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青史她颜:中国古代女性传奇故事 > 金枝玉碎:大唐最跋扈公主的血色挽歌

长安城的三月,总是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春雨洗得清透。景龙四年(710年)的这场雨,却带着刺骨的寒意,淅淅沥沥地打在玄武门的朱漆城楼上,将守兵的甲胄浸出一层冷光。宫城深处的肃章门内,一座极尽奢华的寝殿正灯火通明,殿内熏香缭绕,丝竹之声不绝,与宫外的雨寒形成了两个世界。

安乐公主李裹儿斜倚在铺着蜀锦软垫的胡床上,指尖漫不经心地划过案上一只通体莹白的玉杯。杯中美酒尚冒着热气,映出她鬓边那支累丝嵌宝金凤钗——钗上的明珠足足有拇指大小,在烛火下流转着温润的光,据说这是西域进贡的稀世珍宝,整个大唐也找不出第二颗。她今日穿着一袭石榴红蹙金绣罗裙,裙摆上用金线绣出的凤凰栩栩如生,每一片羽毛都缀着细小的珍珠,走动时便会发出细碎的“沙沙”声,仿佛凤凰振翅欲飞。

“公主,驸马都尉求见。”侍女轻手轻脚地进来,声音压得极低,生怕惊扰了这位主子的兴致。

李裹儿抬眼,眼波流转间带着几分不耐,又夹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让他进来。”

武延秀快步走入,身上还带着外面的雨气。他身着紫色锦袍,面容俊朗,却难掩眉宇间的焦虑。见了李裹儿,他先是躬身行礼,随即上前压低声音道:“公主,方才从内宫传来消息,陛下今日在神龙殿召集群臣,似乎……在商议立储之事。”

“立储?”李裹儿手中的玉杯猛地一顿,酒液溅出几滴,落在她华美的裙摆上,留下深色的印记。她却浑然不觉,猛地坐直身子,眼中闪过一丝厉色,“父皇难道忘了,当初在房州时,他是如何许诺我的?如今他复位掌权,倒是要让那个庶子登上帝位了?”

武延秀连忙上前扶住她的手臂,语气急切:“公主息怒,陛下或许只是一时被群臣蛊惑。但此事非同小可,太平公主那边已经开始联络宗室,若是让临淄王李隆基得了先机,我们……”

“太平公主?李隆基?”李裹儿冷笑一声,猛地甩开武延秀的手,站起身来,裙摆上的珍珠随着她的动作簌簌作响,“一群跳梁小丑罢了!这大唐的江山,本就该是我母后的,将来自然要传到我手中。一个‘皇太女’的名分,父皇还敢不给我?”

她走到殿中那面巨大的菱花镜前,看着镜中艳光四射的自己,眼神逐渐变得狂热。镜中的女子,肌肤胜雪,眉眼如画,正是二八年华,却已执掌宫闱权势多年,连当朝宰相都要对她俯首帖耳。她想起自己这短暂却极尽张扬的一生,从房州泥泞中的卑微诞生,到长安城之巅的呼风唤雨,每一步都踩着旁人的艳羡与畏惧,如今,只差最后一步,她便能成为这天下最尊贵的人——大唐第一位女皇帝。

可她不会想到,这场关于权力的豪赌,最终会将她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那支缀着明珠的金凤钗,终将染上她自己的鲜血,在玄武门的血泊中,见证一段金枝玉叶的覆灭。

唐嗣圣元年(684年),深秋的房州(今湖北房县)早已被寒意笼罩。一辆破旧的驿车在泥泞的官道上艰难前行,车轮碾过坑洼的路面,发出“吱呀吱呀”的哀鸣,仿佛随时都会散架。车帘被寒风掀起一角,露出车内窘迫的景象:韦氏蜷缩在角落,身上只盖着一床打了好几块补丁的旧棉被,脸色苍白如纸,额头上布满细密的汗珠,显然正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她的丈夫,被废黜的唐中宗李显,焦躁地在狭小的车厢内踱步。这位曾经的天子,如今穿着一身粗布衣衫,头发散乱,脸上满是疲惫与惶恐。他不时伸手握住韦氏的手,声音嘶哑地安慰:“阿韦,再忍忍,快到房州治所了,我们就能找个安稳地方落脚了。”

韦氏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握住李显的手:“陛下,我没事,只是……这孩子怕是等不及了。”

话音刚落,一阵剧烈的腹痛袭来,韦氏忍不住闷哼一声,额头上的汗珠滚落下来,浸湿了鬓发。李显顿时慌了神,连忙吩咐车夫:“快!再快些!找个能避雨的地方停下!”

车夫扬鞭催马,可泥泞的道路让马车根本快不起来。不多时,天空下起了淅淅沥沥的秋雨,冰冷的雨水打在车帘上,透着一股刺骨的寒意。韦氏的呼吸越来越急促,李显看着妻子痛苦的模样,急得团团转,却连一块干净的布巾都找不到——他们从长安被贬时,几乎被剥夺了所有财物,如今随身的,只有几件换洗衣物和一些干粮。

“陛下,来不及了,孩子要生了!”韦氏紧紧抓住李显的衣袖,声音微弱却带着决绝。

李显无奈,只能颤抖着手,将自己身上那件还算干净的锦袍(这是他为数不多舍不得丢弃的旧物)铺在车厢的木板上,又找来几块破布,权当接生的用具。他从未做过这样的事,双手不停地发抖,额头上也冒出了冷汗。车厢内空间狭小,光线昏暗,只有车外透进来的一点微光,映照着韦氏痛苦扭曲的脸。

不知过了多久,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划破了雨夜的寂静。李显看着襁褓中那个小小的婴孩,她闭着眼睛,小脸皱巴巴的,因为早产而显得格外瘦弱。韦氏虚弱地喘着气,看着孩子,眼中泛起泪光:“陛下,是个女儿……”

李显小心翼翼地抱起孩子,心中又是欢喜又是酸涩。欢喜的是,他和韦氏在这颠沛流离的日子里,终于有了一个新的牵挂;酸涩的是,这个孩子一出生,就要跟着他们过这种寄人篱下、朝不保夕的日子。他低头看着孩子,发现她因为早产,身上的胎衣还未完全脱落,小小的身体在寒风中微微发抖。李显连忙脱下自己身上的外衣,将孩子紧紧裹在里面,动作轻柔得仿佛怕碰碎了这脆弱的小生命。

“陛下,给孩子取个名字吧。”韦氏轻声说道,眼中满是期待。

李显看着怀中被自己的衣衫紧紧裹住的女儿,又看了看窗外泥泞的道路和冰冷的雨水,心中一阵酸楚,脱口而出:“就叫‘裹儿’吧。李裹儿,从今往后,你就是我们的女儿。”

“裹儿……”韦氏低声重复着这个名字,泪水再次滑落。这个名字,承载着孩子出生时的窘迫与艰难,也寄托着他们夫妻俩在绝境中的一丝希望——他们希望这个孩子能像被紧紧包裹的嫩芽一样,在风雨中顽强地活下去。

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在房州雨夜中,用父亲衣衫包裹着出生的女婴,将来会成为大唐最受宠爱的公主,会拥有比帝王还要奢华的生活,更会搅动起一场席卷宫廷的血雨腥风。

李裹儿的童年,是在房州的困顿与恐惧中度过的。李显被废后,武则天将他贬为庐陵王,安置在房州,后来又辗转均州(今湖北丹江口),长达十四年之久。这十四年里,李显时刻活在恐惧之中,他亲眼目睹了武则天对李唐宗室的残酷打压,一个个皇叔、兄弟被赐死、流放,每当长安有使者前来,他都吓得以为是来赐死自己的,好几次甚至想要自杀,都被韦氏死死拦住。

“陛下,祸福相依,何必如此悲观?若真有赐死的圣旨,我陪你一起死!”韦氏总是这样坚定地对他说,用自己的勇气支撑着李显脆弱的神经。

在这样的环境下,李裹儿渐渐长大。她虽然从小过着清贫的生活,穿的是粗布衣衫,吃的是粗茶淡饭,但父母却将所有的爱都倾注在她身上。李显对这个女儿格外疼爱,因为她的出生,给那段黑暗的岁月带来了一丝光亮;韦氏更是将她视作掌上明珠,无论多么艰难,都要给她最好的。

李裹儿从小就长得十分漂亮,一双大眼睛水灵灵的,像极了韦氏。她聪明伶俐,学什么都快,李显和韦氏教她读书写字,她一学就会,还能出口成章。在房州的那些年,虽然物质匮乏,但有父母的宠爱,李裹儿的童年也算无忧无虑。只是,她从小就听父母说,他们本是长安城里最尊贵的人,是被奸人陷害才落到这般田地。她看着父亲偶尔流露出的失落,看着母亲眼中深藏的不甘,小小的心里便埋下了一颗种子——将来一定要回到长安,要夺回属于他们的一切。

圣历元年(698年),武则天在狄仁杰等大臣的劝说下,终于决定将李显召回长安,立为太子。当李显带着韦氏和李裹儿踏上返回长安的路途时,李裹儿已经十四岁了。坐在疾驰的马车上,看着沿途越来越繁华的景象,李裹儿的心中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她听父亲说,长安城是天下最繁华的地方,有巍峨的宫殿,有穿不完的绫罗绸缎,有吃不尽的山珍海味。她低头看了看自己身上那件洗得发白的布裙,又想起房州那简陋的住处,暗暗发誓:这一次回到长安,她再也不要过那样的苦日子了。

回到长安后,李显被重新立为太子,韦氏也恢复了太子妃的身份。李裹儿作为太子的女儿,被封为安乐郡主。第一次踏入大明宫时,李裹儿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朱红的宫墙高耸入云,金碧辉煌的宫殿连绵不绝,宽阔的御道上铺着光滑的石板,两旁站着身着华丽服饰的宫女太监,每个人都对她躬身行礼,口中尊称“郡主”。那一刻,她才真正明白“尊贵”二字的含义。

武则天对这个失而复得的孙女也十分疼爱。李裹儿生得貌美,又能言善辩,很会讨武则天的欢心。她知道武则天喜欢听奉承话,便时常在武则天面前撒娇卖萌,说些甜言蜜语。武则天晚年偏爱张氏兄弟,李裹儿也从不怠慢,对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毕恭毕敬,时常送上一些奇珍异宝,因此深得张氏兄弟的好感,在宫中的地位也越发稳固。

随着身份的转变,李裹儿的性格也渐渐发生了变化。她不再是那个房州城里穿着粗布衣衫的小女孩,而是长安城中风华绝代的安乐郡主。她开始迷恋上奢华的生活,对服饰、珠宝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她的衣物,必须用最上等的丝绸,绣上最精美的图案,缀上最昂贵的珠宝;她的首饰,必须是稀世珍宝,稍有差池便弃之不用。李显和韦氏对她的要求几乎是有求必应,只要她想要的,哪怕是天上的月亮,他们也会想办法为她摘下来。

长安城里的贵族子弟,无不对安乐郡主趋之若鹜。她不仅貌美如花,更有着太子之女的尊贵身份,谁能得到她的青睐,便意味着能攀上太子这棵大树。在众多追求者中,李裹儿选中了武崇训——武则天的侄孙,魏王武承嗣的儿子。武崇训长相俊朗,家世显赫,与李裹儿门当户对。更重要的是,武崇训能说会道,很会哄李裹儿开心,他知道李裹儿喜欢奢华,便时常送她一些稀世珍宝,带她去长安城最繁华的地方游玩。

李显和韦氏对这门婚事也十分满意。当时武则天虽然立李显为太子,但武氏家族的势力依然庞大,与武家联姻,能巩固李显的地位。于是,在武则天的亲自操办下,安乐郡主李裹儿与武崇训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婚礼。婚礼当天,长安城万人空巷,人们纷纷涌上街头,想要一睹安乐郡主的风采。李裹儿穿着一身绣着百鸟朝凤图案的礼服,头戴凤冠,身披霞帔,乘坐着装饰华丽的马车,在文武百官的护送下,前往武府。那一天,她成为了长安城最耀眼的存在。

婚后的李裹儿,生活更加奢靡。武崇训对她百依百顺,她想要什么,武崇训都会立刻满足。她在府中修建了奢华的宫殿,搜罗了天下的奇珍异宝,每日宴饮作乐,丝竹之声不绝。她还时常出入宫廷,凭借着李显和韦氏的宠爱,以及武则天的纵容,在宫中横行无忌,连一些皇子公主都要让她三分。

此时的李裹儿,还不知道权力的滋味。她只是尽情地享受着父母的宠爱和尊贵的身份带来的一切,像一朵在温室中长大的花朵,娇艳却脆弱。她以为这样的日子会一直持续下去,却没想到,一场巨大的变故即将来临,彻底改变她的命运,也将她推向了权力的巅峰。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长安城的年味还未散去,一场惊心动魄的政变却在暗中酝酿。张柬之、崔玄暐等五位大臣,联合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太平公主等人,率领禁军闯入玄武门,诛杀了专权乱政的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逼迫武则天退位,拥立李显复位,史称“神龙政变”。

当李显重新坐上太极殿的龙椅时,李裹儿站在韦氏身边,看着殿下文武百官跪拜行礼,山呼“万岁”,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她知道,父亲的复位,意味着她的身份将再次提升,她将从安乐郡主变成真正的安乐公主——大唐最尊贵的公主之一。

果然,李显复位后,立刻册封韦氏为皇后,追封韦氏的父亲韦玄贞为王,又将李裹儿封为安乐公主,食邑三千户。对于这个在患难中出生的女儿,李显更是宠爱有加,几乎到了溺爱的地步。他不仅赏赐给安乐公主无数的金银珠宝、良田美宅,还允许她自由出入宫廷,参与朝政。

安乐公主第一次感受到了权力的魅力。她发现,只要她开口,父亲几乎都会答应她的要求。有一次,她看中了长安城西的一处庄园,那是前朝大臣的旧宅,风景秀丽,规模宏大。她便向李显撒娇,想要将这处庄园赐给她。李显有些犹豫,因为这处庄园已经赐给了另一位宗室亲王。安乐公主却不依不饶,哭闹着说:“父皇,您当初在房州时,还说将来要把天下都给我呢,现在不过是一处庄园,您都舍不得吗?”

李显被女儿缠得没有办法,只好下旨将庄园从那位宗室亲王手中收回,赐给了安乐公主。那位亲王虽满心不甘,却也不敢违抗皇帝的旨意,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庄园被安乐公主夺走。此事一出,长安城里的王公贵族无不震惊,他们终于意识到,这位安乐公主,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房州城里的小女孩了,她凭借着皇帝的宠爱,已然成为了长安城最不能招惹的人。

安乐公主的野心,也在权力的滋养下逐渐膨胀。她不再满足于仅仅享受奢华的生活,而是开始觊觎更高的权力。她看着母亲韦皇后在宫中呼风唤雨,甚至能干预朝政,心中便也生出了效仿之心。她觉得,自己身为大唐公主,又深得父皇宠爱,为何不能像祖母武则天那样,成为一代女帝?

武崇训看出了妻子的心思,便时常在她耳边吹风:“公主天生贵气,本就该执掌大权。如今陛下年迈,韦皇后又深得信任,只要我们能说服陛下立您为‘皇太女’,将来这大唐的江山,便是您的囊中之物。”

“皇太女”?安乐公主的眼中闪过一丝狂热。这个念头一旦生根,便再也无法遏制。她开始频繁出入皇宫,在李显面前软磨硬泡,要求立自己为皇太女。李显虽然宠爱女儿,但也知道 “皇太女” 这一身份前所未有,一旦确立,必然会引发朝野震动,甚至可能动摇国本。因此,他始终没有答应,只是一味地用金银珠宝来安抚女儿。

安乐公主见父皇迟迟不松口,便将主意打到了韦皇后身上。她知道,母亲韦皇后一直对武则天的权力充满向往,也想成为像武则天那样的女人。于是,她找到韦皇后,开门见山地说:“母后,父皇如今年迈体衰,朝中大臣各怀鬼胎。女儿想请母后帮忙,让父皇立我为皇太女。将来女儿登基,便尊母后为皇太后,与母后共同执掌天下,岂不比让那个庶子李重俊当皇帝要好得多?”

韦皇后闻言,心中一动。她早就对太子李重俊不满,李重俊并非她亲生,与她之间素来不和。若是安乐公主能成为皇太女,将来登基为帝,自己便能以皇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掌控朝政大权。这正是她梦寐以求的事情。于是,韦皇后便答应了安乐公主的请求,开始在李显面前不断吹风,劝说他立安乐公主为皇太女。

在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的轮番劝说下,李显渐渐有些动摇。他开始召集大臣,商议立皇太女之事。消息传出,朝野上下一片哗然。以魏元忠为首的大臣们纷纷表示反对,他们认为,自古以来,皇位都是传男不传女,立皇太女前所未有,必然会引发混乱。魏元忠更是直言进谏:“陛下,公主虽贵为金枝玉叶,但终究是女子。立皇太女,违背祖制,恐引天下人非议,动摇大唐根基啊!”

李显被魏元忠说得哑口无言,立皇太女之事也只能暂时搁置。安乐公主得知后,气得暴跳如雷。她指着魏元忠的府邸,咬牙切齿地说:“魏元忠这个老匹夫,竟敢坏我的好事!总有一天,我要让他身败名裂!”

为了报复魏元忠,安乐公主开始四处散播谣言,说魏元忠结党营私,意图谋反。她还买通了一些官员,让他们在李显面前弹劾魏元忠。李显本就对魏元忠反对立皇太女之事心存不满,再加上安乐公主和韦皇后在一旁不断添油加醋,便渐渐对魏元忠产生了疑心。不久之后,李显便以 “谋反” 的罪名将魏元忠贬为渠州司马,赶出了长安城。

赶走了魏元忠这个最大的绊脚石,安乐公主更加肆无忌惮。她开始明目张胆地干预朝政,甚至公开卖官鬻爵。她常常拿着空白的诏书,跑到李显面前,撒娇说:“父皇,女儿看中了几个有才华的人,想给他们封个官,您就签个名吧。” 李显对女儿向来溺爱,几乎从不看诏书上的内容,便笑着拿起笔,在诏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就这样,安乐公主凭借着空白诏书,大肆安插自己的亲信。无论是市井无赖,还是纨绔子弟,只要给她足够的钱财,就能得到一官半职。一时间,朝廷上下乌烟瘴气,官员冗杂,百姓怨声载道。有大臣看不下去,向李显进谏,希望他能约束安乐公主的行为。可李显却总是笑着说:“朕就这一个宝贝女儿,她喜欢玩,就让她玩一会儿吧,反正也掀不起什么大浪。”

李显的纵容,让安乐公主的野心越来越大。她不仅在朝中安插亲信,还开始修建奢华的府邸。她的府邸位于长安城的黄金地段,规模宏大,装修奢华,堪比皇宫。府邸内的亭台楼阁,雕梁画栋,无不彰显着她的尊贵与富有。她还派人到全国各地搜罗奇珍异宝,填充府邸。据说,她的府邸中有一座 “百宝楼”,里面收藏的珍宝不计其数,连皇宫里都难以找到如此齐全的宝贝。

除了修建府邸,安乐公主还对服饰有着极致的追求。她曾下令让工匠为她缝制一件 “百鸟裙”。这件裙子耗费了无数的人力物力,工匠们从全国各地搜罗了上百种鸟类的羽毛,然后将这些羽毛精心编织成裙子。裙子制成后,在不同的光线下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宛如百鸟齐鸣,绚丽夺目。这件 “百鸟裙” 问世后,立刻在长安城中引起了轰动,王公贵族的女子们纷纷效仿,一时间,全国各地的鸟类几乎被捕捉殆尽。

安乐公主的骄奢淫逸,让她成为了长安城中人人畏惧却又不得不巴结的对象。而她与太子李重俊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激化。李重俊本就对安乐公主和韦皇后的所作所为十分不满,再加上安乐公主时常在宫中羞辱他,称他为 “庶子”,甚至当众说他不配做太子,让他颜面尽失。李重俊忍无可忍,终于决定铤而走险,发动政变,诛杀安乐公主和韦皇后,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力。

景龙元年(707 年)七月,李重俊联合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人,率领三百多名羽林军,以 “清君侧” 的名义,冲入武崇训的府邸,将武崇训杀死。随后,他们又率军冲入皇宫,寻找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当时,安乐公主正在宫中与韦皇后宴饮作乐,得知李重俊发动政变的消息后,吓得花容失色。韦皇后也慌了神,拉着安乐公主就往李显的寝宫跑去。

李显得知李重俊发动政变,心中又惊又怒。他连忙召集禁军,命他们镇压叛乱。李重俊率领的羽林军本就是临时拼凑而成,战斗力不强,再加上李显派来的禁军人数众多,很快便被击溃。李多祚等人战死,李重俊率领少数残部逃出长安,最终在鄠县(今陕西户县)被追兵杀死。

政变平息后,安乐公主看着武崇训的尸体,心中虽然悲痛,但更多的却是一种劫后余生的庆幸。她知道,这次政变虽然让她失去了丈夫,但也让她看清了李重俊的软弱无能。同时,她也意识到,只有掌握更大的权力,才能真正保护自己。于是,在武崇训的葬礼结束后不久,安乐公主便又开始物色新的丈夫,而她选中的人,正是武崇训的弟弟 —— 武延秀。

武延秀长相俊朗,能歌善舞,比武崇训更加懂得讨女人欢心。安乐公主与他早有私情,如今武崇训已死,她便毫无顾忌地向李显提出,要嫁给武延秀。李显虽然觉得此事有些不妥,但在安乐公主的软磨硬泡下,还是答应了她的请求。

景龙二年(708 年),安乐公主与武延秀举行了盛大的婚礼。这场婚礼比她与武崇训的婚礼更加奢华,李显不仅赏赐了他们无数的金银珠宝,还亲自到安福门为他们送行。婚礼当天,长安城里再次万人空巷,人们纷纷涌上街头,想要一睹这场盛大婚礼的风采。安乐公主穿着她那件着名的 “百鸟裙”,乘坐着装饰华丽的马车,在文武百官的护送下,前往武府。那一刻,她仿佛觉得自己就是这天下最幸福、最尊贵的女人。

婚后的安乐公主,生活更加放荡不羁。她与武延秀终日在府中宴饮作乐,丝竹之声不绝。同时,她也没有忘记追求权力。她继续在李显面前软磨硬泡,要求立自己为皇太女。韦皇后也在一旁不断劝说李显,希望他能尽快做出决定。李显在母女俩的轮番轰炸下,越来越动摇。他开始私下里与一些亲信大臣商议立皇太女之事,虽然遭到了不少大臣的反对,但他却始终没有放弃。

就在安乐公主离 “皇太女” 之位越来越近的时候,一场更大的危机正在悄然酝酿。太平公主,这位与武则天一样充满野心的女人,早已对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的所作所为忍无可忍。她知道,一旦安乐公主成为皇太女,将来登基为帝,韦皇后垂帘听政,自己必然会遭到打压。因此,她开始暗中联络宗室子弟和朝中大臣,准备发动政变,诛杀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夺取朝政大权。

而临淄王李隆基,这位后来的唐玄宗,当时虽然年轻,却有着过人的胆识和谋略。他看出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的野心,也意识到了大唐王朝面临的危机。于是,他主动与太平公主联系,希望能与她联手,共同对付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太平公主见李隆基年轻有为,便答应了他的请求,两人开始暗中策划政变。

景龙四年(710 年)六月,李显突然驾崩。关于李显的死因,历史上众说纷纭,有人说他是因病去世,也有人说他是被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毒杀的。据《资治通鉴》记载,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为了早日实现自己的野心,便在李显食用的饼中下毒,将他毒死。李显死后,韦皇后秘不发丧,迅速控制了朝政,立李重茂为帝,自己则以皇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

安乐公主得知李显驾崩的消息后,虽然有些悲伤,但更多的却是兴奋。她认为,李显的死,正是她成为 “皇太女” 的最佳时机。于是,她再次向韦皇后提出,要立自己为皇太女。韦皇后虽然也想让安乐公主成为皇太女,但她知道,此时朝廷内外暗流涌动,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等人正在暗中积蓄力量,若是贸然立安乐公主为皇太女,必然会引发更大的混乱。因此,她便暂时搁置了安乐公主的请求,先稳定局势再说。

安乐公主见韦皇后迟迟不立自己为皇太女,心中十分不满。她开始怀疑韦皇后是不是想独自掌控朝政,不愿意与自己分享权力。母女俩之间,第一次出现了裂痕。

而此时,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已经做好了发动政变的准备。他们联络了左羽林大将军葛福顺、陈玄礼等人,约定在六月二十日夜里发动政变,诛杀韦皇后和安乐公主。

六月二十日夜里,长安城一片寂静。李隆基率领着羽林军,悄悄潜入玄武门,然后迅速控制了皇宫的各个城门。随后,他们率军冲入宫中,高喊着 “诛杀韦后,拥立相王” 的口号,开始四处搜捕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的亲信。

韦皇后得知政变的消息后,吓得魂飞魄散。她来不及多想,便穿着一身便服,试图从皇宫的后门逃出。可刚走到后门,就被李隆基率领的羽林军发现。羽林军将士们见韦皇后想要逃跑,立刻上前将她包围。韦皇后知道自己难逃一死,便想要拔剑自刎,却被一名羽林军将士一箭射倒在地,当场身亡。

安乐公主当时正在府中梳妆打扮,她还不知道皇宫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对着镜子,仔细地描绘着眉毛,心中还在幻想着自己成为 “皇太女” 后的场景。突然,府外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紧接着,便是刀剑碰撞的声音和士兵的喊杀声。安乐公主心中一惊,连忙问身边的侍女:“外面发生了什么事?”

侍女还没来得及回答,就见一群羽林军将士冲了进来,为首的正是李隆基。安乐公主看着李隆基,脸上露出了惊恐的神色。她知道,自己的末日到了。但她毕竟是大唐的公主,即使在临死前,也想保持自己的尊严。她强装镇定,对着李隆基说道:“临淄王,你好大的胆子,竟敢率军闯入公主府,难道你想谋反吗?”

李隆基冷笑一声,说道:“安乐公主,你和韦皇后毒杀先帝,妄图篡夺皇位,罪大恶极。今日我奉相王之命,前来诛杀你们这些乱臣贼子,何谈谋反?”

安乐公主还想再说些什么,却见一名羽林军将士举起手中的长剑,朝着她砍了过来。她下意识地想要躲闪,却已经来不及了。长剑落下,鲜血喷涌而出,溅在了她那件心爱的 “百鸟裙” 上,将绚丽的羽毛染成了红色。安乐公主倒在地上,眼睛瞪得大大的,似乎还不敢相信自己就这样死去了。她的一生,从房州雨夜的泥泞中诞生,到长安城之巅的权力狂欢,最终却以这样惨烈的方式落幕,像一朵盛开到极致的花朵,瞬间凋零。

安乐公主死后,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拥立相王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睿宗即位后,下令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的党羽全部诛杀,清算她们的罪行。安乐公主的府邸被没收,府中的奇珍异宝也被尽数充公。那件曾经轰动长安的 “百鸟裙”,也随着它的主人一起,消失在了历史的尘埃中。

纵观安乐公主的一生,她无疑是幸运的。她出生在帝王之家,有着父母无尽的宠爱,享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荣华富贵。但她也是不幸的。她在权力的漩涡中迷失了自己,被野心和**吞噬,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她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女人的悲剧,更是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一个缩影。它警示着后人,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带来无上的荣耀,也能带来灭顶的灾难。只有懂得克制自己的**,才能守住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