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首战告捷的喜悦如同陈年佳酿的醇香,在云岭村的街巷间萦绕了整整七日。这股振奋人心的气息不仅浸润着每个参与者的肺腑,更化作村民们眼角眉梢藏不住的笑意。当印着鲜红印章的奖金信封被郑重交到每位社员手中时,那种沉甸甸的获得感远比任何华而不实的表扬更具震撼力——赵寡妇攥着比往年半年收成还多的钞票,布满老茧的手指微微发颤;王麻子把信封在衣襟上反复擦拭,眼眶泛红却硬是憋着没让眼泪掉下来;就连平日里最沉默寡言的李叔,也捧着那叠带着油墨香的纸币,像捧着什么稀世珍宝似的反复摩挲,嘴角的褶皱里都盛满了笑意。
这场胜利带来的不仅是物质上的丰厚回报,更让村民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往日弯腰驼背的庄稼汉们如今个个挺直了脊梁,说话时底气十足,连嗓门都不自觉地提高了八度。那些曾经抱着胳膊冷眼旁观,甚至当众嘲讽妇女当家必败的刺头们,此刻看向黎曼卿和老宅的眼神里,都多了几分真心的敬畏与藏不住的艳羡。他们终于明白,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子带领的合作社,确实能改变云岭村的命运。
趁着这股士气高涨的东风,黎曼卿不失时机地召开了合作社成立以来的首次正式分红大会暨阶段总结会。会议地点依然选在承载着几代人记忆的打谷场,但此刻的氛围与三个月前那个风雨交加的筹备会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村民们不再挤在屋檐下窃窃私语,而是整齐有序地坐在新搭建的主席台前;往日尘土飞扬的晒谷场被打扫得一尘不染,四周还特意插上了象征丰收的红绸彩带。
会议由村支书张建军亲自主持,这位平日里不苟言笑的老党员,此刻脸上始终洋溢着掩不住的欣慰笑容。李晓峰捧着厚厚的账本站在麦克风前,虽然因为紧张不自觉地揪着衣角,但报起数字来却条理分明:详细列出了栖云堂订单从采购、生产到运输的全流程收支明细,精确计算出每枚鸡蛋产生的净利润,最后按照合作社章程公布的各家分红数额更是引得现场一片惊呼。当听到自己名下的数字比预期还要高出两成时,赵寡妇激动得差点打翻旁边的搪瓷缸;王麻子使劲拍着大腿直呼**万岁;就连最挑剔的李婶也频频点头,脸上的皱纹都舒展了不少。
面对此情此景,黎曼卿却格外清醒。她没有像某些干部那样把功劳都揽在自己身上,而是动情地说道:
这份成绩单属于在场的每一位乡亲。
她特别点名表扬了李叔铁面无私的品质——这位老党员坚持每天凌晨四点到场监督生产,哪怕亲侄子想偷工减料也被他当场制止;提到了李晓峰这些日子的奔波辛劳——为了谈下这个优质订单,这个年轻人硬是在省城客户门口蹲守了三天;更不忘记感谢每位农户的辛勤付出——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头,大家都严格按照标准喂养蛋鸡。这些发自肺腑的肯定,让这些朴实的庄稼汉第一次真切感受到,自己的劳动被如此郑重地尊重。
乡亲们,我们今天分红的不仅仅是鸡蛋钱,
黎曼卿的声音清亮而坚定,穿透了打谷场上此起彼伏的议论声:
我们是在共同经营一份事业,一份能让云岭村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让家家户户的小日子越过越红火的事业!
她环视着台下渐渐安静下来的村民,目光灼灼地说道:
今天的成功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只要我们继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严把质量关,守护好这块金字招牌,未来的路必定会越走越宽广!
这番朴实无华却直击心灵的讲话,让在场每个人都热血沸腾。一种前所未有的集体荣誉感在人群中蔓延开来——他们突然意识到,自己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个体农户,而是云岭合作社这个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正如黎曼卿所说,从此以后,合作社的荣辱与每个家庭息息相关,真正实现了古人所说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这场分红大会带来的凝聚力提升远超预期。当会议结束,村民们三三两两结伴回家时,田间地头随处都能听到关于明年扩大生产的讨论。更让人欣喜的是,连原本对合作社持怀疑态度的几户人家,也主动找到黎曼卿询问入社事宜。团队的向心力,在这实实在在的利益共享和共同愿景中,得到了空前的强化。
然而就在众人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时,黎曼卿的目光却落在角落里那个始终低着头的瘦小身影上——刘老四。这个曾经的养鸡大户这些天如同霜打的茄子,往日里总爱蹲在村口侃大山的他,现在连家门都不愿多出。每当看到别人兴高采烈地领取分红,他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里就会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既有悔恨,又有不甘,更多的是拉不下脸来求人的倔强。
老四,
会议结束后,黎曼卿特意叫住了正准备悄悄溜走的刘老四,语气平静得听不出喜怒:
听说你家的鸡场改造工程,应该快完工了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