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雯雯的生活节奏也随之悄然改变。不再总是悠闲地在家中等候黄昏,而是常常与黄德山一样,在晨光熹微中便驱车出门。
案头堆积的文件、接连不断的会议、需要亲自把关的艺人最终面试、以及飞往各地视察地块和项目的行程,占据了她绝大部分时间。
甚至有些周末,当黄德山难得没有公务在家陪女儿时,她也需要去公司处理一些紧急事务。
然而,这种同样变得忙碌的“早出晚归”,非但没有造成他们之间的隔阂,反而催生出一种新的平衡与融洽。
黄德山对此展现了出乎意料的理解与支持。他欣赏有事业心、有能力的女人,尤其这个女人是赵雯雯。
他深深知道,她绝非笼中金丝雀。
如今,她在商业领域开疆拓土,那份魄力与智慧,与他执掌千军万马虽有不同,内核却同样是对权力和局面的掌控。这让他对她,除了男人对女人的爱意与占有,更添了一份同为“掌控者”的尊重。
晚上,当两人先后回到家,往往已是华灯璀璨。
有时是赵雯雯先到,有时是黄德山。他们会一起看看已经睡着的孩子们,然后在餐厅里享用一顿迟来的晚餐,席间交流几句各自领域不涉机密的趣闻或烦恼。
他不再会因为她晚归而流露出不悦,她也不会因为他突然的军务而抱怨。
他依然会给她带小礼物,只是频率或许不如以往每日一次,但每次出差或路过她喜欢的店铺,总会记得。
而她,也会在忙碌的间隙,为他留意一些品质极佳的茶叶或是合身的便服。
他们之间,少了些最初那种充满张力的激情碰撞,却多了份细水长流的默契与温情。
像是两条曾经汹涌奔流的大河,在历经曲折后,终于汇入同一片宽阔的江面,水流平缓而深沉,彼此交融,共同向着更远的方向奔去。
深秋的京城,邹春兰带着宅泽嘉去探望太爷爷和太奶奶,因为京城最近有星河传媒的海选,赵雯雯就也跟着一起来了京城。
邹春兰带着孩子去玉泉山了,赵雯雯则去海选现场观摩。
星河传媒的演员海选现场设在了一家老牌五星酒店的宴会厅。
长长的队伍从厅内蜿蜒至走廊,怀揣明星梦的少男少女们紧张地整理着衣装,低声背诵着准备的台词。
工作人员看见董事长亲自来了,赶忙把评委席正中间的位置让出来,赵雯雯和林峰坐下。
“有好苗子吗?”赵雯雯问旁边的工作人员。
“回赵董,暂时还没有看到特别出众的。”
那工作人员略显疲惫地揉了揉眉心,连续几天的海选,见多了或矫揉造作或空洞无物的表演,几乎让他们对这次大规模选拔失去耐心。
“下一位,苏言。”工作人员念出名字。
一个身影应声走上舞台中央。
宴会厅里细微的嘈杂声,霎时间低了下去。就连见惯俊男靓女的赵雯雯,也在那一刻不自觉地坐直了身子。
那是一个看起来不过十**岁的少年,身形略有些清瘦,但身高足够高、身型也挺拔,穿着最简单的白衬衫和洗得发白的牛仔裤。
但他的脸——异常的俊美,那是种超越了性别的、极具冲击力的美。
皮肤白皙,五官的每一处线条都仿佛是造物主精心雕琢,多一分则浓,少一分则淡。
尤其那双眼睛。长得极好看的剑眉下面,眼睛微微的内双,黑白分明,澄澈却又像蒙着一层薄雾,带着一种易碎的疏离和清纯感。
他站在那里,不需要任何台词和动作,本身就已成风景。
“开始你的表演。”旁边的副导演提醒道。
少年点了点头,表演了一段指定的独白。
平心而论,他的台词功底尚显青涩,表演中也带着未经雕琢的稚嫩。但奇妙的是,当他沉浸在角色情绪中时,那张过分出众的脸非但没有削弱表演,反而赋予了一种极强的、令人心碎的共情力。
表演结束,少年微微鞠躬,安静地等待评判。
其他评委交头接耳,意见不一。有的认为潜力巨大,值得培养;有的则认为技巧太过欠缺,是块顽石。
最终,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赵雯雯。
赵雯雯的目光依旧停留在苏言身上,仿佛要穿透那副完美的皮囊,看清内里的灵魂。片刻后,她拿起笔,在评估表上利落地划下了一个勾。
“签下他。”她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条件按最高标准的新人约给。”
她深知,在娱乐圈,这样级别的外貌是老天爷追着赏饭吃,是万里无一的稀缺资源。
技巧可以磨练,但这种与生俱来的、能让人过目不忘的视觉冲击力,可遇不可求。
几日后,赵雯雯返回沪上。
苏言也来到沪上,成了星河传媒的重点培养对象。
公司为他配备了最好的声乐、台词和形体老师,安排了系统的表演课程。
赵雯雯偶尔去“星河”,会透过练习室的单向玻璃观察他,会向经纪人询问他的近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