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中心的设备调试已进入最后阶段,厂房里弥漫着新机器和原料的混合气味。黎曼卿正在检查流水线运行情况,李晓峰拿着一份文件匆匆走来,脸色凝重。
“黎阿姨,绿途冷链正式发来了调价通知。”
他将文件递给黎曼卿:
“运费上调50%,即日生效。理由是‘运营成本增加和市场行情变化’。”
黎曼卿扫了一眼文件,眼神渐冷:
“王副总那边联系过了吗?”
“联系了,但这次他态度很强硬,说这是总部的决定,他无能为力。”
李晓峰压低声音:
“不过我打听到一个消息,绿途的区域副总张建明最近换了辆新车,据说价值百万。”
黎曼卿的手指在文件上轻轻敲击:
“哦?这么巧?刚给我们涨价,他就换车?”
“而且...”
李晓峰犹豫了一下:
“有员工私下说,看到文渊集团的高助理前几天和张建明一起吃饭。”
黎曼卿眼中闪过一丝锐光:
“看来高程这次学聪明了,知道通过正规渠道下手。”
她立即召集核心团队开会。会议室里,气氛凝重。
“物流成本增加50%,我们的利润空间将被压缩到临界点。”
李晓峰分析道:
“特别是高端产品线,本来利润率就控制在合理范围,这一涨价很可能导致亏损。”
李叔拍案而起:
“这不是明抢吗?我们可是签了年度合同的!”
“合同有条款允许对方在‘特殊情况下’调整价格。”
黎曼卿冷静地说:
“关键是证明这个‘特殊情况’是人为制造的!”
她迅速做出部署:
“晓峰,你立即做三件事:第一,让陈朗律师发函,要求绿途提供成本上涨的详细说明和依据;第二,联系赵霆轩,请他帮忙调查张建明的背景和近期动态;第三,悄悄接触绿途内部员工,特别是对张建明不满的人。”
她又转向小陈:
“你带内容团队,准备一篇关于中小企业供应链困境的深度报道,但先不要发布,等我指令。”
团队分头行动。黎曼卿则亲自给顾泽楷打电话:
“顾教授,您对绿途冷链了解多少?”
电话那头的顾泽楷沉吟片刻:
“绿途是行业老二,一直想超越龙头。张建明这个人...风评不太好,据说很贪,但业务能力确实强,所以一直没人动他。”
“如果他被收买来对付我们,总部会是什么态度?”
黎曼卿直接问。
顾泽楷顿了顿:
“如果证据确凿,总部肯定会处理。毕竟文渊集团也是他们的竞争对手,帮竞争对手打压客户是行业大忌。”
就在这时,李晓峰急匆匆进来:
“黎阿姨,赵总来消息了!”
赵霆轩的效率惊人,短短几小时就拿到了关键情报:
“老师,查到了。张建明上个月确实收了文渊集团的好处,通过他小姨子的公司走账,总共八十万。此外,高程承诺事成后把他挖到文渊担任物流总监。”
黎曼卿眼神锐利:
“证据能拿到吗?”
“正在想办法。”
赵霆轩说:
“张建明的助理可能是个突破口。据说最近经常挨骂,对公司待遇也不满。”
黎曼卿沉思片刻:
“霆轩,帮我约绿途的董事长见面。就以...老同学叙旧的名义。”
“明白。”
赵霆轩心领神会:
“我这就安排。”
第二天,在省城一家高档茶馆的雅间里,黎曼卿见到了绿途冷链的董事长李建国。赵霆轩作陪,气氛看似轻松,实则暗流涌动。
“李董,久仰。”
黎曼卿不卑不亢地握手:
“感谢您在百忙中抽空见面。”
李建国五十多岁,气质儒雅,但眼神犀利:
“黎总客气了。霆轩是我的老同学,他的老师就是我的老师。”
寒暄过后,黎曼卿直奔主题:
“李董,我今天来,是想反映一个可能影响绿途声誉的情况。”
她将张建明收取文渊集团好处费的证据复印件轻轻推到对方面前。
李建国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他仔细看着文件,手指无意识地敲击桌面:
“这些证据...”
“绝对可靠!”
黎曼卿接口道:
“我们已经核实过。文渊集团通过第三方公司转账,承诺事成后挖走张建明。这不仅违反职业道德,更严重损害了绿途的利益。”
黎曼卿又补充道:
“李董,文渊集团一直是绿途的竞争对手吧?帮助竞争对手打压自己的客户,这种行为如果传出去...”
她没有说下去,但意思再明白不过了。
李建国沉默良久,终于开口:
“黎总想要什么?”
“第一,立即终止不正当的涨价行为,按原合同执行;第二,处理张建明,以儆效尤;第三,”
黎曼卿目光坚定:
“绿途需要给我们一个书面保证,确保今后不会再发生类似事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