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万万没想到,竟被古人围观了日常 > 第392章 金刀之谶

万万没想到,竟被古人围观了日常 第392章 金刀之谶

作者:新玥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2 12:38:46

从上个话题出来,刘晓希顺手点开了下一个内容。

{金刀之谶到底是怎么回事}

前面的时空,人们不知道这到底是指什么,但丝毫不影响大家的好奇心。

孔子面若思考状,也不知道是什么样的预言能让后世人讨论。

各朝的帝王们倒也算平静,他们不仅知道自己王朝的历史,还知道了历代王朝的历史,如今对这个预言感觉也没那么防备。

{网友一:金刀之谶,这是宣扬汉朝刘氏家族天命的,说刘氏当兴,这个谶语早在王莽那会儿就有流传了。

主要还是因为每次大汉灭亡都有一个背锅侠。

西汉灭亡出了个王莽,结果大家发现王莽这家伙还不如老刘家。

后面出了一个刘秀再造大汉应验了。

等到东汉灭亡,又有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司马家,乱了几百年,让人们都怀念起当初那个强大的汉朝}

各朝的老百姓也深有所感,可不是嘛,每每乱世之际,他们也会怀念盛世。

只是王莽悲伤啊,这原本的雄心勃勃一次次都打击成了渣渣,没有自闭都算不错的。

两晋帝王也被扎心了,当然这一天天的,他们被扎心也不是一次两次,也算是提高了点抵抗力。

汉朝的皇帝们倒是开心,真要说起来,不管是王莽还是司马家,这都是全靠他们衬托,要是有机会,高低给他们颁发个锦旗。

刘邦忍不住放声高歌,只是跑调的歌声让刘盈三兄弟都忍不住捂住了耳朵。

刘邦:“...切~”

刘彻此刻的心情那叫一个豪情万丈,“朕决定了,要让万夷臣服,让大汉的国威响彻世界。”

刘秀摸摸鼻子,想了想说道:“大概也是大汉的天命吧。”

东汉末年的百姓们也在祈祷刘备能结束现在的乱世,不然接下来还要乱个几百年,一想到这儿天都塌了。

刘备现在也挺急的,能不急嘛,多少人指望他能兴复汉室?为了这个目标,他现在已经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曹营这边

徐庶坐在院中,失魂落魄的饮下杯中的浊酒,尤其是光幕开启后,他想回去的想法一日更比一日强烈,即便知道历史上刘备败了,但他还是想回去,和大家一起,跟着曹操从来都不是他的所求啊,他一定要想办法回去才行。

另一边

刘协想办法和荀彧搭上话了,他是知道自己已经没希望的,唯一的希望就是刘备,虽然再不情愿,但为了汉室江山,他也要去做。

荀彧没想到陛下会找他,当然在知道找他来的目的后,荀彧沉默了。

只因为陛下让他去寻刘备,去辅佐刘备。

面对陛下的一番恳切,荀彧最终还是点头,因为如今他的处境,一直待在曹营最终大概也会忧郁而亡,这一世他不想这样。

荀彧答应后,刘协解决了一桩心事后,也松了口气,连忙安抚荀彧,让他放宽心,他肯定会想办法给他安全送走。

看着光幕,刘协只希望金刀之谶,真的为好。

{网友二:存在吧,这天下大乱的时候,姓刘的都要出来溜达溜达。

秦末有刘邦;

西汉末年有刘玄、刘秀;

东汉末年有刘备、刘虞、刘表、刘璋这些人;

西晋末年有刘渊;

东晋末年有刘裕;

隋朝末年有刘武周、刘黑闼;

唐末都还有刘仁恭、刘隐、刘知远、刘崇;

成吉思汗的父系祖父好像还是刘邦吧}

看到这一帮姓刘的,百姓们还惊讶了一番,这样看,还真不定有点什么说道。

刘邦也不确定这成吉思汗是否真的和他有那么点血缘关系,的确是挺神奇的。

元朝

忽必烈这心情是说不出来的怪异,他家和汉朝还有这层关系?

真金倒是觉得这算是好事,怎么也是有汉人的血统在,汉民也容易接纳他们,民间的矛盾也可以借此慢慢缓解。

{网友三:这个说法由来已久,像唐朝杨国忠本名叫杨钊,唐玄宗一看,‘钊’拆开就是金刀,这不就是金刀之谶嘛。

杨国忠见状为了表示忠心,请求改名,李隆基就赐他‘国忠’,结果还是改了个寂寞}

李隆基:...

要不是杨国忠死了,他还能给这家伙好一顿收拾。

天宝年间的大臣们也挺无语的,这事情的确可以往这上面说,还有点巧。

百姓们也在说杨国忠这家伙,忠倒是没看到,但奸倒是一清二楚,也就是皇宫里那位不好骂,不然大家的嘴可不会留情。

杨玉环有些尴尬的移开眼睛,她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贞观年间

李世民诧异的“咦”了一声,眼里嫌弃的不要不要的,“国忠?呵。”

{网友四:这个谶语传了那么久,肯定是存在的,但准不准另说,倒是反映出人们对安定生活的美好期望}

刘邦虽然是从民间来,懂得百姓的想法,但他对其他时空的乱局也心有余而力不足啊,唉。

李世民也明白这个道理,大唐发展好,那百姓们自然不会去怀念汉朝了,前面几百年的乱世,给大家的阴影可都不小。

百姓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聊着天,他们这些普通人要求不高,只希望有安稳的环境生活就好了。

尤其是身处在乱世的人,此刻多希望有一个救世主出现,带领大家走向美好生活。

当然乱世中也有不少有雄心壮志的人物出现,至于这些人能走到哪一步,新的历史发展又不知道往哪去了。

{西周真的是因为周幽王为博美人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而导致灭亡的吗?}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们距离此事算是比较近的,了解的还算清楚,表情都耐人寻味。

即便是孔夫子,此刻都很复杂。

知道这个事情的后代王朝,文人墨客、帝王百官也有不同见解。

百姓们虽然不知道真实历史,但他们知道褒姒和周幽王啊,历史上有名的美女,之前她们还看到过光幕提及这两人。

“西周不是因为周幽王想要废掉正宫太子,才导致的祸事吗?”

“不过话说这褒姒是长得有多美啊,竟然如此得周幽王喜欢。”

......

姬发看到后代的事情,他自然不认为那么简单,但他对这个后代还是狠狠骂了一顿。

姜子牙没说话,他看过历史后也知道历代王朝,撑死几百年就完了,所以周的灭亡,也必然是各种矛盾累积到了极点。

“还博美人一笑?看看你教的好儿子。”周宣王姬静气得脸色铁青,他这该死的混账儿子,现在可不是在祖宗面前丢人了。

姜后也很委屈,儿子又不是她一个人的。

姬宜臼不太想听到他那无良爹和后妈的名字,容易想到以前的糟心事。

{网友一:当然不可能那么简单了。

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说周幽王得到了一个冰山美人褒姒,周幽王非常喜欢,但褒姒进宫以后从没笑过。

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绞尽脑汁,但褒姒就是不笑。

然后就有人给周幽王出主意了,点燃烽火台,戏弄了诸侯,诸侯知道被戏弄后,就不再相信烽火,渐渐的不来了。

万万没想到有一天犬戎攻破了镐京,这次烽火台倒是被点燃了,但再没有一个救兵到,最后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历代周天子们,从迷茫、惊讶、愤怒,到怒火中烧。

完整的看到这个故事,姬发实在不相信这个傻缺会是他的后人,就凭故事里的‘周幽王’所作的一切,这已经不是昏庸了,简直是昏到没有边际。

姬满嘴里还连连称奇,当然要这不是他家后代,他还是很有兴趣看故事的。

姬静已经怒气冲冲去找儿子算账去了,“这事不管是真的假的,但这混账废嫡长子的行径,已经足够昏庸了。”

姜后见状连忙跟在身后,再怎么样也是她生的,可别打残了好,之前那顿揍可是不轻啊。

姬宜臼看到这个故事没忍住笑出声来,他父亲这也算是留名后世了吧?

后面的朝代,不少百姓还大受震惊,还真有很多人第一次听说这个故事。

“这周幽王真是昏君啊。”

“也是活该他倒霉,瞧瞧他干的什么事。”

......

{故事就是这么个故事,但仔细看就会发现,经不起推敲啊。

点燃烽火,天下诸侯赶来,但各地距离镐京的位置有远近,可能一两天才来那么一两拨人,又不是跟唱戏一样,一下全涌上来了。

这有什么好笑的,正常人都不觉得好笑,一个高冷美人笑得出来?

有没有可能是平王东迁后,史官们要拿他的工资,按他的想法从而编出来的伪史}

姬宜臼:...

周平王这下是笑不出来了,都快气死他了都,这话说的不就是他故意打击报复政敌嘛,这没证据的事情可不兴瞎说,全天下可都看得见的。

各时空的百姓们也有觉得此话有道理的,同样有半信半疑和持反对意见的,其实若是有可能,大家更想去问问周平王,真相是不是后世人说的这样啊。

姬发抿着嘴,他也不可能去问后代这事的具体情况,但他也想得很清楚,只要还是后代掌权,打击报复什么的,他没必要在意。

姬静也是这样想的,反正斗吧斗吧,成王败寇,台上还是他孙子就行。

{网友二:大概率是假的。

根据现有的研究和考古表明,历史上最早的烽火台是出现在西汉。

此外在《吕氏春秋》中也有说到,西周时期传递军事信息是靠击鼓,不是点燃烽火。}

姬发愣了下,他还以为这烽火是后面出现的,的确是后面,但都是汉朝了,确定这事假的概率大,他的心态就放平了,只是对他后代能搞出这样一个故事也是很无语了。

嬴政对汉朝点燃烽火传递警情的做法还是很感兴趣的,因为现在信息传递的确是不发达,也许大秦也可以借鉴一二。

各朝人士虽然知道这个故事存疑后,但大家还是乐此不疲的讨论,不过话题已经从两位主人公变成了西周到底有没有烽火台?

{如果回到小时候,你将是什么反应?}

什么反应啊,祖宗们都发动脑子开始思考了。

就连先辈们也在发散思维,因为平时大家的确没想过这个问题。

嬴政觉得他回到小时候,大概会发一会儿呆吧,现在太累了,相比起小时候更自在点。

李建成挠挠头,他应该不至于像后世人想的那样,把李世民掐死。

李世民思绪飘远了,“朕会很开心,因为母亲还活着。”

朱元璋一阵感伤,“要是真能回去,咱一定想方设法救父母兄弟。”

......

{网友一:这可能、大概会破口大骂吧,到底是哪个天杀的把我送回来的,好不容易花了十几年才把书读完,就要准备开启新人生了,结果现在还要重头读一遍。。。}

祖辈们:...沉默

这个反应属实是他们没想到的。

先辈们也是善意的笑了笑,看得出来,这孩子是真的的读书读的深仇大恨了。

虽然百姓们没念过书,但想到过了十几年的日子还要走一遍,的确是会感觉到郁闷的。

古代的书生们倒是深有同感,寒窗苦读十几载,一朝回到解放前,这搁谁谁不气才怪。

{网友二:肯定会很懵才对,先求证这一切到底是不是真的}

祖辈们不由得点了点头,这个反应,应该大部分人都会有,实在是太玄幻了,有怀疑很正常。

{网友三:那我肯定会哭死,我的童年过得并不幸福,好不容易才走出来,结果又回到那个噩梦,沮丧后,发誓要好好学习,争取这一次走得更远}

先辈们不知道这个孩子年少时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但看到他能在沮丧后继续选择拼搏、而不是自暴自弃,大家还是鼓励支持的态度。

各时空也有不少人从这个后世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几千年,多的是过得不如意的人。

朱元璋就是如此,他的童年过得苦,他其实也不想回去,但回去若是能改变一家人的命运,那他还是愿意的。

{网友四:会非常高兴啊,我已经知道了一些游戏规则,再玩一次肯定会玩得更好}

祖宗们还挺赞成这话的,好歹都重来一世了,还过得不如上辈子,这不是白活了嘛。

刘邦哈哈笑,“不错,唉,重来一次,我也要好好过开心点,不对,现在有了光幕,好像也算是重活一世吧。”

{网友五:我会喜极而泣,努力去弥补遗憾,然后好好学习,利用自己提前掌握的信息,让父母买房}

一路看下来,祖辈们也是见识到了各种发言,但多是积极向上的,即便年少过得再不好,也有改变的勇气和决心。

各时空的人们三五成群,也在纷纷分享自己的想法。

姑娘的语气充满了忧伤,“要是能回到小时候,我肯定先去看我祖父祖母,珍惜和他们的相处。”

一纨绔子弟的眼里有些沉痛,“我大概会好好学习了吧,唉,不让老头子失望,也让老头子好好治病。”

大叔擦了擦眼泪,“要是能重回小时候,我会让爹娘提前准备逃难,这样小弟就不会饿死了。”

......

有人想要重回小时候弥补遗憾,自然也有人不想要再回去的,人生经历不同,选择和态度也千差万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