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号如同一滴融入沸腾钢水的墨汁,悄无声息地悬浮在“熔炉遗骸”行星赤道巨型裂谷上方约十公里的高度。
狂暴恒星的灼目光芒被行星扭曲的磁场和稀薄却致命的电离层折射、散射,在裂谷深处投下变幻莫测、如同地狱熔炉内部跳动的光影。
下方,是金属山脉狰狞的棱角、深不见底仿佛通往星球核心的裂缝,以及弥漫在高温空气中、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剧毒尘埃。
舰桥内,王座上的林阳如同雕像,只有锐利的目光在全息沙盘上快速扫视。
沙盘经过星雅多重降噪和特征增强处理,勉强勾勒出下方复杂的地形轮廓和那些微弱却持续的生命信号源——
它们如同黑暗森林中潜伏的萤火,在能量扫描的“视野”中若隐若现,大多聚集在裂谷底部相对“凉爽”的阴影区或金属矿脉附近的洞穴系统中。
“地表环境分析完毕,”星雅冰冷的播报直接直接回荡在林阳的意识,高效而精准,“平均温度摄氏一千八百五十度,局部热点超过两千二。
强伽马射线、高能粒子流、金属蒸汽毒性……
常规碳基生命无法存活。目标生命体形态推断:能量生物或高度金属化硅基结构可能性最大。
‘零素合金’核心矿脉位于裂谷下方约七公里处,地质结构极不稳定,能量读数异常活跃。”
林阳的视线扫过舰桥外那壮丽而致命的恒星喷发景象,再落回脚下这颗在毁灭边缘挣扎的行星。“那它们如何生存?”他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探究的。
“这正是需要探索的核心,星球上有某种干扰存在,探测器没办法获取更精确的扫描数据。”
星雅回应,“舰体当前静默模式维持极限,建议:离舰潜入,获取样本并探查生命及防御机制。
‘星殛之壁’系统可提供短时环境防护,但无法长时间抵御核心区域能量冲击。”
“准备穿梭舱。‘星尘’探测器持续监控生命信号和能量波动。”林阳起身,暗蓝的金属王座从身下无声滑开。
他径直走向舰桥后方,那里,一道幽蓝的光门无声开启,通向装备整备区。
星雅眼中光芒微微波动,无形的指令瞬间传遍舰体。
片刻后,一艘仅比林阳的星刃装甲略大、通体覆盖着与起源号同源暗蓝哑光装甲、
表面能量导流槽完全熄灭的梭形飞行器,如同剥落的影子,从起源号腹部悄然分离,向着下方那如同星球巨大伤疤的裂谷滑落。
穿梭舱内部,林阳身着同样哑光质感的贴身作战服,关节和要害部位覆盖着微型化的“星殛之壁”装甲模块,
面部被全覆盖式头盔遮蔽,只露出锐利如鹰的双眸,他本来想直接用星刃装甲下去的,但星雅提醒他下面的环境复杂,星刃不适合使用。
他身旁,悬浮着一个拳头大小、由流动星光构成的棱锥体——那是星雅的一个高度凝练的分身意识载体,既是向导也是武器。
穿梭舱以近乎自由落体的速度,沿着裂谷陡峭的金属崖壁悄无声息地下降。
狂暴恒星的光芒被高耸的崖壁阻挡,裂谷深处陷入一种诡异的、弥漫着暗红色辉光的半黑暗。
温度急剧升高,穿梭舱外壳与稀薄电离大气摩擦,发出沉闷的低吼,但被“星殛之壁”完美隔绝。
舷窗外,是快速掠过的、被高温和强辐射扭曲得如同抽象雕塑的金属地貌。
当高度降至裂谷中部时,林阳的目光骤然一凝。
“放大左侧崖壁,坐标G7区域。”他的指令通过神经链接直达星雅分身。
全息投影在头盔面罩内展开。那是一片看似普通的、颜色略深的巨大“岩石”区域,突兀地镶嵌在金属崖壁上,绵延数公里。
然而,在星雅分身的高精度被动扫描和光谱分析下,其伪装被无情撕开。那根本不是什么岩石!
其表面覆盖着极其先进的拟态材料,模拟着周围熔融金属冷却后的形态和能量辐射特征。
但内部结构清晰显示:那是密密麻麻、排列整齐的巨型能量炮阵列基座!
粗大的能量导管如同巨树的根系,深深扎入崖壁深处。
更令人心惊的是,在炮阵基座下方,探测到规模更加庞大、结构复杂的能量场发生器网络,其能量回路的复杂度和功率,远超人类文明所能理解的范畴!
“高能定向武器阵列……行星级护盾发生器节点!”星雅分身冰冷的声音带着一丝凝重,
“扫描显示,整个赤道裂谷带,遍布此类结构!它们构成一个环绕行星赤道的巨型能量矩阵!”
林阳瞬间明白了。为什么这颗距离狂暴恒星如此之近、环境堪比炼狱的行星没有彻底熔化?为什么还能存在生命?
正是依靠这遍布赤道、伪装得天衣无缝的巨型护盾发生器!
它像一个无形的能量穹顶,在行星朝向恒星的那一面,硬生生地撑开了一片相对“温和”的生存空间,抵御着那足以汽化星辰的恐怖能量喷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