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裹着碎雪,刮过朱红宫墙,却吹不散怀仁堂内的热气。龙国1910年度工作总结会议在此召开,炭火在铜炉里燃得正旺,映得满室通红。丁总统端坐主位,脸上带着难掩的疲惫,却眼神矍铄;李和、段祥瑞、萨镇冰、邓世昌等军政要员,以及各部总长、各省代表依次落座,每个人的脸上都刻着这一年的风霜,也带着劫后余生的庆幸。
“1910年,是龙国成立以来最艰难的一年。”丁汝昌的声音透过扩音器传遍整个会场,“从四月旱情初现,到五月旱魃肆虐,再到七月涝魃继至,全国二十二个省份遭灾,三亿民众受困,五亿亩农田被淹。紧接着,疫魔趁虚而入,霍乱、痢疾、鼠疫威胁着每一个同胞的生命。外有沙皇国、代英、高卢国陈兵边境,内有反动势力造谣作乱,龙国一度走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
会场内一片寂静,所有人的思绪都被拉回了那段艰难岁月——干裂的土地、汹涌的洪水、绝望的哭喊、抢险的身影、沉船的悲壮、防疫的坚守,一幕幕在眼前闪过,让人动容。
“但我们挺过来了!”丁汝昌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一股振奋人心的力量,“我们沉舰为堤,堵住了汹涌的洪水;我们以工代赈,给了灾民活下去的希望;我们全国防疫,遏制了疫魔的蔓延;我们军民同心,守住了边境的安宁;我们抢种补种,保住了来年的收成;我们重建家园,让同胞们重返故园。这一切,离不开在座各位的日夜操劳,更离不开全国人民的团结一心!”
掌声如雷,响彻怀仁堂。李和望着身边的邓世昌,两人相视一笑,眼眶却都有些湿润。这一年,他们并肩作战,一个守海疆、调物资、护运输,一个率陆战队、抢险情、助重建,太多的艰难险阻,太多的生死瞬间,都化作了此刻的欣慰与自豪。
“复盘这一年的抗灾历程,我们能活下来,能迅速稳住局面,核心得益于两点——公路网的建成与铁路网的发展。”丁总统话锋一转,目光落在交通部总长身上,“若没有这两张交通网,救灾物资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运往全国灾区;若没有这两张交通网,防疫医疗队无法快速驰援重灾区;若没有这两张交通网,军队无法迅速调动,既守不住边境,也护不了百姓。”
交通部长站起身,语气诚恳:“总统所言极是。截至1910年初,我国已建成全国性公路主干网,各省主要县城均已通车;铁路网覆盖东北、华北、华中、华东主要地区,京汉、津浦、沪宁、西伯利亚等铁路干线日夜畅通。抗灾期间,铁路部门日均发车一百二十列,运输粮食、罐头、药品等物资超五万吨;公路部门组织运输车队两万余辆,将物资从铁路站点转运至偏远灾区,真正实现了‘物畅其流’。”
李和深有感触,补充道:“海军也受益于交通网。沿海港口与铁路、公路无缝衔接,从漂亮国、汉斯国采购的物资到港后,能迅速通过铁路、公路运往内陆灾区。若没有这样的运输效率,灾区的粮食和防疫物资早就断供了,后果不堪设想。”
段祥瑞也点头附和:“陆军的兵力调动、抢险部队的转战,都离不开铁路和公路。从华北到东北,从长江流域到黄河流域,部队能在最短时间内抵达险情最危急的地方,交通网功不可没。”
丁总统抬手示意大家落座,语气变得凝重:“成绩值得肯定,但教训更要铭记。”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第一,防灾减灾体系不完善。对旱涝交替的极端天气预判不足,水利设施建设存在短板,部分堤坝年久失修,面对洪峰不堪一击;第二,应急响应机制不健全。初期对旱情的严重程度估计不足,导致救灾物资储备不足、调配不及时,给灾民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第三,医疗防疫能力有待提升。虽然提前准备了鼠疫防控物资,但面对全国性的疫情,医疗资源依旧紧张,基层医疗设施薄弱的问题暴露无遗;第四,边境防御仍有漏洞。外敌对我国灾荒趁虚而入,陈兵边境,虽未敢轻举妄动,但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每一句话,都切中了要害。会场内的气氛变得严肃起来,大家低头沉思,复盘着这一年的种种不足。
“还有一点,”李和站起身,语气坚定,“我们不能因为抗灾成功就放松警惕。如今国际局势动荡,沙皇国、代英、高卢国对我国虎视眈眈,漂亮国、汉斯国也各有图谋。这次我们能撑过来,是因为全国上下团结一心,是因为交通网提供了保障,但如果战争爆发,我们面临的挑战将比灾荒更加严峻。备战,必须始终放在首位!”
段祥瑞立刻响应:“李总长所言极是。抗灾期间,陆军既要抢险救灾,又要守住边境,兵力严重不足。未来,我们必须加强陆军建设,提升部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作战能力,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守住国家的领土主权。”
萨镇冰也补充道:“海军同样需要加强。虽然这次海军在物资运输、沿海防疫、港口守护等方面发挥了作用,但面对代英等国的舰队挑衅,我们的远洋作战能力还有差距。必须加快新型舰船的研发和建造,提升海军的整体实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