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万万没想到,竟被古人围观了日常 > 第346章 历史上最没存在感的皇帝2

{七、宋孝宗赵眘。

他是南宋的第二个皇帝,也是赵匡胤的七世孙,同样是赵德芳的后代,原名叫赵伯琮。

由于宋高宗赵构没有子嗣,为了皇位的传承,就从宋太祖后代中挑了10个七岁以下的孩子养在宫内,其中就有赵伯琮。

后来又经过一番挑选,只剩下两个孩子,一胖一瘦,胖的叫赵伯浩,瘦的是赵伯琮。}

赵匡胤眼里看不清什么表情,所以这兜兜转转,皇位还不是重新到了他这一脉手上,或许也是天意,给赵光义绝脉。

“蠢货。”赵光义看得咬牙切齿,要是赵佶父子在他面前,他肯定要把人打得半死,他费尽心思将皇位弄到自己这一脉,结果又还了回去。

赵德芳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后代当了皇帝?

还在回程路上的赵德昭,心里有些郁闷,但他又不能说什么,毕竟都已经是几百年后的事情。

绍兴年间

赵构可不知道他祖上的心情,他感觉自己都快犯头痛症了,真假公主的事情刚过去,希望赵眘这小子可别闹出什么麻烦出来,不然真要给他气出病来。

隆兴年间

赵眘看到视频提到自己,心里自然是在意的,同样有些难受,还忍不住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在历史上毫无存在感。

{原本按赵构的打算,是想留胖去瘦的,但很快又改变了主意准备好好观察。

就在观察的途中,好巧不巧一只猫从两个孩子脚下经过。

小胖子出脚踢了猫,赵伯琮没有动。

高宗觉得这小胖子小小年纪就如此轻狂,不能担当大任,于是留下了赵伯琮。

绍兴三十二年,赵眘被立为太子,同年,高宗让位给赵眘。}

百姓们第一次了解这皇家选继承人的事情,看得还很新奇,当然民间也是有挑选继承人的情况,对于赵构最后选了赵眘,大多数人都能理解。

“这小胖子还不知道在家被怎么宠,在皇帝面前都这般放肆,私下可能更无法无天。”

“是啊,还是乖巧一点比较好,这可是离皇位一步之遥啊。”

......

赵匡胤没什么意见,即便是他来选择,肯定也是选赵眘,但他还不清楚赵眘在位期间干得怎么样。

赵德芳还挺开心的,看着光幕很是期待,就想自家这后人能争气点。

绍兴年间

赵构感觉很无语,他虽然不太想管事情,但是好歹也是祖上基业,给选择一个好点的继承人,至于以后如何那就和他没关系了,别人也骂不着他。

赵眘握紧了小拳头,虽然他年纪还小,但皇室子弟,懂事的也比较早,现在还满紧张的,因为说他是最没存在感的皇帝,所以他没有存在感,突然有点想哭。

远在秀州的赵子偁(cheng第一声),还很担心在皇宫的儿子,虽然孩子前途无量,但这现在被视频点名,可不见得是什么好事啊。

至于小胖子一家,赵伯浩的爹娘对于儿子没机会问鼎皇位,也是又气又恼,当爹的又把媳妇骂了一顿,怪把儿子宠坏了。

岳飞、韩世忠等人看到了官家退位的时间,还早,相比这个,他们更在意新帝登基后做得怎么样。

隆兴年间

赵眘回忆起童年,对于几岁的记忆都不太能记得了,只知道当时被选上后,家里人千叮万嘱,再也不能够跟在家那么无忧无虑,在宫内要时刻保持谨慎,他一直记得爹娘的话。

{赵眘在位期间,为岳飞平反,发动了隆兴北伐,可惜以失败告终。

此后,赵眘注重起内政,一系列措施也让南宋呈现安定局面。

他也被认为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

只是当了那么多年的皇帝,赵眘也疲于政事,太上皇赵构病死后,丧事还没办完,赵眘已经在着手准备禅位之事。

这一步步放权,带着太子参与国家大事。

一年后,赵眘终于将皇位禅让给太子赵惇,表示自己要给太上皇守丧。}

开宝年间

原本还担心的赵匡胤,现在终于放心了,“可以了、可以了,这孩子已经做得还可以了。”

没办法啊,赵匡胤现在都把要求放低了,就南宋那个情况,他哪还敢有更高的要求?

赵德芳兴奋的开怀大笑,“不错不错,竟然是南宋最出色的皇帝。”

绍兴年间

“这小子”。赵构对赵眘的着急禅位也很无奈,不过看到赵眘做的不错,他心里还是满意的,说明自己的眼光好,挑选的继承人虽说不是最好,但已经很好了,兢兢业业几十年也不容易。

赵眘也开心了,知道自己做的还不错,整个脸上都红扑扑的。

岳飞还挺感动的,不仅是因为为自己平反,还高兴于新帝是一个真不错的君主。

隆兴年间

宋孝宗赵眘对自己得到这样一个评价,还是不敢相信,眼里有泪光闪过,突然觉得这些年提心吊胆埋头苦干,一切都是值得的,原本觉得累,但现在他感觉自己还能再多干几年。

{只是赵惇上位后,对待他的亲生父亲赵眘,远远赶不上他爹对待养父赵构那么孝顺,有时候还以生病为由,几个月不去看赵眘。

赵眘不希望早早立太子,李凤娘便怂恿赵惇不去看亲爹。

这儿子儿媳不孝顺,让赵眘忧郁成疾。

病得十分严重的程度,赵惇也不去看他爹,夫妻俩反而出去游玩。

赵眘病情逐渐恶化,赵惇夫妻都置之不理,就连劝说的大臣们都被停职待罪。

赵眘彻底失望了,病入膏肓离世。

赵惇连葬礼都不主持,他的行径也是彻底触怒朝野,被逼退位}

这不孝的行迹可以说是让各朝人士都看不过眼了,自古以来百善孝为先,而这对夫妻的行径显然是把各朝观众都给触怒到。

赵匡胤眼里很平静,要是都看到了这个结果,赵眘还不处理这不孝子,他也没办法。

赵德芳气得满脸通红,“这两个没人性的东西,如此不孝,也不怕被天打雷劈。”

赵构这心里自然是不痛快,好歹被自己养了几年的小崽子,结果看到他这糟心的结局,他也是生气又难受。

越想越气,赵构已经让人摆驾去找赵眘了,他要好好教娃。

赵子偁自然也心疼他儿子,这不孝的孙子生下来都得给他塞回去。

其他时空骂归骂,但没办法去现场把人骂一顿,但南宋隆兴年间的百姓们,可就不一样了。

官家可是被点名南宋做得最好的皇帝,他们怎么可能让不孝子把人气死,临安府的百姓们一窝蜂的往皇宫去,一定要把赵惇夫妻给处置了,否则难消大家心中的怒气。

大臣们也是纷纷准备进宫去,请求官家废除赵惇的太子之位,这样的人登基,不仅是天下人有想法,他们也不服。

皇宫内

赵眘跌坐在龙椅上,他没想到自己付出心血器重的儿子,最后竟然会这样对待自己,心里的失望、愤怒一浪高过一浪。

好在这次他还有改变的机会,赵惇既然如此不孝,那也不再是他儿子。

很快想清楚后的赵眘,连忙唤来人传大臣们进宫,这废太子之事他还要给太上皇说一声才好。

太子府上

赵惇和李凤娘也害怕啊,看着光幕又怒又恐慌,毕竟现在当皇帝的还是他老子。

夫妻俩相互指责,当然主要还是赵惇在骂,李凤娘在哭。

{八、朱载垕。

这位是明朝的第十二位皇帝,也是嘉靖帝朱厚熜的三儿子,在位仅六年,由于夹在嘉靖帝和万历皇帝之间,存在感比较低。

朱厚熜的长子早夭,嘉靖二十八年,14岁的庄敬太子也去世,还没留下子嗣,按顺序轮到朱载垕被立为太子。

不过嘉靖觉得儿子早夭就是因为太早立储的原因,后面一直没立储。

和母妃不得宠、性格内向迟钝的三皇子朱载垕相比,四皇子朱载圳机灵又聪明,母妃还受宠,嘉靖也更偏爱这个儿子。}

各朝观众可还记得之前提到的明成祖一家,朱棣也是更偏爱两个年幼的儿子,这一看,虽然能理解聪明的孩子谁都喜欢,但老实本分的孩子也是惹人心疼。

“唉,这百姓疼幺儿也就罢了,帝王家这样可不行。”

“谁说不是,有这么个老子在,不受重视,好像存在感低也正常。”

......

朱元璋:??他也没想到还有一个。

这下他是真放弃了,一想到有那么多不孝子,实在是骂不动。

永乐年间

朱棣插着手给朱厚熜骂了一通,不然心里太憋了。

朱高炽也同情这后代,还想到了自己,虽然父亲也更宠两个兄弟,但自己比这孩子可好太多了。

武德年间

朱厚照开心的吃瓜,“朕这次好好活着,朱厚熜这家伙可就没机会当皇帝咯。”

当然照照也是心疼他老妈的,自己死了,她一个前太后,日子不知道得过成什么样,自己活着,还能让她安享晚年。

嘉靖年间

朱厚熜虽然两耳听着光幕八卦他的家事,他并不在意外人说他偏心,只是对朱载垕即位他还是感到不满,还很疑惑。

卢靖妃都觉得自己儿子以后即位是板上钉钉的事情,结果现在告诉她,最后还是朱载垕登基,这她如何能受得了。

肚子里的火气都没办法宣泄,“不应该是这样,一定是那群狗拿耗子的大臣...”

贴身婢女吓得连忙提醒,“娘娘,小心隔墙有耳。”

......

杜康妃看着光幕眼睛通红,到底是没忍住哭了出来,“都怪我,若是我儿能有个好母亲,那也不会不得父爱。”

隆庆年间

朱载垕一个人安静的站在窗前,前面才说完了他孙子,现在又说到自己身上了。

想到以前当皇子的日子也挺无奈的,当然登上帝位,也是机缘巧合。

唯一的遗憾就是他母亲没能长寿过上好日子,不过现在他娘知道儿子当上皇帝,一定会高兴吧。

{朱载垕他生母死得早,没有母亲帮扶,生活过得也是相当穷,只能靠禄米和钱钞来维持府上的所有开支。

就连皇室的恩赐都不敢找他爹说,日子过得是战战兢兢。

朱载圳则不同,有来自母亲的帮衬,还有勋贵权臣认为他有机会当皇帝,而给的投资,生活挺富裕。

大臣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分化为两派。

一派以徐阶为首,拥立朱载垕;另一派以严嵩为首,拥立朱载圳。

两派相争,严嵩倒台,徐阶成了新的内阁首辅。}

光幕下

不少当娘的妇人看不得这种,这没娘的孩子可怜啊,即便是皇子,爹不疼,亲娘也没了,没有人真正的在意他,活得小心翼翼。

嬴政想到自己那些个孩子,倒是没有过得太差的,虽然有偏宠些的,但其他孩子的生活条件也不会差。

李世民也在寻思自己平时的做法,虽然偏宠和皇后的几个孩子,但其他的孩子他也不能忽略了,免得落到朱载垕这样,也是可怜得很。

永乐年间

朱棣还是弄不懂朱厚熜这脑子有包的,嘴里说骂骂咧咧,“儿子过成这样也不管,整日就惦记着修仙,我看他也别当皇帝了,直接出宫去当道士岂不是更好。”

嘉靖年间

朱厚熜嘴唇微抿,他的确也没关注到这个儿子过得如何,平时也是在意的极少,但如今都被点出来了,还不管,就惹人非议了。

康妃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我可怜的儿子啊。”

一旁的侍女连忙劝道:“娘娘,您保重好自己的身子,裕王殿下才开心啊,而且以后还是殿下荣登大宝,娘娘,你可要亲眼看到这一幕啊。”

“你说得对。”康妃被这么一通劝告,也慢慢止住了哭声,也确定了要保重自己的身体。

{即便嘉靖还是对朱载垕不满意,偏偏朱载圳病死了,朱载垕就成了朱厚熜唯一的儿子。

嘉靖死后,朱载垕即位,释放了被他爹关在死牢里的海瑞,宋朝有个包青天,明朝也有个海青天,是明朝着名的清官。

此外,朱载垕该平反冤案的就平反,惩治的惩治,免除部分赋税...

没多久,他就把朝政交给内阁,对徐阶、高拱、张居正等委以重任,军事上有戚继光、谭纶等帅才。

一通整顿下,国势也有所起色,但他自己享乐,最终纵欲身亡。}

各朝人士看到朱载圳病死,还很感慨这朱载垕好运气,登基后还有那么多能臣武将用,只是死法的确是叫人意外。

包拯对明朝的海青天还很好奇,可惜两人不能同朝为官,不然还能交流交流。

朱棣看到前面还很满意,结果又被这家伙的死法气得自闭了。

嘉靖年间

朱厚熜嘴角下拉,最宠爱的儿子病死了,他能开心得起来才怪。

卢靖妃也一副大受打击的模样,“病死了?究竟是什么病?”

至于康妃,也接受不了儿子最后的结局,嘴里还呢喃着,“怎么就这样没了?”

一众大臣,不管是拥景派还是拥裕派,心情都不怎么样,但拥裕派稍微好一点的是,裕王登基了。

徐玠稍微松了口气,但这一世也不能太放松。

反观严嵩眉头紧锁,他倒台了?因何原因?

隆庆年间

臣子们也是又气又急,这收拾收拾又要进宫去劝,这位可得活得久一点,至少也比他儿子强。

朱载垕心里也慌,这突然得知自己没几年好活,怎么可能不在意,“来人,快传太医。”

百姓们不知道皇宫有多热闹,不过即便知道了也是吃瓜吃得起劲,就跟瓜田里的猹一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