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万万没想到,竟被古人围观了日常 > 第371章 论开国之君的人品

{哪个开国皇帝的人品性格最好}

这话问得,开国皇帝们都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这虽然有人觉得自己还不错,但万一后世人觉得不是,那不就闹笑话了吗?

当然作为开国皇帝的儿孙们,感觉自己还是很有发言权的。

扶苏感觉他父皇应该不算,至于谁能夺得魁首,他也不太清楚。

刘盈就觉得他爹的性子不错,想着就说了出来。

可给刘邦好一顿开心,但嘴上还是说道:“诶,这人外有人,盈儿可别这么说,做人咱得低调”。

杨坚倒是有些好奇的问媳妇,“伽罗,朕的性格应该不算差吧,至于最好朕倒是不强求,只要不是最差就行。”

李世民想到他爹,嗯,一众开国之君中很低调的存在,至于人品和性格嘛,好像也挺透明的。

而李渊的心态已经摆烂了,破罐子破摔,随你爱咋说咋说。

赵匡胤对自己能夺得头筹也不抱希望,胡思乱想了会儿,又开始忧心崖山海战了。

朱元璋被四大案气得还晕着的,太医们急得团团转,把脉的的把脉,用银针用银针,一通折腾,总算是平稳了过来。

至于明朝皇帝们也有自知之明,肯定不会是他们太祖爷。

百姓们也有自己的评价标准,但明显没人提到朱元璋,光是四大案死那么多人就给他们吓得不轻,杀杀杀还在脑子里打转转。

{网友一:刘秀。

虽然很少有人提到他,但他却也被誉为是最完美的皇帝。

他的政治能力和手腕就不说了,人品性格也是公认的好。

历史上也有很多人物都评价过他,包括诸葛亮、曹植、司马光、苏辙、朱元璋、乾隆等人都聊过他。}

光幕下

‘最完美的皇帝’这个词一出来,可给各朝人士惊讶到了。

大众的议论已经从到底谁可以夺得桂冠,到现在嘴里都在讨论刘秀。

百姓们对这位皇帝的了解不算多,但也算是通过光幕知道他是后世人嘴里的‘大魔法师’,能‘召唤陨石’。

“没想到,这位皇帝的评价这么高啊。”

“看样子肯定是做得很好了。”

......

大禹伸长了脖子,眼里还有浓厚的兴趣,明显是对这位几千年后的小辈。

孔子也想知道这位最完美的皇帝,到底都做了哪些功绩,评价竟然如此高,若是能让诸国君王们好好学学就好了。

刘邦嘴角的笑容就没落下,这被夸的可是他家后代,那不也等于自己被夸了吗。

“刘秀这孩子,真长脸啊。”

刘彻有些羡慕了,“刘秀可以,朕也,算了,朕应该做不到最完美。”

武帝对自己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他的性子就注定了。

......

东汉初年

从看到自己被提名开始,刘秀脸上的红晕就没消散过。

被这样一顿夸,在后世人的糖衣炮弹下他哪能抵挡得住啊。

“其实我做得也没多好,唉,可能还是这些皇帝做得太拉垮了吧。”

刘阳:...要不是这是亲爹,他都要翻白眼了。

{比如:

司马光评价他“偃武修文,崇德报功、勤政治、养黎民...”

乾隆说他“中兴之主,夏有少康,周有宣王,汉有光武...”

高卢鸡历史学家内格鲁塞说他是一个优秀的君主和一位深受欢迎的领袖。

老人家也表示,他是历史上最会用人、最有学问、最会打仗的皇帝。

这样看,他这一生还真是文治武功各方面都很完美。

就像现代人调侃的‘位面之子’,老天爷的亲儿子嘛}

刘秀倒是不在意自己是不是老天爷的亲儿子,他在看到这一众评价都快乐坏了,尤其是那位先生的评价,可给他心里美得冒泡泡。

刘阳感觉他爹笑得太傻了,都没眼看,但心里肯定也为他爹感到高兴,同时有些羡慕还有些担忧。

因为他怕自己做得太丢人,自己丢人就算了,连累他爹一起丢人就罪过了。

后宫中,阴丽华发自内心的高兴,甚至还打算亲自下厨,弄几道刘秀爱吃的菜。

郭圣通眼里有些失神,笑得比吃了黄连还苦。

刘备眼里燃烧起奋斗的小火苗,他也要好好干,努力向高祖和光武帝学习。

李世民也起了赶超的心思,“最完美的皇帝?朕也要达到。”

{网友二:非要挑一个,我选赵匡胤。

虽然他登基存在一些话柄,但当了皇帝后,感觉对柴荣有亏欠,就颁布圣旨优待柴氏子孙,赐丹书铁券,保证柴氏子孙永享富贵,即便是犯罪也不得加刑。

宋朝的皇帝也基本是遵守祖训。

这种不杀前朝宗室作为祖训,在历史上并不多见。

另外,对待一起打天下的功臣,虽然担心他们篡位,但还是没能下得去狠手,选择杯酒释兵权的方式,来去除皇权的威胁。}

各朝百姓们都很意外,谁能想到赵匡胤啊。

一些人还持反驳意见,但仔细一想,嗯,这些帝王、尤其是开国之君,手段是肯定不一般的,真比较起来,赵匡胤的确也算厚道的那一类。

柴荣知道后代的情况也还算没那么担心,有时候他辗转反侧,自己早死,留下孤儿寡母,若不是赵匡胤,也会有李匡胤、甚至更残暴的篡位,后代都会被残害,所以他对赵匡胤的心态现在变得也挺复杂的。

开宝年间

赵匡胤本来都没抱希望,哟呵,结果没想到自己竟然被提名了。

简直是出乎他的意料,怎么能不算是意外之喜。

宋皇后也很惊喜,“官家,这是后世人对你的认可啊,您做的大家都看得见呢。”

赵匡胤心里多少被安慰到了点,“是啊,朕做什么都记载在史书上一清二楚,这些小兔崽子都看得见,德芳他舅舅的事情,朕也是被后世人指着鼻子骂的存在。”

宋皇后:“...”她其实想说就那杀人狂,死了是活该,你包庇他被骂也一样,但她胆子还没大到敢这样说。

宋朝的开国功臣们现在也觉得自己的日子不错了,尤其是知道明朝的情况,这有了对比,一下就有了幸福感。

好日子果然是比较出来的。

{网友三:真要把历史上所有朝代和割据政权算上,那人太多了。

从夏、商、周、西汉、新朝、玄汉、东汉、魏蜀吴、...,一直到如今。

那最好的一定是老人家。}

各朝人士纷纷恍然,主要是后世是人民的时代,早就不是封建王朝,没有皇帝,大家都没有算在内。

各朝老百姓们还笑着附和,可不就是嘛,要是从古至今都算,他们肯定也选这位。

历代君王们也没反驳,这也反驳不了啊,又不是傻子,都有自知之明。

刘秀这边也从喜悦中回神,他也会好好做的,比历史上做得更好,这样才不辜负天下人的期待,也不辜负后人的夸赞。

{网友四:开国皇帝的话自然是刘秀,主角光环。

但要是放开限制,我觉得是宋仁宗赵祯,他是真的仁厚亲民。

他自幼被章献皇后抚养,对人宽厚谦逊。

他在位期间,也始终坚持仁德为本、勤政为民。

对待大臣也很宽容,从不轻易动怒,重用范仲淹、包拯、欧阳修等正直官员。

在国家大灾难前,当机立断开国库救灾,在民间的赞誉很高}

赵祯没想到在这样一个话题下,会有后世人提他,心里还深受感动,甚至不禁问自己,他真的那么好吗?

不过为了不让世人失望,他以后肯定会努力干的。

范仲淹也极为赞同,只是遗憾官家的子嗣问题...唉,不过这次陛下搬出皇宫了,希望能好吧。

包拯还记得,后世人想穿越来做生意都选择官家在位期间,可见他真的是一个仁君。

庆历年间的宋朝百姓,也算是开心的,官家好,至少大家的生活也会好些,否则一招不慎就是赵佶那种了。

至于没被提到的皇帝们,边羡慕的同时,明君们也在暗自较劲,争取成为自己时代的第一。

{你见过的史盲都是什么样的?}

说到这个,各朝人士都有说到了。

百姓们觉得他们应该算吧,因为大部分人都没机会接触书籍,对历史的真相了解真不多,也就是现在能看一下光幕丰富大脑中的知识。

文人墨客也是有鄙视链的,就像很多会看不起那些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一样,对他们而言,那些多是史盲。

李斯冷哼一声,他可没忘记有一些后世人,把他撰写的会稽碑文胡乱解说一通的,都不仅仅是史盲了。

{网友一:有一次去逛故宫,有个门叫做玄武门(即神武门,初名叫玄武门,玄武代表北,也就是北门,因为避讳玄烨的名讳,后来改了名)。

我当时正在看,结果旁边来了一对小情侣,男生对女生说,你看,这就是当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地方}

祖辈们:...

看得出来有点历史知识,但这知识明显不太够。

百姓们乐出了声,现在他们都知道玄武门的事情,同样知道故宫是明朝时期才修建的。

唐代的百姓们纷纷出口反驳,他们的首都是在长安啊。

李建成抿了抿嘴,若是忽略掉他是本次事件的主角之一,他也很乐呵。

李世民脑门上一排乌鸦飞过,这一个敢说,一个敢信,偏偏他这个当事人还没办法去解释,可真够郁闷的。

刘晓希这边还笑着打趣,“这种情况,怕是需要唐太宗提供一下不在场证明才行。”

李世民:…

各时空的笑声更大了。

{网友二:以前念书的时候,老家的教育资源比较落后。

当时我的初中历史老师出了一个题目问:汉朝的第二位皇帝是谁。

我回答的是汉惠帝,但得了个叉。

问老师,老师说答案是汉文帝,因为课本上只提到了汉高帝汉文帝汉景帝汉文帝这四位}

各朝人士:??

百姓们也很费解,他们虽然没什么文化,但这段时间也多多少少知道各朝的一些历史,就他们所知的,汉惠帝后面还有两个小娃,然后才到汉文帝。

卖货郎挠挠头,“这老师应该是学识过人啊,怎么会犯这种错误?”

容貌青涩的少年反驳道:“这属实是老师弄错了,课本上没有写,就认为没有,这是什么歪理。”

年轻的县太爷同样不理解,“教历史的老师,对历史应该很熟悉了吧。”

......

古代的教书先生们也很不满,尤其是误导学生,这作为夫子是非常不应该发生的事情。

读书人们也是叽叽喳喳的在议论,按大家的想法,夫子一般不会有错,但现在看看来,当夫子的同样会犯错误。

作为当事人的刘盈,心里还挺难受的,扯着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刘邦还是不忘鼓励儿子,“不就是没被课本提到吗,又不是什么大事。”

刘肥憨憨的表示,“二弟,你可别在意,说明这老师学问不行。”

刘如意也贴心道:“二哥,你做的不错,以后保重好身体,一定能做出一番功绩出来,让后世人记住。”

......

远在皇宫的吕雉,不免心疼儿子,但成长终究要儿子自己来,她和他爹又有什么办法。

{网友三:请回答出康熙、雍正、乾隆的真实名字。

答:爱新觉罗·康熙、爱新觉罗·雍正、爱新觉罗·乾隆}

清朝皇帝们:??

康熙虽然无语,但好歹沉得住气。

雍正也懒得计较,默默移开眼睛。

乾隆黑着脸,嘟嘟囔囔道:“算了,和史盲计较什么劲儿。”

其他朝代的帝王们虽然在笑,但这心里也犯嘀咕啊。

刘彻都担心后世有人提到汉武帝,给他弄出个刘汉武出来,那可就笑大发了。

这一楼留言还很多,刘晓希干脆点开瞅瞅。

【爱新觉罗巴图鲁、爱新觉罗卸甲、爱新觉罗盖章】

刘晓希的笑声太大了,以至于各时空还不明所以的百姓们也跟着哈哈大笑,虽然不清楚是什么,但单看名字也很好笑了。

康熙抿了抿嘴,自己的就罢了,问题是胤禛和他儿子怎么回事,盖章?

雍正呆滞住了。

乾隆这下脸更黑了,怒喝一声,“大胆”。

偏偏这时刘晓希还专门解释了下,“...乾隆不仅喜欢题诗,还非常喜欢盖章,在很多有名的书画作品上面乱盖章,毁了很多作品。

比如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他在上面题字‘神乎技矣’,还在中间加盖印章。

王献之的《中秋帖》总共就30多个字,他就盖了80多个章,以至于还有个绰号叫章总哈哈哈。”

各朝人士:...沉默

各时空的文人墨客、爱好字画的人们都惊呆了,简直是痛心疾首啊,现在更是一个个把乾隆给骂了一顿。

李世民嫌弃的不要不要的,“难不成他以为自己的字和章比得上王羲之?”

王羲之父子俩,em...这心情吧,也不怎么样,第一次感觉到被人太喜欢也是个糟心事。

康熙和雍正,此刻都嫌弃这个孙子\/儿子了。

乾隆都要气得撅过去了,他有点爱好怎么了,“朕是皇帝、一国之君给盖章是他们的福气。”

......

不过各时空也懒得说他了,因为下一条留言给大家又笑岔气了。

【要这样说,唐太宗叫李贞观、明成祖叫朱永乐】

李世民:...他都没想到,吃瓜吃到自己头上。

朱棣的笑容还僵硬在脸上,靠。

{网友四:我同事问我,唐朝是怎么被赵匡胤灭掉的,我说唐朝后面还有五代十国。

他反驳说哪来的五代十国,明明一直是唐宋元明清。

我:。。。}

唐朝皇帝和宋朝皇帝们都齐齐沉默了,此刻竟有一种诡异的心灵相通,槽点太多,实在是吐槽不过来了。

赵匡胤觉得自己还没活得那么久,竟然能把唐朝都干掉了。

百姓们也都知道了知识的重要性,所以还是要多读书啊,不然很容易闹笑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