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产品博览会在省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
清晨的阳光透过巨大的玻璃幕墙,洒在光洁如镜的地面上。主会场人声鼎沸,各展区装饰华丽,灯光璀璨。大型农业企业的展位占据着最佳位置,巨大的LED屏幕滚动播放着宣传片,专业的模特和销售人员身着统一制服,笑容可掬地迎接往来宾客。
相比之下,的展位如同灰姑娘般不起眼——位于展厅最偏僻的西北角,靠近紧急出口和人流稀少的通道。展位设计简洁到近乎朴素,原木色的背景板上,两个大字低调而有力,下方一行小字:源自云岭的自然馈赠。
展台上整齐陈列着产品:晶莹剔透的琥珀色菌菇干货、大小均匀的禽蛋、手工编制的竹制包装...品质上乘,却因位置偏僻而少人问津。
这位置也太差了吧?
电商小组的小陈嘟囔着,看着远处主通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
组委会是不是故意的?
李晓峰强打精神:
别抱怨了,黎阿姨说过,位置不重要,产品会说话。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寥寥几个路过他们展位的观众也只是瞥一眼就匆匆离开,团队的士气开始低落。就连一向乐观的张建军也皱起了眉头:
这样下去不行啊,咱们大老远跑来,不能就这么干等着。
黎曼卿冷静地观察着会场布局和人流走向,脸上不见丝毫焦虑。她早已预料到这种情况——无论是展位安排上的特殊照顾,还是初期的冷遇。
晓峰,按计划进行。
她轻声吩咐:
启动直播,镜头对准产品细节和手工展示区。小陈,你把我们带来的试吃品摆出来,切成最小份,确保经过的人都能尝到。
她又转向几位跟着来的老匠人:
赵师傅,麻烦您和几位老师傅现场演示竹编工艺,让城里人看看什么是真正的手工。
指令清晰而从容,团队立刻行动起来。
很快,展位前出现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几位白发苍苍的老匠人坐在展台旁,灵巧的手指翻飞,竹条在他们手中仿佛有了生命,逐渐变成精美的包装篮。这一幕吸引了不少路过观众的注意。
哇,看那些老爷爷的手艺!
一个年轻女孩拉着同伴驻足观看,拿出手机拍照。
与此同时,李晓峰带领的直播小组已经开始工作。小陈举着手机,用活泼生动的语言介绍着产品:
家人们看过来,这是我们云岭村特有的赤松茸,完全野生生长,人工采摘,自然晾干...再看这个鸡蛋,是我们散养在山林的土鸡所产,蛋黄颜色特别深,营养价值非常高...
直播间的观众数量起初不多,但随着内容的有趣和真实,逐渐开始增长。
黎曼卿则整理了一下衣襟,主动走出展位。她今天穿着一身剪裁得体的深蓝色中式套装,既显专业又不失温婉,银发在脑后挽成一个简洁的发髻,气质卓然。
她并不像其他展位的销售人员那样主动拉扯顾客,而是从容地站在通道旁,目光敏锐地识别着可能的专业买家。
很快,她注意到一位中年男子在每个展位前停留时间较长,仔细查看产品标签,不时做笔记——这很可能是专业采购商。
您好,对我们的产品感兴趣吗?
黎曼卿走上前,声音温和而有分寸。
男子抬头,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似乎没料到这个偏僻展位会有如此气质的负责人。他看了一眼展位名称:
涅盘?没听说过。
我们是新品牌,但产品质量有绝对自信。
黎曼卿微笑着递上一份产品资料:
特别是我们的菌菇类产品,富含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检测报告在这里。
男子接过资料,漫不经心地翻看,直到目光停留在检测数据上,表情逐渐认真起来:
这个多糖含量...确实比普通产品高不少。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生长环境、采摘时机、干燥工艺,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黎曼卿从容解释:
我们的菌菇全部来自云岭山深处,人工采摘确保完整性,低温干燥保留活性成分...
她不仅介绍了产品特点,还讲述了云岭村的自然环境、村民的匠心精神,将一个产品的背后故事娓娓道来。男子听得入神,不时点头。
嗯,很有意思。
最后他拿出名片:
自然优选的采购经理,展会结束后我想去你们基地看看。
随时欢迎。
黎曼卿双手接过名片,也递上自己的联系方式。
刚送走这位采购经理,黎曼卿注意到另一拨人正向这边走来。其中一位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格外显眼,旁边跟着几个中国助手模样的人。她敏锐地察觉到这可能是个重要机会。
果然,这组人在经过展位时慢下了脚步。外国人对展台上的竹编包装表现出浓厚兴趣,拿起一个仔细端详。
黎曼卿自然地用英语问候:
您好,喜欢我们的手工包装吗?
外国人惊讶地抬头,显然没料到在这个偏远展位有人能说如此流利的英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