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我连襟是朱棣 > 第85章 忠!诚!戳中朱棣的软肋了,祖制的最终解释权归皇帝所有!

第85章 忠!诚!戳中朱棣的软肋了,祖制的最终解释权归皇帝所有!

两人並肩走出偏殿,一路无话,徐牧面色平静,心中早已料定朱棣会倾向於实干之策,还有一个姚广孝呢,这个大和尚能鼓动朱棣造反,就有能力说服朱棣搞新政。

解縉则眉头紧锁,暗自琢磨著该如何再找机会劝说皇帝,守住“科举取士”的正途。

待两人走远,朱棣才看向仍留在殿內的姚广孝,语气缓和了些:“道衍,方才徐牧与解縉的爭论,你都看在眼里。你说说,让那些背吏当官,到底可行不可行?”

姚广孝双手合十,缓缓开口:“陛下,老訥以为,徐国公此举,看似打破常规,实则暗藏三大好处,正合永乐朝稳固根基之需。”

“哦?你且细说。”朱棣眼中露出倾听之色。

“其一,是忠心可辨!”

姚广孝指尖转动念珠:“陛下登基不久,建文旧臣散落朝野,那些科举出身的读书人,有的曾受建文恩宠,有的与方孝孺等旧党有师门之谊一一陛下虽能重用他们,却难辨其心底是否仍念著建文。”

这话也是戳中了朱棣的软肋。

的確,满朝文武,除了靖难跟著自己走出来的这群人,其他人,可信么?

姚广孝继续道:“可那些背吏不同,他们本是底层,一辈子难有出头之日,是陛下给了他们做官的机会,这份恩宠,足以让他们將陛下视为唯一靠山。陛下若在,他们便能保住官身、光耀门;陛下若有闪失,他们便会重回底层,甚至可能因背吏当官的履歷遭人排挤。如此一来,他们的忠心,无需多辨,自会与陛下紧紧绑在一起。

朱棣闻言,轻轻点头。

他最忧心的,便是朝堂之中藏著“建文余孽”,姚广孝这番话,正好说到了他的心坎里,“其二,是能力可恃。”

姚广孝继续道,“徐国公说的没错,这些背吏在靖难时便负责粮草调度、文书登记、流民安抚,皆是实打实的实务。他们懂帐目、知民生,知道如何核实地亩、如何分发救济粮、如何处理百姓纠纷!”

顿了顿,他继续道:“这些本事,不是光读圣贤书就能学会的。更重要的是,徐国公还擬定了『政绩考核』的规矩,做得好就能升迁,做得差便会罢免,这等於给他们画了一条上升通道。为了保住官身、谋求晋升,他们定会拼尽全力办实事,这份劲头,远非那些只会空谈仁政的读书人可比。”

“其三,是平衡朝堂。”

姚广孝话锋一转,“如今朝堂之上,科举出身的读书人仍占多数,若长此以往,他们难免会抱团排挤异己,甚至可能像建文朝那样,以祖制为名肘陛下。”

“让胥吏当官,既能填补方孝孺旧部留下的空缺,又能在朝堂中掺进实干派的力量,与读书人群体形成制衡。往后朝堂议事,便不会再是读书人一言堂,陛下也能听到更多务实的声音,更易做出贴合民生的决策。”

顿了顿,姚广孝继续道:“什么是祖制,祖制应该如何定义,应该是陛下说了算,什么时候轮到读书人说了算了?”

朱棣沉默良久,隨后笑著开口道:“道衍你说得对,,句句在理。朕之前还顾虑『违背祖制”,如今看来,只要能为大明选到忠勇实干之人,便是遵循了太祖爷『唯才是举”的本意。那些背吏,朕用得!”

姚广孝躬身道:“陛下英明。镇国公既有周全的考核章程,又有大皇子支持,此事推行起来,定能稳妥。待这些背吏在地方做出政绩,那些质疑的声音,自会不攻自破。”

朱棣做出了决定。

读书人,信不过!

天知道,他们会不会嘴里喊著皇上圣明,暗地里骂自己一声篡国贼呢?

什么人能相信?

肯定是这些本来没有什么出头之日的人,因为自己才有了出头之日的能吏。

他们才是最值得相信的。

而且,封赏他们,也可以进一步提高他们对自己的忠诚度。

文官不听话,那就换掉一批听话的。

朱棣越是琢磨就越是感觉可行。

深吸了一口气,朱棣开口道:“朕,只是担心他们的能力不够!”

姚广孝道:“陛下,他们在北地运输粮草,组织百姓,农户,如何比不上读书人?这些读书人又有几个真的有真才实学,让他们做学问可以,但是,让他们做事儿,未必就靠谱!”

顿了顿,姚广孝道:“齐泰,黄子澄,方孝孺,黄观可都是读书人出来的,可是他们中饱私囊,贪赃枉法,火龙烧仓,这书读了,还不如不读!”

朱棣心中有了想法:“如此,那便试试看!”

最主要的一个问题,祖制的最终解释权,要自己说了算。

解縉踏出奉天殿的门槛,忍不住多看了徐牧一眼。

徐牧却是根本就没有要搭理解縉的意思,径直走了,他有信心,姚广孝能说服朱棣。

大明朝,除了朱元璋也就是朱棣有能力去做点事情了。

换了朱高炽根本就不行。

祖制的帽子能压死他。

必须要让朱棣做出改变!

而解縉的心情就不是那么好了,方才在殿內与徐牧的爭辩、朱棣那句“容朕三思”的含糊態度,像块巨石压在他心头一一若真让徐牧的提议落地,胥吏入仕成了惯例,科举出身的读书人往后在朝堂的立足之地,怕是要被一点点蚕食。

他没回翰林院,反倒绕路往吏部衙门去,脚步匆匆,连身上落了雪都未曾察觉,刚到吏部衙门外,便见吏部尚书张正带著属官核对文书,解縉上前一把拉住他的衣袖,声音压得极低:“张尚书,借一步说话,有要事相商!”

张见他神色凝重,便打发走属官,引著他进了后堂的议事房。

刚落座,解縉便急声道:“张尚书可知,方才在宫中,徐牧向陛下举荐了四百名胥吏,要让他们填补方孝孺旧部的空缺,还打算给军屯社的书吏授从九品官身!”

“什么?”

张手里的茶盏“眶当”一声撞在案上,茶水溅出大半,他猛地起身,脸上满是难以置信,“胥吏入仕?还要任知府、县令?这这简直是乱了规矩!太祖高皇帝定下科举取士的正途,徐牧此举,不是刨科举的根是什么?”

“何止是刨根!”

解縉重重一拍案几,“方才我在殿上以祖制相劝,徐牧却狡辩『惯例非祖制”,还说那些胥吏“实干有功”,陛下竟还听进去了,只说要『三思』一一若真让他成了,往后谁还肯寒窗苦读考科举?天下读书人的心,怕是要凉透了!”

正说著,门外传来脚步声,工部尚书茹瑞披著貂裘走了进来,见屋內气氛凝重,不由愣了愣:“二位大人在此议事?”

解縉嘆了一口气:“正是!”

茹瑞好奇的开口道:“方才路过翰林院,听属官说解学士离宫后径直来了吏部,莫不是出了什么大事?”

张连忙起身迎上前,將茹瑞拉到案前,急声道:“茹尚书来得正好!你可知徐牧向陛下提了什么荒唐提议?他要让靖难时的四百名背吏补地方官缺,还要给管军屯的书吏授官身一一这是要把科举正途踩在脚下啊!”

茹瑞原本还带著几分笑意的脸瞬间沉了下来,等到解縉把殿內的情况说了一遍之后,他的语气满是惊怒:“徐牧竟有如此手段?他这哪里是举荐人才,分明是要借著陛下对靖难功臣的信任,另立一套用人规矩!”

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最新地址:www.071662.com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