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雨依旧缠绵,将云岭村笼罩在一片灰蒙蒙的水汽之中。坡地上,覆盖着厚厚稻草的发酵堆像一头蛰伏的巨兽,无声地对抗着突如其来的寒潮。
顾泽楷带来的高效发酵菌剂被小心地拌入堆体重新翻开的温热内部。他亲自示范,动作熟练而精准,一边操作一边向黎曼卿和李叔讲解着关键要点:
“……菌剂活化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现在堆心温度还能维持,正是最佳时机。拌匀后重新堆垛,压实,但通气孔必须保留……接下来48小时是关键,温度必须重新升起来,否则这批菌剂也无力回天。”
他的声音平和而清晰,带着一种学者特有的严谨,却又没有丝毫说教感,仿佛只是在陈述一个再自然不过的事实。雨水顺着他雨衣的帽檐滴落,他却浑然不觉,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眼前的有机堆料上。
黎曼卿站在一旁,仔细听着,默默记下每一个细节。李叔更是如同小学生般认真,不住地点头,看着顾泽楷的眼神里充满了信赖甚至崇拜。教授亲自冒雨前来救急,这对于一辈子跟土地打交道的他来说,是了不得的情分和面子。
添加完菌剂,重新处理好发酵堆,顾泽楷又和李叔一起,利用他带来的塑料膜和支撑杆,在发酵堆上方搭建了一个极其简易却有效的遮雨棚,至少保证了不再有冰冷的雨水直接渗入。
做完这一切,顾泽楷才直起身,轻轻吁了口气,额角已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
“应该差不多了。接下来就是密切监测温度。”
他脱下沾满泥浆的手套,看向黎曼卿
“黎女士,这边暂时只能这样。我们回去等消息吧,这里交给李哥就行。”
黎曼卿点点头,对李叔又嘱咐了几句监测的要点,这才和顾泽楷一前一后走下坡地。
泥泞的小路湿滑难行。黎曼卿穿着胶鞋,走得小心翼翼。走在前面的顾泽楷似乎察觉到了,刻意放慢了脚步,偶尔在一些特别滑溜的地方,会很自然地停下,伸手虚扶一下旁边的树干或石头,看似无意,却总能恰好在她需要借力的时候提供一个支点。
这种不动声色的体贴,让黎曼卿心中微暖,又有些许不易察觉的异样。她早已习惯了独自行走,独自面对一切风雨,这种细微的照顾,对她而言既陌生,又……并不令人排斥。
两人沉默地走了一段,气氛却并不尴尬,反而有种并肩应对困难后的默契与平静。
回到老宅院门口,顾泽楷停下脚步:
“黎女士,我就不过多打扰了。菌剂的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我晚点整理一份详细的电子版发给你。如果温度监测有任何异常,随时给我打电话。”
“顾教授,”
黎曼卿叫住他,语气真诚:
“今天真的非常感谢您。要不是您及时援手,这批基质恐怕就……”
顾泽楷摆摆手,温和地打断她:
“举手之劳,不必客气。能帮上忙就好。农业就是这样,看天吃饭,突发状况多,互相帮衬是应该的。”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她略显疲惫却依旧清亮的眼睛:
“你也别太担心,只要温度能稳住,这批基质反而会因祸得福,那批菌剂效果很好的。”
他的安慰恰到好处,没有过度热情,却带着一种令人安心的力量。
黎曼卿再次道谢。顾泽楷笑了笑,转身走向停在村口的车,身影很快消失在雨幕中。
黎曼卿站在院门口,望着车子离开的方向,久久未动。雨水敲打着伞面,发出单调而宁静的声响。顾泽楷的突然介入,像一颗投入她沉寂心湖的石子,漾开了一圈细微的涟漪。他的专业、沉稳、以及那份不着痕迹的关怀,都与她过往世界里那些充满算计和利益交换的人际关系截然不同。
这是一种……久违的,属于正常世界的温暖和踏实。
但她很快收敛了心神。温暖固然令人贪恋,却并非她此刻生活的主题。复仇的业火仍在心底燃烧,技术的壁垒刚刚显现其狰狞,暗处的冷箭也不知何时会再次射来。
她转身走进院子,关上门,将风雨隔绝在外。
换下湿衣服,她立刻开始工作。首先联系李晓峰,询问论坛风波后续。得知恶意帖子已删,舆论向好,她稍稍放心,但依旧提醒他保持警惕,持续关注网络动态。
然后,她将所有注意力都投向了坡地。每隔两小时,她就会打电话给李叔,询问堆心温度的变化。时间在焦灼的等待中缓慢流逝。
添加菌剂后的第一个两小时,温度没有变化。 第二个两小时,上升了0.5度。 第四个两小时,上升了1度! 第六个小时,温度计显示,堆心温度回升到了45度,并且还在缓慢而坚定地爬升!
电话里,李叔的声音激动得发颤:
“热了!黎妹子!又热起来了!烫手了!”
黎曼卿紧绷的心弦终于松弛下来,一股巨大的欣慰感涌上心头。成功了!技术的难关,在顾泽楷的关键帮助下,被成功攻克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