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万万没想到,竟被古人围观了日常 > 第365章 庶出子女的地位

玩了会儿纸飞机后,眼看时间也不早了,刘晓希也饿了,还去厨房煮了麻辣烫。

当然刘晓希还多煮了不少,多的是给祖辈们抽福袋的。

抽中的人自然很开心,美味的食物绝对能让人心情愉悦。

后世人在做美食这块,味道有多好,祖辈们还是很认可的。

明清观众有条件的也在学着做,至于前面的朝代,今年辣椒种出来,但越靠前调味料越欠缺,一口吃不成胖子,只能慢慢丰富餐桌了。

端着一碗麻辣烫边吃,刘晓希也在继续抱着手机玩。

{古代大户人家的庶出子女,比下人还不如吗}

帝王们看了一眼,嗯,和他们没什么关系。

古代大家族的众人也闹不明白怎么话题引到他们身上了。

尤其是作为主角的庶子庶女们,一脸迷惑,这到底是出什么事情,能让后世人觉得他们的地位那么低的,属实是费解。

古代的仆人们也面面相觑,显然是这个问题对他们根本就不是问题,庶出那也是家里的主子,可不是他们能比的。

百姓们同样炸开锅了,哎哟,虽然很多人不太能接触到大家族的人,但这个问题就跟常识差不多了。

“这要是谁家的仆人地位比庶子庶女还高,那咱不得抢疯了去当仆人。”

“就是就是,这大户人家是傻子不成?”

......

{如果是说我国的古代,虽然嫡庶有别,但没现代人想的那么严重,也没有嫡庶邪教的存在。

大概还是一些人看泡菜国的剧看多了,把那个国家的设定也用在了一些小说上,也就有了如今的嫡庶观念。

比如正妻和小妾斗;

嫡女和庶女斗;

庶子遭虐待、翻身打脸嫡母嫡子等等,让一些不明真相的人,也以为我国的历史是这般。

当然还有庶出子女被家仆欺负的,可能也是为了增加戏剧场冲突吧}

祖辈们:。。。

先辈们看不明白了,这强调嫡庶之分难道是因为身份唾手可得?只要会投胎有个好出生就可以获得的优越感?

可是再好的出身和高贵的人格魅力相比,后者才更吸引人吧。

更何况还显得掉价,因为除了比出生外,找不到其他可以秀优越感的了。

先辈们的评价犀利,老祖宗们的也不逞多让,竟然感觉这些孩子比他们还封建了。

古代大户人家的子女们嘴巴微张,眼神震惊,他们可没有后世人想象的那么离谱,这斗来斗去的,日子还过不过了。

当家主母们也是连连摆手,她们是真没什么心思和小妾斗,有那个精神,还不如好好歇着。

家主们同样眉头紧皱,尤其是当官的,这治国齐家平天下,他们后宅要是斗得你死我活、闹得不得安宁,宫里那位不得怀疑自己的能力?更何况还有可能被参一本,同僚们都要看笑话的程度。

丫鬟小厮们心里是大呼冤枉,虽然不能排除一些家可能存在奴大欺主的情况,但多的是本分人啊。

{真实的我国古代,子女地位是从父,看一家之主的男主人对嫡庶的态度。

还有就是古代基本上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多的是婚前见都没见过,自然也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情情爱爱。

正妻和小妾的关系,和现在的职场上,上司与下属的关系还挺像的。

尤其是在生育方面,古人把生孩子叫闯鬼门关,可见生育有多危险,古人还喜欢多子多福,而且幼儿的存活率又低。

这就需要一直生,要生育那么多孩子,危险也就接二连三。

小妾的存在还分担了正妻的生育风险,从这个角度看,正妻大概还巴不得给丈夫多纳几个小妾}

古代的小妾工具人们:...虽然但是,也的确是这么个理,只是看得太扎心了。

这古代能当小妾的,一般出身也不怎么好,给大富人家当妾,也不过是希望日子好过点。

当家主母们也是不自觉的点头,她们现在都是盲婚哑嫁,多数人哪有什么爱情可言,自然不在乎丈夫纳几个妾,况且以家主的意见为主,别人也没什么权力指手画脚。

未婚的姑娘们看得也挺害怕的,以前大家都是这么来的,但看后世人这么一说,婚后生育危险系数那么高,心里也很绝望,加上身边或多或少也听到过有生孩子难产去的。

大夫们也想知道后世的保胎技术,这他们虽然看多了生死,但还是不忍心一条鲜活的生命难产去世。

百姓们有人在讨论生育风险,谁家又因为生孩子难产,亦或是说后世的自由恋爱,婚姻自由...

{此外,小妾生的孩子同样是要敬嫡母,由嫡母抚养,生母则是称呼姨娘。

庶子有能力的可以考功名,混出头了,诰封也会先给嫡母,正妻没必要打压庶子,也许会存在正妻看不惯庶子的情况,但不至于太离谱。

庶子要是没能力的话就混吃等死,下人不可能这样享福吧。

庶女可以学琴棋书画、学习管家,大户人家多养几个女儿也不是养不起。

庶女和嫡女一样不参与继承,都是联姻的存在,都会给找一个好婆家,因为她们的婚姻带来的政治、经济效益非常大。}

古代的大家族子女们说不上什么感受,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一切都是以家族利益为先,同样也比后世人想的要团结得多。

小厮丫鬟们都感觉很糟心,瞧瞧主子过的是什么日子,他们哪有机会考功名、学管家什么的啊。

百姓们看得津津有味,虽然普通百姓们没条件纳不了妾,但大家族的事情,偶尔也会有传出的,所以也不算对大户人家一无所知。

{不过在继承权上,嫡长子享有优先权。

大概还是因为母族不同,嫡子是维系两个姻亲家族的纽带,嫡子的继任对于两个家族有共同的利益。

而且嫡子可以得到母亲娘家的助力,苛待嫡子,他的舅舅外公是会出头的,也就是娘亲舅大。}

老祖宗们大概也能猜的到,还是隔的年代太久远了,加上一些影响,所以才会造成有后世人觉得他们时代的嫡庶关系那么em...特别。

当然各时空还有不少大家子弟在把他们的生活日常之类的记录下来,万一流传到后世,后世人应该就知道他们的生活了,也就不会再有这般疑问。

“唉,谁能想到后世人把咱们看扁了,咱也没那么多勾心斗角。”

“是啊,我哥对我那么好,从来没有仗着嫡出的身份欺负我,我是没什么出息,但我也不会跟他争家产。”

......

先辈们就觉得说的很好,正好就给那些不明所以的孩子解释解释。

评论区也有不少人在热烈的讨论,祖辈们也是伸长了脖子看。

【古代主要是男权社会,真穷得要死的时候,即便是正妻都躲不开被卖的下场,偏偏一些现代人还很喜欢区分正妻妾室、嫡出庶出】

这话获得不少人的赞同,尤其是古代也不缺败家子,家产败光了,那种赌鬼,妻儿都能拉去卖掉,这并不是耸人听闻。

百姓们也有不少人能说出这些例子。

【所以说不要拿现代的思想去套古代,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祖辈们都很赞同这话,古代和现代的差别还是很大的,就像是双方都无法理解各自时代的一些情况。

【庶子的话就算了,庶女一般没必要针对,毕竟嫁出去还能用来拉拢关系】

古人们也觉得如此,虽然不排除有个别例外的人家,但正常来讲庶女又没有继承权,不过是平时多一双筷子,出嫁多一份嫁妆,的确没必要把关系搞差了。

大户人家的姑娘们不少还点点头,虽然话看起来不好看,但姐妹之间的关系还是融洽的,哪有那么多勾心斗角,可能就是同时喜欢一件衣服,相互争闹耍耍脾气罢了。

【古代庶出子女再差身份上也是少爷小姐,又哪里是一个奴才比得上的,况且历史上的那么多皇帝是庶出的,谁在乎他是不是庶出了】

皇帝们:??怎么瓜跑他们身上了?

还有不少皇子想到自己的生母并非是皇后,所以,难不成他们的身份也比不过奴才?这属实是想不明白。

古代的仆人都快哭了,可别提他们了,大家都有自知之明,除了个别恶奴外,哪敢欺负庶出主子啊。

【一些人分嫡庶已经魔怔了,还发明出庶皇帝,历史上三百多位皇帝,有226个可以论嫡庶,在这当中,78个是嫡出,140位都是庶出,78个嫡出中又只有35个是原配所生的嫡长子】

古代的皇帝们:...这不是说大户人家吗?哦,想起来了,他们才是最大的大户人家,住皇宫,可不是最大的嘛。

被强行安上‘庶出皇帝’一称号的皇帝们,真是醉了,当然现在最要紧的是,他们还要把这些仔细认真记录传下去,免得一些不明所以的后人胡说八道。

百官齐齐默然,他们即便有人是嫡出,但也不可能因为皇帝是庶出就不拜见啊,还自甚身份比皇帝高吧,这是脑袋要搬家的程度啊。

商人们也不敢因为自己是嫡出的,就觉得比庶出皇帝地位高啊,这是要作死不成。

百姓们眼珠子都瞪大了,皇帝还论嫡庶?

先辈们虽然不太喜欢古代封建那一套,但不得不说真实的古代和后人想象的还是很不同的。

结束了上个嫡庶关系后,刘晓希也不知道这些古代人士们的想法,干脆点开下一个内容。

这是一个清末的历史影像。

各朝人士也看得出来,除了那灰蒙蒙的背景色调外,视频开头也是清晰的写着‘1915年镜头下的北平’的字样。

只是镜头里那灰调的色彩,让看习惯了后世明亮环境后的祖宗们,还颇有些不太适应。

历代王侯将相都把眼神放在镜头上,大家可都知道北平是明清的都城啊。

尤其是明清朝的皇帝们,怎么会不好奇呢。

朱棣已经见过了后世的首都,但民国的却是没见过的。

民国人士们都有些恍惚的感觉。

在大家复杂的心态下,视频缓缓播放。

镜头里,民国的街道上还算热闹,行人都不少,只是大家的衣服都是清一色的靛蓝偏黑色。

有几个轿夫抬着一顶轿子匆匆穿过街道,也许是好奇对着他们拍照的洋人,都用充满好奇的眼神看着镜头。

随着画面一转,整个北平的全貌出现在镜头前,其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皇宫,在祂的周围都是低矮的楼房。

光幕下

古代人士们纷纷惊讶不已,要知道他们都看过后世的故宫是什么样。

刚刚很多人都没认出来镜头里的竟然是故宫,还是一些眼神好的人喊出声,这才让大家又仔细打量后才确定。

各朝百姓们都傻眼了,这和后世的看起来实在差别太多了,再一想到后世的高楼大厦,简直是富豪和贫民的区别啊。

当然唏嘘归唏嘘,他们时代住茅草屋的穷苦百姓都不少,至少能住在皇城边的都是非富即贵的。

清朝皇帝们也很不好意思,突然有一种日子过得很穷的感觉。

朱棣更是张了张嘴,揉了揉眼睛还是不敢相信,他感觉应该是色调的原因吧,不然他都看不下去了,好歹还是他叫人修的。

朱元璋也是一脸复杂的看着这个老四修的皇宫,都好几百年的历史了,果然出海还是很有搞头的。

民国的观众们,也不是谁都来过北平,这从后世看他们时代的北平还挺稀奇,至于北平的当地人,可就太熟悉了。

随着视频的继续,

镜头里也出现了北平的集市,这里聚集了很多人,非常热闹。

除了做生意的小贩外,还有不少顾客在摊位前驻足。

小吃摊上散发着热气吸引着食客的到来。

街上人来人往,人力车来回穿行,有警察在巡逻,还能看到北洋新军经过的身影。

再继续往后看,鼓楼、清华园都出现了,还有在逗鸟的八旗子弟,别看拍摄时间是民国三年,但普通人还是延续着清朝的生活方式...

光幕下

看完了视频,不少人还想到了后世人说的,清末的富人瞧着都比不上后世的农人,这镜头里可不就是嘛,不光是装扮,精神也赶不上。

老祖宗们这心里的感触也是不少的,尤其是灰灰的色调,看着就是死气沉沉的,没有后世的张扬和活力。

反正各朝老百姓们还是喜欢后世那种充满了生命力的世界,他们的日常本就不怎么样,自然期待更美好的东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