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万万没想到,竟被古人围观了日常 > 第424章 结局成谜的历史人物

看完了这个倒霉催的状元驸马,等看到新视频的时候,各朝人士嘴里都还在讨论。

刘晓希一边点开新视频,心里也在好奇这位唐朝的驸马,此刻的心情如何?

新视频里,一个扮演仙女的演员在表演飞天。

只见在蓝天的衬托下,她穿着类似敦煌画像中仙女的装扮,手持花篮,片片花瓣从她的手中洒落下来,好似真正的仙女下凡降临人间一般。

各朝人士也不讨论郑颢了,目光都紧紧锁定光幕里的“仙女”,这若不是知道是后世人演的,他们还真以为是真的仙女下凡。

同时不少长辈们回过神来还很心疼,好看肯定是好看的,呈现的表演也很精彩,但在高空中表演,一旦摔下来,又极其危险。

大婶很心疼的说道:“赚钱不容易,还要放松又自然的呈现在观众面前,太难了。”

货郎十分肯定的说道:“平时肯定没少训练,想要达到这样的效果,还不知道有多累人。”

......

而等看到下一个镜头里,另一个舞蹈演员用绳索吊着头发在空中表演,祖辈们的心情更复杂了。

弹幕上还有不少网友都在心疼这位表演者,看得各朝人士的心里也不由得暖暖的,这些孩子都是善良的。

古代的杂技从业者们感同身受,他们就是吃这碗饭的,自然知道想要达到表演效果有多不容易,但为了生存,杂技是没有办法的谋生方式。

等刘晓希滑到下一个视频,都不需要过多解释,光是看镜头里的场面,祖辈们的精神一下就振奋了。

大漠之中,一个个新省的少数民族同胞骑着骏马飞驰而来,黄沙弥漫,他们左手紧握缰绳,右手高高举过头顶,手上都站着一只猎鹰。

再搭配上大明战歌的bGm,背景音乐雄浑霸气,叫人心神激荡。

引得各时空的不少年轻人都想要亲自去体验一把,也想试试骑马熬鹰,拉风极了。

忽必烈看了一眼就移开了,很是自傲的说道:“我们蒙古铁骑也非同一般,不自夸的说,打遍天下无敌手。”

真金太子听到他父汗的话,好笑的摇摇头,约莫猜到这是羡慕了,其实他也想知道,他们后人在后世生活的如何。

随着视频继续,祖辈们也看到了不少网友的弹幕,那左一个‘感谢左公、右一个左工千古、感谢左宗棠’云云的话,看得前面朝代的人们,还挺惊讶的。

晚清和民国的时空,不少人倒是明白是什么原因。

左宗棠看着光幕,激动的蠕动了下嘴角,最终落下一滴浑浊的泪来,“老夫想来这是办了一件不错的事情,只是被后人如此挂念,还不敢当啊。”

左孝同看着他爹这激动的模样,生怕他一下给激动得撅过去,那可咋搞,当即劝道:“爹,你先坐下歇歇,喝杯水缓缓啊。”

......

刘晓希坐在车上,她爸妈老弟都在,也不好出声解释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事情,干脆退出视频,点开了度娘,让祖宗们自己看着了解。

看完度娘上的资料后,各朝人士也终于明白弹幕说的那些是什么意思了。

当即也有很多人在称赞左宗棠,尤其是对清廷竟然还拖欠军费很是不耻。

白起双唇紧抿,“若非这左宗棠到处借钱筹集军费,这还不知道是什么样子。”

张飞义愤填膺的说道:“连军费都拖欠,这狗朝廷,活该被推翻。”

岳飞握了握拳,“怪不得后世人都在称赞,这位的确是做出的贡献很大。”

......

嬴政他们对这样的臣子也是很有好感的,但同时,反面教材的清廷就真的叫人看不顺眼。

别说是前面朝代的皇帝们,即便是清朝自己的皇帝,此刻都臊得老脸一红。

康熙感觉自己的脸都被丢尽了,尤其是他还知道慈禧那败家媳妇,“这些混账到底是在干什么,打仗还要大臣自己筹办粮草,这群狗东西。”

雍正也很不高兴,对儿子还很不满,看向弘历的眼神充斥着愤怒,”你好好瞧瞧你的这些后代,到底是怎么治国的?”

乾隆当然也感觉没有脸,他现在倒是挺奢侈的,但不知道后面朝廷连军费都拿不出来啊。

清朝各时空的百姓们,尤其是清末,大伙儿对朝廷早就失望透顶,看到这些也不过是让他们的愤怒更增加一层。

“哼,咱一定要推翻这个狗朝廷。”

“对,要让咱的后代们早日过上后世的好日子。”

......

左宗棠目不转睛的看着光幕上关于自己的内容,心中感慨万千。

“西北这个地方,无论如何都不能丢,这是咱自己的地盘,身为臣子,为国分忧,身为这个民族的一员,我也要尽自己的一份力,誓死保住祂。”

左孝同听到自家老子的这番话,鼻子都酸了,“爹,你干的真不错,保住了、是真的保住了西北,你看后世人他们如今生活的多好啊,你是大功臣,后世人都没忘记你。”

左宗棠擦了擦眼泪,“能有这么多小娃娃记住我,我当然高兴,只是我也没他们说的那么好了。”

“爹,你在我心里,就是最好的,你是儿子的榜样。”说完这话,左孝同的脸瞬间爆红,他以前也不是这样的,咋就突然把心里话说出来了,果然是跟着后世人耳濡目染学到了啊。

左宗棠瞪大了双眼看向儿子,一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的表情,但心里还是很受用的。

“唉,只是现在我都老咯,一把老骨头了。”

“不老,你会长命百岁,一定能看到新时代的。”

“这话你在我面前说说就算了...”

“知道,你儿子没那么笨。”

......

在夫家的左孝瑜,看着自己父亲被后世人敬爱,她心里也是满满的自豪感,只是遗憾的是,若是二弟和母亲还在世,一定也会为父亲高兴的。

看过了左宗棠的事迹,从度娘退出来,刘晓希干脆点开贴吧。

{历史上,那些死因不明的人物}

王侯将相们心中都在打鼓,主要是不知道会不会提到自己。

赵匡胤觉得他本人在历史上的死因也挺不明朗的,他更倾向于是赵光义那王八羔子害死的自己。

朱允炆有预感会提到自己,这心情实在开心不起来,如今他还在和燕王僵持着呢。

百姓们倒是不担心自己,他们多是不会在史书上留下印记,此刻都在讨论着自己知道的历史人物。

“明朝那位建文帝,好像就是死因不明吧。”

“徐福,此人也不清楚具体的死因啊。”

“西施的结局好像也不明吧。”

......

{历史上有一些知名人物,他们的离世往往伴随着各种不确定。

首先是老子。

他姓李名耳,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历史上着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他的思想对我国哲学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等到了唐朝时期,他还被追为李家始祖,还是世界文化名人。

原本这老先生还给周王室担任藏书管理员。

公元前516年,他管理的典籍被王子朝带到楚国,他也被罢免了官职。

公元前501年,51岁的孔子还去老子故里向他问学。

大概是公元前485年,看周王室越来越衰弱,老子出函谷关云游,他还在函谷关留下一篇着作,据说就是《道德经》。

此后这老先生就骑着他的大青牛西出函谷关。

有人说他可能去天竺传教了,也还有人说他得到飞升了。}

看到光幕说老子,很多人都难掩惊讶,因为相比起儒家的发展,道家的确是少见了些。

正在看光幕的老子,别看他年纪大了,但耳不聋、眼不花,精神也抖擞,笑眯眯的说道:“哎呀,没想到这一个说的还是我。”

对于自己还被追成什么李唐的始祖、还是什么哲学家之类的,老子是一点不在意,看得平淡得很,心境很豁达。

道家的几个弟子是既高兴,还很纠结。

一个年纪最小的弟子出声问道:“夫子,这次你还要避世隐居吗?”

老子看着自己这几个徒弟,摇摇头,“不急,这光幕我还没看够,后世的好东西我都没瞧完,我也想看看这世间会在光幕的影响下发展成什么样。”

几个弟子连连点头,也觉得有道理,这光幕难得一见,他们也很好奇接下来的发展呢。

“那夫子,以后还是把你的生平都详细记下吧,这样就不会成谜了。”

“都可以。”

......

而孔子呢,看到提及这位老先生,恍惚了下,也准备下次抽个时间再去拜访一番。

李唐的皇帝们,此刻多少是有些尴尬的,但一个个表情要多虔诚就有多虔诚,不管怎么说,老子已经被追认是他们的始祖,此刻只怕他老人家也看着光幕呢。

{第二位是西施。

这位历史上响当当的大美女,在吴国被灭后,也失去了踪迹,所以她的最终命运也成谜。

第三位是徐福。

他被秦始皇派去东海寻仙,出海后也是下落不明。}

西施倒是没多意外,她之前就知道自己的结局不定,不过这辈子,大概她最后的结局也会不确定吧。

郑旦语气戏谑,“唉,这辈子你的结局只怕也是谜了,包括我们也是,以后大家都是一介普通女子,不再是吴王的美人。”

西施嘴角挂上一抹笑意,“是啊,说起来也是很意外。”

郑旦脸上出现一丝愁容,“唉,以后大家就要各自回到自己的家乡了,交通又不方便,能见到机会也少。”

西施表情也淡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都有家里人牵挂。”

“好在我们两家离得近,随时可以走动。”

......

各朝人士也在讨论西施,想到西施有机会去后世玩,不少百姓都羡慕了。

秦朝

嬴政看到徐福的名字,没什么特别反应,坟头草都老高了,这辈子结局总算是有了着落。

秦朝的史官也是重点记录下徐福的情况,保准不让这家伙这辈子结局成谜。

{第四位是骆宾王。

他出身寒门,他爹是个县令,但他爹死后,日子也过得贫困。

骆宾王从小就有神童的美称,也是初唐四杰之一,他的《咏鹅》家喻户晓...

武则天当政,他多次上书讽刺,结果自然被下狱,后来遇赦被释放。

武则天临朝称制废中宗,徐敬业起兵反对,骆宾王给徐敬业管理文书机要,还写了一篇檄文,开篇就历数武则天的条条罪行...

徐敬业征讨武则天失败被杀,骆宾王也下落不明。

有说他是在战斗中死了,也有说他是隐居了,还有说法是他自杀了,总之没有定论}

武曌看到光幕上提到此人,也没什么表情,想赶她下台的人多了,想让她死的也不少,包括现在也有,但人嘛,不可能做到被谁都喜欢,不在意就行了,只是她也不清楚这骆宾王是不是还活着。

太平公主托着下巴语气有点可惜,“有才是有才啊,但可惜看不清现实,母后是那么容易被打败的吗?”

在一处僻静的山中小院,一年过六旬的老者正在给菜园里的菜浇水施肥,唉,说起曾经的往事,一切都懒得回想了,不过他的咏鹅在后世被那么多人知晓,他还是很开心的。

......

各时空的百姓,唏嘘了下骆宾王的经历后,纷纷开始让自家的娃们学咏鹅,这诗那么简单,没道理学不会...

孩子们痛并快乐着,以前穷苦百姓家的孩子没机会读书,现在看光幕学诗,虽然开心,但次数多了,也明白了学习的苦。

学渣就更不用说了,看到那些方方正正的字,头就开始痛了。

{第五位是杨贵妃。

关于这位贵妃的死,虽然有唐玄宗赐死的记载,但是她到底有没有真的被缢杀,一直都存在争议。

安史之乱后,唐玄宗派人去寻找贵妃的遗体,但没有找到,加上在脚盆鸡有发现疑似她的墓葬,这就让她的离世蒙上一层迷雾}

说起这个,宋元明清的人们可有的说了。

天宝年间

杨玉环眉头一皱,还不如让她直接死了呢,尤其是在知道倭寇干的那些滔天罪行,她根本不屑去。

李琩握着她的手安慰道:“没事,这一次不管是哪一种情况,都不会再有了。”

杨玉环“噗呲”一笑,“怎么会,这一次我们离宫,不管是我、还有你,只怕史官的记载上,也会是暴毙而亡吧,前段时间,关于我们的‘死’,朝廷可是已经公布了。”

李琩闻言也笑了,“的确是。”

......

远在皇宫的李隆基,心里不知作何感想,往事随风去,一切都释然了。

{第六位是朱允炆。

他是明朝的第二位皇帝,结局也是扑朔迷离。

到底是在靖难之后,逃出宫削发出家,还是逃去了云贵或南洋,亦或是在哪儿隐居,都没有明确的答案。}

朱元璋看着朱允炆的名字,头疼的一把将折子合上,恶狠狠的道:“该。”

朱标现在对这个儿子也没什么特别的感情,但也不至于多亏待吕氏这母子俩的。

吕氏现在也挺安分的,主要是也看清了现实,加上娘家人苦口婆心的劝告,她终于接受现在的局面了。

建文年间

朱允炆冷着脸,这辈子有本事就这样僵持着,反正他不可能让燕王登基,死心吧。

永乐年间

朱棣淡定的喝茶,就像说的只是个无关紧要的人,对他来讲都过去十几年了,朱允炆的确是个‘死人’,况且后世人都说他是永乐大帝,他也不担心朱允炆再冒出来引起什么骚乱。

{最后一位是李自成。

他是明末起义军的领袖,关于他的结局,一种说法是他在逃往九宫山时,被当地人杀死。

还有说法是兵败后,他出家为僧隐居在湖南的石门夹山}

此人,现在各朝人士也有了解,结局嘛,大家也是没想到。

像清朝的人们,还有不少在讨论这位闯王的事迹。

崇祯年间

李自成:??

挠了挠脑袋,急死他了都,李自成也想不到还有自己的事情。

“这到底是隐居了还是死了啊,咋就不记录清楚?”

很无语的李自成,继续往偏远地方逃窜去,现在的情况,起义是不可能起义的,他还是先躲起来,把命保住了为妙,顺便把名字也改改。

皇宫内

朱由检倒是不在意李自成的结局,反正哪种都改变不了他失败的结局,只是这家伙太能躲了,现在都没抓到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