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万万没想到,竟被古人围观了日常 > 第247章 儒家思想的演变

{儒家思想的演变}

子路看着光幕,兴奋的开口,“夫子,你们快看,这个内容要说咱儒家呢?”

孔子心中也很好奇整个发展历程,干脆让弟子们都坐下,安静看下去。

颜回还拿出来笔墨,打算记录下来。

先秦的其他学派都有些羡慕嫉妒了,说起来若非那啥汉武帝罢黜百家,他们也不见得就这样隐退在历史长河中。

后面朝代,各时空也在讨论这儒家,毕竟作为官方正统思想,读书人甚至普通百姓都不陌生。

教书先生站在窗边,眼里有些期待,“孔圣人应该能看见吧,也不知道以后有没有机会见到他老人家。”

学子坐在桌前握着笔,面上很是纠结,“后世不是说圣人是个壮汉吗?我这心里可还在做好准备。”

孩子娘笑眯眯的拿出一张热气腾腾刚出锅的大饼递给孩子,“狗娃,好好学,这可是了解儒学的前世今生,重要着哩。”

孩子一口咬下去饼瞬间缺了一块,“娘,俺知道嘞。”

......

{儒家思想的兴起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随着东周王室衰微,诸侯国做大,周礼也受到破坏,整个社会都处在动荡之中。

于是啊,代表各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们就起来了,他们纷纷着书立说,提出各自的主张和见解,可谓是学派林立,这就是百家争鸣。

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就是法、儒、道、墨,今天我们要聊的是儒家。}

姬发心中还是有些失落,虽然知道王朝终将灭亡,但真看到这种局面,毫无反应才怪。

墨子、老子他们眉毛一皱一皱的,颇有些遗憾,也可以讲讲他们的嘛,他们也想听听自家学说的具体情况。

像阴阳、兵家这些更难受了,好歹这几家还能被提个名儿,他们可连名字都被忽略掉了。

孔子可不知道其他学派那复杂心情,老夫子现在只想着认真做笔记,等了解清楚儒家的发展,他也好进行接下来的安排。

对于一些后世朝代的年轻人,看到了这个时代的思想碰撞,不乏有想要亲自去瞧瞧的心思。

在君王们的心里,若这些个学说不符合他们的统治观念,那再好也无用,即便是后面的朝代,儒学都有在迎合统治者的需要。

{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如果从孔子开始算,到如今,儒家思想已经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孔子的思想核心讲究‘仁’,强调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爱护,统治者也要以德治民。

同时他还强调了‘礼’,即克己复礼,人的行为举止要符合礼仪规范。

孔子还主张有教无类,人不分贵贱贤愚,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而且老夫子还是开创私学的第一人,打破了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

孔子哑然失笑,他还是第一人了?但老夫子的心情还算好,只是看到两千多年过去,一时间还是有些感慨,他都成老古董咯,看后世人就跟小娃娃似的。

颜回他们看着夫子高兴,心情也很不错,作为夫子的弟子,心里不自豪是假的。

要说后面的朝代,光是有教无类这一条就很得百姓们的心,以前没条件、没机会就罢了,但现在,各时空都在打破这种教育垄断。

现在有条件学习,百姓们都是抓住机会,不仅是自己,而是呼朋唤友一起学。

至于各朝代的孔家人,现在都是要多低调就有多低调,坚决不给家族抹黑,尤其是宋之后,知道祖上真的看得见,是真怕有一天祖宗来找他们算账啊。

{到了战国时期,儒家又出现了两位代表人物,就是孟子和荀子。

孟子中年的时候,也和孔子一样带着学生周游列国。

只是他啊,是敢说又敢写。

政治上,他主张的是‘仁政’,还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试想这种思想在两千多年前,这藐视君主,不遭到统治者的抵制才怪。}

孔子神色不变,只是无奈的笑笑,他也没想到后面还出现了这样一个耿直的后辈,当真是青出于蓝了。

颜回、子贡、子路他们眼中挺诧异,这小后生比他们厉害。

百姓们大多是支持孟子的,毕竟后世的人民当家作主深入人心,孟子的民贵君轻自然在民间获得一直称赞。

然而百姓们支持是支持,但对于君王们,能接受这种思想的,还真是稀缺了。

只是现在有远见的君主也不得不重视孟子的学说,人民的力量有多强,后世那个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还时刻出现在眼前,不重视都不行啊。

{…即便是到了明朝,朱元璋空前强化君主**,对孟子都很反感。

还给删除了《孟子》原文中的八十五条,下令把孟子逐出了文庙。

后来经过臣子劝说,朱元璋又恢复了孟子在文庙的待遇。

在我们如今看来,孟子啊,就是个耿直的老头形象,倔强又清高。

齐王给他送钱他都不带犹豫的拒绝,觉得这钱送得没理由,等于是收买他,君子怎么能被钱财收买呢。

活生生表明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哼。”齐宣王气得直喝水,心里是郁闷又憋气,这死倔老头,送他东西竟然说自己收买他?各时空来给他评评理,气人不?

孟子不想说话,他丝毫不觉得自己有问题啊,无缘无故给他送钱,哼,不是收买他是干啥?老头?他现在的确是不年轻了。

孟子的弟子们挠挠头,就夫子这性子,大概孔夫子来了,都不一定能叫他改得了。

别说,孔子看得还挺有滋有味的,这小后生的脾气不得不说很对老夫子的胃口。

朱元璋一脸没好气的看着光幕,说是说,但现在给本人看到了,他也是有点尴尬的懂不懂?

各时空的老百姓们倒是对孟子的印象怪好的,实在是在不少人的脑子里都浮现了一个倔老头形象。

只有老夫子嘛就算了,在百姓们心中已经成了孔武有力的肌肉壮汉,早期的形象已经在后世人的话语中跑得没边了。

{在人性上,孟子主张‘性善论’,还强调以德服人,同时提出了君舟民水的思想。

价值观上,他强调的是‘舍生取义’。

时间来到了荀子,荀子反对孟子的‘性善论’,他倡导的是‘性恶论’,觉得人的品行会受到环境和教育的影响。

而且荀子还是一位唯物主义思想家,不信鬼神,提出人定胜天的思想。

这个时期,经过孟子和荀子的发展,儒学也更加完善。}

孩子们看得很认真,比起听夫子讲学还认真得多,因为古代夫子讲课多少还是枯燥无味,转头又会忘记了,也就是看光幕,一边听故事边学习,脑子里面还能记住点。

小娃娃摇头晃脑,“爹,什么是唯物主义思想家啊?不相信鬼神就是了吗?”

青年爹也说不上来,想了半天不确定的开口,“应该吧。”

小娃继续追问,“可是不是有地府吗?我要信还是不信啊?”

“…想信就信。”

......

宋元明清不少读书人甚至因为‘性善论’和‘性恶论’争辩起来,都有自己的道理,谁也不服谁。

孔子还在继续看着,目前的儒学发展,他还是能接受的,后辈都有自己的理念和主张,这代表着一种进步。

孟子抿着嘴,这小后生反驳他的观点虽说有点郁闷,但是有他自己的道理也算是能接受。

荀子还沉浸在自己是唯物主义思想家中,显然对这个称号很感兴趣。

{秦朝呢,是以法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由于战乱等原因,正统的儒家思想基本消失。

到了西汉,汉初,刘邦吸取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用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

经过六七十年的发展,内部土地兼并剧烈,外部还有匈奴为患。

为了适应国家的发展,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提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就是要实现思想上的统一,这也奠定了儒学的根本地位}

各时空越看越熟悉,这些内容之前他们大概了解过,不管是门阀的出现还是王朝发展出现的矛盾,原来这些内容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孔子基本上也是看明白了,心中还是感到很可惜,因为正统的儒学基本断了,至于后面的那些思想,老夫子越来越愁。

嬴政看得还挺认真的,如今大秦以法家思想为统治思想,但既然要改革,那诸子百家也要用起来,找出一条最适合当前发展的统治模式。

刘邦、刘恒他们一时间也麻爪了,为了发展独尊儒学,但经过改良后的各派儒学和察举制的实施,又会成为大儒们拉拢人才的工具,强壮了世家门阀。

刘彻绞尽脑汁的在想,到底有什么一本万利的办法,当然肯定是没有的,政策都有时效性,只希望后面的大汉皇帝们放聪明点。

{这个时候的儒学,是杂糅了道、法、阴阳和儒家中利于统治的部分,经过改造并发展起来的。

此外,董仲舒还宣扬君权神授…

以及‘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其中三纲包括‘君为臣纲...。’

这些都有利于维护君权和统治。

也就是从武帝开始,大儒们所编造的儒家经典成了官方的教科书,并设立‘博士’。

这些大儒就成了教官,太学生员就是博士弟子。

时间久了,大儒们的门下就多了,组织就壮大了...}

先秦的诸子百家都没以前那么羡慕了,原本是挺羡慕儒家源远流长,但如今已经知道正统的儒家思想基本上消失了,这些后来改造的儒学,他们打心里是不认同的。

孔子也不好意思了,杂糅了百家思想,他实在是不好意思说出口,这真不是他的想法啊。

刘彻还是气鼓鼓的,门阀就是这么来的,这些儒生垄断了教育,都怪这个董仲舒。

董仲舒:...

虽然他有点为了点名利的心思,但是吧陛下,这也是你点头同意的哟,当然老董也明白,帝王的脾气来了,哪还管是不是他点头的。

{时间来到魏晋南北朝,这个时间段玄学兴盛。

儒学同佛、道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发展形势。

到了隋朝,儒生提出了‘三教合归儒’,也就是三教合一。

唐朝时期,官方采用的是三教并行,然而佛道的发展也威胁到了儒学的正统地位,韩愈率先提出了复兴儒学…}

孔子眼中很不解,佛教他还没弄明白是什么,不过他也不着急就是了,以后总有机会知道的,但对于后面儒学的发展,的确是很叫他意外了。

子贡他们不像孔子那般淡定,心中还是很心急的,总感觉这发展怎么跑远了,怪怪的。

孟子和荀子,一个若有所思、一个从容淡定,另一个时空的老祖都没急,他们急也没用。

{到了宋朝,儒学发展成理学。

此时的儒生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学义理,从而发展出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

其中的代表有程颢、程颐兄弟和朱熹,所以理学也叫做程朱理学。

二程认为,理是世界的本源,主张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程朱理学在南宋时期的影响不算大,直到元朝将其定为官学兴盛,之后的明清也一直作为统治思想的存在,还影响到了周边地区}

孔子还记得程颐、朱熹这名儿,之前看到过,但是他已经感觉此时的儒学并非儒学了,对,祂有一个新名字,叫理学,孔夫子很忧伤。

子贡、子路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懵了,实在是后面的儒学发展跟脱缰的马匹一样,跑得没边了。

{同样是南宋,陆九渊把‘心’作为万物的本源,他的学说被称为心学。

时间来到明中后期,王阳明心学的集大成者,所以心学也叫做‘陆王心学’。

王阳明提出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之后,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孔夫子神情不变,这又是一个学派的出现,看习惯了也就淡定了。

朱厚照呆了下,一下子从龙椅上站起来,“谁?王阳明?”

这不是他的大臣吗,朱厚照疑惑了一会儿,他也没想到自己的臣子这么有名,不行,他得把人找来好好干活。

王阳明可不知道当今天子的想法,他恨不得跨越时空和前辈们讨论讨论。

{明朝后期,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此时也出现了几位代表人物。

李贽,号称是儒学的异端,他批判道学家的学说,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理论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他强调人的正当私欲,人不能脱离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

孔子并没有生气,反而兴致勃勃的看着这位后生,年轻好啊,这性子张扬有个性,还有自己的见解。

不少百姓也很赞同这叫李贽的话,大道理大家可能不明白,但基本的人伦物理还是知道的。

年轻的李贽脸上一热,心中还有些忐忑,就怕孔圣人生气,虽然担心,但他并不想改变自己的想法。

{明末清初,另一位人物登场,他叫黄宗羲,抨击君主**…

他的思想主张对反封建**起到推动作用。

同时期的还有一位叫顾炎武的读书人。

在日益加剧的社会矛盾下,他放弃了科举,探索起救国之道,提出经世致用。

同时,他还实地考察写的《天国郡国利病书》,实用价值极高。

与前两位同时期的王夫之,他发展了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的思维方式。

这些进步人士的思想对后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光幕下

不少年轻人羡慕的不要不要的。

若是以前,或许民间会有很多人觉得这些人离经叛道、过于可笑,但了解到后世越多,才越是发现,这些人的想法是有多超前。

孔子眼神里有些欣慰,发展到如今,在他看来,儒学都不算是他心中的儒学了,但看到这些人的思想主张,这种发展是他喜欢的。

这几位,此时看着光幕表情也不一。

黄宗羲听着友人们的打趣不免脸热,虽然不知道后世人如何评价他,但他觉得自己的思想没有错,民主思想,后世连皇帝都没有了,同样依法治国,即便之前很多人都不理解他,当然,现在已经没了。

顾炎武看到自己的书在后世有价值,他还是很高兴的,科举放弃就放弃了,他的选择是有意义的,以前还笑话不理解他的周围人和家人,现在已经改变了。

王夫之也一样,他的思想对后世好,那他就高兴,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跟他一样进步,嗯,一起当进步青年。

各朝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已经改变了想法,当他们有了自己的思想理念,在各时空将开出灿烂的花朵。

{时间来到近代,九州大地内忧外患,一批年轻人展开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对儒学进行轰轰烈烈的批判。

风暴过后,一批唯真唯实的学者对儒学开始了重新研究。

...

时至今日,儒家思想对种花家的影响是深远的,甚至在东亚各国都有广泛影响。

如今,华夏的民族复兴,在这种情况下,了解民族文化的历史和发展,也是很有必要的,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始终要保持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

孔子并不在意儒学在近代被批判的过程,光是他看到的内容,为统治者服务的儒学,肯定是已经不适应后世的发展,老夫子看得很明白。

宋元明清的读书人们,现在的思想冲击很大,反而是原本就没有接受四书五经的百姓们,更容易接受新思想。

大叔出口就是否定词,“迎合封建统治需求的,那肯定是不适合了。”

卖货郎笑言道:“民国嘛,那本就是新旧交替的时代,只有破除封建才能好好发展。”

......

民国,知识分子们都在激烈讨论着,他们看了光幕,如今心中都有启发,对于传统,也应该要做的是取其精华,不应该全盘否定才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