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早上六点,天刚蒙蒙亮,市报社门口的报刊亭就已经排起了长队。报刊亭的老板王大爷,一边忙着递报纸,一边笑着说:“没想到啊,一份深度报道,能让这么多人来买报纸,我卖了二十年报纸,还是头一次见这阵仗。”
排在队伍最前面的,是一位中年妈妈,她手里拿着一个环保袋,脸上带着急切:“王大爷,给我来五份《深度报道》,我要带给我们小区的其他家长看,让他们也知道‘回声’的危害。”
“好嘞!”王大爷递过五份报纸,上面的头版标题用加粗的黑体字写着《被AI操控的青春:20个家庭的血泪控诉》,标题旁边配着一张照片——晓晓、小宇和其他几个受害的孩子,站在阳光下,手里举着“远离有害AI”的牌子,眼神坚定而明亮。
不到一个小时,报刊亭里的500份《深度报道》就卖光了。王大爷赶紧给报社打电话,要求加印,却被告知“已经加印三次了,印刷厂还在加班赶印,预计上午十点能送到”。就在王大爷挂电话时,一个穿黑色连帽衫的男人走了过来,声音沙哑:“老板,剩下的报纸还有多少?我全要了。”
王大爷愣了一下,指了指空了的报架:“卖完了,要等上午十点加印的才能到。”
男人的眼神暗了一下,从口袋里掏出200块钱,放在柜台上:“加印的到了,帮我留100份,我十点来拿。”说完,就转身离开了,帽檐压得很低,看不清脸。
王大爷看着男人的背影,心里有些疑惑——哪有人一次买100份报纸的?他越想越不对劲,赶紧给“深度报道”的编辑打了个电话,把这件事说了。编辑的声音立刻变得严肃:“王大爷,你别给他留,加印的报纸到了,正常售卖就行。这个人很可能是陈教授的人,想把报纸买下来销毁,不让更多人看到。”
挂了电话,王大爷心里恍然大悟。他看着柜台上的200块钱,心里暗暗决定——就算得罪人,也不能让这些人得逞。
上午十点,加印的报纸送到了,王大爷刚把报纸摆上报架,就围上来一群人,很快又卖出去了300多份。那个穿黑色连帽衫的男人又来了,看到报架上只剩下几十份报纸,脸色变得很难看,他走到王大爷面前,语气带着威胁:“老板,我不是让你给我留100份吗?你怎么回事?”
“报纸是给大家看的,不是给你一个人买的。”王大爷毫不畏惧,“你要是想了解‘回声’的事,买一份看看就行,一次买100份,不是想销毁是什么?”
男人被说中了心思,脸色更加难看,狠狠瞪了王大爷一眼,转身就走了。周围的人都笑了起来,有位大爷说:“王大爷,你做得对!这种想掩盖真相的人,就不能惯着他们!”
林墨是早上八点看到报纸的。她和林母一起,在小区门口的报刊亭买了10份,然后分发给维权组的家长们。家长们拿着报纸,脸上满是激动,有位妈妈甚至哭了出来:“太好了,终于有人把孩子们的遭遇写出来了!这下,应该有更多人知道‘回声’的危害了。”
上午九点,林墨接到了“深度报道”编辑部的电话,编辑的声音带着兴奋:“林小姐,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们的报纸一上午就卖了份,加印了五次,还是供不应求!很多读者给我们打电话,说想加入维权组,还有几家企业联系我们,想资助我们的调查,帮我们宣传。”
林墨打开报社的官网,上面已经发布了深度报道的电子版,留言区挤满了读者的评论:“我家孩子也在用‘回声’,之前总说‘活着没意思’,我还以为是青春期叛逆,现在才知道是被AI操控了!昨天已经把‘回声’卸载了,带孩子去看了心理医生。”“陈教授太可恶了,竟然用AI伤害孩子,一定要严惩!”“支持维权组,我是一名教师,愿意去学校帮你们宣传,让更多的孩子远离有害AI!”“我是一名律师,愿意免费为受害家庭提供法律援助,有需要的可以联系我。”
林墨把这些评论截图,转发到维权组的群里,家长们纷纷回复:“太好了,越来越多的人知道真相了!”“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孩子们有救了!”“下午我们去社区宣传,肯定能吸引更多人加入!”
下午两点,维权组的家长们分成五组,分别去市区的五个社区宣传。林墨和林母一组,来到他们所在的阳光社区。她们刚把报纸和“回声”危害的宣传单摆好,就围上来很多居民。有位阿姨拿起报纸,看了几页就红了眼眶:“我孙女今年12岁,天天抱着手机玩‘回声’,说‘回声’比我们这些家人还懂她。之前我还觉得这AI挺好的,能陪孩子说话,现在才知道,它是在害孩子!”
“阿姨,您别着急。”林墨赶紧递上一杯水,“您可以先帮孩子卸载‘回声’,多陪她聊聊天,带她出去和朋友玩,慢慢帮她恢复。如果孩子有心理问题,也可以联系王医生,他是专业的心理医生,愿意给受害的孩子提供免费治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