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万万没想到,竟被古人围观了日常 > 第405章 曹植的文学地位怎么样

{曹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曹操惊讶的看了曹植一眼,单看标题,显然他儿子在文学史上肯定是占据了一定地位的。

想到这里,曹老板高兴了,当即用赞许的目光看着曹植,“做的不错。”

曹丕心里不免沉了沉,但脸上还是笑着恭喜这个兄弟。

曹营内的谋臣武将们也轻松了,这次竟然不是负面内容,不然老实面对怒气冲天的上司,他们也压力山大。

曹植面对老爹的夸奖,还谦虚了下,他现在更想知道后世人是怎么说的。

后面这些朝代,说到曹植的文学才华,文人墨客们纷纷表示了肯定。

{曹植,字子建,魏武帝曹操的儿子。

南朝大诗人谢灵运说,“天下才共一石,子建独得八斗”,夸曹植才高八斗呢。

虽然也有一定夸张的成分,但显然曹植的确是才华横溢,而且他不光精通诗赋,散文和词赋同样擅长。}

刘邦还惊讶了下,“这曹植原来是曹操的儿子啊,看样子是有点东西在身上。”

东汉末年

曹操高兴的放声大笑,还很自豪,“子建的确从小就聪慧过人,在文学上同样有天赋。”

郭嘉他们也是纷纷出言恭喜,曹植脸上有些泛红,“是后世人谬赞了,担不得。”

曹丕心里难受还很恐慌,他怕啊,本来他爹就宠爱曹植,难保这次不是立曹植当世子,这他如何能受得了。

......

刘备羡慕了下,也学会安慰自己了,比不得比不得,他家阿斗也没有太差。

孙权想到自己的儿子们,连忙捂住胸口,这一次,他可不会让长子早逝,自己的儿子不会比大耳刘和曹贼家的差。

后面朝代的读书人们不是在议论曹植的才华,就是讨论他的作品。

百姓们倒是一门心思看光幕,对这些人物,他们也只能是从光幕上知道些内容。

{比如曹植的七步诗,…这首诗通俗易懂,曹操病死后,曹丕称帝。

据说曹丕称帝后对自己这个有学识又有政治理想的弟弟,认为对方是个威胁,就想办法除掉他。

这首诗就是曹丕让曹植七步之内作一首诗,否则处死他,曹植顶着压力做出了这首诗。

用煮豆萁来比喻哥哥残害弟弟,也反映了当时残酷的政治斗争}

各朝百姓议论纷纷,不少人都觉得曹丕实在是太狠心,也有不少人夸曹植的才华当真是了不得。

但曹家就麻烦了,应该说有麻烦的是曹丕。

在这首诗出来的时候,他毫不犹豫跪在他爹面前请罪,不敢辩解半句。

曹操眼睛恶狠狠的瞪着他,“残害手足、心狠手辣,你可真是爹的好儿子。”

曹植也一脸悲痛的看着他这个哥哥,虽然平时少不了会有兄弟相争,但他没料到最终还是走到了这一步。

曹营的武将谋臣们安静如鸡,现在不是他们开口的好时候。

益州这边

刘备其实心里还有些担忧,如果这一次曹操立曹植,那变数可就大多了。

{再比如《洛神赋》。

这也是曹植很有名的一篇辞赋,即继承了两汉以来抒情小赋的传统,又吸收了楚辞的浪漫主义。

他的文学风格和思想对后世的李白、杜甫等人都有影响。

至于为什么曹植的文采难免出众,他的作品却极少出现在课本中,或许也是因为里面蕴含的情感和哲理比较难以理解的缘故吧}

曹植已经关注不了自己的文学影响了,还沉浸在哥哥要杀他的事情里,整个人丧得不行。

曹操对这个给自己长脸的儿子,还是很欣慰的,但看着曹丕,这脸色瞬间沉了下来,心里的不满更重了。

曹丕又不是傻子,自然看得出来他爹对他的态度,很不是滋味但又无能为力,这种情况真是糟糕透了。

曹营的谋臣武将们,心里也在转悠,相比起来,四公子更出色也更得丞相欢心。

现代时空

等视频结束,刘晓希还感慨道:“其实关于《七步诗》,从北宋开始就有了争议,近代的学者们也有质疑其真实性,现在的学术界也有猜测是后人虚构出来的。”

听到刘晓希的话,曹丕惊讶的抬起头来,眼里闪着希冀的光芒,这是要证明他的清白了吗,他都快感动哭了。

曹操脸色还是难看,眼神在两个儿子身上扫来扫去。

曹植原本还难受的情绪也顾不上难过的,而是有些愧疚,这事还没确定,他就怀疑他二哥了,着实不该。

刘备和孙权这两派,虽然不知道真相是什么,但曹家闹起来,他们就高兴。

现代时空

刘晓希也在继续解释,“质疑的观点无非有几种:比如在正史中没有记载七步诗,这首诗最早是出现在《世说新语》中,这书主要是记录魏晋时期的轶闻趣事;

此外,曹植的文集是他亲自参与编订的,里面并没有收录这首诗;

最重要的一点是,曹丕明知道曹植才华横溢,真想要杀他怎么会选择让他作诗这个借口。”

光幕下

各朝人士听着这番解释,也觉得有一定道理。

唐宋明清的一些文人,也在聊着七步诗。

书生信誓旦旦的说道:“魏文帝本人是不会做出这种事的,从他本人的行事作风看来,如果他真的想要杀死曹植,有的是办法,不至于采用这种笨办法。”

白袍少年撇撇嘴,“曹丕的能力也不算弱,况且都当上了皇帝,即便对曹植不满,真不至于这么傻。”

一年轻官员思索着开口,“有可能是因为曹丕和曹植两个人背后的利益集团的缘故,曹丕当上了皇帝,他背后的颍川士族肯定会想要收拾曹植这边的河北士族,曹植作为领头人肯定是跑不掉,曹丕为了给一个交代,就让弟弟作一首诗来堵住别人的嘴。”

......

曹操脑子里转了几个弯,从座位上走下来,将曹丕扶起,“唉,是为父错怪你了。”

曹植也愧疚的开口,“二哥,我知道你不是这样的人。”

曹丕终于感觉自己被从悬崖边上拉回来了,他的后背都已经被汗水打湿。

曹操此刻也就是一个老父亲的心态,叮嘱着儿子们,“你们兄弟之间,本该相互扶持,即便再如何,切不可自相残杀啊。”

......

从上个视频出来,新视频看得各朝人士都齐齐噤声了,就连还在讨论曹家的人们都止住了话题。

新视频很短,短到只有一句话:世人都看不起我,我同样也不争气,无人推我上山颠,我当然也上不去。

祖辈们:...

这一时间,他们应该感慨后世人懂得自嘲呢,还是自嘲呢。

古代的年轻人们率先没有忍住,纷纷笑破功了,此起彼伏的笑声也引得长辈们发笑不止。

先辈们眼里也有笑意,他们哪知道这是谁家的倒霉孩子,竟然这么会说。

当然等看到评论区后,这些祖宗们更是傻眼了。

【看到评论区里,大家都是废物,我就放心了(抠鼻)】

祖辈们一时间竟然齐齐语塞了。

古代的读书人都有些被冲击到了,为什么这些后世人的观念能和他们相差那么大,都喜欢自嘲吗?

先辈们也不明白了,难道真的是他们老了?

【接受自己的平庸后,你会发现自己活得会很开心(大笑)】

各时空也有很多人在思考这番话。

有人不赞同,认为这是在为自己的摆烂找借口,也有人此话不无道理。

纨绔二代嗤笑了声,“我家老头子就是看不清事实,但他也不想想,他自己都不怎么样,还指望我出人头地。”

经过多年科举却没成功的书生苦笑,“其实平庸的过一生也没什么,如今我也想开了,开心幸福才是最重要的。”

教书先生无不感慨的说道:“平庸不可怕,但周围人的声音要你能不受干扰才行,但能做到的太少了。”

年过半百的书院院长眼里闪着睿智的光芒,“不少,后世这些年轻人很多不都是看得很明白吗?”

......

刘备想到他家阿斗,若是生在普通人家,他能接受孩子平庸,但作为一国之君,必须要不断突破才行,他的身上肩负着责任和使命。

三国 建兴年间

刘禅不知道他爹的想法,但他现在的确是没办法做到后世人说的那么洒脱,他的责任太大了。

崇祯年间

朱由检也是一样,他知道自己能力不行,但没办法就这样摆烂的,他不希望这辈子再做一个亡国之君了。

先辈们不知道怎么,从这番话中看出了对现实的无奈,因为无奈所以学会看开,所以这些孩子要学会自我安慰,这才是让他们看得最为难受的地方。

【老话说得好,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但谁让我是老铁啊(微笑)】

祖辈们:??老铁又是什么?老铁块?

弄不太懂,但大家也不纠结,重点是一直以来的这句话,给后世人改了意思,祖宗们的心态能稳住就不错了。

各朝年轻人还被逗得哈哈笑,一些背负了极大压力的人,瞬间似乎得到了释放,虽然有人没办法那么洒脱的放下包袱,但多少受到后世人乐观心态的感染。

老子觉得这种态度是真不错啊,“人啊,不要强求,知足常乐就是极好的人生态度。”

民国

先辈们也改变思路去想问题,普通人改变不了现实,那就换个角度去想问题,一味钻牛角尖,反而不利于生活。

【年纪轻轻就开始及时行乐,老了你会发现根本没有遗憾】

各时空还有不少人越看越觉得有道理的。

纨绔子弟们恨不得举杯和后世人痛饮啊,人生难得一知己,后世人就是他们的知己啊。

“若是我活在后世就好了,能结识这么多志同道合的人。”

“没错,论想得开,我们还比不上后世人哈哈哈。”

......

长辈们急得跳脚,这群倒霉孩子,是真不怕把祖宗带坏了啊。

刘禅愁得,他也想及时行乐,但背负的责任重大,实在是没办法。

【与其选择逼自己一把,不如学会放自己一马】

那些常年埋头苦读的书生们,苦笑连连,有时候不是他们不想放过自己,而是不甘心 ,不甘心长久的努力没有回报,不甘心被亲友异样的眼光瞩目。

老子还指着光幕上的内容给弟子们说,“这种心态很好啊,后世人那么洒脱,但可惜了,不是谁都能做得到的,有**的人太多了。”

李白捋胡子现在也想开了,“要是早学到后世人这心态该多好,但现在也不晚。”

李贺举起酒杯朝着光幕畅饮,他已经学会放过自己了。

柳宗元也看开了,有时候他是真的佩服后世人,“乐观可真是一种了不起的人生态度”。

【无人扶我青云志,我自贷款上西天】

祖辈们刚想说什么,结果看到这一楼还有不少人说,现在贷款都还不上了,被催债云云,祖宗们也沉默了。

他们都没想到暴雷那么快,但想到那么多人没工作、没收入,自然就没钱还贷款了。

祖辈们不知道这些孩子说这些话的时候,心里有多复杂,但他们看得是五味杂陈,这些可都是他们的后人啊。

【都说强者不抱怨环境,但我是弱者,我就抱怨了】

抱怨就抱怨吧,这一瞬间祖辈们都没什么好说的,若是能让心里的郁结少一点,总比憋出病好。

先辈们不知道经济下行要何时才能得到缓解,虽然心里对后世的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但现在孩子们的确也挺难。

“这代孩子不容易啊,能自己开解已经是好孩子了。”

“唉,也许等情况好转的时候,他们的年纪也大了,人又有几个青春呢?”

.....

{出师表方言版}

出师表是什么,各朝人士都不陌生,只是这所谓的方言版,大家还真没看到过,而且三里不同俗,五里不同音,是什么方言还真勾起了祖辈们的兴趣。

视频也没让祖辈们等多久,只见视频开头还颇为神秘的问大家准备好了没?

祖辈们摸不着头脑,这有什么好准备的,不就是看方言版的出师表嘛。

只是大家还没吐槽完毕,视频里来自云贵川三省的方言给老祖宗们听得脑袋瓜子嗡嗡的。

诸葛亮人都晕乎了,刘备他们也没好到哪里去。

刘禅龇牙咧嘴的揉了揉脑袋,要不是出师表他都烂熟于心,后世人的这些方言,还真是有点为难他了。

唐宋明清这些朝代的读书人们,此刻只想静静,他们果然习惯不了。

民国

来自西南的战士们被逗乐了,老家的方言他们可不要太熟悉,这一改嘛,是挺容易懂的,但就是没了原文该有的味道。

等看到刘晓希刷到新视频,大家都不约而同松了口气。

新视频是一张出土于一千多年前的小朋友的作业。

这是来自唐朝一个小朋友的作业,本来是要练字的,结果这位古代的小祖宗可能是练字练不下去,反而给同学画了一幅潦草的人物肖像,还给写上同学的名字‘康景宗。’

光幕下

祖辈们还看得连连称奇,不明白后世人这又是从哪里刨出来的。

而唐人们哪知道他们朝代的娃,竟然因为不好好写作业,反而开小差被后世人发现了。

“这是哪家的瓜娃子,哎哟。”

......

某个人家的院子里

青年男子眯着眼睛看着光幕,随即朝一旁正心虚的男孩看去,“你干的?”

小少年:“...爹,你怎么能冤枉我,不是我干的。”

只是少年的眼睛左右飘忽不定,让熟悉他的老父亲瞬间气笑了,“哦,是吗?除了你,谁的字还能写得跟狗爬似的?”

小少年:...他爹不带这样打击人的。

此时的另一家

名叫康景宗的小娃还激动的大叫道:“哎呀,这和我的名字一样。”

小娃的爹娘:...所以有没有可能,就是你小子?

除了两位当事人家外,熟悉他们的夫子,此刻也是满头黑线,谁能想到,自家两学生竟以这种方式闻名后世了?

贞观年间

李世民被这事弄得哭笑不得,“咱大唐的孩子,的确是也有不爱学习的,哪知道还成了乌龙事,被后世人扒出来了。”

李泰嘿嘿笑,“这康景宗,是出名咯。”

看完了这个视频,刘晓希还专门搜索了古人用的包,嘴里还说着,“突然想起来以前我们看电视剧,还以为古代出远门都是用一块布装东西就出远门。”

祖辈们还不是很明白刘晓希的话是什么意思,直到他们看到视频后。

那个用一块布卷吧卷吧、就可以装东西的丑玩意儿,是他们用的包??

老祖宗们都呆若木鸡了。

直到看到视频镜头里,出土的一个个精致包具,恨不得指着这些玩意儿说,看好了,这才是他们用的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