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青史她颜:中国古代女性传奇故事 > 金枝玉碎:隋朝兰陵公主杨阿五的悲情传奇

开皇元年(581 年),大兴城紫宸殿的偏殿内,一声清脆的婴啼划破了清晨的宁静。宫女们小心翼翼地将襁褓中的女婴抱到刚登基不久的隋文帝杨坚面前,杨坚看着这个粉雕玉琢的小女儿,原本略带威严的脸上露出了难得的柔和笑容。皇后独孤伽罗闻讯赶来,轻轻抚摸着女婴的脸颊,眼中满是疼爱。这个女婴,便是杨坚与独孤伽罗的第五个女儿,后来被封为兰陵公主的杨阿五。

此时的隋朝,刚刚结束了南北朝数百年的分裂局面,天下初定。杨坚作为开国皇帝,政务繁忙,但每当处理完朝政,他总会抽空来到偏殿,陪伴年幼的杨阿五。独孤伽罗皇后素来以贤德闻名,对子女教育十分严格,可在面对杨阿五时,却总是格外宽容。杨阿五自幼聪慧过人,三岁便能识文断字,五岁时便能背诵《诗经》中的多篇篇章,深得杨坚与独孤伽罗的喜爱。

在紫宸殿的岁月里,杨阿五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宫殿内的梁柱上雕刻着精美的龙凤图案,窗户上糊着昂贵的鲛绡,地上铺着柔软的西域地毯。宫女们每天会为她换上不同款式的华服,有绣着孔雀图案的襦裙,有缀着珍珠的披帛。平日里,她的玩伴便是宫中的其他皇子公主,其中与她关系最为亲近的,便是二哥杨广。杨广年长杨阿五几岁,性格活泼开朗,常常带着她在宫中的花园里游玩。春天,他们一起在桃花树下追逐蝴蝶;夏天,在荷花池边欣赏荷叶上的露珠;秋天,采摘庭院里的金桂;冬天,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那段时光,充满了欢声笑语,是杨阿五一生中最无忧无虑的日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杨阿五开始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她不仅精通诗词歌赋,还擅长书法绘画,她的书法笔力遒劲,绘画栩栩如生,就连宫中的文人雅士都对她的才华赞不绝口。此外,独孤伽罗皇后还亲自教导她礼仪规范,从走路的姿态到说话的语气,都要求她符合皇家公主的身份。在母亲的教导下,杨阿五逐渐养成了端庄优雅、温婉贤淑的性格。

然而,宫廷生活并非总是一帆风顺。虽然杨坚与独孤伽罗夫妻感情深厚,但朝堂之上的权力斗争从未停止。一些大臣为了争夺权力,常常在杨坚面前互相诋毁、陷害。年幼的杨阿五虽然不懂其中的利害关系,但她也能从大人们的言谈举止中感受到一丝紧张的气氛。每当看到父亲因朝政之事愁眉不展,母亲在一旁默默安慰时,她便会懂事地走到父亲身边,为他捶背揉肩,用稚嫩的声音开导他。杨坚看着懂事的女儿,心中的烦恼也会消散不少。

开皇六年(586 年),杨阿五六岁。这一年,杨坚为了巩固皇权,开始对朝中的一些权臣进行打压。其中,大将军宇文忻因谋反罪被处死,他的家人也受到了牵连。这件事在宫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宫女和太监们都小心翼翼,生怕惹祸上身。杨阿五从母亲口中得知此事后,心中十分害怕。独孤伽罗皇后温柔地安慰她:“阿五别怕,父皇这么做是为了保住我们的国家,让百姓们能过上安稳的日子。以后你要记住,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坚强勇敢。” 母亲的话,像一粒种子,在杨阿五的心中扎下了根,让她明白了作为皇家子女所肩负的责任。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杨阿五继续在宫中过着平静而充实的生活。她努力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同时,她也见证了隋朝的发展与繁荣。杨坚推行均田制,减轻百姓的赋税负担,让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他还下令修建大运河的前身 —— 广通渠,促进了南北地区的经济交流。看着国家日益强盛,百姓安居乐业,杨阿五心中充满了自豪。她暗暗发誓,长大后一定要为国家和百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开皇十年(590 年),杨阿五十岁。此时的她,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容貌秀丽,气质不凡。随着年龄的增长,杨坚和独孤伽罗开始为她的婚事操心。作为隋朝的公主,她的婚姻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幸福,更关系到朝廷的政治稳定。因此,杨坚和独孤伽罗在选择女婿时格外谨慎,他们希望通过联姻的方式,拉拢朝中的重臣,巩固隋朝的统治。

经过一番筛选,杨坚和独孤伽罗最终将目光锁定在了功臣之子王奉孝身上。王奉孝的父亲王谊是隋朝的开国功臣,在杨坚建立隋朝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官至大司徒。王奉孝自幼聪慧,饱读诗书,而且相貌英俊,性格温和,与杨阿五十分相配。杨坚和独孤伽罗认为,这门婚事既能让女儿得到幸福,又能进一步巩固与王谊的关系,可谓是一举两得。

当杨坚和独孤伽罗将这个决定告诉杨阿五时,她的心中既有期待,又有一丝不安。期待的是,她即将拥有自己的家庭,开启新的生活;不安的是,她对王奉孝了解甚少,不知道未来的生活是否会如自己想象中那般美好。独孤伽罗皇后看出了女儿的心思,她拉着杨阿五的手,语重心长地说:“阿五,婚姻是女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王奉孝是个好孩子,他一定会好好待你的。以后你嫁到王家,要孝敬公婆,相夫教子,做一个贤妻良母。” 杨阿五听了母亲的话,点了点头,心中的不安渐渐消散。

开皇十一年(591 年),隋朝为杨阿五和王奉孝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婚礼当天,大兴城张灯结彩,热闹非凡。从皇宫到王府的街道两旁,挤满了围观的百姓,大家都想亲眼目睹公主出嫁的盛况。杨阿五穿着华丽的嫁衣,头戴凤冠,面遮红盖头,坐在装饰精美的婚轿中。婚轿由八匹骏马拉着,前面有文武百官开路,后面有浩浩荡荡的送亲队伍,场面十分壮观。

到达王府后,婚礼仪式按照皇家的规格隆重举行。杨阿五与王奉孝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之后进入洞房。当王奉孝小心翼翼地揭开杨阿五的红盖头时,他被眼前的女子惊呆了。杨阿五肌肤白皙,眉如远黛,目若秋水,嘴角带着淡淡的笑容,宛如仙女下凡。王奉孝一时间竟看得呆了,忘记了说话。杨阿五被他看得有些害羞,脸颊泛起红晕,低下头轻声说道:“夫君,你怎么了?” 王奉孝这才回过神来,连忙说道:“公主真美,能娶到你,是我此生最大的幸运。”

婚后的生活,起初十分甜蜜。王奉孝对杨阿五百般呵护,体贴入微。他知道杨阿五喜欢诗词歌赋,便经常陪她一起吟诗作对;他知道杨阿五喜欢游山玩水,便时常带着她去郊外踏青。杨阿五也十分贤惠,她孝敬公婆,将王府的内务打理得井井有条。王谊夫妇对这个儿媳也十分满意,常常在别人面前夸赞她。那段时间,杨阿五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她以为自己会就这样与王奉孝幸福地过完一生。

然而,好景不长。开皇十二年(592 年),王奉孝突然身患重病。起初,只是偶感风寒,但病情却日渐加重,御医们束手无策。杨阿五心急如焚,她日夜守在王奉孝的床边,为他端茶送药,悉心照料。她还亲自去寺庙为丈夫祈福,希望神灵能保佑他平安无事。王奉孝看着妻子憔悴的面容,心中十分愧疚,他拉着杨阿五的手,虚弱地说:“阿五,对不起,不能陪你走完一生了。你还年轻,以后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找一个能给你幸福的人。” 杨阿五听着丈夫的话,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她哽咽着说:“奉孝,你不要乱说,你一定会好起来的,我们还要一起白头偕老呢。”

尽管杨阿五和王府众人想尽了办法,但王奉孝的病情还是没有丝毫好转。同年冬天,王奉孝在杨阿五的怀中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年仅十七岁。丈夫的离世,对杨阿五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她整日以泪洗面,茶饭不思,原本红润的脸颊变得苍白憔悴。独孤伽罗皇后得知女儿的情况后,十分心疼,连忙将她接回宫中休养。在母亲的陪伴和安慰下,杨阿五的情绪渐渐稳定下来,但她心中的伤痛却难以愈合。她常常独自一人坐在窗边,望着窗外的落叶,思念着逝去的丈夫。

王奉孝去世后不久,王谊因不满杨坚对他的猜忌,私下里说了一些抱怨的话,被人告发。杨坚大怒,将王谊贬为庶民。王谊心中不服,又与人密谋谋反,最终被杨坚处死。王谊的死,让杨阿五再次陷入了悲痛之中。她不仅失去了丈夫,还失去了公公,曾经幸福的家庭瞬间破碎。这段短暂而不幸的婚姻,在杨阿五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让她对爱情和婚姻产生了一丝恐惧。

王奉孝去世后的几年里,杨阿五一直沉浸在悲痛之中,无心考虑自己的婚事。杨坚和独孤伽罗看着女儿日渐消沉,心中十分着急。他们知道,只有让女儿重新开始一段新的生活,才能让她走出过去的阴影。于是,他们又开始为杨阿五挑选合适的夫婿。

经过多方考察,杨坚和独孤伽罗看中了柳述。柳述出身于官宦世家,他的父亲柳机曾在北周为官,隋朝建立后,柳机被封为纳言,是朝中的重臣。柳述自幼聪慧好学,才华横溢,而且相貌堂堂,性格开朗。更重要的是,柳述为人正直,品行端正,没有官场中的那些不良习气。杨坚和独孤伽罗认为,柳述是一个值得托付的人,他一定能给杨阿五带来幸福。

当杨坚和独孤伽罗将这个想法告诉杨阿五时,她起初并不愿意。经历了第一段婚姻的失败,她对爱情已经失去了信心,她害怕再次受到伤害。独孤伽罗皇后看出了女儿的顾虑,她耐心地开导她说:“阿五,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我们不能一直活在痛苦中。柳述是个好孩子,他对你一片真心,你应该给他一个机会,也给你自己一个机会。相信我,他一定会好好照顾你的。” 杨坚也在一旁劝说:“阿五,父皇和母后都是为了你好。柳述家世显赫,才华出众,与你十分相配。你就答应这门婚事吧。”

在父母的再三劝说下,杨阿五终于动摇了。她想,或许重新开始一段新的生活,真的能让自己走出过去的阴影。于是,她点了点头,答应了这门婚事。

开皇十七年(597 年),杨阿五与柳述举行了婚礼。与第一次婚礼相比,这次婚礼虽然同样隆重,但杨阿五的心中却多了一份平静和淡然。婚礼当天,柳述穿着喜庆的礼服,亲自来到皇宫迎接杨阿五。当他看到杨阿五时,眼中满是爱意和温柔。他走到杨阿五面前,轻声说道:“公主,以后我会好好照顾你,不会让你再受一点委屈。” 杨阿五看着柳述真诚的眼神,心中泛起一丝暖意。

婚后,柳述果然如他所说的那样,对杨阿五百般呵护。他知道杨阿五心中对过去的婚姻仍有芥蒂,便耐心地陪伴在她身边,用自己的真心温暖她。他常常陪杨阿五一起读书、写字、绘画,还带她去各地游玩,让她领略不同的风土人情。在柳述的悉心照料下,杨阿五渐渐走出了过去的阴影,脸上重新露出了笑容。她发现,柳述不仅才华出众,而且心地善良,对自己体贴入微。她开始慢慢接受柳述,将自己的真心托付给了他。

柳述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杨阿五的关系,在朝中的地位日益提升。杨坚对柳述十分赏识,不断提拔他,让他担任重要的官职。柳述也没有辜负杨坚的信任,他在任期间,兢兢业业,认真处理政务,为隋朝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杨阿五看到丈夫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心中十分自豪。她不仅在生活上照顾柳述,还在政治上为他出谋划策。每当柳述遇到棘手的政务问题时,杨阿五总会帮他分析局势,提出自己的见解。柳述对妻子的智慧十分佩服,常常称赞她是自己的贤内助。

然而,柳述的崛起却引起了朝中一些大臣的嫉妒和不满,其中最为不满的便是杨素。杨素是隋朝的开国功臣,官至尚书左仆射,权力极大。他看到柳述凭借着公主的关系迅速崛起,心中十分不服气,便经常在杨坚面前诋毁柳述,说他凭借外戚身份专横跋扈,目中无人。杨坚起初并不相信,但久而久之,也对柳述产生了一些看法。

杨阿五得知此事后,十分担心。她知道杨素权倾朝野,手段阴险,如果柳述与他发生冲突,肯定会吃亏。于是,她劝告柳述:“夫君,杨素在朝中势力庞大,我们还是尽量避免与他发生冲突。以后在处理政务时,要更加谨慎小心,不要给别人留下把柄。” 柳述听了妻子的话,点了点头。他知道妻子是为了自己好,但他性格耿直,不愿意向杨素低头。在之后的日子里,柳述依然坚持自己的原则,与杨素在一些政务问题上产生了分歧。

开皇二十年(600 年),隋朝发生了一件重大的政治事件 —— 废太子杨勇。杨勇是杨坚的长子,原本被立为太子。但他生性好色,生活奢侈,而且不听从父母的教诲,逐渐失去了杨坚和独孤伽罗的信任。杨广见状,便趁机拉拢朝中大臣,陷害杨勇,企图夺取太子之位。杨素是杨广的支持者,他在杨坚面前不断诋毁杨勇,夸赞杨广的贤能。柳述则认为杨勇虽然有过错,但罪不至废黜,便多次在杨坚面前为杨勇辩解。

柳述的做法,让杨广和杨素对他更加不满。他们开始暗中策划,准备除掉柳述。杨广利用自己与杨阿五的兄妹关系,经常在杨阿五面前说柳述的坏话,试图挑拨他们夫妻之间的关系。但杨阿五十分信任柳述,并没有相信杨广的话。杨素则在杨坚面前不断诬陷柳述,说他与废太子杨勇暗中勾结,意图谋反。杨坚晚年多疑,在杨素的不断谗言下,渐渐对柳述失去了信任。

仁寿二年(602 年),独孤伽罗皇后去世。独孤伽罗的去世,对杨坚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的精神状态变得越来越差,对朝政的掌控也越来越力不从心。杨广趁机加快了夺取皇位的步伐,他与杨素勾结在一起,控制了朝廷的大权。柳述看到杨广的野心越来越明显,心中十分担忧,他多次向杨坚进谏,提醒他注意杨广的动向。但此时的杨坚已经年老体弱,根本无力回天。

仁寿四年(604 年),杨坚病重。杨广认为夺取皇位的时机已经成熟,便与杨素密谋,害死了杨坚,随后登基称帝,史称隋炀帝。杨广登基后,第一件事便是清除朝中的反对势力,柳述自然也在其中。杨广以柳述与废太子杨勇勾结为由,将他贬为庶民,并流放到龙川郡(今广东龙川)。

柳述被流放后,杨阿五的生活陷入了困境。她从一个高高在上的公主,瞬间变成了罪臣的妻子。宫中的人见她失势,对她的态度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有的甚至对她冷嘲热讽。但杨阿五并没有因此而消沉,她心中始终坚信柳述是无辜的,她一直在等待着柳述能够平反昭雪,回到自己身边。

杨广知道杨阿五对柳述情深意重,便想让她与柳述离婚,再嫁他人。他认为,作为自己的妹妹,杨阿五不应该嫁给一个罪臣,这会影响到皇家的颜面。于是,杨广多次派人去劝说杨阿五,让她打消等待柳述的念头。但杨阿五却坚定地说:“我既然已经嫁给了柳述,就会一生一世跟着他。无论他是富贵还是贫穷,是健康还是疾病,我都不会离开他。皇上如果一定要让我离婚,我宁愿一死。”

杨广见杨阿五态度坚决,十分生气。但他又顾及到兄妹之情,不想过分逼迫她,便暂时放弃了让她离婚的想法。但他却下令限制杨阿五的自由,不让她与外界接触,还削减了她的生活用度。杨阿五的生活变得十分艰难,她常常吃不饱饭,穿不暖衣。但即使如此,她依然没有放弃对柳述的思念和等待。

深秋的风穿过宫殿的窗棂,卷起案上散落的枯叶,也吹散了杨阿五手中那碗早已凉透的粟米粥。自柳述被流放后,她所居的偏殿便再无往日的暖意,曾经伺候她的宫女被调走大半,仅留下两个年迈的老仆,每日送来的膳食也常常是残羹冷炙。但杨阿五从不抱怨,她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写信上 —— 尽管她知道,这些信根本无法送到柳述手中。

她在信中写下宫中的秋景:“银杏叶落满阶前,宫人扫了又落,倒比从前热闹些。” 也写下对往昔的回忆:“那年你带妾去曲江池赏荷,雨打荷叶的声音,妾到如今还记得。” 有时写着写着,泪水便滴落在宣纸上,晕开墨痕,她便小心翼翼地将纸烘干,折好放进锦盒里。那锦盒是柳述送给她的定情之物,盒面上雕刻着并蒂莲,如今已被她摩挲得光滑发亮。

仁寿四年(604 年)冬,杨广下令修建东都洛阳,征调了数十万民夫,一时间民间怨声载道。消息传到宫中,杨阿五心中越发不安。她听说柳述被流放的龙川郡地处偏远,气候湿热,多有瘴气,心中便日夜牵挂。她曾试图向杨广求情,希望能让柳述迁往条件好一些的地方,却被杨广严词拒绝。

“朕已饶他不死,你还想怎样?” 杨广坐在龙椅上,脸色阴沉,“他勾结废太子,意图谋反,本就是死罪!若不是看在你我兄妹的情分上,朕连你也要治罪!”

杨阿五跪在地上,泪水顺着脸颊滑落:“二哥,柳述是无辜的,他从未谋反啊!求你看在昔日的情分上,放过他吧!”

“无辜?” 杨广冷笑一声,“他在父皇面前屡次诋毁朕,难道也是无辜?你若是再为他求情,就别怪朕不顾兄妹之情!” 说罢,便拂袖而去,留下杨阿五独自一人在空荡荡的大殿中,寒风从殿门缝隙吹进来,冻得她浑身发抖。

从那以后,杨阿五便再也没有向杨广求过情。她知道,杨广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带着她在宫中游玩的二哥,他心中只有权力和皇位。但她对柳述的思念却越发浓烈,她开始偷偷积攒钱财,希望有一天能派人去龙川郡探望柳述。

大业元年(605 年)春,杨广下令开凿大运河,征调了数百万民夫,百姓苦不堪言。杨阿五从老仆口中得知,有不少民夫在途中病死、累死,心中十分悲痛。她想起父亲杨坚在位时,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而如今,二哥却为了自己的私欲,让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她常常在夜里祈祷,希望上天能保佑百姓,也保佑柳述平安。

这年夏天,宫中爆发了瘟疫,不少宫人染病身亡。杨阿五也不幸被传染,高烧不退,昏迷了数日。老仆们急得团团转,却没钱请御医,只能用民间的土方子为她退烧。在昏迷中,杨阿五梦见了柳述 —— 他穿着青色的官服,站在曲江池边,笑着对她说:“阿五,我来接你了。” 她伸手想去抓他的手,却怎么也抓不到,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消失在浓雾中。

“柳郎!” 她猛地惊醒,发现自己躺在冰冷的床上,额头上敷着湿毛巾。老仆见她醒来,喜极而泣:“公主,您终于醒了!您都昏迷三天了!”

杨阿五虚弱地笑了笑,问道:“我睡了这么久吗?” 她想坐起来,却发现浑身无力,只能重新躺下。她知道,自己的身体已经越来越差了,但她心中还有一个执念 —— 她要等着柳述回来。

大业二年(606 年)秋,杨阿五收到了一个消息 —— 柳述在龙川郡病逝了。这个消息是一个从龙川郡回来的商人偷偷告诉她的,商人说,柳述到了龙川郡后,因水土不服,染上了瘴气,又得不到良好的医治,最终在同年夏天去世,死时年仅三十岁。

听到这个消息的那一刻,杨阿五仿佛被抽走了所有的力气,她瘫坐在椅子上,眼泪无声地流淌。她想起柳述临走前对她说的话:“阿五,等着我,我一定会回来的。” 可如今,他却永远地离开了她。她打开那个装满信的锦盒,将那些信一一拿出来,一页页地翻看,仿佛柳述还在她身边,正听她诉说心事。

从那以后,杨阿五的身体便一日不如一日。她不再吃饭,也不再喝水,只是静静地坐在窗边,望着窗外的天空。有时老仆劝她吃点东西,她便摇了摇头,轻声说道:“我要等着柳郎,他会来接我的。”

大业二年(606 年)冬,杨阿五在睡梦中安详地闭上了眼睛,年仅二十六岁。临死前,她留下遗愿,希望能将她与柳述合葬。但杨广得知后,却勃然大怒:“她身为皇家公主,怎能与罪臣合葬!” 最终,杨广下令将杨阿五葬在长安城外的万安陵,与她的父母杨坚、独孤伽罗的陵墓遥遥相望,却永远无法与柳述相伴。

杨阿五去世的消息传到民间,百姓们都为她感到惋惜。有人为她写下诗句:“金枝玉叶落尘埃,痴心一片为君埋。可怜红颜多薄命,空留美名千古哀。” 而她与柳述的爱情故事,也成为了隋朝历史上一段令人叹息的传奇。

杨阿五去世后,杨广对她的葬礼十分冷淡,仅按照一般公主的规格举行,没有追封,也没有谥号。但百姓们却没有忘记这位深情的公主,他们自发地来到万安陵前,为她献上鲜花和祭品,祈求她在天之灵能够安息。

随着时间的推移,隋朝的统治越来越腐朽。杨广好大喜功,不断发动对外战争,又大肆修建宫殿和运河,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导致民不聊生。最终,在大业十三年(617 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次年便攻占了长安,建立了唐朝。

唐朝建立后,李渊对隋朝的历史进行了整理,其中也包括兰陵公主杨阿五的事迹。史官们在《隋书》中为杨阿五立传,称她 “性婉顺,有德行”,并对她的爱情故事给予了高度评价。《隋书?列女传》中记载:“兰陵公主志节坚贞,不以盛衰改节,虽古之烈女,何以加焉!”

到了唐朝中期,文人墨客们开始对杨阿五的故事进行创作,写下了不少诗词和传奇小说。其中最着名的便是白居易的《长恨歌》,诗中虽然主要讲述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但其中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的诗句,也被后人用来形容杨阿五和柳述的爱情。

宋朝时期,理学兴起,对女性的贞节观念更加重视,杨阿五的事迹也被更多人传颂。朱熹在《近思录》中提到:“兰陵公主守节不移,可谓女子之表率也。” 元朝时期,关汉卿将杨阿五的故事改编成杂剧《兰陵公主》,在民间广为流传。剧中描绘了杨阿五与柳述之间真挚的爱情,以及她在面对杨广逼迫时的坚定不屈,深受观众喜爱。

明朝时期,《隋书》被列入 “二十四史”,杨阿五的事迹也得以更广泛地传播。不少文人在自己的着作中提到杨阿五,称赞她的贞烈。清朝时期,乾隆皇帝曾下令修缮万安陵,并为杨阿五立碑,碑文中写道:“兰陵公主,隋室之英,贞心不二,千古流芳。”

如今,万安陵已成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都有不少游客前来参观,缅怀这位命运多舛却坚守爱情的公主。杨阿五的故事也被改编成电视剧、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到隋朝历史上这段动人的爱情传奇。

回顾杨阿五的一生,她生于皇家,享尽荣华,却也经历了两次婚姻的磨难。她渴望真挚的爱情,却最终被命运捉弄,与爱人阴阳相隔。但她始终坚守自己的初心,在面对权力的逼迫时,从未妥协;在经历苦难时,也从未放弃对爱情的信仰。她的故事不仅是一段个人的悲剧,更是隋朝由盛转衰的缩影 —— 从杨坚时期的繁荣稳定,到杨广时期的腐朽动荡,最终导致王朝的覆灭。

杨阿五虽然已经去世一千四百多年,但她的精神却一直影响着后人。她让我们看到,在封建皇权的压迫下,女性依然可以拥有坚定的意志和真挚的情感;她也让我们明白,真正的爱情不会被权力和财富所左右,而是能够经受住时间和苦难的考验。正如她在信中所写:“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这份深情,足以让她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闪耀着光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