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万万没想到,竟被古人围观了日常 > 第219章 慈禧和光绪2

{慈安死后,慈禧总揽大权。

光绪十年,慈禧发动第三次政变,将恭亲王为首的军机处大臣全部罢免。

随着光绪帝长大,慈禧也感受到自己的权力在逐渐受到威胁。

光绪十四年,即1888年,慈禧将亲弟的女儿指定为光绪的皇后,也就是后面的隆裕太后,同时入宫的还有瑾嫔和珍嫔。

但光绪对这门婚事是抗拒的,专宠的是珍妃}

想到这光绪的结局,前朝的观众们不少都同情了,反抗没用,最后就是被毒死的下场。

帝王们也在看,在他们看来,这光绪的手段还是太浅了,和对方掰腕子,简直就是以卵击石。

原本老神在在的雍正,脸一下拉长了,他设立的军机处,结果所有大臣都被慈禧给罢免,是没了还是要大换血?

{…1889年2月,慈禧撤帘归政,但归政后,朝中事务依旧要经过她的手。

1894年6月,甲午战争爆发,中外都认为清朝会胜。

这场战争,光绪和慈禧倒是统一的,都主战。

这一年还是慈禧的60大寿,要在颐和园举行盛大庆典,当有人提议将一部分开销用作军费,慈禧怒斥。

随着清军接连战败,慈禧改变想法了,支持朝中的求和派。

随着局势越来越紧张,她的生日也只能在宫中度过了...}

各朝观众之前虽然也知道了,但现在再次听到,心中的火气依旧上窜,都火烧眉毛了,这老婆子还顾着她的生日宴,如何不叫人生气。

“说起来都没脸,当所有人都觉得不可能输的时候,结果竟然失败了。”

“谁说不是,可想而知对于国内外是什么样的反应。”

“那些洋人会更加轻视,更加觉得软弱可欺,后面的战争就接踵而来。”

……

清朝的皇帝们是最感觉脸上臊的慌,应该说光幕开启后,随时都在丢人。

道光皇帝已经下定决心,绝对禁止那拉氏入宫,现在也必须要提升军队实力,一切都要破釜沉舟,他无法就这样等待历史重演。

{随着旅顺失守,主战派和主和派的斗争愈发激烈。

1895年正月,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急,在变法派的影响下,光绪帝决心变法。

随着变法的诏书接连下发,守旧派也急了,请慈禧出面制止...

当时脚盆鸡的前首相伊藤,已经抵达了京师,光绪准备接见他。}

老祖宗们都懵圈了,什么?这和脚盆鸡有什么关系?一时间所有人都在议论。

民国的百姓们了解的不多,但一部分先辈是知道变法内容的,有些东西的确是超前的。

{变法派认为,外患之首是毛熊,对领土贪得无厌。

至于脚盆鸡,同文同种,加上脚盆鸡对变法者们频频示好,从远东格局上,在防御毛熊上还有共同的利益。

不仅主张将新蒙藏卖给毛熊和约翰牛,用来偿还债务并支持变法,还向光绪提议让伊藤来担任变法顾问…

这次伊藤来访的目的是支持变法,并和光绪商量合邦的事情。

这是个什么事情呢,就是让列强派大使协同处理清朝内务,插手清廷朝政,光绪帝被说服了。

守旧派坚决反对,就在三年前还是伊藤和清廷签订的条约,如今仇人要掌握国家变法的权柄,大多数官员情感上是不能接受的。

在后面观望的慈禧也坐不住了,9月19日急急忙忙回到紫禁城。

于是9月20日光绪接待了伊藤,21日凌晨,慈禧发动政变...}

老祖宗们:!!!

这这这,前朝的观众们都坐不住了,看着光幕,所有人的表情都那么惊愕。

尤其是他们都知道后面这些倭寇干的事,恨得咬牙切齿,心中更郁闷,突然似乎对慈禧以后毒死光绪猜到些原因了。

嬴政皱着眉,只怕当时的人还认为战败是偶然,当然能想要寻找方法救国的想法是好的,但就是不切实际。

刘彻的表情一言难尽,这些想法实在是匪夷所思。

李世民沉思了片刻摇头叹息,这洋人挖的坑啊,要小心,就这么跳进去了,里面还有一国之君。

连清朝皇帝们此时都不得不感慨一声...

民国的老百姓们现在都知道,列强都不能信任,那都是一群豺狼。

{...总之历史有局限性,工业国家的降维打压已经把人打懵了。

国家还处在危亡之际,对于当时的一部分知识分子能有大胆创新的精神,虽然超前了些,但出发点是好的,也代表了一部分国人已经觉醒,这点还是很值得赞扬的。

在变法失败后,慈禧打算除掉光绪了,要另立新帝。

1899年,慈禧直接召开御前会议,以光绪帝的名义封端王载漪的儿子溥儁(jun第四声)为皇储,并准备在庚子年(1900年)元旦,举行禅位典礼。

不过慈禧的决定遭到所有人反对,甚至连各国的公使知道后,都联合起来警告慈禧,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前朝的观众们已经看的出来了,慈禧和光绪之间的关系已经不是一般差,而是都撕破脸了,何况皇帝都被囚禁了,都这种时候了,毒死光绪看起来也正常,多种原因作用之下。

但老祖宗们也感觉很憋屈啊,虽然不喜欢老婆子,但是光绪帝的政治能力同样过于薄弱,看事情都不通透,如果洋人插手到内政,那已经不是独立的国家了。

民国的观众们看着光幕上那段历史,虽然时间没有过去多久远,但却给人一有种恍如隔世的感受。

{...在19世纪下半叶,大批西方传教士进入东方。

但他们的到来,不仅是大肆侵占土地,还欺压当地百姓。

于是,诸多民间组织兴起,他们率领百姓攻打教堂、驱逐这些传教士...

而慈禧也一直处在要不要镇压的矛盾中,但洋人可不接受清廷模棱两可的态度。

1900年初,这场运动越演越烈,已经扩展到了京津一带,洋人紧张啊,就要求清廷必须剿灭义和团...

6月9日,列强决定调遣大部队进京,与此同时,大批团民涌入京师。

眼看局势不可控,6月13日,慈禧一边备战,边镇压义和团以取得列强原谅。

列强以剿灭义和团的名义,发动侵略战争。

7月14日,联军完全占领了天津,8月4日往京师挺进,16日完全占领京师...}

老祖宗们看得很愤怒,你弱,所以干什么都是错的,这就是别人的强盗逻辑,哪怕一开始的原因是因为对方欺负了你,但你还不能打回去,因为你实力不够。

历代雄主们都感觉很窝囊,憋屈啊。

{...1908年,74岁的慈禧出现了生病的情况,且病情在恶化。

同年的11月14日,光绪帝驾崩。

光绪没有子嗣,于是光绪的侄子、年仅3岁的溥仪被立为继承人,他的父亲载沣摄政,慈禧为太皇太后。

处理完这些后,11月15日,慈禧病逝,和光绪前后相差一天。

关于光绪帝的死,历史上记载有很多说法。

1980年,考古队通过对光绪遗骸进行检测,发现他死于砒霜中毒,虽然没有确凿证据指向慈禧,但可能性极高。

至于慈禧快死的时候,为什么要杀光绪,大概也是出于政治考量。

当时的光绪也才三十多岁的年纪,慈禧作为一个老政客,她很清楚自己还活着的时候尚能压制光绪,但她死后就没办法了}

祖辈们:...咋把人挖出来了。

这样一看,老祖宗们感觉自己浑身凉飕飕的。

达官贵人、王侯将相,看着光幕是欲言又止,就怕啥时候自己也被挖出来了,他们的墓葬都是有规模的,可能性极高。

刘贺倒是已经不需要提心吊胆了,他已经知道自己被出土了。

老百姓们还在八卦,到底是不是慈禧毒死了皇帝。

民国的观众们倒是觉得这未必不是好事,要是光绪一直活着,还不知道以他的理念会发生什么情况。

刘晓希点开评论,心中五味杂陈。

【脚盆鸡都要开心死了,不用费一兵一卒,就可以实现共荣】

【虽然慈禧被评价为一代妖后,但政治手腕还是有两下子】

【历史太复杂了,课本上都是挑一些正向的,肯定的也是他们救亡图存的努力和慷慨赴死的精神】

【当时的国人都是懵的,没有上帝视角,读书人的思想出现偏激和极端也算正常,重要的是他们的改良精神,激励后人在不断探索新道路】

【慈禧为什么杀光绪,光绪改革都准备和扶桑合并,还打算卖地给列强,已经被西方忽悠瘸了,实在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

【他们想让国家变强大,只是思想局限性太大了,不过好歹是先驱,道路也是不断探索出来的】

......

光幕下

原本一些在批评的声音也渐渐停止了,看到后世人的讨论,不少读人也红着脸有了更多的思考,他们还不如孩子。

想到后世的近代发展历程,老祖宗们都知道一路走来不容易。

教书先生想了想也在和学生们解释,毕竟孩子们太小了,怕他们不太懂,“大概是有一点病急乱投医的情况,但我们也不能用超前的眼光去看...”

读书人边感慨着,“唉,降维打击是肯定的,就像是咱现在还在处在封建时代,后世已经日新月异,只怕距离去往其他星球生活也不远了。”

大叔颇为赞同,“不错了,都知道要改变救国,总比固执己见的好。”

少年笑着道:“若是我啊,只怕都没这么大的胆识和魄力。”

......

嬴政颇为欣赏后世人的言论,大秦现在也是有后世在指路,否则真叫他们自己闯,大概还是跟以前一样,毕竟谁能想到后世的义务教育、航天工程这些内容啊,现在也是在抄作业。

清朝皇帝们沉默,慈禧死了,三岁的幼帝登基,几年后清朝灭亡,他们一时间也不知道光绪死了好还是活着好...

先辈们很欣慰后人看问题都会站在两面,也许对于孩子们来说过于荒诞,但也是因为后世已经摸索到了一条最正确的道路,回头来看就会觉得不切实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