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中旬的风,依旧带着灼人的燥热,但山东、河南的土地上,终于迎来了一丝微光。
第一批救灾物资,乘着火车、马车,甚至靠着人力搬运,艰难地抵达了受灾最严重的地区。火车在铁轨上奔驰,车厢里堆满了鼓鼓囊囊的麻袋,里面是金灿灿的小米、大米和面粉,还有一箱箱贴着外文标签的水果罐头——这是从漂亮国和汉斯国远东殖民地紧急采购来的,橘子味、桃子味的罐头,透着酸甜的果香,让连日来只吃野菜和稀粥的灾民们,眼睛里重新燃起了光亮。
紧随其后的,是从威海卫调拨来的肉罐头。这些罐头是海军专用的军需物资,肉质紧实,油脂丰厚,用马口铁盒装着,保质期长,携带方便。李和得知灾区缺肉,二话不说就下令,从海军的储备中调出十万盒肉罐头,优先运往山东、河南。“灾民们饿了这么久,得让他们吃上肉,补补身子。”李和在给丁总统的电报里这样写道。
物资分发点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灾民们拿着政府发放的救济券,有序地领取粮食和罐头。当工作人员把一盒水果罐头递到一个小女孩手里时,她小心翼翼地捧着罐头,舍不得立刻打开,只是用鼻子凑上去闻了闻,然后抬起头,对着工作人员露出了一个甜甜的笑容。那笑容,像久旱之后的第一缕春风,驱散了不少绝望的阴霾。
“都别急,人人有份!”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扯着嗓子喊,“丁总统说了,要让每一位受灾群众都吃饱、吃好,吃上热乎的!”
为了让大家吃上热乎饭,各地都搭建了临时炊事棚。几口大铁锅支在空地上,熊熊燃烧的柴火让锅里的水咕嘟咕嘟冒泡,大米、小米倒进锅里,煮成香喷喷的米饭和浓稠的粥。肉罐头打开,倒进锅里翻炒,再加上从外地调运来的蔬菜,一锅热气腾腾的肉菜就做好了。
灾民们端着碗,围在炊事棚周围,狼吞虎咽地吃着。滚烫的米饭和肉菜下肚,暖了胃,也暖了心。有老人一边吃,一边抹着眼泪说:“还是共和好啊,要是在以前,这样的灾荒,我们早就饿死了,哪能吃上这么热乎的饭菜,还有肉罐头、水果罐头!”
那些之前被反动势力煽动的灾民,看着眼前的景象,听着身边人的议论,心里渐渐清醒过来。他们想起反动分子说的“共和触怒老天爷”的鬼话,再看看政府实实在在的救灾行动,终于明白自己被骗了。有几个之前跟着反动分子闹事的年轻人,主动找到了当地官员,低着头说:“我们错了,不该听信谣言,以后再也不会了。”
与此同时,“以工代赈”的政策也迅速落地。丁总统下令,组织受灾民众加固堤坝、疏通河道、修建水渠——这些工程既是为了应对可能到来的洪涝(老辈人都说“大旱之后必有大涝”),也能让灾民们通过劳动获得更多的救济粮和报酬,不至于坐吃山空。
山东济宁府的运河沿岸,成千上万的灾民拿着铁锹、锄头,在官员和士兵的带领下,加固着早已干涸的河堤。他们虽然身体虚弱,但干起活来却格外卖力。“多干点活,就能多领点粮食,还能为以后防涝出份力,值!”张二柱一边挥着铁锹,一边对身边的人说。他的父亲老张头身体渐渐好转,也加入了劳动的队伍,虽然只是干些拾掇柴火、传递工具的轻活,但脸上却有了久违的血色。
河南郑州府的黄河大堤上,同样是热火朝天的景象。灾民们肩挑手扛,把一筐筐泥土堆在堤坝上,把堤坝筑得又高又厚。水利部门的专家们在现场指导,告诉大家如何加固堤坝才能抵御洪水的冲击。“现在多流点汗,以后洪水来了,我们就能多一份保障!”专家的话,让大家干劲更足了。
李和时刻关注着救灾进展。他让海军的运输船沿着内河,尽可能多地运送救灾物资,同时让海军医疗队深入灾区,为灾民们治病疗伤。海军的医生和护士们,背着药箱,走村串户,为生病的灾民诊治,发放药品。遇到中暑的、营养不良的,他们还会现场调制补液盐,让灾民们补充水分和营养。
边境线上,龙国的军队依旧严阵以待。代英的舰队见龙国内部并没有因为灾荒而陷入混乱,反而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只好在黄海游弋了几天之后,悻悻离去。沙皇国、高卢国见无机可乘,也不敢轻举妄动,边境的紧张局势暂时得到了缓解。
反动势力的气焰也被彻底打压下去。各地公安机关加大了排查力度,抓获了一批造谣生事、煽动骚乱的骨干分子,依法进行了严惩。那些散布谣言的人,再也不敢明目张胆地胡说八道,灾民们的情绪也渐渐稳定下来。
六月下旬,天气依旧炎热,没有一丝要下雨的迹象,但灾民们的脸上,已经看不到之前的绝望了。他们有了吃的、有了喝的,有了活干,更有了活下去的希望。大家一边加固堤坝,一边盼着这场旱情能早日结束,盼着一场透雨能滋润干裂的土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