电影也差不多到尾声了。

刘晓成也起来了,正在吃包子。

“你去后山了?”

“嗯,你同学这几天把鸡照顾得挺好的...”

闲聊了会儿,刘晓成拿着手机和平板上山放鸡了。

刘晓希等电影放完,拿出手机准备玩会儿。

此时各时空,大家都还意犹未尽的在聊着电影剧情有多精彩。

{为何维持一支现代海军的军费开支会很高?}

看着刘晓希手机上的内容,王侯将相们纷纷从电影中回过神来,‘海军’这两个词一出来,简直把他们的心也跟着吸引了。

别看古人的时代都是陆战为主,但在知道几大洲、几大洋后,海军的建设也是早晚的事情,有野心的雄主们都不会没有想法。

而清朝,胤禛早就已经给康熙提议要建海军的事情。

康熙也同意,还把这事交给了胤禛。

此刻能有机会了解海军的相关信息,胤禛是不可能错过的。

胤祥有些担忧,“四哥,这海军的建设真的很烧钱吗?那可怎么办?军费开支又是一大笔。”

胤禛心里也不确定,“先看看吧,即便真的很花钱,那也是必须的。”

胤祥也明白他四哥的意思,不然等敌人打过来,海上占不了优势,钱都要赔出去。

......

刘晓希点开帖子,很多人都在讨论了,顺手点开一个留言。

{网友一:海军是属于一个下午就能输光的军种。

陆军的话,要是前线打败了,还会有二、三道战线,还有预备队,只要意志够坚强,就不怕没有翻盘的机会,但海军没有。

海面没有可以用来遮蔽和迂回的地形,军舰击沉、军港炸毁,要么赢要么死。}

民国时期

不少人都想到了北洋水师,最终深深的发出一声叹息。

战士们是最清楚陆上战场的,他们的游击队也可以打骚扰战,可是如果是海军,这一旦败了,那只怕枪炮导弹、以及训练多年的人员都一起没了。

古代的武将们也很清楚这一点。

曹老板脸色一会儿青一会儿白,他可没忘记赤壁一战,孙十万和大耳刘给他那惨痛一击,水战现在他想到都还心有余悸。

建立一支出众的水师,曹老板也有闪过这个念头,但他也担心后世人说的这种情况,一旦失败,那所有的投入将全部打水漂。

朱元璋和朱棣这父子俩也有想建海军的想法,一方面是沿海地区不太平,另一方面是这父子俩都有想要大航海。

洪武年间

朱元璋想了想还是打算先问儿子们的想法,“...你们说说,建一支大明的海军如何?现在不是沉默的时候。”

朱棣毫不犹豫的赞成,“父皇,你这个想法好,虽然的确是烧钱,但为了发展,这事肯定要做。”

朱标也同意这事,“爹,这事就交给老四吧,他在这方面比较合适。”

朱元璋听了大儿子的话,毫不犹豫转头看向朱棣,“那老四,这事就交给你了。”

他也知道这段时间长子太操劳,况且历史上就是早逝,老朱也担心儿子的身体,至于其他的儿子们,他放心的也就朱棣了,这小子身体强健,不怕。

“儿子领命。”朱棣也没想到刚从东瀛回来,就接到了这么一个任务,但他还是很期待的,海军啊。

......

永乐年间

永乐大帝也在思考海军的事情,等郑和来了,他们要好好商量商量才行,接下来就是开启大航海了...

清朝皇帝们是最有紧迫感的,所以哪怕知道海军烧钱,但也必须搞。

康熙把这事让儿子去办。

乾隆一时半会儿还找不到合适的人来做这件事,棘手了。

{网友二:三国里不就有吗,大船胜小船,多船胜小船,古人的水战经验,千年过去依旧这样,怎么可能不花钱}

老祖宗们也觉得这话有道理,简单点就是以大欺小、以多欺少,而且日常的维护肯定也需要不少钱的。

想到钱的问题,不少君王也有没钱的烦恼,所以也只能把海军的建设先放一放,他们时代的军队开支也很费钱的。

曹老板咬着牙,他一定要弄出一支厉害的水师,到时候暴揍大耳刘和孙十万。

刘备和孙权倒是不知道曹操的雄心壮志,但知道了也不以为意。

{网友三:都说百年海军。

大国都有海岸线,而海军的任务就是御敌于国门之外。

说贵,其实真不贵,想想近代战争,打输了赔了多少钱?这一比,海军的花费根本不值一提}

这话祖辈们是赞同的,提到近代战争,他们没有一个不难受。

民国的父老乡亲们更是纷纷出声支持。

姑娘清脆的声音响起,“就应该把钱都花在军队建设上,总好过打输了最后赔出去的好。”

青年学生眼里还很愤慨,“好好发展军队,输了丧权辱国,这种事情,千万不要再有了。”

......

而两宋的百姓们也很希望他们的朝廷,能够把大部分的金钱花在军队建设上,靖康之变他们都不希望再现。

刘晓希此刻也退出了帖子,搜了些海军战舰的图片给祖辈们看。

顺便还讲述了下兔家海军如今的发展情况。

“如今我们的海军队伍,实力也是提升的非常迅速,不仅是下水了054A护卫舰、052d驱逐舰,连055大驱、航母两栖舰这类万吨以上的战舰都下水了不少。

随着这些舰艇的加入,兔子家的海军实力也达到了全球第二的水平。

别的不说,光是在近海水面的战力在和别的军种配合,就足够将我们国家的近海防的跟铁桶一样...”

光幕下

各时空的人们看着那些战舰的照片,边听着刘晓希的话,心里的喜悦油然而生。

后世的实力越强,祖辈们自然越放心。

林则徐的眼里有些有着泪花闪过,“一百多年后,这个民族终于站了起来,即便是有一天战争爆发,老夫也不会太担心了。”

左宗棠哭着哭着就笑了,海军都如此强了,那陆军岂不是也一样,这样的实力他死也瞑目。

民国的时空

父老乡亲们指着图片上的那些战舰说着话,眼里都带着笑意。

他们经历着被敌人欺负,看后世的这些战舰装备,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先辈们想到了当初的北洋水师,如今再看到后世的海军成就,那叫一个心花怒放,虽然现在的实力比不过列强,但几十年后呢?后代们太争气了。

给祖宗们说了下海军的发展,刘晓希继续带着大家混迹贴吧吃瓜。

{嘉靖帝作为帝王,修仙也不缺资源吧,怎么就修不出结果呢?}

祖辈们都是懵的,主要是谁都没有想过这个。

朱元璋毫不掩饰脸上的嫌弃,“还能为何?还不是他太蠢。”

正在旁边练字的朱雄英,睁着萌萌哒的大眼睛,“皇爷爷,你说谁呀?”

朱元璋走过去摸摸孙子的头,“在说一个笨蛋。”

朱标\/朱棣\/朱樉\/朱棡这几兄弟闻言一阵沉默。

......

还不知道自己被吐槽的朱厚熜,有些期待的盯着光幕,所以到底是为什么啊,他那么努力都不能成功,后世人能不能帮他找到原因。

{网友一:他有钱有权,还有地位,为什么没能修道成功,说的直接点,不就是没有灵根呗}

朱厚熜茫然的看着光幕,这灵根是什么他不知道啊。

不光是嘉靖不清楚,各朝人士也不清楚什么是灵根,但他们看得出来,就是缺了这玩意儿,别想修仙。

刘晓希也是怕祖宗们看不明白,简单的解释了下灵根是啥,顺带还说了下小说中设定的修仙界什么的。

听明白后,吃瓜群众们还是很淡定的,唯有朱厚熜高兴不起来,什么嘛,原来是话本中的设定。

{网友二:嘉靖是皇帝,本身就背负了天下,要想修道首先就要学会放下,可是他怎么放下,能放下就不是皇帝了}

不少百姓们还觉得有道理,那些道长和出家人,不就是放下了俗世才专心修行嘛。

朱厚熜也在仔细品味着后世人的话,所以就是他被世俗困扰,俗世干扰了自己才影响了修仙成功,这好像有点道理,那他要不提前退位?这一时间朱厚熜也纠结了。

洪武年间

朱元璋心里有些发愁,因为他是真怕朱厚熜这死小子放着天下不管,然后跑去修仙了。

“唉,老四,你说说你家,咋就出了这些个后代,没一个像样的。”

听到这话,朱棣也不免臊红了脸,他也不想啊。

永乐年间

朱棣对这个后代也是没辙,要是在他面前还可以收拾一顿,但问题是不在一个时空啊。

{网友三:我要谢谢嘉靖帝,正是因为他没有修出结果,所以我可以笃定,修仙和俗世中的资源无关。

他排除掉了错误答案,感谢他在修仙领域的贡献}

这话中的冷嘲热讽,让各朝人士都笑开了花。

与看热闹的大伙儿相比较,朱厚熜牙齿都咬紧了。

别拦他,他很想把这小崽子揍一顿,这感谢不要也罢。

但冷静下来,嘉靖也在思考这臭小子说的话。

洪武朝,朱元璋只希望这死小子老老实实当皇帝,不然真给他逮到机会,他一定要去把人撵下台的。

朱棣也和他老子的态度一样,对这些后代,真是气得没脾气了。

朱厚照咧着一口大白牙,论起看乐子这块,他绝对是朱家第一人。

{网友四:修仙本来就是假的啊,他能成功才奇怪好吧}

至于是不是假的,古代的祖宗们也不确定,他们也看到了后世有妖修渡劫的视频,真假不清楚,也许真的有另一个世界,只是普通人接触不到。

朱厚熜也觉得是他没有摸到门槛,只是这修仙门槛太高了,他的悟性和资质可能真的不够好,好久都找不到。

嘉靖此刻也不由得怀疑自己。

聊起修仙这个话题,刘晓希突然想到了网络盛传的百年之约,想到就和祖辈们八卦了下。

“...距离传说中的百年之约也快到了,如果不是,那也和现在的生活没什么区别,但如果是真的,那一切都将颠覆。

哦,我想起来了,小朋友之间约定都会说一句‘拉勾上吊一百年不许变’,不懂为什么是一百年,突然想到还挺有意思的。”

听着刘晓希的说法,各时空不少人都来了兴趣。

大伙儿现在也不吐槽嘉靖修仙了,注意力都在这个传说上。

当然老祖宗们也期待光幕可以一直开着,不光是想见证这个传说的真伪,还能好好看看后世的发展。

先辈们依旧淡定,这些是真是假、世间到底有哪些奥秘,孩子们自己去探索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